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八極拳
孟村八極拳
八極拳,全稱開門八極拳,初創地為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孟村鎮,八極拳發展距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目前已傳承十四代,傳人遍布全國,遠播至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習練人數逾十萬以上。新中國成立之後,在第一次舉辦的全國民族式體育大會上,八極拳被列為全國正式武術比賽項目。一九八八年,八極拳是被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審定為中國傳統武術十大優秀拳種之一。孟村八極拳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孟村八極拳保護單位為孟村縣開門八極拳研究會。
八極拳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增強國民體質和培養民族自信心,概括地講就是通過八極拳的訓練造就民族精英,使更多的習練者具有“強壯的體魄、良好的技能、無畏的精神和優秀的品質”。八極拳具有較好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它不僅具有良好的強身、健身和防身功能,而且還寄託了濃厚的民族感情,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方便簡捷的習練形式非常便於群眾接受。
孟村八極拳演示
八極拳從產生、發展到今天,已有三百年歷史,已成為集力學、醫學、生理科學、哲學於一體,兼蓄儒、道、詩和伊斯蘭文化並存的多門類文化學科。它形象地演化了人在自然界那種抗爭求生存,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樂觀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魂魄的體現,對於造就和培養一種良好的民族自信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八極拳不僅簡便易學,而且不受場地、器材、年齡、性別等諸多因素的限制。雖然它屬於體育,但它高於一般體育形式,長期練習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可以達到內外兼修,凈化心靈與行為的目的。八極拳是一項便於群眾接受與推廣的體育項目。
孟村八極拳
武林中言,“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足見八極拳影響之大。八極拳全稱“開門八極拳”,以其剛勁、樸實、動作迅猛的獨特風格流傳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稱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開門八極”、“開拳”等。
八極拳的訓練講求頭、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個部位的應用。所以八極之名是要求本門弟子將這八個部位的功能發揮到極致。相傳,清雍正時,15歲的吳鍾練拳刻苦,並投師西安梭羅寨賴魁元夫婦,授吳以拳術與大槍術,並贈吳拳械秘訣。吳鍾之侄徵得吳鍾同意,將原無名稱之拳法命名為“開門八極拳”,並著拳譜。此後,求習八極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吳鍾之侄及族弟吳永開門授藝,求藝者數十人。1926年,吳鍾之侄的嫡孫吳會清,由其徒侄協助,續撰拳譜。1985年,吳會清之孫吳連枝再續拳譜。
1947年出生於八極拳世家的吳連枝,是八極拳第七世傳人。18歲那一年,父親正在教徒弟練槍,徒弟們都因抖不起沉重的大槍挨了師父的批評,然而吳連枝輕輕一抖,頓時颯然生威。父親認定吳連枝是個習武的好材料,於是就將八極拳的技擊真諦悉數傳授給兒子。
1976年,老掌門吳秀峰去世,臨終前曾立囑將門派之位傳於二子連枝。但是門中很多弟子不服,八極拳便一直群龍無首。1985年,孟村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600餘名八極拳弟子,來參加推選八極拳研究會會長的大會。推選大會前夜,吳連枝的一位老師兄,是八極門中的高手。他找到吳連枝說:“我來教你幾招,免得出笑話。”說完,一招六合撲地錦向吳連枝襲去,沒想到吳連枝一轉身,一伸手,拳頭貼著肩頭落空,這位師兄一個踉蹌,差點倒地。老師兄萬萬沒想到,他的手腕會被吳連枝輕易抓住,更沒想到吳連枝的手腕會有如此之大的力量。就連吳連枝所用招式,他也沒有見過。在第二天的會長推選大會上雖然仍有人心裡不服氣,可沒人敢出面較量。
2002年,吳連枝受韓國弟子邀請,到漢城八極拳武館講學。當時有人向吳連枝提出同韓國跆拳道高手較量的要求,一位六旬的老人去較量一個26歲的年輕人,大家都為吳連枝捏了把汗。沒想到二人僅過了四招,韓國青年竟被摔倒四次。
2010年3月,吳連枝又應邀赴法國、義大利、比利時三國巡迴講學。通過學習與交流,外國友人對八極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與吳連枝達成一致共識:每年定期在歐洲舉辦八極拳講習會,並陸續出版不同語言八極拳系列圖書和教學光碟。吳連枝說:“從八極拳在日本、韓國以及歐洲等地的發展情況來看,八極拳‘源於中國,屬於世界’的終端定位將不是一句空話。”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孟村縣開門八極拳研究會獲得“孟村八極拳”項目保護單位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