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

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

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現有教職工4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30%;教師中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有14人,在讀博士4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職工占職工總數的85%;有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人選1人,博士生導師1人,文化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諮詢專家1人,西藏自治區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

領導成員


院長:索南才讓
副書記:王軍君
副院長:朱玉福
院長助理:馬寧

專業情況


目前開設有民族學、歷史學(師範)、文物與博物館學、民族宗教事務管理等本科專業和方向;擁有民族學和歷史學兩個碩士一級學科,一級學科民族學下設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史等兩個二級學科碩士專業,中國史下設專門史、歷史文獻學、中國近現代史等三個碩士研究生點。截至目前,累計培養本科生1131人,碩士研究生218人,共有26名碩士研究生考取中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廈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占研究生總人數的11%。有15名本科生考取碩士研究生。

科研情況


民族研究院教師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科研方面成績顯著。2009年以來,全院教師共主持和參與各類科研項目61項,項目總金額達303.95萬元,其中主持國家級項目7項,經費88萬元;主持省部級項目12項,經費52.8萬元;主持校級項目22項,經費27.5萬元。五年來,我院教師在各類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59篇,其中核心62篇;出版各類著作14部,其中專著7部,編著5部,譯著2部;獲得各類省部級以上獎勵13項。

辦學特色


(一)研究生教育成效顯著,影響力巨大
我院堅持以科研為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為宗旨,在研究生教學中積極鼓勵碩士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通過舉辦院內學術論壇的形式吸引學生撰寫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參會,使研究生養成了積極好學、潛心學術的學習風氣。經過長期積累,研究生在學術修養和科研能力上均居全校前列,累計發表文章230餘篇,有7人獲得國家獎學金,多人提交的論文在全國民族理論研究生論壇、學校研究生學術論壇上獲獎。此外,我院還以重點學科經費資助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先後資助10餘項,其中集體項目5項、個人項目11項,使學生掌握了實施科研項目的技巧,不斷在各自專業學科領域開拓創新。
(二)本科生田野調查訓練特色鮮明、獨樹一幟
我院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創新能力,努力培養理論和實踐俱佳的複合型人才。根據各專業特點,任課教師在加強理論課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與陝西、西藏和甘肅的十幾個教學實踐基地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機制,定期組織學生前去考察實習,為學生提供深入接觸社會的機會,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長了才幹。以參加大學生創新項目為例,2011年來,我院本科生共主持國家級、自治區和校級創新項目21項(11年2項,12年5項,13年6項,14年8項)。
我院特別重視對大學生進行田野調查技能的訓練,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克服各種困難,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經過多年的積累,我院師生在學校周邊開闢出了民院十字勞動力市場、舊貨市場、新興北路夜市等田野調查訓練場所,使學生走出教室,接觸社會,掌握調查方法和技巧。2013年7月,在甘肅省夏河縣建成“西藏民族學院民族學專業實習基地”並投入使用,組建17名師生的調查隊在甘肅省夏河縣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田野調查,對夏河縣塔哇村和尕寺溝村進行了調查,受到《西藏日報》和中國西藏網的報道。調查隊隊員先後發表了4篇調查報告、製作4部紀錄片,調查攝影作品囊括西藏民族學院“古關中懷”首屆大學生新媒體創意大賽攝影類比賽一、二、三等獎,紀錄片《拉卜楞農牧人家》榮獲甘肅省第四屆大學生DV創作大賽優秀獎
經過長期的田野調查訓練,我院成功實現了多專業合作調查,打造出一支應用實踐型調查團隊,形成了碩士生帶領本科生的田野調查模式,對於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發揮了巨大作用。
(三)依託對口支援高校,全方位開展本科生聯合培養工作
為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實現多元化辦學目標,我院從2013年開始,先後從民族學、歷史學專業大學生中選拔出兩批,共40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赴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這批同學在中山大學學習期間,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參加各種活動,表現良好,沒有出現掛科現象,得到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師“真誠、熱情、踏實、好學”的評語。通過與對口支援高校開展本科生聯合培養工作,激發了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培養了學生們的競爭意識。
(四)創辦西藏高校首份學生雜誌,為學生提供廣闊舞台
針對大學生思想活躍、勇於創新的特點,我院從2010年建院伊始創辦了《篤學》雜誌,編輯部人員均由學生組成,在教師的指導下辦刊,面向全校徵稿,突出學術性,強調可讀性和新穎性。截至目前,共發行8期,每期出版300冊,向全校師生髮放,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使這份雜誌成為西藏自治區高校中第一份由學生自主創辦的期刊。

發展思路


(一)不斷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為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我院將適當調整培養方案,做到科研型與應用性並重,適當增加應用性人才的培養力度,使學生的就業更加多元。
(二)繼續加強田野調查點建設,為培養複合型人才打下基礎
我院將繼續加大田野調查點建設力度,爭取在西藏建設兩個田野調查點,使全院大學生都有機會開展田野調查訓練,多出調查成果,使學生在實踐訓練中掌握實用的操作技能,逐步形成“以我為主、藉助外援、強化實踐”的新型教學模式,將田野調查訓練打造成我院辦學亮點,實現教與學的良性循環,為西藏培養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較強的複合型人才。
(三)提升對口支援高校聯合培養生層次
我院將與對口支援高校繼續協商,把研究生教學納入到聯合培養工作中,使廈門大學成為我校繼中山大學之後的第二所聯合培養生對口支援高校。
(四)強化校地合作,拓展科研發展空間
我院將充分發揮現有優勢,不斷加強與西藏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合作,鼓勵教師多承擔橫向項目,並加快科研成果的社會轉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