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條詞條名為二郎神的結果 展開
二郎神
神獸哮天犬
二郎神,又稱二郎顯聖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口神、赤城王、昭惠顯聖仁佑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間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間多認為他是一位與水利、農耕、防止水災有關的神,甚至是水神,清以前曾被奉為戲神,還被奉為獵神、蹴鞠神、雷神、酒神等。連雲港灌南縣內灌河原名灌江,灌河五龍口被認為二郎神居住地。明清及民國時期灌河五龍口一直有二郎神廟,香火旺盛,後來毀於戰爭,解放后重建二郎神公園為國家4A級公園。還有認為二郎神居於四川都江堰市,都江堰有二王廟(古稱二郎廟),所以有些說法里灌江口即都江堰。由於封神演義的影響,二郎神通常叫作楊戩,他力大無窮,變幻莫測,又能有七十二變(八九玄功)。他的武器是三尖兩刃槍,武功絕倫,座下有神獸哮天犬,額間有第三隻神眼。
徠在漫長的衍變中,受儒道釋三方以及民間傳說的影響,二郎神衍化出了三重身世,亦被視為三個轉世。一是作為官方儒家的李二郎(李昱,又稱李泰),二是作為宗教道教的趙二郎(趙昱),三是作為民間氐羌的楊二郎(楊戩,部分地方志又記作楊煜)。由於《西遊記》《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的影響,作為仙凡獨生子且擔山趕日,劈山救母的楊二郎威名遠播,成為明清以來人們最為熟悉的二郎神形象,並由《封神演義》敲定二郎神的名字為楊戩。
二郎神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唐代,唐崔令欽《教坊記》收有《二郎神》詞牌,乃唐初宮廷音樂家根據民間迎神報賽時娛神詠唱二郎神的曲調製成,說明唐代已經出現名為二郎神的神祇。 《安義縣誌》載唐永徽年間有聖水廟,祀二郎神。《欽定日下舊聞考》載唐貞觀二年始創二郎神廟於北京燈市口,宋元佑二年重修,康熙三十五年重建。 《蜀檮杌》載五代時蜀宮中有以二郎神為題材的舞蹈灌口神隊。可見二郎神的信仰崇拜由來已久且歷代不衰。二郎神是中國古代民俗信仰中的一個重要神祇,在漫長的歷史源流演變中,衍生了不同的身份,分別是國家祭祀的李冰子李二郎、道教正統的趙二郎、民間傳說的楊二郎。
二郎神
二郎神是面白無須的英俊少年,少年俊雅的神祇,唐陸龜蒙記載“有溫而願哲而少者,則曰某郎”,二郎神在世人眼裡的形象是溫和白皙類的少年神,以容姿出眾著稱於世,自宋至清,皆有讚譽。
宋朝官方稱灌口二郎是郎君神,民間稱其為二郎神。宋《事物紀原》卷七靈惠侯一節載“元豐時,國城之西,民立灌口二郎神祠,雲神永康導江縣廣濟王子。王即秦李冰也。《會要》 所謂冰次子郎君神也。” 《宋會要·禮二○·郎君神祠》:"永康崇德廟廣佑英惠王次子。仁宗嘉佑八年八月.[詔]永康軍廣濟王廟郎君神特封靈惠侯,差官祭告。神即李冰次子,川人號護國靈應王。”
作為記載頗多且人氣旺盛的少年神祗(宋代龔開《宋江三十六贊》:“灌口少年...清源廟食。” ),自宋至清皆有文學作品詳細地描繪了他的外貌裝束:
《蜀檮杌》:“衍戎裝披金甲,珠帽錦袖,執弓挾矢,百姓望之,謂如灌口神。” (在五代蜀人眼裡二郎服飾華麗,戎裝,愛狩獵。)
《德隅齋畫品》:”世所謂灌口二郎者也,風貌甚都,威嚴燄然。" (北宋文學家李廌稱讚二郎相貌非常美好,神情嚴肅,樣子光彩鮮明,美好而不可侵犯)
《夷堅志》:"常見一偉丈夫,丰神秀整,舉動雅靜,衣銷金白袍,傍駱駝橋欄柱立...偉丈夫者,俗所謂二郎是已" (南宋洪邁描寫二郎是一個高大的男性,外貌俊秀嚴整,舉止嫻靜優雅,衣著白金袍,一個綜合立體的男神形象.)
(宋)陸遊《神君歌》:“我夢神君自天下,威儀奕奕難具陳。”(奕奕:光明貌,美好貌)
(宋)周文璞《瞿塘神君歌》:“黃衫紗帽佳少年。”
宋朝話本《武王伐紂平話》:"其太子生得相貌堂堂,渾如灌口....似玉郎君" (用二郎的相貌來比擬,由此可見二郎神是神靈中貴氣美少年形象的代表)
(元)陶宗儀《說郛》:灌口二郎者也風貌甚都威嚴。 (容貌美好又威嚴)
(明)湯顯祖《遣張仙畫乃作灌口像》:“青城梓浪不同時,水次郎君是別姿。
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予聞清源,西川灌口神也。為人美好。”
“(明)吳承恩《 二郎搜山圖歌 》:"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揮部從揚靈風.”
(明)《西遊記》:那真君的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氣,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
(明)《封神演義》:“這道人,帶扇雲冠,穿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子牙大喜,見楊戩超群出類。四將見西岐城內一人,似道非道,似俗非俗,帶雲冠,道服絲絛,騎白馬,持長槍。四十二回:聞太師見楊戩相貌非俗....楊戩道氣昂然,五十八回:楊戩氣宇軒昂
(明)《醒世恆言》:“到二郎神廟中...頭裹金花襆頭,身穿赭衣綉袍,腰系藍田玉帶,足登飛鳳烏靴。雖然土木形骸,卻也丰神俊雅,明眸皓齒,但少一口氣兒,說出話來。”“龍眉鳳目,皓齒鮮唇,飄飄有出塵之姿,冉冉有驚人之貌。若非閬苑瀛洲客,便是餐霞吸露人。”
(明)味道齋《宣和牌譜》二郎游五嶽:“血點朱唇雪作容,顯靈無處不神通;瀟瀟獨倚龍駒馬,游遍恆衡泰華嵩” 。
(明)《同安縣誌》:神現夢於耆老說,三月七日某時有指揮使經過此地,馬前一白犬導之,此少年似我也。至期有世職指揮大使過其地,少年美儀容,遂塑像肖之
(清)《蜀都碎事》:“蜀人奉二郎甚虔,謂之川主,其像俊雅衣黃,旁立從擎鷹牽犬。”
(清)《合浦珠》 :你愛他有貌,我看他瘦削臉兒,也不能賽過二郎神。你羨他有才,只會做幾句歪詩,也不能比那七步曹子建。
(清)《再生緣》:容顏迥出群。面對菱花含著笑,暗誇獎,好一個,翩翩儒雅美郎君。與著那,孟氏千金來匹配,不愧東床王右軍。她如姑射神仙女,我如傅粉二郎神。這對夫妻天下少,可稱絕世一雙人。
(清)《狐狸緣全傳》:二郎爺生來聖像多端正,豐滿滿的容光亮彩似銀。三山帽,朱纓襯,金絲累,珍玉潤,扣頂門,壓兩鬢,雙展翅,盤龍滾。起祥光,繞瑞雲,天神隊,分職品。鵝黃色的飄帶在背後分,穿一件淡黃袍緊隨身,團龍繡起金鱗;鑲領袖迴文錦,更襯著百蝶穿花的藕色戰裙。
(清)車王府曲本《封神榜》:頭戴卧龍冠一頂,水合道袍身上穿。黃絨絲絛腰中縛,足登雲履顏色鮮。背後斜橫雄龍劍,人品相貌正又端。面刀敷粉牙似玉,鼻樑高正似膽懸。立生一目三隻眼,額下風飄三綹髯。凜凜身材有一丈,仙風道骨不非凡。
(清)《秘殿珠林》:宋王輝畫搜山圖一卷,清源真君顏如玉。
《秦蜀驛程記》:“是一年少,金冠束髮,似世俗所謂灌口二郞神。”
《灌志文徵》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記》云:“二郎固有道者,承公家學,而年正英韶。"
二郎神
三隻眼
二郎神是三隻眼,而且中間的眼睛是立著的,功能:天眼,就像上天的眼睛一般,邪惡無法可逃。神州各地的二郎廟裡,神像都有天眼是最顯著標志之一。關於第三隻眼,來源於古蜀王蠶叢。它是古蜀文化孕育的結果。第三隻眼形成的條件是古蜀“崇目”的信仰。
明嘉靖《二郎寶卷》:“天眼開,觀十方,如同手掌。極樂開,鬥牛宮,都在目前。常顯化,天宮景,無邊妙意。明歷歷,才看見,景緻無邊。”
《新刻出像增補搜神記》 ,明萬曆元年金陵唐氏富春堂刊本,二郎神即為三隻眼,早於今存西遊記最早刊行時間萬曆二十年。明萬曆元年金陵唐氏富春堂刊本《新刻出像增補搜神記》
《灌江備考》:“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
《慶雲縣誌[康熙]》:二郎廟神,在鳴珂街北,元崇文館學士劉元為諸生時,平塑神眼,劉夫人制繪飾,精巧宛如生人。
《慶雲縣誌[嘉慶] 》:二郎神像在鳴珂街北,元昭文館學士劉元為諸生時,手塑神眼,劉夫人制繪飾,精巧宛如生人
康熙和嘉慶年間的慶雲縣誌對二郎廟的記載除個別字有異,大體一致,鳴珂街北的二郎神像是元代學士劉元在做學生時,親手塑的神眼,由劉夫人繪飾。由此可知,元代二郎神就已經具備三隻眼。
二郎神在多處文獻提及服飾精緻華麗,服飾顏色多為淺色調,以黃色,鵝黃,白色,水合,銀等色調為主。
《蜀檮杌》:戎裝披金甲,珠帽錦袖,執弓挾矢
(宋)周虎 《清源妙道真君廟碑記》:冠三山冠,衣白袍
《夷堅志》:衣銷金白袍…
《瞿塘神君歌》又名《灌口二郎歌》:黃衫紗帽
《二郎寶卷》:升天帽,蹬雲履,騰雲駕霧....三山帽,生殺氣,頂上三光。八寶裝,四條帶,腰中緊系。黃袍上,八爪龍,紫霧騰騰。
《西遊記》: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
《封神演義》:帶扇雲冠,穿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帶雲冠,道服絲絛
《獪園》:著金兜鍪,衣黃袍。
《常熟縣誌》:守臣夢白袍神
《醒世恆言》:頭裹金花襆頭,身穿赭衣綉袍,腰系藍田玉帶,足登飛鳳烏靴。
《秦蜀驛程記》:金冠束髮
《蜀都碎事》:俊雅衣黃
《秘殿珠林》:玉冠上服籠綉襦
三尖兩刃刀,金弓銀彈,太阿劍,開山斧,縛妖索,斬魔劍,趕山鞭,山河社稷圖,長槍,寶雕弓,鳳翎箭。
都江堰
二郎神居住在灌江口,在四川,舊屬灌縣,今都江堰市。
《東京夢華錄》:“州西灌口二郎生日...”
《留青日札》:灌口二郎神在四川灌江口...
