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砂鎮

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轄鎮

白砂鎮,隸屬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位於上杭縣中部,358國道、上杭支線高速並設有高速互通點,東臨上杭火車站和蛟洋工業集中區,鎮域總面積1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994人(2020年),轄22個行政村(2019年10月),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級生態鄉鎮、客家木偶戲發源地。

2018年,白砂鎮有工業企業2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家。

歷史沿革


汀州-大美首府
汀州-大美首府
宋至道二年(996年),上杭縣府設在今白砂鎮碧砂村。
1950年,設白砂區。
1958年,改白砂公社。
1984年,改白砂鄉。
1993年,建白砂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砂鎮位於閩西中部、上杭縣中部,東與溪口鎮接壤,南與茶地鎮、泮境鄉相連,西倚臨城鎮,北靠舊縣鎮、蛟洋鄉。面積196平方千米。

氣候特徵

白砂鎮
白砂鎮
白砂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自然資源


白砂鎮礦產有高嶺土、稀土、硅石礦、鐵礦等,特別是稀土礦,已探明的儲量高達4.6萬噸。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白砂鎮下轄22個行政村:中洋村、梧崗村、梧田村、塘豐村、大田村、大金村、扶福村、朋新村、樟黃村、嶺背村、大科村、長錦村、豐源村、上早康村、下早康村、碧砂村、官洋村、茜黃村、嫩洋村、東塘村、軍橋村、洋乾村。鎮政府駐朋新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白砂鎮常住人口17849人。
2018年,白砂鎮戶籍人口26512人。
2021年8月24日,龍岩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白砂鎮常住人口數為13994人。

經濟


白砂鎮擁有山林20.6萬畝、竹林5.8萬畝、耕地2.28萬畝,初步形成烤煙、食用菌、甜玉米、葛、茶、竹
白砂鎮
白砂鎮
木、青梅、萵苣等八大綠色主導產品。

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張姓始祖化孫公,為避宋金戰禍,於南宋嘉泰禧年間從寧化縣石壁鄉葛騰村,徒遷白砂鎮茜黃村。於南宋咸淳三年仙逝(1267年),葬於茜黃村李屋背頭大坪崗上,墓形呈“金盤載珠”造型。張化孫公生子18人,傳孫108人,後裔已傳至38代1000多萬人,裔孫棋佈於閩、粵、贛、浙、湘、黔、川、魯、港、澳、台、東南亞及世界各地。每年春秋二季,各地裔孫伏思飲水之源,禮重報本,祭祀先祖,永無間斷。
木偶文化
白砂鎮木偶戲源於“陳平作傀儡提演,漢高解白登之圍”,明朝初年(1397年)從浙江始傳入上杭白砂鎮大金村水竹洋,再逐漸延伸至客家各地、贛南、粵東、台灣等地。白砂鎮被公認客家木偶戲的發源地。2008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客家木偶戲),“白砂傀儡戲田公會”在申報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中通過省級專家評審。
紅色文化
白砂鎮境內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名垂青史的紅色蘇區。民國十八年(1929年)六月、七月,紅四軍“早康會議”先後兩次在早康嚴氏宗祠召開。1997年11月,歷史見證人肖克老將軍親筆題詞“早康會址”。
在革命戰爭年代,白砂有2680名優秀兒女投身革命,其中860人為共和國的誕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經過革命戰爭血與火的洗禮,一批優秀白砂兒女成長為共和國的脊樑。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袁子欽中將,原成都軍區參謀長、司令部顧問丁甘如少將和原民航總局副局長兼黨委副書記的李平少將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交通


白砂鎮有358國道(原308省道)、上杭支線高速穿境而過並設有高速互通點,東臨上杭火車站。

旅遊


風景名勝
白砂鎮旅遊景點有白砂鎮與蛟洋鎮、溪口鎮交界處的雙髻山主峰、紅四軍早康會議舊址、天龍寺、茜黃張化孫祖地和客家木偶戲發源地大金水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