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

2004年創辦的二級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華南理工大學二級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由學校環境化工博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的基礎上發展而來,2004年成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3年2月,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3個系,設有3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專業博士授權領域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授權領域1個;有教職工96人,在校本科生465人。

歷史沿革


1984年,學校獲環境工程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6年,學校獲環境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學校環境工程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
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
2004年,學校成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下設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給水排水工程三個專業,環境科學專業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5年,學院獲得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
2007年,學院環境工程成為廣東省重點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國家人事部批准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獲批建設“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廣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2008年,學院獲批建設“工業聚集區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9年,學院獲批建設廣東省科技廳“粵港大氣複合污染治理與控制策略研究中心”、“大氣污染控制”廣東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0年,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獲批為廣東省高等學校本科特色專業建設點。11月,學院被省科技廳認定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2011年,學院獲批建設“大氣環境與污染控制”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環境工程專業通過國家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2012年,學院獲批建設廣州市水資源與水環境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月,環境科學與工程成為廣東省一級優勢重點學科。
2013年2月,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
2016年11月10日,學院林璋教授作為負責人的環境納米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認定為2016年度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
2017年4月,學院廣州市能源材料表面化學重點實驗室獲得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批複正式立項建設。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廣東省研究中心,1個廣州市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廣州市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創新團隊和1個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團隊。
國家工程實驗室: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聚集區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大氣環境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廣東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氣污染控制廣東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處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研究中心:廣東省粵港大氣複合污染治理與控制策略研究中心
廣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廣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廣州市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市水資源與水環境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州市重點實驗室:廣州市能源材料表面化學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果
• 科研綜述
截至2017年6月,學院承擔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傑青項目、國家公益性行業科技專項等在內的國家、省部級及企業重大科研項目580餘項,到校科研經費超過3.13億元。在污染控制、生態修復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形成了多項高水平的學術成果和工程示範,先後獲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項目承擔
2016年,學院獲得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14項,其中,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1項,面上項目7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1項,資助總經費1304.26萬元。
• 科研獲獎
2009年,學院周少奇教授課題組完成的“含氮有機廢水生物脫氮新技術與工程化應用”項目獲得了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6年,學校鄭君瑜教授參與完成的成果“區域大氣污染源高解析度排放清單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萬金泉、馬邕文、王艷等八人組成的團隊所完成項目“再生植物纖維的微觀結構與循環利用性能”獲2015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教育教學


院系設置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市政工程系3個系,設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給水排水工程”3個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96人,其中教師77人,實驗技術人員6人,工程技術人員2人,行政人員11人,教師隊伍中正高職稱38人,博士生導師38人(含兼職博導3人),副高職稱31人;教師隊伍中博士學位者達70人,占教師總數的91%,中組部入選者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跨世紀)人才8人、中組部青年入選者4人、廣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外聘教授有27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顧問教授1人、兼職客座教授22人、華南理工大學講座教授3人。
雙聘院士:劉鴻亮中國工程院院士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韋朝海、鄭君瑜、鄧洪等
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周少奇
教學建設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校級精品課程4門。
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環境工程
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環境與生態
校級精品課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導論》、《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化學》、《水處理工程
學科建設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專業博士授權領域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授權領域1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環境科學與工程
• 重點學科
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環境工程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博士授權領域:能源與環保領域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碩士授權領域:環境工程領域工程

合作交流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喬治亞理工學院、羅格斯大學、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德國馬普研究所、英國愛丁堡大學、台灣大學等建立聯合培養機制,實施“3+1+1”、“2+2”以及短期交流等聯合培養項目。
國際聯合培養項目
合作對象合作項目
美國羅格斯大學Rtugers University環境實施“2+2”本科雙學士學位項目
英國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2+2”本科雙學士學位項目
西澳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3+2”本碩雙學位項目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3+1+1本碩連讀項目

學校文化


• 院徽
院徽
院徽
環境與能源學院新院徽整體為圓形輪廓,藍白相間,中英文對照,象徵著藍天白雲和諧美滿的景象,寓意著環境與能源學院肩負的美化環境、保護環境的使命。主圖案由三個白色的毛筆筆鋒組成,寓意深厚的文化底蘊;筆鋒整體形狀既像水滴、又像火焰,純潔的水滴代表環境,熊熊的火焰代表能源;從右上方和左下方看,三個白色筆鋒和藍色背景互相襯托的圖景,就像一個白色的“E”和一個藍色的“E”交叉組合,代表“Environment”和“Energy”的首字母,寓意著環境與能源兩個學科的融合發展、相互促進。在白色筆鋒下面有一條深藍色的“S”形狀的河流蜿蜒流淌,代表華南理工大學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首字母,寓意著環境與能源學院全體師生在華南理工大學這個大平台上施展才能,同時也為學校的蓬勃發展不斷注入新生力量。環境與能源學院新院徽內涵豐富,寓意深遠,彰顯了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的特色、願景和方向。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黨委副書記葉代啟
黨委書記陳航宇
副院長林璋
副院長劉江
副院長朱能武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耀華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