《西遊記》: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
《甘棠小志》:按朱子語類言梓潼文昌與灌口二郎兩個神幾乎割據了西川。
都江堰二王廟
都江堰市是五代十國的灌江口,灌州,二王廟是二郎神的祖廟,主殿供奉三眼二郎神,在古代是千年官祭廟,都江堰是世界級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文化保護單位。
二郎神神像
二郎神的神寵與坐騎
犬 | 即哮天犬,又稱白犬神嗷,吼天犬,嚎天犬,細犬,神犬,顏色是白色的。 | 宋《二郎搜山圖》中白色細犬(2張) |
鷹 | 皂鷹,粉翅銀雕的神鷹,鐵嘴神鷹,神鷹 | 宋《二郎搜山圖》中的鷹(2張) |
馬 | 二郎神的坐騎,又稱驪馬兒,白馬,龍駒,趁日白龍馬,銀合馬,驥龍 | 二郎神與坐騎 |
二郎神的從神(隨從手下):
二郎神手下有多對從神且是夫妻檔(郭舍人夫婦,嘉應利澤王夫婦,鎮西孚應侯夫婦,押真威顯侯夫婦等),詳見以下記載:
《宋會要輯稿》:從神威濟侯郭舍人,郭舍人妻正利夫人。
《灌口二郎斬健蛟》:神將郭牙直,奴廝兒,抱刀鬼,鬼力,躍馬兒鬼,眉山七聖(眉山大聖,二聖,三聖,四聖,五聖,六聖,七聖),本部神兵
《二郎神鎖齊天大聖》:郭牙直(統天兵六甲神)、抱刀鬼、奴廝兒、天上、天下大小鬼兵,天丁,梅山七聖,本部下神兵
《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眉山七聖,鬼力,本部下神兵
《西遊記雜劇》:左右神將郭壓直,金頭奴
《二郎寶卷》:梅山七聖,各牙治,黃毛童子,鄂大帥,達王,周蒼,薩音坤
《西遊記》:梅山兄弟,本部神兵,一千二百草頭神,眾鬼判
《灌口二郎初顯聖》:侍從,奴婢們,郭伸直健兩將軍,小旦挾彈兩將
《川主正朝》:神佐嘉應利澤王,妻正利夫人,神佐鎮西孚應侯,妻協惠夫人,神佐押真威顯侯,妻福惠夫人,侍從楚江大王,五通五位夫人、導江岷江夫人,侍忠金馬大王,聖忠聖主大王,楚江黃馬大王,忠信快利大王,左右丞相典吏,六部愈書官典,三聖阿婆將軍,七聖都統將軍,左右風火將軍,開路開江將軍,帶劍火盤將軍、山王伏虎將軍,降伏妖精將軍,鬱壘神茶山神,離堆人頭山神,容神卿高十將、先鋒紅毛童子,內外廵廟使,急腳白旂大神,六丁六甲神將,鬥雞相撲將軍、逐球捕獵之神等
清《太上川主靈寶應護國救民消愆妙經》:神佐嘉應利澤王,妻正利夫人,神佐鎮西將軍孚佐侯、佐協惠夫人;神佐押直恭烈威濟侯、妻福惠夫人;
《祈祥品懺》<川主救民法? >:神佑客人正順利漢侯,妻留應恊惠夫人,神佑鎮西將軍浮應侯,妻福惠夫人,侍從楚江五通無為大王,導江岷江楚江大王,聖君聖主大王,侍忠金馬黃馬大王等。
二郎神母親雲花女的手下隨從:二十八宿,九曜星。
二郎神最基本的神職,民間尊奉的水神,司水,避水患。
《德隅齋畫品》:秦蜀守李冰之子,開二江,制水怪,蜀人德之,祠於灌口,世所謂灌口二郎者也.
《常熟縣誌》:“灌口二郎神…今本邑以神平水患,凡遇水旱,請禱則應。神司水....”
《趙城縣誌》:聽水石在縣東南五十里范霍峪俗,傳二郎神治水至此。
《四川通志》:上有雲頂寺,祀川主李冰次子,俗傳二郎治水曾歌樂山上,故名。
《高平縣誌》:二郎廟在南關,故志稱神曰趙昱,隋時入水斬蛟為治水神,以鎮邑西水患雲曰。
《同治璧山縣誌》卷一:二郎潭,縣西南五十里有二郎石像,端居潭底,天旱戽之見像即雨。
擅長醫療,北宋民間相傳,去二郎廟祈水祛病特別靈驗。宋哲宗聽聞此事,對二郎神表彰並加封靈惠應感公。 《宋大詔令集》卷一百三十七《靈惠侯進封靈惠應感公制》:“近年京中人民,春夏間多疫疾,於靈惠侯請水,往往痊安,奉聖旨云云...宜特封靈惠應感公。”
《萍州可談》卷三:時京師競傳州西二郎廟出聖水,治病輒愈。
楊無咎《二郎神·清源壽辰》寫道:“新府,祠庭佔得,山川佳處,看曉汲雙泉,晚除百病,但可民災無苦,歲歲來朝,勤勤稱頌,奔走千門萬戶……”
《醒世恆言》:楊知縣欠身稟道:“師相在上。某去年承師相厚恩,未及出京,在邸中忽患眼痛。左右傳說,此間有個清源廟(“妙”的訛傳)道二郎神,極是盻蚃有靈,便許下願心,待眼痛痊安,即往拈香答禮。”
《清嘉錄》:六月二十四日,是日又為二郎神生日,患瘍者拜禱於葑門內之廟,祀之必以白雄雞。
兒童庇護神
《清嘉錄》:“巧制螢燈賽練囊,摩睺羅市見昏黃。兒童消得炎無毒,葑水灣頭謝二郎。”
《平越直隸州》:六月二十四日為川主二郎真君降世之辰。《徐志》云:黎峨人乏嗣,必從真君祈子得。小兒女有疾,從真君輸枷鎖願,若壯男予有疾厄,則許為真君急腳子。急腳子者,如皂隸之類......最後數十小兒,金鼓喧闐而來,近視之,則以輪架曳一木狗隨之,{廟中真君座側,列一木狗,蓋本之世傳《西遊記》所謂二郎神細犬也}.(此書記載二郎神作為送子神,庇護兒童,同時兼職醫療。)
二郎神因為挾帶彈弓,被後世附會送子的職能,因彈”與“誕”諧音,為降生之意。幾乎每個二郎廟都有求子的,是二郎神的基本神職。
《賢弈編》:二郎神衣黃彈射擁獵,夫實蜀漢王孟泉像也。宋藝祖平蜀得花蕊夫人,奉泉小像於宮中。藝祖怪問,對曰:此灌口二郎神也。乞靈者輒應,因命傳於京師令供奉。蓋不忘泉以報之也。人以二郎挾彈者即張仙誤也。二郎乃詭詞,張仙乃蘇老泉所夢仙挾二彈。以為誕子之兆因奉之,果得軾轍二子,見集中。
《平越直隸州》:六月二十四日為川主二郎真君降世之辰,《徐志》云:黎峨人乏嗣,必從真君祈子得。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編·神異典》記載:“宋藝祖(太祖)平蜀,得花蕊夫人,奉昶像於宮中。藝祖怪問,對曰:‘此灌口二郎神也,乞靈者輒應’。因命傳於京師,令供奉。”
❶擁有戰爭護國職能。
五代孟蜀封賜二郎神為“護國靈應王”,被蜀政權奉作護國神,宋朝二郎神亦有護國戰神職能。
在宋軍西征之時,灌口二郎因“出雲雨”而致大雪,解決了久令宋延撓頭的軍機難題,“遂殄醜夷,實繄神威”,宋廷以為神佑。后二郎神又“復濟陰兵”,屢立陰德功,勤王助順,“雷霆聲震於敵城”,“肅靜疆陲”,故而於北宋中期屢獲擢升,北宋詔令文書彙編《宋大詔令集》中便記錄了宋廷對他的歷次褒封。
《宋大詔令集·靈惠應感公封昭惠靈顯王制》:“靈惠應感公,惟神邁跡右蜀。克載典祀。飆馭赴感。蒙福京畿。至靈克昭。有祈必應。夢協朕志。襲於嘉祥。王師西征。叛羌負固。能出雲雨。遂殄醜夷。實繄神威。默相予武。夫有功不顯。既應廟食之隆。而昭報尤殊。宜恢王爵之奉。歆是褒寵。永孚靈休。可特封昭惠靈顯王。”
徽宗時好道,於政和七年詔修“神保觀”專為供奉二郎神,又於政和八年改封灌口二郎封賜真人,這便出現了《宋大詔令集·昭惠顯靈王封真人賜中書門下詔》描述的下列景象,備述灌口二郎神之神威:
“門下:天下有道,聿多助順之體;聖人成能,斯極感神之妙。昭惠顯靈王英明夙降,變化無方。治水救民,本上穹之所命;紀功載德,有往牒之具存。肇自祖宗,間興師旅。能施雲雨,復濟陰兵。致殄羌戎,備昭靈跡。比濯征於夏寇,乃克相於天威:雷霆聲震於敵城,人物飆馳於空際。蕩平巢穴,肅靜疆陲。矧茲京邑之繁,尤被福禧之廣。冊封王爵,血食廟廷,尚仍祀典之常,昌侈天真之貺。宜更顯號,以示欽崇。可改封昭惠顯靈真人。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南渡后的宋廷為應對戰爭,穩定民心,於高宗紹興元年復舊封灌口二郎王爵,紹興七年(1136 年)又進封二郎為“昭惠靈顯威濟王”。
蘇洵《謚法》卷二關於“威”的追封有三種解釋:“賞勸刑怒曰威。以刑服遠曰威。強毅剛正曰威。”無不昭顯其神勇威武剛正的戰神一面,希望二郎的神力可以助宋軍應對戰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 年),二郎被封為“英烈昭惠靈顯威濟王”,爵封至八字王,置監廟官,祭祀禮隆重,蘇洵《謚法》卷二對“烈”的定義為“安民有功曰烈,秉德遵業為烈。”依然強調二郎安民保民的神威;二郎神和軍事關係親密,軍防重地多建二郎廟,比如長城關口有三座,分別為長城密雲二郎廟,長城大境門二郎廟,長城山海關首山二郎廟,明朝初二郎神信仰還隨軍屯傳播到了西北邊境。
另有記載二郎神因助張詠平定蜀亂,被追尊為“清源妙道真君”。唐時亦有褒封。
(元)《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清源妙道真君”條:(唐)太宗封為神勇大將軍。明皇幸蜀,加封赤城王。宋真宗朝,益州大亂,帝遣張乖崖入蜀治之。公詣祠下,求助於神,果克之,奏請於朝,追封尊聖號曰清源妙道真君。
(明)牟倫《清源妙道真君廟碑記》:昔唐太宗每按戰,則禱於真君,故所向皆捷,及為天子,封為神勇大將軍。
民國《房山縣誌》載二郎廟有三,一在馬各庄,一在高家莊,一在羊頭岡,名清源廟,按世傳周楊戩封清源妙道真君,搜神記灌江太守趙二郎慕楊二郎之為人,衣冠器械盡仿之,江有赤蛟為民害乃入江斬蛟,江水盡赤,奉為江神封護國大將軍,此外論證尚多皆難徵實。
❷主掌人間吉凶成敗
二郎神廟經常有高級官員問卦天下形勢和是否國泰民安。
《夷堅志》 卷十七:建炎四年,張魏公在蜀,方秦中失利,密有根本之憂,陰禱於閬州靈顯廟。夢神言曰、吾昔膺受王爵,下應世緣,故吉凶成敗,職皆主掌。自大觀后蒙改真人之封,名雖清崇,而退處散地,其於人間萬事,未嘗過而問焉,血食至。今,吾方自愧,國家大計,何庸可知。張公寤而嘆異,立請於期,復舊封爵。且具禮祭告,自是靈響如初,俗謂二郎者是也。
蹴鞠神
蹴鞠業尊奉二郎為行業神,明《萬曆野獲編》卷四:蹴鞠家祀清源妙道真君。初入鞠場,子弟必祭之。雲即古二郎神。
明人汪雲程《蹴鞠圖譜》記載,“鞠客初入鞠場,子弟必祭之。凡諸郡先生到來,不與眾圓友見禮,先到聖前拈香拜畢,要備三牲盤案,祭獻祖師──清源妙道真君”。
清《蕙風詞話》 續編卷一《滿庭芳》:若論風流,無過圓社,拐臁蹬躡搭齊全。門庭富貴,曾到御簾前,灌口二郎為首,趙皇上、下腳流傳。
川主,顧名思義,即四川之主.
《蜀都碎事》:“蜀人奉二郎甚虔,謂之川主,其像俊雅衣黃,旁立從擎鷹牽犬。”
《蜀中廣記》:“世傳川主即二郎神,衣黃彈射,擁獵犬。”“六月二十四日競渡二郎川主誕辰也樂以賀之.”
