奧古斯塔海戰
奧古斯塔海戰
法荷戰爭(1672年~1678年)正在進行時,又於1675年爆發了法國與西班牙的戰爭。為了對付西班牙的地中海艦隊,法國將其艦隊主力轉移到地中海。為了支援西班牙,荷蘭也將部分海上兵力調到地中海,並於1676年春與西班牙組成一支聯合艦隊,由西班牙海軍上將德拉切爾達統一指揮。
雙方艦隊於1676年4月22日在西西里島東海岸的奧古斯塔附近海面遭遇。聯合艦隊的前衛由荷蘭的德魯伊特指揮,後衛由荷蘭的哈恩指揮,中軍由切爾達親自掌握。聯合艦隊的前衛發現敵人後,立即接敵,靠近法國艦隊后開始射擊,並擊傷數艘敵船,但切爾達指揮的中軍這時還在遠處。乘此機會,杜貴斯尼率領法國戰船從側麵包圍了德魯特的前衛,並從兩面對其進行夾擊。幸虧哈恩的後衛及時趕到,對敵進行有力的反擊,才使前衛擺脫困境。法國艦隊的襲擊雖被擊退,但德魯特將軍卻身負重傷。由於傷勢過重,數日後,他在“伊恩德納赫特”號旗艦上死去。失去這員足智多謀的名將,是荷蘭海軍的一個重大損失。
熱衷於華麗渲染的在法國人看來,東方艦隊竟然擊敗了荷蘭,而迪凱納竟然殺死了荷蘭戰神,並迅速的殺死了他的繼任者。法國艦隊被說成是世界上最精銳的海軍,迪凱納被說成了超越德·魯伊特的天才將領。就事實而言,這不免誇張,但法國海軍的迅速崛起確實讓列強感到恐懼,讓國民感到驕傲。路易十四的陸軍已經所向披靡,而法國艦隊的“軟實力”正不斷擴充著,讓科爾貝爾為之打造的強大軀殼發揮出越發強大的威力。
在第三次英荷戰爭結束后,德·魯伊特的聲望達到頂峰。年邁的他被荷蘭人尊稱為“祖父”,而科爾貝爾則稱他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海軍指揮官”。他的傳記開始在敵國印刷流傳。而在荷蘭艦隊內部,他謙遜慈愛,毫不以出身門第待人的工作態度得到了全軍上下的衷心愛戴。在完成西印度群島令人失望的航程后,德·魯伊特返回祖國。1675年,七省政府接到了西班牙派遣艦隊支援其地中海作戰的請求。西班牙人要求荷蘭派出一支較小艦隊與其海軍聯合,但務必要派來德·魯伊特,作為聯合艦隊司令。當時,荷蘭在東北大西洋已經沒有了敵人,遂答應了其請求。但德·魯伊特本人卻不同意這一計劃。在海軍部會議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支小艦隊不足以打破法國海軍在地中海的巨大優勢,除了徒增損失毫無疑義。“我並不這樣認為,閣下。”他的看法隨即遭到一名傲慢官員的反對:“也許是您的年齡使您喪失了勇氣,開始害怕了!”這一年,德·魯伊特已經68歲了。他憤怒地回應:“不,我沒有喪失勇氣。我早已準備好為祖國而獻出生命。但讓我驚訝和痛心的是,你們這些紳士們竟然準備犧牲祖國的旗幟!”他決心捍衛自己的榮譽,終於接受了這一任務。他以悲涼的語氣說道:“那些紳士們並不需要來求我。如果他們僅讓一艘戰艦上升起國旗,我也會率它出海。只要他們還信任這面旗幟,我便會奉獻出我的生命。”1675年11月,年邁的海軍上將率18艘戰艦先期駛向地中海。也許他已經預料到,這將是他最後的遠征。
1676年1月1日,荷蘭艦隊抵達西西里島以北的斯通伯利島(Stromboli)。一艘西班牙艦隊加入了他們,使荷西聯合艦隊總兵力達19艘。6日,聯軍收到情報,一支在迪凱納護航下的穀物船隊正從熱那亞駛來。德·魯伊特令艦隊下錨。他將要在此迎擊法國艦隊。而迪凱納卻不願在此與荷蘭人交戰。他熟悉海情,這處水域受潮汐影響大,而風勢時常較弱,需要大槳船輔助作戰。他的20艘戰艦將難以施展戰術動作。可在當日黃昏時刻,兩支艦隊還是相遇了。第二天,迪凱納決心交戰,於是向敵進發。當與荷西艦隊接近時,風向為東偏南,德·魯伊特佔據上風。法國軍官一致請求迪凱納不要貿然進攻,僅保持戰列隊形,進行遠程炮戰,迪凱納應許了。荷蘭人沒有以上風優勢位置發起進攻,原因很可能是認為進攻嚴整的法軍戰列並不值得。德·魯伊特知道他的艦隊正好處在法國護航艦隊與其目的地之間,因此迪凱納必然要率先進攻,這位防守大師便可在此時尋隙破敵。這一天的作戰遂以兩條戰列線間的零星炮戰結束。
