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問題

漢字問題

《漢字問題》漢字的心理學研究始於1921年劉廷芳所做的漢字字形及字聲在字義記憶上的實驗分析。艾偉自1923年開始以實驗為基礎研究漢字的形、聲、義等課題。作者以實驗心理學原則對漢字簡化問題的研究和分析,至今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圖書簡介


漢字的心理學研究始於1921年劉廷芳所做的漢字字形及字聲在字義記憶上的實驗分析。艾偉自1923年開始以實驗為基礎研究漢字的形、聲、義等課題。本書是作者25年實驗研究的總結。書中先闡述作者早期的重要實驗與發現:①研究漢字的辨認與默寫之間的關係,發現漢字的筆劃結構對個別字的觀察辨認起重要作用,而且漢字的偏旁類別和字划的組成種類影響辨認的難度;②選用釋形字、同音字和其他偏旁的漢字為實驗材料,比較其“形”和“音”在學習上的區別。作者推論,形聲聯結之消滅早於形義;若形義聯結消滅時,則形聲聯結早不存在,因此不再引起反應;③探討課堂情境下的學習歷程,研究形聲和形義兩種聯結在課堂的形成。作者發現聯結的形成與其字的出現次數、分配、相似字形的解釋度有著直接關係。根據上述12項實驗,書中擬出多項漢字識字教學原則綱要。在漢字音與義的關係及其在學習上的影響方面,作者採用識字測驗法,測試識字過程中的幾種情況,並以“音義皆知”為學習成熟的指標。書中還詳細地揭示出在字形、字聲、字義3方面便利學習和不便利學習的諸因素。
作者以實驗心理學原則對漢字簡化問題的研究和分析,至今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作者提出:①10筆劃以內者易觀察;②11~15筆劃之間者,視字的結構形態,決定其觀察度;③在13筆劃以上而由左右偏旁組成,而兩旁筆劃差距超過一劃以上者,字形的觀察極為困難;④10划以上的,其結構分3、4種而由曲線及斜線所組成者,也難於觀察;⑤字的一部分與另一字的一部分類似時,書寫易筆誤;⑥合成字易於觀察;⑦字形由橫直線組成者,筆劃在15划以內,易於觀察;⑧筆劃兩邊對稱者,易於觀察。從實驗心理學的原則出發,書中對簡化漢字的建議有:①避免形狀極其相似的簡化字;②多用橫直線相稱的筆劃,少用斜線及曲線筆劃;③兩偏旁的筆劃比率不宜相差過大;④盡量顧及到“六書條例”式造字時的原意;⑤形聲字中借偏旁而得聲者應避免例外;⑥少造形義毫無關聯的簡化字。作者還提出,應注意只簡化筆劃在10划以上的常用字。
本書後部分專門討論漢字排列和書法研究的問題。根據作者關於漢字橫、直示讀的實驗,提出在完全無意義字為刺激的情境下所獲得橫行速視優於直行的結論,在實際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書法研究方面,書中分析結果表明,筆劃較短或由橫直斜線組成的字形寫法較易練習,筆劃較長或由曲線組成者則較為困難。本書揭示,書法的練習,必須考慮字形的因素與學習之間的關係。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字形研究
第一節漢字心理之意義及其研究之目的
第二節漢字改革運動述略
第三節漢字字形之重要
第四節識字之意義
第五節形聲義相互間之關係
第六節漢字心理實驗之第一種
第七節計算成績之方法
第八節觀察上漢字困難之原因
第九節觀察與默寫漢字之幾種特性
第十節漢字心理實驗之第二種
第十一節統計結果之研究