《平越直隸州志》:“清源妙道二郎真君,崇應惠明大帝蜀灌神也,灌有孽龍為民害,神仗弓劍入峽,尋潭窮水誅之,蜀人崇極祀為川主。
《灌口二郎初顯聖》:二郎神,思德馨也。禮有功德於民者則祀之,能捍大災御大患者則祀之,灑沉澹菑,禹之明德遠矣。三代以降,遠續禹功而大庇民者,其惟蜀之二郎乎。香火千年,蜀人尊為川主,思其德而歌舞之宜矣。
清史學家、文學家、理學名家紀大奎:“或曰:是商末楊戩也。因有八九元功,或李或趙,隨時托化,以昭靈異,以福生民,故在蜀則為川主。”
《甘棠小志》:川主二郎神封號始於宋初。
[清]《蜀故》卷二十一 神異:二郎神,李冰之子也,蜀中祀之,謂之川主。
[清]李調元《新搜神記·神考》“川主”條:宋張詠治蜀,蜀亂,屢得神助。蜀平事聞,封川主、清源妙道真君。
二郎神是戲曲業的祖師
明代戲劇界名家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云:予聞清源,西川灌口神也。為人美好,以遊戲而得道,流此教於人間。訖無祠者。子弟開呵時一醪之,唱羅哩連而已。予每為恨。諸生誦法孔子,所在有祠;佛老氏弟子,各有其祠。清源師號為得道,弟子盈天下,不減二氏,而無祠者,豈非非樂之徒,以其道為戲相詬病耶。…乃可為清源師之弟子,進於道矣。諸生旦其勉之,無令大司馬長嘆於夜台,曰,奈何我死而此道絕也。”
李漁《連城璧》 卷一:“有個做戲的鼻祖,叫做二郎神。”
《光緒蒲江縣鄉土志》卷九:倚山山建二郎祠,為全邑祈水之區,春社催耕,青疇澤涸,有司率農氓禱之,霖雨應,精誠至,場名霖雨,義取此場之外畫橋碧陰石橋一通丹棱,綠波盈盈則二郎灘也。
在青海納頓節,有浪青苗活動,即二郎神巡遊青苗活動。巡遊目的為看護莊稼,保護人畜安全,在當地二郎神負責天氣和農業豐收。安徽滁州南譙二郎廟會,又稱備耕節,主祭二郎神,期間還有農產品貿易。
二郎神是自宋以來我國信仰體系唯一被認可的獵神,有以他為題材的二郎搜山作品。他有獵犬,鷹,彈弓,是一個標準的獵神形象,剋制飛禽走獸,山精野怪。有彈打雙鳳凰、搜山除妖降魔的神話傳說,故山上建二郎廟多用於鎮山。
宋徽宗封灌口二郎神為灌口主祭,並賜灌口大王祠,在夔州雲安縣西。徽宗崇寧四年七月封昭惠靈顯王廟。
主管風雨,掌職雲雷
原由:水神神職和天神身份的演變神職,能夠管理風雨雲雷,造福於民。是二郎神基本神職之一。
《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夫昭惠靈顯王者,爰自蜀川,乃象帝之裔,先天之神也....是以主管風雨掌致雲雷凡所典祀必孿厥應矣。”
《道教科範:全真派齋醮科儀縱覽》二郎真君寶誥:兼總三十六部雷雨,系五穀之豐歉。天上人間掌風雲,普灑甘露救萬民。
(清)《康熙。睢寧縣舊志》:明天順間,睢多白雨,知縣牟鴻夢二郎神衣黃袍告雲、祠吾則白雨免矣,遂祠於北門外,仍令各里悉祠之,以故歲鮮白雨之患,白雨即雹冰。
掌管士人功名祿位
宋代《分門古今類事》第八卷“先大夫龍泉夢記”一篇,述宋時四川眉州“昭惠主祠”(二郎神祠)廟神預言宋如璋“春闈定捷”,後來果然應驗,如璋於“崇寧乙酉歲撥漕解,次年及第”,可知宋時二郎神便已衡文。
清代科舉制度著作《制義科瑣記》卷三:授推官,劉理順數上公車,不第,讀書清源二郎神廟中,比鄰哭聲,詢之,則商人七年不歸,母老無食,將嫁媳以養,理順即以嚢所儲納糧銀十二金與之,姑媳獲全是,科公會試,廟祝見二郎神親送之,遂中甲戌狀元。
酒神
宋高翥《夜步天街書所見》:賽罷祠山賽二郎,酒行明日欲祠張。愚民可是都忘本,香火何曾到杜康。
(對於酒行跟風祭祀二郎神,高翥感慨人們遺忘了真正的酒神杜康)
清《陔余叢考》:陸放翁有《張王行廟》詩,高翥《菊澗小集》亦有詩,為輦下酒行多祭二郎神及祠山神。
天神庇護,武力庇護,庇護民眾
原由:古代百姓多向二郎尋求力量保護,以震懾未知的恐懼和災難,支持抗擊外敵。二郎在古代是最成功,最知名的天神形象之一。甚至更換地名、村名以尋求二郎庇護。經常和關聖祭一起,武力庇護百姓。
《北東園筆錄》:武岡州周某家,衣食稍足而族丁寡弱,居舒楊兩大族之中。是年歲荒冬寒,舒姓有乞兒凍死郊外,距周宅半里余,周夜卧不知。天明,舒來見之,乃歸約匪徒以人命圖賴周,懼,賄金五十兩求息,十六人共分之。前一班去,后一班又來,人數愈眾,須銀愈多,非數百金不辦。周無奈,往請關聖像,并州城二郎神像,供於郊外,上疏禱之,眾始懼而散。過數日,分金諸人內有一人忽顛狂,自來周門,跪拜曰:"我只分得銀若干,但願汝明中去暗中回"云云。每日拜三次,數日而死。又一人繼之,拜祝如前,連死七人。餘九人懼,願退還原金,求周代懺悔,周不敢允,而十六人盡死矣..
改造地型地勢
原由:明清各地百姓甚至地方官員把地方較奇怪的山行地勢,形成來源歸於二郎神擔山趕日傳說。各地多處建二郎廟,或以二郎神命名地區,以紀念感謝二郎神。影響至今。屬於樸素民間信仰,該傳說被用於解釋本地山形地貌。
依據:地域傳說,文獻記載,廟宇記載
《宛署雜記》:擔山孔,在縣西雞兒台離城二百五十里。南北二山各有一孔,相對若可擔然,俗訛為二郎所鑿。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昭化縣 三堆壩 在縣北二十五里,有大石堆三顆,座於江岸,相傳為川主二郎神擔至此。
妓女庇護神
明《獪園》第12卷二郎廟:相傳灌口二郎神在四川成都府灌縣,香火甚盛....宋朝有《紫羅蓋頭詞話》,指此神也。又傳六月廿四是神誕生之辰,先一夕,便往祝厘,行者竟夜不絕,妓女尤多。明。日即醵錢為荷盪之游矣。吳城輕薄少年,相挈伴侶,宣言同往二郎廟裡結親。一進廟門,便闌入珠翠叢中,雙拜雙起,日以為常,神亦了不為異。民國“聯聖”方地山“贈妓聯:無事不登三寶殿,有其必應二郎神。”
二郎神庇護妓女,約束她們道德規範,引導她們向善。
協管地獄
原由:《夷堅志》:腆問何官,緋衣搖手低語曰,此閻羅天子也。腆曰,適觀狀貌,與人間所畫不同,卻與清元真君甚相似。
因為宋代這個故事中的閻王不像人間畫像那樣凶神惡煞,反而類似清元(源)真君二郎神,後世因此給二郎神附會了協管地獄一職。
《清源真君六月二十四日生辰疏》:佐泰山生死之司,護佛法慈悲之教。某恩蒙波潤,澤遇河清,五十四州成仰西川之主,億萬千歲永綏東土之民。
《聊齋志異·席方平》一節中二郎神無須請示其他任何人,就可以提審並處置冥王、城隍及郡司。
貨郎祖師
福建地區的貨郎行業祖師(四川二郎神信仰在閩台及東南亞地區的傳播與嬗)。
二郎神有三種身世,有三個父親,三個母親,三個姓氏七個名字。
①李二郎,父:李冰,母:金華娘娘(上帝之女)
《德隅齋畫品》:秦蜀守李冰之子...世所謂灌口二郎者也。
《黔江縣誌》:俗謂女像為母繫上帝女心竊疑之..乃川主之媳封為遍天老祖俗稱金華娘娘....(註:因為認知不同,明朝川主多指二郎神,清朝川主多指李冰或二郎神,本文川主是李冰。)
黔江縣誌
李二郎有三個名字李昱、李泰和李兆。
李昱一名出自元代李稷的《白雲宮創建二神靈感祠之碑》:
郎君諱昱,蜀郡守李冰第二子也。佐其父除水患有功,廟食灌口,川人號護國靈應王。開寶七年,去王號。嘉祐八年,封靈惠公。元祐二年,改感應公。崇寧初,進昭惠靈顯王。
李泰一名出處:
元代汪壽昌的《昭惠靈顯真人祠堂記》:昭惠靈顯真人泰,蜀郡守李冰次子也。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應感公廟 在望雲門內草場庵,郡民立祠以祀。神姓李,名泰,秦時人,號灌口二郎。
李兆:《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蘄州,二郎廟在州治西。永康導江縣高濟王次子,即秦李兆也。
②趙二郎,趙昱,父趙自宏,母趙夫人(沒有名字)
《川主三神合傳》:父自宏,精醫,廣施方葯活人。公生之夕,母夢神摔日立身旁,因名曰昱。
宋代周虎 《清源妙道真君廟碑記》:會虎方夢見一鉅人,冠三山冠,衣白袍,謂予曰:忠義者,神明所默佑。吾,隋人趙昱也。
《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清源妙道真君,姓趙名昱,從道士李一珏隱青城山.....民感其德,立廟於灌江口,奉祀焉,俗稱灌口二郎。
趙昱一名有時記作趙煜:
清《人海記》:二郎神即嘉州守趙煜斬蛟者也不知何代封為清源妙道真君。
③楊二郎,父楊天佑,母雲花女
《二郎寶卷》:姓楊名天佑,左金童臨凡,受難四十八年,那一日書房正坐,仰面朝天,長吁短嘆,怨氣衝天,驚動鬥牛宮,仙女雲花侍長,耳熟眼跳,不得安寧,忽然想起,左金童落凡受難,吾今度他去也。
楊戩:《封神演義》第四十回:楊戩曾煉過九轉玄功,七十二變化,無窮妙道,肉身成聖,封清源妙道真君。
楊煜:《河南通志》:二郎神廟在府城祀隋灌州剌史楊煜,煜嘗斷蛟築堤以遏水患故民為立廟。 《河南通志》楊煜
註:二郎神雖有李姓,趙姓,楊姓等幾版身世來歷,但這幾版身世說法中二郎神都沒有妹妹,二郎神的三對父母並沒有一個叫三聖母的女兒。
二郎神由於年少而稱郎,又因為李冰行大,故行二,李冰為大郎神,《唐書地理志》載:“大郎廟,在治北五十里,大蓬山之陽,蜀太守李冰神祠。”《蜀都碎事》載:蜀什邡縣(今四川什邡)治北四十里有章山,古有高景關,有神祠日大郎廟神。”
蜀地按照大郎神李冰的秩序排定而謂神名二郎神,神話傳說中二郎母親尊天為大故為唯。一的孩子取名二郎是跟此一脈相承的。
地理因素:元代官修地方總志《大元一統志》載“蜀人呼雒口為大郎,灌口為二郎;柵口為三郎”。二郎神享祀灌口而稱灌口二郎神。
政府官方歷代對二郎神的封號大全
朝代 | 皇帝 | 時間 | 封號 |
---|---|---|---|
后蜀 | 孟昶 | 約934~950 | 護國靈應王(顯靈王) |
北宋 | 宋仁宗 | 嘉佑八年八月(1063) | 靈惠侯 |
宋哲宗 | 元佑二年七月(1087) | 靈惠應感公 | |
宋徽宗 | 崇寧二年(1103) | 昭惠靈顯王 | |
宋徽宗 | 大觀二年(1109) | 靈應公 | |
宋徽宗 | 政和八年八月(1118) | 改封昭惠靈顯真人 | |
南宋 | 宋高宗 | 紹興元年十二月(1131) | 依舊封昭惠靈顯王,改普德觀為廟 |
宋高宗 | 紹興六年四月(1135) | 加封[威濟],即昭惠靈顯威濟王 | |
宋高宗 | 紹興二十七年九月(1158) | 英烈昭惠靈顯威濟王 | |
宋孝宗 | 乾道四年五月(1168) | 昭應靈×公(遺失一字) | |
元 | 元順帝 | 至順元年(1330) | 英烈昭惠靈顯仁佑王 |
元順帝 | 至正十四年(1354) | 靈惠威正博濟真君 | |
清 | 清世宗 | 雍正五年(1727) | 承績廣惠顯英王 |