1月8日,風向轉為西偏南,法國艦隊轉而佔據上風。迪凱納遂於上午8時開始全線進攻。他的戰術一如之前擊潰西班牙人,令艦隊右舷迎風,左轉45度,全隊同時驅前接敵。法國艦隊的戰術是極為勇敢,乃至有些魯莽冒進的。處於這一進攻姿態時,接敵速度誠然很快,但會使部分側舷火力無法發揮,且讓數層帆桅在敵彈道上重疊,易於為敵所損。訓練有素的荷蘭海軍絕非一觸即潰的西班牙人可比。德·魯伊特令隊形嚴整的荷西艦隊對處於攻擊陣位的法國戰艦猛烈炮擊,將大部分法艦擊傷。位於前衛的60炮戰艦完美號(Le Parfait) 、中衛前衛艦56炮的聖哲號(Le Sage)以及其後的兩艘大型戰艦受損嚴重,航速降低。法軍戰列隊形受其阻滯,前衛與主隊分離,中衛也陷入混亂,給荷軍以可乘之機。兩個小時后,法軍才再次整理好戰列。之後的戰鬥在戰術方面已經沒有太多意義了。兩條戰列之間平行交火,雜以前衛、中衛、後衛的逐漸分離,但雙方都沒有尋求決定性的機動。在此階段,迪凱納以其炮力優勢逐漸扳回局面。下午時分,當時還是一名艦長的圖爾維爾請求進行第二次進攻,擊潰弱勢的荷蘭艦隊。但此時風勢漸弱,德·魯伊特又發起縱火船攻勢。迪凱納考慮戰艦傷勢較重,放棄了進攻。傍晚時分,炮戰停息。雙方的大槳戰船部隊都趕到戰場,將受損嚴重的船隻拖走。此戰後,雙方都宣稱獲得了勝利。毫無疑問,荷蘭人在戰術運用上佔了上風。在損失方面,荷蘭損失戰艦一艘,而就人員而言,雙方傷亡分別為240人與超過400人,法軍要更大。而且迪凱納突破荷西艦隊封鎖、向西西里運輸物資的行動也失敗了。法軍在附近下錨三天修補戰艦,對德·魯伊特實在無機可乘,於1月11日撤退。
4月22日,迪凱納在西西里島以東的奧古斯特(Augusta)海灘外發現了荷西聯合艦隊。他帶來了比之前更強大的艦隊,戰艦29艘,火炮記2200門。聯軍艦隊是在3月14日從西班牙駛來的,在4月20日接到法軍來襲的消息后在此備戰。他們擁有戰艦27艘,從整體實力而言勢均力敵。其中,德·魯伊特麾下荷艦17艘,火炮1300門。但是,倨傲而無能的西班牙人要求他們派出的海軍上將唐·弗朗西斯科·德·拉·塞達(Don Franciso de la Cerda)擔任聯軍司令,理由只是他的軍銜更高。德·魯伊特毫無怨言,自己親自率領10艘戰艦作為前衛,同時將另外7艘戰艦作為艦隊後衛。下午四時,兩軍開始交火。風向正南,聯軍佔據上風,而法軍戰列未得整理完畢。德·魯伊特見勢,打出進攻信號,率前衛沖向法軍,與之近戰。但其後拉·塞達率領的10艘西班牙戰艦竟無動於衷,反而只與迪凱納所率的法軍中衛進行遠距離炮戰,也沒有讓艦隊向前運動補上前衛與中衛間的缺口。由荷蘭艦隊組成的後衛也跟隨西班牙人,沒有投入作戰。迪凱納見狀,一方面繼續牽制西班牙中衛與荷軍後衛,一方面令法軍中衛前隊猛攻對應的聯軍戰列,集中兵力使德·魯伊特的前衛與主隊分開,並對其實現兩面夾攻。德·魯伊特怎麼也不會想到,他的盟友竟在如此關鍵時刻背叛了自己。他遭到了超過一半的法國戰艦圍攻,在炮戰中被擊中右腿,血流如注。在前衛即將被擊潰時,荷軍後衛終於看清了形勢,對法軍發起猛攻。由於迪凱納將主力集中於前部,在後衛便呈現劣勢,不得不將戰艦調回。重傷的德·魯伊特被抬到艦尾的小屋中,但他仍不斷鼓勵軍官們奮力突圍,與主隊會合。七時許,天色變暗,聯軍遂藉助夜色,用槳船拖帶受創嚴重的戰艦遁走。法軍的追擊持續了一小時,也停止了。第二天,海面下起大霧,迪凱納無法再乘勝追擊,只好任由聯軍撤回錫拉庫扎港(Syracuse)。