第十二節漢字心理實驗之第三種
第十三節識字教學原則之擬定
第十四節劉廷芳氏之研究
第十五節蔡樂生氏之研究
第十六節蔣一前氏之形母創說
第十七節楊繼本君之研究
第二章字量問題
第十八節史的敘述
第十九節通用字典之字量
第二十節普通書報與文件之字量
第二十一節常用字彙之重要及其功用
第二十二節語體文應用字彙
第二十三節小學分級字彙
第二十四節兒童民眾與商人之字彙
第二十五節大眾實用字彙
第二十六節市民常用字彙
第二十七節農民常用字彙
第二十八節店號常用字彙
第二十九節教育部之常用字彙工作
第三十節艾偉周祖訓二氏之研究
第三十一節千字課之字量比較
第三十二節學習千字課之效率問題
第三十三節洪深舒新城吳廉銘三氏對於基本字之嘗試
第三章識字測量
第三十四節識字測量之重要
第三十五節張耀翔氏之識字測驗
第三十六節艾偉漢字測驗之編造
第三十七節漢字測驗之舉行
第三十八節測驗結果之統計
第三十九節本測驗之信度與效度
第四十節次數分配之形勢
第四十一節本章之結論
第四章辭彙研究
第四十二節緒論
第四十三節王文新氏之研究
第四十四節王顯恩氏之研究
第四十五節周其辰氏之研究
第四十六節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
第四十七節選詞原則
第四十八節統計步驟說明
第四十九節統計結果分析
第五十節結論與建議
第五章音義分析
第五十一節測驗結果之推究
第五十二節識字反應之分析
第五十三節造字原則與字數分配
第五十四節音義成績與常見次數
第六章簡化問題
第五十五節史的敘述
第五十六節勞乃宣之簡字運動
第五十七節黎錦熙與部頒簡體字表
第五十八節陳光垚與中國文字改進學會
第五十九節吳廉銘君對於簡筆字的嘗試
第六十節字形心理實驗對於簡化之貢獻
第七章排列問題
第六十一節國文橫直讀問題
第六十二節杜佐周氏之研究
第六十三節陳禮江哈爾二氏之研究
第六十四節沈有干氏之研究
第六十五節周先庚氏之研究
第六十六節艾偉氏之研究
第六十七節研究之結果
第六十八節陳漢標君的批評及最近之新發現
第八章書法研究
第六十九節過去研究述略
第七十節本研究之目的與方法
第七十一節第一實驗(書法練習之進展)
第七十二節第二實驗(字形寫法難易之分析)
第七十三節書法橫直之比較
第九章全書總結
第七十四節重要發現述略
第七十五節對於繼續工作之建議
附錄一關於歷代漢字之增加情形(本書第二章)
附錄二關於識字測量(本書第三章)
插頁三、四中小學各級之識字量
附錄三關於辭彙分析(本書第四章)
插頁五三種教本在各冊中所含有的生字數及總字數之比較
表次
第一章
表一漢字艱難度之比較
表二漢字艱難度之比較
表三漢字艱難度之比較
表四字類三組
表五釋形同音兩法教授之成績比較統計
表六最後試驗中之成績統計
表七兩次試驗成績統計(單字方面)
表八兩次試驗成績統計(辭的成績)
表九蔡氏研究之結果(a)(識別方面)
表十蔡氏研究之結果(b)(默寫方面)
表十一蔡氏研究之結果(c)(字形及其成績等級)
第二章
表十二歷代字數遞增情形
表十三二十種通用字典所有字數的調查
表十四各家常用字彙之單字數
表十五陳氏字彙各種材料之字數
表十六小學作文用字分析
表十七大眾實用字彙之材料
表十八市民字彙各項材料之字數
表十九陸氏店號用字發現次數
表二十徐氏店號用字發現次數
表二一教育部千字課選字各材料之字數
表二二小學初級國語教科書各部各冊生字數比較表
表二三小學初級國語教科書各部各冊字數比較表
表二四全文字數與其生字數之比率
表二五蓋滋智商與艱難指數對照表
表二六依據指數而定初小國語教本每冊總字數及生字數之設計