清德宗 | 光緒三年(1877) | 顯英普濟王,賜“錦江普佑”額 | |
清德宗 | 光緒四年(1878) | 顯英普濟昭福王,賜“安流利濟”額 |
道教封號
唐《龍城錄》:神勇大將軍,{唐玄宗(756)},赤城王,顯應侯{唐玄宗(756)}
宋《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清源妙道真君,{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
明《蜀中廣記》:川主
明《正統道藏》梓潼帝君化書:清源真君
明《萬曆續道藏》:神勇大將軍,清源妙道真君,赤城王
清嘉慶《川主護民祈禱表科》:川主帝君
清咸豐《川主誥》:惠民大帝君
《太上說川主靈應真經》:川主惠民大帝
清《惠民大帝解厄心經》:惠民大帝,萬天川主左丞相,崇應惠民大帝。文宣武烈王,義勇清源妙道天尊。萬天川主崇應惠民大帝文宣武烈王義勇清源妙道天尊
《鄉儺匯牘》:萬天川主惠民大帝清源妙道真君,萬天川主惠民大帝崇應驅魔真君,萬天川主崇應惠民大帝治河妙道真君,惠民宮中萬天川主惠民大帝清源妙道將軍,萬天川主崇應惠民大帝,萬天川主惠民大帝
《祈祥品懺》川主靈應護世救民法懺:川主惠民大帝,萬天川主,惠民大帝
清初抄本《度世寶筏》:萬天川主惠民大帝清源妙道天尊,萬天川主惠民大帝保民救刦天尊
《太上元始天尊說川主感應妙經 》:川主,二郎神勇大將軍,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
至今道教正一教仍沿用清代的大帝封號:
《正一教清微風雷院·玄皇政正教經》:萬天川主左丞相,崇應惠民大帝,赤城文宣武烈,承積廣惠,義勇顯英王,清源妙道真君。乃北帝御前左丞相,統領三元九州兵馬,節制城隍土地,實為赤縣神州都城隍,九千世界總土地,都轄龍神地脈。(註:元皇派又稱玄皇派,玄皇派的北帝指紫微大帝)
明代民間宗教西大乘教
《二郎寶卷》:清源妙道顯聖真君一了真人,護國佑民忠孝二郎,靈感二郎,顯聖真君,二郎顯聖真君,二郎真君,清源妙道護國真君;
二郎神既是官祭神也是民俗神,是儒道共同尊奉的神祗
曹元用《昭惠靈顯真人祠記》:
河水兮湯湯,神之靈兮洋洋,儼乎右兮如在,克昭答兮民望。赳螑兮蛟虯怒,激水兮覆舟,願夫君兮除民憂,俾浩波兮寧流。癘疫兮閑作,民扎瘥兮委溝壑,願夫君兮驅祟沴,使閭閻兮清漠。水暵兮相仍,民凍餒兮交並,願夫君兮默佑,雨晹若兮豐登民樂。懷靈貺兮孔博,羞谷實兮圖報,修祀事兮噩噩。吹簫兮伐皷,安歌兮緩舞,薦安腯兮奠芳馨,靈冉冉兮來下。來下兮從容,恍惚兮若逢,丕欣歡兮來享,祉斯民兮無窮。
《惠民大帝解厄新懺》
【惠民大帝寶誥】
蜀川之主,八府之尊。降寋龍於灌口之中,塞海灘而大施妙用。摘草量天之術,擔山趕日之功。輔佐皇朝,護持邦國。拯濟普天下萬民之苦難。提攜億萬代後學之有緣。顯七十二化,現青面獠牙之寶相。揮三尖大刀,劈桃山救母之孝模。督曹溪仙犬,收七姓歸從。功能蓋世,功高無比。德彌聖化,德重難量。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萬天川主左丞相,崇應惠民大帝。文宣武烈王,義勇清源妙道天尊。
《二郎寶卷》清源妙道顯聖真君靜壇神咒:
皂袍都帥,速顯威靈。手執寶劍,馘滅妖精。殺鬼除怪,不得留停。
剿靜邪祟,魂魄喪傾。魍魎祟火,永化塵風。撞可發慎,遠避潛濛。
如有偽背,責罰幽冥。陰山治罪,萬年寒冰。謹請神位,著意建功。
梅山七聖,各顯神通。齊心弩力,護佑空中。凡百作怪,一概絕蹤。
掃蕩滅息,正氣升騰。禍消福至,家門興隆。千祥雲集,元亨利貞。
清源妙道,顯聖威靈。真君神力,護佑群生。誠心祈禱,電鑒施行。
《二郎寶卷》
身份:仙凡獨生子
生母:鬥牛宮的仙女雲華侍長(侍長是金元時期奴僕對主人的稱呼,雲華為鬥牛宮主人)
事迹:擔山趕日,劈山救母
下屬:各牙治、黃毛童子,薩音坤、梅山七聖、鄂大帥、達王、周蒼
《二郎寶卷》主要演述二郎神的出身歷史:二郎神的父親楊天佑是上天“金童臨凡”,為確州城內書生。母親雲華仙女戀舊情下凡與楊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神,被壓於太山之下。後來,二郎神得到天上鬥牛宮西王母的指點,“擔山趕太陽”,劈山救出母親雲華仙女。
《二郎寶卷》求籤桂造品第十:
“開山斧,兩刃刀,銀彈金弓;升天帽,蹬雲履,騰雲駕霧;縛妖鎖,斬魔劍,八寶俱全。照魔王,六賊歸順;三山帽,生殺氣,頂上三光;八寶裝,四條帶,腰中緊系;黃袍上,八爪龍,紫霧騰騰。”
心猿不動品第十一:
“二郎變化有神通,八裝聖寶緊隨跟,出門先收各牙洽,黃毛童子護吾身。后收六聖為護法,白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聖,歸依爺上拜兄弟。帥將跟隨常擁護,天地同春成神聖。白馬爺乘神坐驥,白犬神嗷緊跟巡。貫會降妖捉鬼怪,邪崇精靈影無蹤。”
《川主妙經》
身份:紫微帝君轉世、紫微受生
職司:安邦定國、興雲致雨、主宰權衡回骸起死、殄滅群魔、賞善罰惡、滅寇除精等
下屬:七聖、鷹、犬
節選一:是時其神,見此苦難,不可堪忍,約同七聖,大顯威靈,顯神通力,夾江鼓噪,聲震天地,持刃入水,顯七十二化之功,老龍降伏,百姓清寧。乘白馬引七聖鷹犬彈弓,時顯糾察,水息山隱,民感其德,立廟於灌水江口,修真容而奉祀。人民咸稱其善哉,位鎮灌口,神通廣大。聖主太宗征伐雲貴,得力勇猛。敕封:“二郎神勇大將軍”。安邦助國,滅寇除凶。明皇幸蜀加封“赤城王”威武顯聖,追敘聖號“清源妙道真君”。
節選二:威鎮川主 英烈神明 玉皇敕命 紫微受生 天帝皇朝降生神人 安邦定國 威鎮灌口 興雲致雨 主宰權衡回骸起死 殄滅群魔 賞善罰惡 滅寇除精 擁苗護稼鋤攝蟲蝗 息風遣虎 驅殄鼠耗 鋤強扶弱 普濟蒼生威鎮山河 萬民樂業 扶危拔苦 利濟群生 劫終劫始主宰生民 威靈萬古 德冠群英 消災釋罪 降幅延生
《正統道藏》
正一部《三洞群仙錄》
第九卷:《異人錄》
趙昱從道士李珏隱青城山,隨煬帝知其賢,起為嘉州太守。時健為潭中有老蛟為害,昱淮政五月,沒舟船七百艘。昱大怒,率甲士千人,夾江鼓噪,聲振天地。昱持刀沒水,有頃江水盡赤,石崖傾吼如雷。昱左手執蛟頭,右手持刀,奮波而出。
《東嶽大生寶懺》
昭惠靈顯王,護國顯應王,清源妙道真君
《萬曆續道藏》
搜神記第三卷灌口二郎神
萬曆續道藏
《川主正朝全集》
收錄於《廣成儀制》,《川主正朝全集》係為奉祀二郎神(清源妙道真君)而設。
二郎神
二郎神是中國古代民間信仰中的一個重要神祗,在漫長的歷史源流演變中,產生了不同的二郎神,國家祭祀的李冰次子李二郎、道教正統的趙昱趙二郎與及民間傳說楊戩楊二郎。
徠三隻眼
二郎神是三隻眼,而且中間的眼睛是立著的,功能:天眼,就像上天的眼睛一般,邪惡無法可逃。三隻眼是這位神祗較為明顯的外觀特徵之一。神州各地的二郎廟裡,神像都有天眼是最顯著標志之一。關於第三隻眼,來源於古蜀王蠶叢。它是古蜀文化孕育的結果。第三隻眼形成的條件是古蜀“崇目”的信仰。《灌江備考》記載道:“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
少年相
二郎神是面白無須的英俊少年,三隻眼,手持三尖兩刃長槍,牽一條哮天犬,還善於種種變化。此外:古今各種資料均表明:二郎神確是一個美少年。李二郎是一個少年英雄《灌志文徵》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記》云:“二郎固有道者,承公家學,而年正英韶。"二郎神在宋時稱郎君神,被稱“郎君”說明。年紀不大的,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劈山救母(二郎救母)”故事中,二郎神也是一個年紀不大的少年。名著《西遊記》中原文:“你是何方小將”“....你這郎君小輩....”都表明二郎神的少年相。
名字釋義
二郎所謂郎,是對神的尊稱,“郎”多指美男子,“郎”的正規解釋是年輕男子,古詩詞小說中“郎”也是多指美男子。二郎神的“郎”也在此列,並不是兄弟姐妹間的排行用字。《墨庄漫錄》中的一段記載,唐宋時代的神的名號,是百姓依據神的狀貌而命名:“予每憤南方淫祠之多,所至有之,陸龜蒙所謂有雄而毅、黝而黑者則曰將軍,有溫而願、皙而少者則曰某郎,有媼而尊嚴者則曰姥,有婦而容艷者則曰姑。”由此可見,二郎的“郎”是年少白皙的神的尊稱。到宋朝二郎神被稱為郎君神。
二郎神
三尖兩刃刀,金弓銀彈,太阿劍,開山斧,縛妖索,斬魔劍,趕山鞭,山河社稷圖,長槍,寶雕弓,鳳翎箭。
法力神通:
九轉元功,又稱九轉大還丹,乃是金丹大道。修成金丹九轉,即元神永聚不散,功體萬劫不壞。
八九玄功,又稱地煞七十二術,乃是七十二般變化之功。玉鼎真人曰:修成八九玄中妙,任爾縱橫在世間,有無限騰挪之變化,妙法無窮也。
指地成鋼,乃是天罡三十六法之一,土行孫曾以地煞七十二術中的一門土行之術偷襲周軍大營,后被懼留孫以此法破之,後來生擒了土行孫。
三昧真火,此火又稱三昧神火,乃是精氣神三昧養成離精,與凡火合為一處,有焚天煮海之威。
撒豆成兵:天罡三十六法之一,此法威力無窮。
掌握五雷,又稱五雷決法,乃是天罡三十六法之一,故五雷法權威極重。天雷者,能主劫運,擒治天妖;地雷者,主禱雨祈晴,節制地袛;水雷者,主役雷致雨,拯濟旱災;神雷者,即五行神雷,故主殺伐;社雷者,召命諸神,斬精除怪。
二郎神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唐代崔令欽《教坊記》,於宋代開始記載入史書。
《宋史》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政和七年,詔修神保觀,俗所謂“二郎神”者。
明南監刊本《元史》
教坊記
柳宗元《龍城錄》。
《宋大詔令集》卷第一百三十七典禮二十二
《夢粱錄》 卷十四東都隨朝祠
《東京夢華錄》 卷八
《夷堅志》 夷堅丙志卷八
《事物紀原》卷七靈恵侯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三
《咸淳臨安志》卷七十三二郎祠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十
《朱子語類》 卷第三
《文獻通考》 卷三百十·物異考十六......
《大宋宣和遺事》 元集
《析津志輯佚》歲紀
《大元一統志》 第七百三十一
《元遺山集》卷第五十二
《稼村類藁》卷八
《萬曆野獲編》 補遺卷四:又蹴鞠家祀清源妙道真君,初入鞠場子弟必祭之,雲即古二郎神.....