這是尼德蘭戰神的最後一戰。七天後,1676年4月22日晚9點,17世紀最偉大的海軍將領在荷蘭艦隊旗艦聯合號(Eendracht)上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祖國與大海,享年69歲。曾與之為敵的英王查理二世對德·魯伊特之子說:“你們的官員讓我不知說什麼才好!他們竟讓你的父親,如此偉大的將軍,率領這樣一支小艦隊開赴西西里!”德·魯伊特的遺體被裝載於鉛棺之中,被聯合號載回荷蘭。儘管法國正與荷蘭交戰,但聽到德·魯伊特的死訊后,路易十四令法國海軍不要攔截運載鉛棺的荷蘭船隻,並命令沿途港口在船隊經過時鳴炮致敬。1677年3月18日,荷蘭政府為之舉行國葬,隨後按照他的遺願,將遺體火化。德·魯伊特的墓碑被安放於阿姆斯特丹的一處大教堂中,上面刻著荷蘭人民對這位將軍漂泊一生的結語:“他,閃耀在無暇的榮譽中。”
迪凱納博得了無與倫比的名望,法國海軍也藉此聲威大震。在這幾次作戰中,經過數次大戰歷練的法國水兵的戰術水準與作戰能力已逐步追趕上世界第一的荷蘭人——當然,科爾貝爾採用的軍官培養制度也發揮了作用。在荷蘭上將去世后,地中海里的荷法聯合艦隊再也無力阻止迪凱納對墨西拿與西西里的補給,只得終日困居巴勒莫港(Palermo)的錨地中。
法國大槳艦隊統帥維歐尼伯爵決心徹底消除這處隱患。1676年6月1日,迪凱納率法國艦隊29艘戰艦來到巴勒莫港外。年輕的圖爾維爾駕小艇勘察了港灣地形與法荷艦隊下錨情況,擬定了詳盡的攻擊計劃。他以法國戰艦前衛的9艘戰艦布置於港口東北,一俟風起,便殺入港內,以炮火與縱火船襲擊下錨於東側的聯軍艦艇。法國艦隊主力則居於港外進行支援,兼以攔截逃出的敵艦。第二天,襲擊開始了。前衛艦隊司令是迪凱納中將,圖爾維爾則與維歐尼伯爵一道在港外靜靜等待。戰鬥的過程與英國上將納爾遜在1798年的尼羅河口之戰極為類似。9艘法艦沖入港口,隨後迅速插入到其泊位與海岸之間,在極近的距離上開火併放出縱火船。聯軍戰艦匆忙起錨,但西班牙與荷蘭人的旗艦不久便相繼被縱火船點燃爆沉,繼任不久的荷軍司令遇難。數艘荷蘭戰艦冒死突出,但在出港處遭到維歐尼伯爵所率主力的迎頭痛擊。科爾貝爾重建的海軍第一次取得壓倒性的大勝:3艘荷蘭戰艦與5艘西班牙戰艦被燒毀,另有4艘戰艦因重傷被迫搶灘,才避免沉沒。而法軍甚至連人員損失也很輕微。聯合艦隊完全崩潰了。不久后,殘存的荷蘭分艦隊返回國內,而西班牙人再也沒有勇氣與迪凱納交戰。
熱衷於華麗渲染的在法國人看來,東方艦隊竟然擊敗了荷蘭,而迪凱納竟然殺死了荷蘭戰神,並迅速的殺死了他的繼任者。法國艦隊被說成是世界上最精銳的海軍,迪凱納被說成了超越德·魯伊特的天才將領。就事實而言,這不免誇張,但法國海軍的迅速崛起確實讓列強感到恐懼,讓國民感到驕傲。路易十四的陸軍已經所向披靡,而法國艦隊的“軟實力”正不斷擴充著,讓科爾貝爾為之打造的強大軀殼發揮出越發強大的威力。法國不再僅是歐洲大陸上的危險,守護海峽的英格蘭也感受到了太陽王銳不可當的光輝。查理二世甚至與威廉三世結訂密約,共同遏製法國海上勢力。1678年,路易十四與各國簽訂系列《奈梅亨條約》(Treaties of Nijmegen),宣告他在法荷戰爭中的全面勝利,法蘭西王國的國勢達到了頂峰。踩著英荷兩國水兵們的鮮血,踏過德·魯伊特的屍首,法國海軍的全盛期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