表二七五種千字課字量比較表
表二八兩月內學習二十八課後之測驗成績
第三章
表二九張氏識字測驗之結果
表三十各級學生之平均年齡
表三一第一二類測驗音義俱知成績均數及識字量
表三二兩類測驗音義俱知成績差異係數
表三三各級識字成績之進步
表三四各級識字成績常模表
表三五男女識字量(全識字)之比較
表三六漢字測量結果上信度之表示
表三七四十五等級相關之分配
表三八偏態之表示
表三九切面成績之表示
表四十各級一二兩類之成績
第四章
表四一小學各級辭彙分配表
表四二初小國語教本各部生字生詞數及三部共同之生字生詞數
表四三三部共同及一部僅有之生字生詞數
表四四各部總字數
表四五各冊難度指數表
表四六各冊總字數及總詞數
表四七生字生詞在各冊之增加率
第五章
表四八漢字測量結果(音總義總)
表四九漢字測量結果(止知音止知義兩種)
表五十音義比率
表五一各字音義成績所屬等第表
表五二漢字測驗所用漢字按造字原則分配表
第六章
表五三小學各級默字錯誤分析表(周啟巽)
表五四(a)(b)(c)小學各級錯字分析表(包稚頤)
第七章
表五五(a)無意義字之閱讀比較
表五五(b)有意義字之閱讀比較
表五六(a)(b)(c)幾何圖形之閱讀比較
表五七(a)平均每人所費之時間
表五七(b)平均每人做對之工作
表五八英文程度與例外之關係
表五九沈氏研究之結果
表六十周氏首次實驗之結果
表六一整個與半字閱讀成績之比較
表六二美人對於漢字位置之判斷
表六三卡片上所用漢字之一段
表六四(a)漢字橫直視正確度之比較(高小二年級)
表六四(b)漢字橫直視正確度之比較(初中二年級)
表六四(c)漢字橫直視正確度之比較(高中二年級)
表六五(a)漢字橫直視速度比較(高小二年級)
表六五(b)漢字橫直視速度比較(初中二年級)
表六五(c)漢字橫直視速度比較(高中二年級)
表六六(a)默寫錯誤之次數(白話)
表六六(b)默寫錯誤之次數(文言)
表六六(c)默寫錯誤之次數(無意義)
表六七各種文字橫直讀比較總表
表六八(a)不同筆畫(無意義)之漢字橫直視成績比較(高中一甲)
表六八(b)不同筆畫(無意義)之漢字橫直視成績比較(高中一乙)
表六九(a)不同筆畫(無意義)之漢字橫直視速度比較(高中一甲)
表六九(b)不同筆畫(無意義)之漢字橫直視速度比較(高中一乙)
表七十(a)不同筆畫(無意義)漢字橫直視成績速度男女之比較(高中一甲)
表七十(b)不同筆畫(無意義)漢字橫直視成績速度男女之比較(高中一乙)
表七一書法練習之進展(初中三上)
表七二書法練習之幾何均數
表七三書法練習之進展(初中三下)
表七四漢字字形構造在難易寫法上之等第舉例
表七五常用字彙筆畫之均數與眾數
表七六漢字分類表
表七七漢字首划及末划之末端的位置分析
表七八漢字橫直書法比較實驗報告
圖次
第一章
圖一a.觀察測驗原來樣
b.字形之觀察錯誤舉例
第二章
圖二歷代漢字遞增之趨勢
第三章
圖三各級全識字數
第四章
圖四總字數與總詞數之比較
圖五生字數與生詞數之比較
圖六各冊中生字數在總字數中之百分比
圖七各冊中生詞數在總詞數中之百分比
圖八各冊中辭彙之分析圖示
圖九圖八事實之另一表示
第五章
圖十一二兩類漢字測驗之成績(各有止知音與止知義兩種)
第七章
圖十一周氏圖示結果之第一種
圖十二a.b.周氏圖示結果之第二種
第八章
圖十三書法練習之進展
圖十四書法練習進展中各生之努力度
圖十五書法練習之進展
圖十六書法練習上各字之個別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