《賢弈編》 附錄
《說郛》卷五十四
《同姓名錄》卷七
《淇園編》卷之三
《堯山堂外紀》卷七十八國朝
《八閩通志》卷之六十
《萬曆續道藏》搜神記
《汴京遺跡志》卷十一
《常熟縣誌》五
《獪園》卷十二
《全蜀藝文志》卷二十三
《蜀中廣記》卷二十四
《清史稿》 志五十九 :世宗朝,....灌縣祀秦蜀守李冰,封敷澤興濟通裕王,子二郎,為承績廣惠英顯王;
《京塵雜錄》 卷四 夢華瑣簿
《陔余叢考》 卷三十五
《新元史》 志第五十四 禮七
《宋會要輯稿》第十九冊。禮二十(上)
《宋稗類鈔》第4部分
《全史宮詞》卷十五十國
《通俗編》卷十九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六十一
《清實錄嘉慶朝實錄》 卷之一百十七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六
《清朝通典》卷五十
《清嘉錄》 四
《四川通志》卷二十三
《西遊記》中二郎神的形象讓人感覺是他的性格十分逍遙,他“只聽調,不聽宣”表現了他對“天家眷”的蔑視,不願依靠玉帝的名聲,而且他非常重義氣,卻不顯半分驕狂,所以有梅山六兄弟與哮天犬跟隨。
二郎神
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
斧劈華山曾救母,彈打椶(zōng)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
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這首詩是《西遊記》中對於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寫,二郎神是玉皇大帝的親外甥,曾經劈山救母、彈打鳳凰、力誅八怪、梅山結義。
二郎神的母親是玉帝的妹子,思凡下界,與凡間一個姓楊的男人成婚,生下了二郎神。玉帝依天條將二郎神母親壓在桃山底下思過。楊二郎長大后“斧劈桃山”,救出母親。彈打鳳凰、力誅八怪、梅山結義的故事詳細經過已經失傳。
二郎神出身高貴,但是因自己心高氣傲不願依靠玉帝的名聲,所以他平時不與天庭往來,就像富二代不願依靠家族力量,想自己打拚一樣,有一種勵志的精神。於是他對於玉帝,只是“聽調不聽宣”,意思服從政務和軍務上的安排,不願私下交往過密。玉帝封二郎神為“英烈昭惠顯聖仁佑王”。征剿花果山中玉帝關心二郎神與孫悟空的戰況,並與道祖、觀音等齊往南天門觀視。二郎神皈依道教,道號“清源妙道真君”,居住灌口二郎神廟,受下界香火,為萬民排憂解難,帳前有梅山六友相伴,合稱梅山七聖。麾下有一千二百草頭神。梅山六友:康安裕、張伯時、李煥章、姚公麟、郭申、直健。
二郎神
寵物:白犬神嗷、撲天鷹、銀合馬
生母:明代《二郎寶卷》里稱其母為“鬥牛宮的仙女雲華侍長”。《新出二郎劈山》稱其為“白蓮公主”。《西遊記》認為其身份是玉帝的妹子。
《二郎寶卷》主要演述二郎神的出身歷史:二郎神的父親楊天佑是上天“金童臨凡”,為確州城內書生。母親雲華仙女戀舊情下凡與楊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神,因違犯天條,被玉帝派人,壓於太山之下。後來,二郎神得到天上鬥牛宮西王母的指點,“擔山趕太陽”,劈山救出母親雲華仙女。
《二郎寶卷》是這樣描繪二郎神劈山救母的:“開山斧,兩刃刀,銀彈金弓;升天帽,蹬雲履,騰雲駕霧;縛妖鎖,斬魔劍,八寶俱全。照妖鏡,照魔王,六賊歸順;三山帽,生殺氣,頂上三光;八寶裝,四條帶,腰中緊系;黃袍上,八爪龍,紫霧騰騰。”(見《二郎寶卷,求籤桂造品第十》)
“二郎變化有神通,八裝聖寶緊隨跟,出門先收各牙洽,黃毛童子護吾身。后收六聖為護法,白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聖,歸依爺上拜兄弟。帥將跟隨常擁護,天地同春成神聖。白馬爺乘神坐驥,白犬神嗷緊跟巡。貫會降妖捉鬼怪,邪崇精靈影無蹤。”(見《二郎寶卷。心猿不動品第十一》)
《二郎寶卷》中描繪的二郎神形象與《西遊記》中的二郎神形象極為相似,其中的“各牙治”即“郭壓直”的別寫,則與元明以來二郎神雜劇相同,而“白犬神嗷”又與《封神演義》中“細犬”的“本相”“形如白象”似同出一源。
二郎神
《灌口二郎斬健蛟》,又名《斬健蛟》,唱嘉州太守趙昱忠良正直,心無邪佞。適值冷源河健蛟作祟,方欲為民除害驅邪,院主奉玉帝旨意召趙昱白日飛升。灌口民眾立廟祀奉,尊為二郎真君。二郎率眉(梅)山七聖及天兵天將,擒獲健蛟及健神健鬼而共斬之。玉 帝 加 封 二郎“清源妙道真君”。
元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寫因齊天大聖偷丹盜酒,觸犯天條,二郎神受玉帝之命征討。梅山七聖帶領天兵,助力二郎神大戰齊天大聖的事。也提及到“二郎神為嘉州太守趙昱,冷源河斬健蛟”事,劇中主要角色有二郎神和梅(眉)山七 聖。武器有金臂弓、金彈,三尖刀。《二郎神鎖齊天大聖》脈望館抄校本《古今雜劇》《孤本元明雜劇》皆有收錄。
古典神話《封神演義》楊戩的封號是清源妙道真君,在明朝清源妙道真君是二郎神應用最。廣的封號,明朝野史《萬曆野獲編》 補遺卷四記載:“蹴鞠家祀清源妙道真君,初入鞠場子弟必祭之,雲即古二郎神...”由此可知清源妙道真君等於二郎神。
楊戩
師父:玉鼎真人
徒弟:金毛童子
兵器:三尖兩刃刀,也稱三尖兩刃槍,三尖兩刃神鋒,三尖兩刃戟
功法:八九玄功(也稱為七十二般變化)、無窮妙道、九轉玄功、縱地金光,天罰神雷,天眼
結局:肉身成聖
楊戩是玉鼎真人的徒弟,修成七十二變、九轉玄功,因此有堅不可摧的金剛不壞身,無可匹敵的絕頂防禦力。鄧嬋玉、聞太師等的兵器打在楊戩頭臉之上,只是冒金花,全無傷害。像翻天印這樣的大法寶,打楊戩時,也是迎風變化,打不下馬來。封神演義中,他是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
《聊齋志異·席方平》中講述席方平的父親被陰間貪贓枉法的閻王所害,席方平上天界向二郎神伸冤,這也表現出二郎神的正義。“世傳灌口二郎(二郎神)為帝勛戚,其神聰明正直”。
二郎神
二郎神壁畫
到底誰是二郎神的真身,或者換句話講,由四川而蔓延及全國的民間二郎神信仰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歷史上有種種異說,近現代的學人也有許多考證和推論。
• 01李二郎說
李冰是秦蜀郡守,在任期間,領導民眾建成了功德綿延千年的都江堰。而蜀中民間傳說,在這個浩大的工程中,他的次子“二郎”有協助父親鑿離堆、開二江的大功,因而被民眾作為神靈奉祀。
李二郎父子像
《通俗編》引《朱子語錄》進一步點明:“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時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其後,這位李二郎曾被元朝封為“英烈昭惠顯聖仁佑王”,被清朝封為“承績廣惠顯英王”。
當四川巡撫上疏清雍正帝給二郎加封號時,禮部認為封兒子而不封父親,似不妥當,所以雍正同時給李冰加封“敷澤興濟通佑王”(《清朝文獻通考·群祀考二》)。這就是灌口二郎廟由原名崇德祠改為現名二王廟的由來。由於皇帝敕封,方誌見載,李二郎享祀灌口的說法長期流布全國,尤其受到講究引經據典的士大夫文人的支持。
• 02趙二郎說
二郎神
於是州人頂戴,奉為神明。其後趙昱棄官隱去,不知所終,但又在嘉陵江水漲溢為患時,幾度“顯神”。唐太宗從地方官的奏摺中獲知后,即封他為神勇大將軍,在灌江口為之立廟。後來唐玄宗避安史之亂逃到四川時,又加封赤城王。
據學人考證,《龍城錄》乃宋人王銍託名唐柳宗元而撰,有關趙昱入江斬蛟的事迹,應在五代時已經流傳,王銍只是作了總結並加以記載。而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稱,在唐太宗以前,當地民眾已為趙昱立廟於灌江口,俗曰灌口二郎。北宋真宗時,益州大亂,張乖崖奉旨入蜀治之,曾詣祠下求助於神,事後請皇帝追尊聖號,曰“清源妙道真君”。從此,這位“二郎神”聲望日隆,宋元時代小說戲曲及民間傳說中的二郎神,基本上就是這位趙二郎的形象和“神跡”,並對其後《西遊記》、《封神演義》等神魔小說中二郎神形象的塑造產生了重要影響。
• 03楊二郎說
二郎神
那麼這個“楊二郎”又是誰呢?李思純認為其原型是南北朝時氐族的英雄人物楊難當,他是氐王楊盛的第二子,繼承長兄楊玄之位,故在傳說中稱為二郎。歷史上楊難當的統治中心在甘肅武都的仇池,曾據有宕昌之地,即今鄰近灌口的松潘,還曾派兵深入川境。四川本是羌氐族舊地,容易懾服於他的兵威。於是由傳說而信仰而立廟崇祀,便成為唐宋以來所謂灌口神的起源(《江村十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趙逵夫也同意二郎乃氐族之神的看法,並且以豐富的史料證明,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我國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額為天”的習俗,即用刀在額上刻上痕迹,然後在傷口塗上墨,使長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迹,看上去像一個豎起來的眼睛,即所謂“天眼”——這就是二郎神有三隻眼的來歷。東漢以還,氐人由今隴南擴散到川北、西康,這一帶不僅二郎神的廟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二郎山。
《邛崍縣誌》卷三記“蜀中古廟多藍面神像……頭上額中有縱目”,反映了氐人宗教的遺存。唐以後,氐人逐漸融合於漢族和藏族,氐族的三目祖先神即二郎神也隨之成了大一統中華民族神仙世界中的成員。甘藏地區的青衣神,也是三隻眼,恐怕很多與氐藏融合有關,並不是如有的學者所說的來自印度(《三目神與氐族淵源》,《文史知識》1997年第6期)。
古西北游牧民族氐族流傳下來的說法:楊二郎為氐族牧獵神,三隻眼睛,一匹白色駿馬,一條白毛細犬,手拿三尖兩刃刀,善射箭。氐族以牧馬為生,族中產好馬和好狗,但是因馬跑的快,經常會走失,找馬就成了一大難題。所以人們希望有一位神,他有三隻眼睛,能很容易幫大家找到馬。這個神就是馬神,馬王爺!由於環境險惡,馬群經常遭到狼、熊等猛獸的襲擊,所以人們希望這尊大神手下有一條天下無敵的神犬,胯下一匹天下絕倫的奔馬,以便追上馬群和獵殺猛獸。再加上精準的箭術,這大神就無敵了!!漢朝時,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好馬大部分是氐族的馬,氐族地域內有很多胡楊,所以漢武帝賜氐族王室姓楊。後來氐漢融合,融合之後的神話里就出現了一個三隻眼,白馬,白犬的大神——二郎神。由於氐族王室姓楊,所以二郎神也姓楊。
又有二郎神為楊煜的說法,《河南府志》載“河南有二郎神廟在府城南關,祀隋灌州刺史楊煜,煜嘗斬蛟築堤,遏水患,故民為立廟。”
建於金大安三年(1211年)的丹鳳二郎廟則記錄水神楊泗為二郎神。
• 04羊二郎說
有人提出“楊二郎”可能是“羊二郎”之諧音。
羊祭
何以知道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胄持弓矢的呢?這個問題甚至引出了二郎是外國神祗的創見。
• 05外來神祗說
卡通二郎神
黎國韜認為二郎神原型為祆教風神維施帕卡,元明清以來小說、戲曲中二郎神之形象:三眼,手持三尖兩刃槍,牽一哮天犬,可以變化成三頭六臂,此形象與祆教維施帕卡神(Veshparkar神)形象正相一致——維施帕卡為祆教大神已經姜伯勤先生考定,其象三頭六臂,身披甲裝,手執山型叉,臂上畫有尖齒犬頭。與文學描寫中二郎神形象極為相似,這是祆神與灌口二郎神有關之一證。維施帕卡神尚有另一形態變化,見於和田出土之木板畫中,學者亦比定為維施帕卡神。該神象身披甲裝,冠帽騎馬,執弓挾矢,與《蜀檮杌》中蜀王巡行之象極類似。二郎神與祆神有關還有另一證據:祠二郎之俗與祠祆神之俗也頗為相似。《獨醒雜誌》卷五云:“有方外士為言,蜀道永康軍城外崇德廟乃祠李冰父子也。(中略)每歲用羊至四萬餘,凡買羊以祭,偶產羔者亦不敢留。永康籍羊稅以充郡計。江鄉人今亦祠之,號曰灌口二郎。每祭但烹一膻,不設他物,蓋自是也。”祭必用羊,且用大量之羊,與祠祆神之用羊亦相近。
根據《祆教史》記載,祆教術語中有nirangi/nirang一詞,意為“法術、作法、奇迹”,後來轉義為在舉行禮拜儀式時的用語,在敦煌的驅儺儀式中常見的“兒郎偉”可能即源於此,“二郎”的唐音亦頗近於nirang,而來源於祆教的“二郎神”又是以“乞靈者輒應”即相當靈驗而聞名的,那麼其因此獲得漢化諧音的名稱“二郎”未必不失為一種可能,加上這一稱呼正與蜀中固有神靈灌口二郎的名稱相諧音,故後世遂將其人、名、事皆混合為一體了。
張政烺則認為它是從印度進口的:印度神祗中有個毗沙門天王,也稱北方天王。天王的第二子名獨健,常領天兵護其國界。佛經中有傳說,唐朝天寶元年(742),大石、康居等五國圍攻安西(今新疆庫車縣),安西向朝廷告急。安西路遠,救兵難到,唐玄宗派高僧不空請毗沙門天王發神兵救援,帶兵出征者即天王二子獨健,他用體碩如蝟的金毛鼠將五國聯軍的弩弦器械全部咬壞,迫使五國退兵。其後玄宗便命天下州府都設壇供養天王及其部從形象,獨健二郎神的廣泛傳播當在此時。外國神傳人中國,常要經過改造,以二郎為趙昱或楊戩,便是土洋結合式的改造結果,但從元明雜劇中所演二郎神之事迹看,並未消除其原是毗沙門天王之子的痕迹(《封神演義漫談》,《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4期)。
但是關於獨健的說法,應該是不可能的,正如張政烺教授所說毗沙門天王信仰最早也不可能超過天寶年間,但是在開元初的時候唐朝的崔令欽的《教坊記》就有二郎神的記載,這其中可是整整相差了幾十年,時間上就不成立,其實獨健的說法,有點像“八十年代的東西穿越到三十年代”。
更何況獨健是隨毗沙門作為戰神傳入中國,而二郎神最早就是個治水神。
二郎神跟獨健之間應該毫無關聯,二郎神的原型不可能是獨健,二郎神是中國的本土神。
• 06石二郎說
二郎神
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水萬世焉建寧是漢靈帝的年號“鎮水”。這個石人是李冰被當作鎮水之神的最早物證。銘文上說石人有三個,另外兩個又在哪裡呢?1975年1月,距李冰神石人出土處僅37米的同一河底,又出土了一個圓雕石人,高約2.2米,比李冰神石人矮小。其石質、造型風格、侵蝕程度均與李冰神石人一致,可斷定是三神石人之一。至於這個無名神石人的身份,可認為是李冰的侍從之一,另一個尚待出土。李冰是蜀郡太守,按照古制例帶侍從。東漢圓雕很講究對稱美,故侍從必定是兩個。當時這種侍從叫做“郎”,職責是護衛、陪從、助理。人們對李冰神石人可以明確稱呼,但對這兩個無名神石人只好用他們的身份——“郎”來稱呼了。因“郎”有兩個,故簡稱“二郎”,又因它們都是石人,所以又叫“石二郎”。這種稱呼隨著李冰治水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二郎的故事也多起來了,且合而為一,成了一尊新造出來的神。這個造神過程大約歷時四百年左右,在初唐以前完成。唐初詞牌《二郎神》,又名《十二郎》,“十二郎”其實是“石二郎”一音之轉,正可為還原“二郎神”原來是兩個石人之歷史真相提供一點佐證(《二郎神小考》,《文史知識》1982年第1期)。按:北宋趙抃《古今集記》有“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鎮湔江”等語,可知東漢陳壹造三石人鎮水的史實,在後世傳說中已經被訛傳為“李二郎”奉父親之命造三石人鎮水了。這條記載,似可為三石人與二郎神的不解之緣再提供一例旁證。
• 07蠶從說
三星堆縱目
三星堆祭坑出土的三星堆縱目人頭像,臉型五官與二郎神極似。
二郎神從東漢末年開始醞釀,到了唐代,《二郎神》詞牌名已唱遍大江南北。據《龍城錄》載:唐太宗封二郎神為“神勇大將軍,廟食灌口”,唐明皇幸蜀,封二郎神為赤城王,后又加封顯應侯。五代前蜀王王衍出巡,百姓見之,謂為二郎神(灌口神)下凡。北宋張詠治蜀,於灌口二郎廟(在都江堰河畔)禱祀,得到二郎神之助平亂,上奏朝廷,宋真宗大悅,加封二郎神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又將崇德廟(原祀李冰、二郎)改為“顯英王廟”(北宋時二郎被朝廷封為顯英王),專祀二郎神。其後,全國許多地方,特別是水災地方,多仿灌口二郎神廟之制,廣修二郎廟以禱祀。宋徽宗“政和七年,詔修神保觀,俗所云二郎神者,京師之男女,負土以獻,不知何神。”(《宋史》)《獨醒雜誌》(宋人曾敏行著)說:“江鄉人今亦祀之(李冰),號曰灌口二郎。宋元明清的畫家們多有把二郎神搬上繪畫者,其傳統的題材是《二郎搜山圖》,其畫面是二郎神兩眼外眼角上挑,刀眉上挑,額中間有一縱目。其獵犬正在搜捕山精妖怪。二郎神英俊帥氣,左手執弓,右手握三尖刃刀。從北宋崇德廟改為二郎廟(顯英王廟),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二郎神像未被紅衛兵搗毀之前,二郎廟內的格局都是:二郎神雄踞大殿,李冰居後殿配享。
三星堆祭坑出土古蜀王的玉兵器——玉璋,二郎神的兵器與之極似。
北宋楊無咎《二郎神·清源壽辰》詞寫道:“……新府,祠庭佔得,山川佳處,看曉汲雙泉(二郎廟內雙泉,一在大殿右後側,一在大殿左後側半山腰今‘鐵龍吐水’殿),晚除百病,但可民災無苦,歲歲來朝,勤勤稱頌,奔走千門萬戶……”。元人雜劇《二郎斬蛟》中,二郎唱道:“……青峰(劍)一下斬狂”,“灌口把威施,天涯將姓顯”,又元人吳昌齡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中,二郎神道:“小聖灌口二郎是也,奉觀音法旨,救唐僧走一遭……”。由於民間傳說中二郎神能治水治病,故祭祀祈禱者代代不絕,十分踴躍。北宋時,永康軍(今都江堰市)每年祭祀二郎神,要宰羊四五萬頭。永康軍一年的財政開支,僅收宰羊稅一項就足夠了。北宋初年,青城(今都江堰市境內)王小波李順農民起義軍,為增強號召力,李順妝扮成二郎神模樣,廣大蜀民見之,紛紛參軍。南宋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說:“梓橦與灌口二郎兩個神,幾乎割據了兩川。”從唐代至清代,封建王朝為利用民間對二郎神的崇拜與信仰,不斷地給二郎加封封號,以順乎民心。
據《王圻績考》載:“元至順元年,川撫某隻請加封二郎而不言及李冰。”清道光時,川撫某請改二郎廟為李冰廟,以二郎配享,被道光皇帝降旨駁回道:“以前代祭典,(祀二郎)相沿已久,不易輕於變更。”
清四川巡撫憲德請加二郎封號而不言及李冰,清四川總督駱秉璋在二郎廟內見二郎神高踞大殿,李冰僅居偏殿配享,乃發出慨嘆說:“子掩其父,得無紊歟?!”“紊亂”起於何時?從東漢末年開始醞釀的二郎神,到了近千年之後的南宋初年,被納入了李冰兒子的框架內。二郎神為李冰第二兒子的說法,最早見於南宋朱熹的《朱子語類》。
《朱子語類》說:“蜀中灌口二郎神,當時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這句話模稜兩可,既可理解為李冰即是二郎神,又可理解為二郎神是李冰第二兒子,在其他古書中(如《獨醒雜誌》)也有將李冰二郎混為一談者。因為二者有許多事迹,如治水斬蛟斗江神等,是相同的。國內外遊客到都江堰參觀遊覽,其目的之一,就是一睹這位在都江堰河畔二郎廟內血食千餘年的治水英雄二郎神的風采。
二郎神根源何在?在於出土的距都江堰僅數十里的三星堆古蜀國遺址的大型祭祀坑中,那位法力無邊的集神、巫、王於一身的宗教領袖——青銅縱目人。二郎神的相貌,和三星堆祭祀坑的青銅人像、青銅人面具,極其相同!文化大革命前,二郎廟大殿的二郎神像,尤其是二郎神那用於二郎神生日時蜀人抬著舉行迎神報賽大會的“行身像”,無論從正面側面看,都與青銅人像如同一個模子倒出來的。眼睛鼻子眉毛嘴巴臉型……都一樣。而《西遊記》、《封神演義》、《二郎寶卷》、《二郎搜山》……中所描繪的二郎神形象,都與灌口二郎廟中所塑二郎神像相吻合:即額上有一縱目。另外兩眼,則如三星堆祭壇上青銅大立人一樣,外眼角斜挑向上,刀眉斜挑向上,頰直口方,輪廓分明,高鼻樑微帶鷹鉤鼻。
這種形象,是怎樣傳下來的?古蜀國史書可以燒毀,古蜀國遺址可以長期封存地下,但人口是封不住的。這種形象,正是十口相傳,一代又一代地傳下來的。這種形象造型,最終形成固定模式,長期活在一代又一代蜀人甚至全國各地民眾心中。歷代的雕塑家、文學家、戲劇家、連環畫作者……都要遵循這個造型模式,否則不為蜀民認可,不為全國民眾認可。正如如來佛、觀世音、耶酥、聖母……都有幾千年不變的造型模式一樣。三星堆祭壇的群巫之長、青銅大立人出土后,二郎神的原型,得到映證:他正是古蜀國國王蠶叢或蠶叢之後。
道書《灌江備考》說:“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蜀王本紀》說:“蜀之先王名蠶叢,其目縱。”具有狂熱而悠久的祖宗崇拜傳統的蜀人,終於將對祖宗蠶叢的崇拜,凝聚轉移到了對二郎的狂熱崇拜之上。秦滅蜀國之後,這種信仰與崇拜並未被泯滅,而是代代相傳,不斷強化升級。二郎神,正是古蜀王、神、巫三位一體的化身和影子。
蜀族蜀國的蜀字,本身就是一個象形字,就是一個誇張了眼睛(目)的蠶蟲。蠶蟲的發明人嫘祖(黃帝正妻)之子昌意(二子)娶蜀山氏之女昌仆
此外,學人中尚有“二郎神”之原型是白族傳說中“二楞神”、羌族傳說中“羅和二王”、彝族傳說中“支格阿龍”等多種講法,其共同點是都認定此神信仰發端於西南地區,文長不贅。有趣的是,任何一家之見,均能把二郎神信仰的嬗變軌跡講得頭頭是道。如堅持二郎神本是羌族英雄神者,謂李冰本是羌族,他曾領導羌人治水,這就成為日後羌神助人斬蛟治水傳奇的起因,並演繹出“李二郎”故事;其後道教自四川發源,又把這尊少數民族崇拜的神靈吸收到自己的眾神體系中,變成了“趙二郎”。而堅持李冰治水史跡和石人鎮水實為“二郎神”信仰之基礎的學者,則以出土文物和歷史文獻的相互印證,認定其他種種“二郎”都是釋道所造、文人學士的附會……
孰是孰非,相爭不下,未知誰能提出足以使各傢俱能認同的高見,最終撥開縈繞在灌口的歷史迷霧。
在都江堰(又被稱灌江口)有一座神廟,叫二郎廟(現稱二王廟),五代前蜀時期就已經存在,是二郎神的血食之地,每年當地人都殺羊祭祀二郎神,當時人們還稱二郎神為灌口神。隨著古蜀國的滅亡,蜀族一樣被漢族同化消亡。在春秋戰國時期,蜀人常常以“血食”祭祀國家祖先,儘管後來古蜀國滅亡,但失去故國的蜀族人們仍舊聚集在二郎神的神廟旁,以血食表示對祖先的崇敬。這種宗廟血食的儀式最初被其它各族認為是不足掛齒,因此二郎神廟有一段時間是以淫祠的面目出現,所謂“淫祠”就是指沒有經官府認可的宗廟。
二郎神[道教神仙]
二郎神
二郎治水是二郎神神話的最核心的部分,二郎神最初也是最大的功績是治水、鎮水,因此二郎神是歷史上有名的水神,以二郎神治水為核心,輻射於斬蛟,屠龍等諸傳說
《宋大詔令集》:昭惠顯靈王英明夙降,變化無方。治水救民,本上穹之所命;紀功載德,有往牒之具存。(昭惠顯靈王是二郎的封號)
《四川通志[嘉慶]》:上有雲頂寺,祀川主李冰次子,俗傳二郎治水曾歌樂山上,故名。
《古今圖書集成》:在趙城縣廣勝寺北范霍峪山頂。上有一大石,上有馬蹄跡,及人面半邊之跡。俗傳以為二郎神聽水,面貼於石,遂有此跡及馬蹄雲。
《大元一統志》:相傳以為秦時蜀守李冰之次子,葛洪稱其次子佐父治水,后仙去會要所謂冰次子郎君,俗謂之二郎者也。
二郎神帶領神兵神將們搜山降魔的傳說,有《搜山圖》卷,也稱為《二郎神搜山圖》。據記載,最早有北宋畫家高益畫的《鬼神搜山圖》,以後明、清兩代,不斷有傳本出現。目前傳世的畫作分藏於各大博物館。
二郎神搜山圖
二郎擔山
①河南省舞鋼市二郎山景區位於素有“北國小江南”之譽的舞鋼市,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因“二郎擔山趕太陽”而得名。
③陝西省神木縣二郎山,俗稱西山,二郎廟群建於明正統8年(1443),歷代均有修葺。嘉靖年間重修“諸神殿頂樑上有‘大明亮靖二十四年(1545)歲次乙卯五月十七日立’字樣”,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④迤山石:迤山石位於陝西省關中地區富平塬上,富平縣迤山中學大門口花壇前,巨石形如相連的兩座小山峰,高約五尺有餘,寬約四尺,重約三四千斤,滿身斑點。仔細觀賞,似乎有人的手印和身背肩挑的痕迹。這塊石頭,從外觀上看,就是非尋常之石,表面凹凸不平,最上面,有4個深深的凹痕.
相傳這是二郎神楊戩擔山趕太陽遺下的一塊石頭。二郎神是古代一個大力神。他見太陽早上從東方升起大地一片光明中午又赤日炎炎烤得人汗流浹背晚上又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便疑心女媧補天時留下了漏洞。他想運石把這塊漏洞補好便擔上大山追趕太陽找洞補漏以便讓太陽永持天上一頁。當他行止富平時,二郎神由於走得太快,擔子里的山忽然掉下一塊,二郎用手一抓,沒有抓住,掉在了地上,所以落在地上的石頭上才留下了深深的指印。那塊石頭也被稱為“遺山”,后又經文人騷客轉為“迤山”. 人們為了紀念二郎神,就在石頭後邊修了二郎廟,
宋代花錢有大量二郎斬蛟的題材,花錢上的二郎通常駕鷹隨犬,頭戴三山帽,隨從執弓、旁立三尖兩刃刀,降服蛟龍或化成人身的蛟龍。
劈山救母
《西遊記》第六回: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斧劈桃山救出母親。
相關景點
河南舞鋼二郎山:二郎山景區位於舞鋼市石漫灘水庫南岸。
青州雲門山劈山:位於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城南約6公里,東臨磨臍山,北面雲門山。
二郎山莊:位於吉林省四平市山門鎮境內
二郎神文化遺址公園:坐落於江蘇省灌南縣城北1公里處的五龍口。
濟南二郎廟:山東濟南大明湖的皮家衚衕4號位置。
三坡傳說:野三坡位於河北保定市淶水縣境內。
二郎擒孽龍
傳說岷江河有一條孽龍興風作浪,弄得水旱無常,百姓遭秧。蜀郡守李冰為民除害,派兒子二郎和孽龍大戰。龍戰敗,順河逃到青城山下現叫王婆岩的地方突然不見了。二郎拿著鐵鏈坐到一個大石上頭歇息,就在這時來了個老太婆,聽說還沒將孽龍捉到,就叫二郎把鐵鏈給她。不久,一個黃衣人走來要東西吃,老太婆原來是藜山老母,認出是孽龍,就把鐵鏈下到鍋里,化作麵條給他吃。孽龍吞下“麵條”后,知道中計,要撲殺老太婆,老太婆急呼二郎合力將孽龍擒住。先打算將孽龍押到城頭處決。老年人對二郎說:“要不得,沒有龍吐水,咋個種莊稼?”最後決定將孽龍鎖在離堆下面的深潭裡,這就是伏龍觀的來歷,也是灌陽十景之一“寒潭卧伏龍”的所在地。
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二郎神是影響相當廣泛的一例。自古以來,俗信多以四川灌口為二郎崇祀為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都江堰岷江東岸的二郎廟(又稱二王廟)為證。與此對應,四川民間對二郎神崇拜也最稱興盛,凡驅儺逐疫、降妖鎮宅、整治水患、節令賽會等各種傳統民俗行為,莫不搬請二郎;有關二郎的大量傳說,被編入多種戲劇,甚至影響至地名、山名。
①在都江堰有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有朝拜二王廟拜見二郎神的傳統。流傳悠久。川主的祭祀活動分為官祭和民祭。都江堰每年舉行的清明放水節繼承了始於北宋的官祭傳統,在砍榪槎放水入內江以供成都平原春灌的同時祭祀李冰父子。而民祭則主要是以廟會的形式。每年六月二十四李二郎生日及六月二十六日李冰生日,四川、重慶各地都會舉行“川主會”以紀念李冰父子。川主信仰集儒家、道教和佛教等元素為一體。
②傳說趙昱為二郎神,約生活在7世紀初。在隋煬帝時,他做了一個地方官,公正無私,使當地百姓安居樂業。那時,當地的一條河裡有蛟龍(一種水中巨獸),經常危害百姓,引起恐慌。於是他就帶了一把刀,獨自一人跳到河裡與蛟龍搏鬥,並最終殺死它,解除了人們的痛苦。後來他辭去官職,到青城山裡修鍊道術,終於成了神仙。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為他建立了神廟,稱他為“灌口二郎神”。後來唐朝的一個皇帝封他為“赤城王”,而宋朝皇帝封他為“清源妙道真君”。特別是到11世紀以後,人們對他十分信仰。在他的生日那天(農曆6月26日),上自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來神廟向他供奉,還舉行規模盛大的演出活動。
道教封號
(主正一教)
唐太宗賜神勇大將軍
唐玄宗入蜀(756)加封赤城王,顯應侯。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加封清源妙道真君。
明代為川主(出自明代地理著作,曹學佺撰《蜀中廣記》“世傳川主即二郎神,衣黃彈射,擁獵犬。”)
清代:為川主(出自《蜀都碎事》·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清朝陳祥裔撰《蜀都碎事》載:“蜀人奉二郎甚虔,謂之川主,其像俊雅衣黃,旁立從擎鷹牽犬。” )
後期萬天川主惠民大天尊(出自太上說川主靈應真經·民國四年抄本)偏佛
川主惠民大帝偏道
至。今道教正一教(封號加職能):萬天川主左丞相,崇應惠民大帝,赤城文宣武烈,承積廣惠,義勇顯英王,清源妙道真君。乃北帝御前左丞相,統領三元九州兵馬,節制城隍土地,實為赤縣神州都城隍,九千世界總土地,都轄龍神地脈。(正一教清微風雷院·玄皇政正教經)
2010年5月,江蘇省連雲港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公布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連政發〔2010〕41號),灌南縣文化館申報的“二郎神的傳說”項目被列入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徽省南譙區民俗南譙二郎廟會,腰鋪“二郎廟會”是滁州市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每年二月初四,滁州市南譙區腰鋪鎮都會舉行“二郎廟會”,也稱“備耕節”。
二郎神文化遺跡公園,坐落於江蘇省灌南縣城北1公里處的五龍口,地處五河交匯處的灌河河口。作為灌南縣新興的旅遊項目景點,灌南人民充分利用《西遊記》等戰略資源,總投1.2億元,開發用地395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該園的建成是灌南為實現地區文化繼承和旅遊開發而實施的重要舉措。2014年5月5日,該園成功獲批國家4A旅遊景區。現已成為國內二郎神文化傳承展示基地,也是蘇北魯南地區最大的道教場所,更是“淮海西遊文化旅遊圈”的重要景區。
安多藏區
安多藏區二郎神信仰,安多藏區又稱為東藏方言區,包括青海省除玉樹藏族自治州以外的藏區、甘肅省西南部的藏區以及四川省西北部的藏區。據調查,安多藏區二郎神信仰是呈點狀集中分佈的,主要分佈在青海省黃南和海南兩個藏族自治州。每年陰曆六月舉行的重大祭祀活動,當地人俗稱為“六月會”。六月會是為了慶祝二郎神誕辰而舉行的祭祀活動,規模宏大,內容豐富。
(一)主要二郎神廟
都江堰二王廟
二郎神主廟,都江堰市是五代十國的灌江口,灌州,傳說二郎神的主祠,
在古代是千年官祭廟,都江堰是世界級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文化保護單位。都江堰二郎神像官方簡介:千古奇功都江堰,收秦時李冰率眾修建,二郎神助其共同完成千秋偉業。據《搜神記》、《列仙傳》中所載:“二郎神楊戩繫上界天神具三眼,身佩三尖兩刃刀,哮天神犬追隨其身。神通廣大,變化莫測。巡視下界,驅邪扶正,掌管天曹巡察之職。”
2.山西平遙二郎廟
山西平遙二郎廟
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平遙古城評語中所講述的那樣,平遙二郎廟是一個中國漢民族祠廟文化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它保存了那一時期的所有特徵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極富特色的宗教文化長卷。
廈門鳳山祖廟
2012年經省文物局專家評審,鳳山祖廟正式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鳳山祖廟始建於明朝天啟、崇禎年間,廟內供奉的是清源妙道真君李二郎神,清乾隆年間建宮殿式廟宇,稱大使公。相傳在集美深青驛站,有一個驛使,為都江堰人,在他去世后,所攜的一條白犬口銜其香爐,來到鳳山,鳴叫不已,村民遂把其香爐安置此地,由於群眾到此有求必應,從此香火不絕,這就是李二郎神落戶灌口的由來。1990年,集美區公布鳳山祖廟為區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廈門市民間信仰對外開放三大窗口之一及市涉台文物古迹之一。李二郎神在台灣地區及東南亞國家,都有著眾多的信眾。據不完全統計,僅台灣就有160多座分爐,可見香火之旺。
4.江蘇灌南二郎廟
江蘇灌南二郎廟
5.台灣省廻天宮
宮主神為二郎眞君並稱謂二郎神,俗名三眼楊戩,系商朝時代人。據說,剛出生時,額上便多了一隻金精眼,能夠看天地陰陽之百態。當時在場者均覺恐慌,突然有一位老人蒞臨,即是玉鼎眞人求其父母割愛,其母答應后,眞人隨即將他抱回仙山育養,並加以排脫凡胎,授予眞道,騰雲駕霧,變化無窮,五遁並臻,顯成肉身成聖,構成萬年不休之人神。到了商紂無道,王位該休之際,楊公奉命下山順應天命,扶周伐紂,功勛彪炳,神人共欽。事聞上蒼,玉皇降旨敕命值日功曹即二郎神,職司統轄天庭五營將兵大元帥,鎮守凌霄金城寶殿。至於凡人恭請則謂:二郎神楊戩公是也。
遼陽市二郎神廟
坐落於遼寧省遼陽東南寒嶺鎮邱家,是東北歷史上著名的道教廟宇之一,屬於省級道教文化活動場所.2007年被中共遼陽市統戰部,遼陽市宗教事物局授予文明宗教場所。
7.丹鳳二郎廟
位於城西15公里的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賈塬村東街,建於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是陝西省現存的唯—金代建築。據載,秦檜曾“割商界給金”,為立標誌界築此二郎廟。廟周圍有台階,廟堂3間,當中一間長4米,兩邊有1米多的開間,入深7米。廟的挑檐、斗拱等形式為研究金代建築提供了實物依據。二郎廟外牆壁上留有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書寫的革命標語 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實物資料。1992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載入《全國名勝詞典》。
高平市寺庄鎮王報村二郎廟
2006年5月25日,二郎廟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國家文物局確定對山西南部早期建築進行保護修繕,二郎廟被納入第一批修繕工程項目,並於2009年9月修繕一新。
9.垣曲縣二郎廟北殿
垣曲縣二郎廟北殿
10.四川省夾江二郞廟
夾江二郞廟
(二)各地二郎廟分佈情況
省市 | 名稱地址 |
陝西 | 神木二郎山二郎廟 |
河北 | 唐山市遵化市清東陵二郎廟 |
山東 | 濟南大明湖畔二郎廟 |
吉林 | 四平市山門二郎山莊 |
山西 | 平遙南大街南段路東二郎廟(真君府) |
遼寧 | 鞍山市岫岩爽塊石二郎廟 |
河南 | 河南省鄭州市鞏義二郎廟 |
甘肅 | 岷縣二郎山二郎廟 |
江蘇 | 崑山市張浦二郎廟 |
江西 | 南昌市青雲譜區二郎廟 |
青海 | 隆務鎮古城區二郎廟 |
福建 | 泉州二郎後街37號二郎廟 |
浙江 | 杭州拱墅區半山二郎廟 |
貴州 | 黎平縣德鳳鎮黎平翹街街區二郎廟 |
台灣 | 彰化縣埤頭鄉救世宮 |
湖北 | 湖北省谷城縣趙灣鄉二郎廟村二郎廟 |
雲南 | 雲南省麗江永勝二郎廟 |
重慶 | 重慶璧山桃花山二郎廟 |
北京 | 北京市永外二郎廟 |
宋代二郎神降蛟花錢
《李公父子治水記》:“二郎固有道者,承公家學,而年正英韶,猶喜馳獵之事。奉父命而斬蛟。其友七人實助之,世傳梅山七聖,謂其有功於民,故稱聖人。”
劈山救母
劈山救母是二郎擔山趕日傳說的一個分支,現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無名氏《二郎寶卷》以及在 《西遊記》和《唐三藏西遊厄釋傳》記載仙凡獨生子二郎劈山救出母親的傳說。
劈山救母
涉及二郎神的文學作品,主要有元雜劇和明神魔小說兩種
作品 | 稱謂 | 事迹 | 兵器與神獸 |
---|---|---|---|
元雜劇 《二郎神鎖齊天大聖》 | 清源妙道真君、上聖、二郎真君,國家正神,清源妙道二郎真君,趙煜,二郎,二郎神 | 拜嘉州太守,持刀斬蛟、降服齊天大聖 | 金彈、細犬、三尖兩刃刀,金臂弓,獨角異獸 |
元雜劇 《二郎神醉射鎖魔鏡》 | 清源妙道真君,趙昱,灌江口二郎,二郎神,二郎,清源妙道真君二郎 | 嘉州太守,折草量天地、擔山趕太陽、入水斬蛟、山上收眉山七聖、擒拿金睛百眼鬼、九首牛魔王 | 白馬,寶雕弓,三尖刀 |
元雜劇 《灌口二郎斬健蛟》 | 二郎賢聖,清源妙道真君,趙昱,趙太守,二郎,灌口二郎真君,灌口二郎,二郎尊神,上聖,清源妙道二郎真君 | 官拜嘉州太守,斬健蛟 | 狗兒,龍駒(趁日白龍馬),三尖刀,鳳翎箭 |
《西遊記雜劇》 | 小聖灌口二郎神,二郎,二郎大聖 | 擔山趕日、戮天吳、斬共工、降服豬妖 | 弓弩、彈丸,細犬,皂鷹 |
《西遊記》 | 小聖,顯聖二郎真君,二郎,二郎顯聖真君,昭惠靈顯王,昭惠二郎神,二郎神,二郎小聖,二郎爺爺,二郎菩薩 | 斧劈桃山救出母親,彈打棕羅雙鳳凰、力誅六怪,梅山結義,聽調不聽宣,小聖施威降大聖 | 三尖兩刃槍,斧,彈弓(金弓,銀彈),鷹,細犬 |
《封神演義》 | 楊戩,清源妙道真君 | 助武王伐紂,肉身成聖 | 銀合馬,哮天犬, 長槍,三尖兩刃刀 |
《灌口二郎初顯聖》,又名《初顯聖法服豬婆龍》 | 蜀太守之子李二郎,二郎,衙內,川主,公子 | 蜀地治水除蛟龍,擒龍母、龍子 | 犬,神鷹,流星彈,寶雕弓,鐵彈丸,黃金索子 |
陸遊《神君歌》
陸遊《登灌口廟東大樓觀岷江雪山》
楊無咎《二郎神(清源生辰)》
李曾伯《水調歌頭》(丁亥重陽登益昌二郎廟樓)
牟巘《祭二郎》
周文璞《瞿塘神君歌》,又名《灌口二郎歌》
程公許《人頭山肅謁石壁清源真君像》
高翥《夜步天街書所見》
王之望《謁崇德廟文》
元無名氏《清源真君六月二十四日生辰疏》
張憲《聖郎》
湯顯祖《遣張仙畫乃作灌口像》
吳承恩《二郎搜山圖歌》
鄭開禧《二郎神搜山圖歌》
金天羽《壺中天 灌口二郎神廟》
刑錦生《崇德廟災感賦》
提及二郎及廟宇的詩句:
(宋)無名氏《滿庭芳 其一》
灌口二郎為首,趙皇上、下腳流傳。
(宋)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
灌口少年,短命何益。曷不監之,清源廟食。
竇序《分水壩 其五》
灌口二郎廟,即此二王宮。
楊守禮《二王廟題壁》
顧復初《離堆謁伏龍觀作》
萬古神功祀太守,太守有兒號二郎,才能佐父皆封王。
丁士彬《同程方伯謁二王廟輿中口占》
二郎神
顏楷《都江堰》
碑文自昔尊三字,廟貌於今肅二郎。
(清)汪元綗《岷州竹枝詞 其三》
雲社鼓逢逢禳賽時,青旗白馬二郎祠。
(清)彭孫遹《姑蘇竹枝詞 其一》
伍相山前連袂去,二郎祠下弄舟歸。
(清)翁心存 《賽神曲》
二郎神傳蜀守子,八角廟報番君功。
《讀王蜀春秋感作》
灌口神人作前導,馬上一曲甘州行。
《宋史》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政和七年,詔修神保觀,俗所謂“二郎神”者。京師人素畏之,自春及夏,傾城男女負土以獻,揭榜通衢,雲某人獻土;又有飾形作鬼使,巡門催納土者。或以為不祥,禁絕之。后金人斡離不圍京師,其國謂之“二郎君”雲。
《宋史》卷六十六
《元史》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為聖德廣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為英烈昭惠靈顯仁祐王。
明南監刊本《元史》
《清史稿》
志五十九:世宗朝,....灌縣祀秦蜀守李冰,封敷澤興濟通裕王,子二郎,為承績廣惠英顯王;
《清史稿》 志五十九
1、李冰之子李二郎
設定來源:北宋仁宗(1063)嘉佑八年八月,(昭)[詔]永康軍廣濟王廟郎君神特封靈惠侯,差官祭告。神即李冰次子,川人號護國靈應王。
外貌形象:貴族美少年
家族成員:父李冰,母李冰夫人
事迹:在修建都江堰時,協助父親李冰鑿離堆、開二江、制水怪,因而被民眾作為神靈奉祀。
支持者:程琳,歐陽修,宋仁宗,宋哲宗,陸遊,朱熹,宋孝宗,元朝政府,清朝政府,紀曉嵐… 等。李二郎正統性極高。
提出者:北宋名臣程琳,宋仁宗年間知益州,期間在地區捕殺妖人,謗者誣其妄殺人命,天子遣人查實,程琳確為誅妖止亂。和蜀地玩起了思想輿論戰,歐陽修在為其寫墓誌銘(1056年,至和三年)提及李冰神仙子,首次提出神仙灌口二郎是李冰之子,幾年後宋庭(宋仁宗)首次蓋章灌口二郎為李冰之二子。
時間:距今有950餘年
後世影響力:後世官方態度一直保持灌口二郎神即李冰二子的態度。對於民間,北宋早期和清朝時期,民間認同度頗高,但始終有知名度相當的、別的出身說法存在。
2、趙昱
設定來源:《龍城錄》趙昱斬蛟
外貌形象:宋元時期為青年雅士相,明清變成貴族美少年相
家族成員:兄長趙冕,師父李鈺。
事迹:隋末趙昱任四川嘉州太守,曾操刀入水斬殺興風作浪的惡蛟,於是州人頂戴,奉為神明。其後棄官隱去,又在嘉陵江水漲溢為患時,幾度“顯神”。
支持者:王銍,祝穆,秦子晉,葉德輝,黃仲昭,談遷,陳懷仁等,支持者多風雅之士。
提出者:宋人王銍託名唐柳宗元而撰
時間:距今約900餘年
後世影響力:趙昱是二郎神為南宋至明朝初期的民間主流版本,在宋元形象是青年像。與官方主流認可的少年相不符。清朝以來正統不如李二郎,實用性親和性不如楊二郎,漸漸被大眾遺忘。康熙年間陳懷仁編寫《川主三神合傳》,並編寫趙昱傳,更改了趙昱成神年齡,由26歲得道改成16歲。古代記載趙昱的資料甚多,多為文人官員階級。使得趙昱即使被邊緣化,他依舊是清朝古人認可的二郎神三大身世版本之一。
3、象帝之裔(天帝後裔),先天之神
設定來源:山西平定治西鎮金泰和丁卯【南宋開禧三年間(1207年)的《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載:“夫昭惠靈顯王者,爰自蜀川,乃象帝之裔,先天之神也】
外貌形象:有兩個形態,一為貴族美少年像,二為凶神法像。善變化
家族成員:祖父輩老天爺。象帝指萬事萬物的主宰,宇宙的本體,即昊天上帝。
支持者:受大一統思想廣大北方中原信眾,及後世大眾
提出者:金朝漢族文人百姓
時間:距今約800餘年
後世影響力:因為歷史原因漢族民系在南宋金時期被迫分離成了兩國之民。二郎神自北宋宋仁宗年間成為全國性神仙,到南宋金時期已有百餘年的歷史。金朝地區的漢族依舊保持祭自己神的習慣,南宋地區流行趙昱版本,金地百姓則認為二郎神是天生的神,是老天的後代,能庇護百姓,故金地漢族百姓多求助於二郎神。各類民間傳說的二郎神是天上來的天神,為百姓殺妖除魔,改變山川地形,皆受此設定影響。民間一直廣泛認同二郎神是天神,認為他是樂於助人經常顯聖護佑民眾的天神,各地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多以二郎之名命名地方,有二郎廟、二郎山、二郎石、二郎村、二郎溝等。后受明朝設定影響,天神二郎神往往姓楊。二郎神是我國後世塑造的最成功的天神形象之一,尤其明清時期,百姓多求助於二郎神,尋求武力庇護。
4、人仙混血出身
版本一
設定來源:明嘉靖年間西大乘教二郎寶卷
外貌形象:黃袍貴族少年,與大眾心中以及官方主流認同的少年相二郎神形象一致
家族成員及關係表:楊二郎,母雲華,父楊天佑,教母(養育,教導,資助)西王母,一眾侍從,鷹犬馬弟子,五個舅舅,二個姨母等
事迹:擔山趕日、劈山救母
支持者:部分民間,後世設定皆受此影響
提出者:西大乘教一眾
時間:距今約480餘年
後世影響力:唯一設定了二郎之母的形象,首次加入了女性人物元素進入二郎神的神話傳說里。使孝道成為二郎神的神話傳說之一。西大乘教是我國少有以女性為主的宗教組織,萬曆李太后是該教護法。李太后喜歡二郎神並為其作像,保存至今。該教細心收集了二郎神在民間的傳說,使楊二郎的成長過程中全是女性神仙的身影。後世二郎之母設定,皆仿此設定。也影響了世俗認知。比如清代郭峻《重修清源妙道真君廟碑記》中二郎便為天仙後代:吾鄉舊有清源妙道真君廟,考厥剏建,未知始自何代,先人祀之。相傳真君系天仙之胤,嘗在此地修鍊,靜悟真機,性湛至道,丹成九轉。
版本二
設定來源:明朝小說西遊記
家族成員及關係表:二郎真君,父楊君,母玉帝妹子,舅舅/外公玉帝
提出者:吳承恩《西遊記》
時間:距今約450餘年
後世影響力:因西遊記的廣泛傳播,老天爺由二郎神的父系血親變成母系親戚,明末清初以後世人皆認為二郎神由天帝之裔變成天帝/玉帝之甥。清代陳祥裔《蜀都碎事》:世以為姓張,為天帝之甥,則流俗傳訛也。清代河北某地區甚至形成祭祀習俗,《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康熙年間官方編輯的書籍)載六月二十四日大會,會時必迎二郎神像入玉皇殿,謂之玉皇喚甥。
5、清康熙年間,二王廟主持道長王來通寫書說,二郎神是古蜀王蠶叢(父系血親)之後。
《灌江備考》:“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
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二郎神是影響相當廣泛的一例。自古以來,俗信多以四川灌口為二郎崇祀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都江堰岷江東岸的二郎廟(又稱二王廟)為證,其信仰在宋代由四川而蔓延及全國。二郎神是民間祭祀神也是官方祀典之神,既受民眾崇拜又為官方認可。作為中國古代民俗信仰中的一個重要神祗,由於朝廷的推崇與民間信仰的相互滲透,在漫長的歷史源流演變中,二郎神衍生出了三個身份,在儒家(國家祭祀)里被定義為李冰兒子,道教正統是趙昱,民間氐羌體系是楊二郎,李趙楊三位都是二郎神,是他的三個馬甲。明清文學作品中以楊二郎為載體,融合了李冰次子和趙昱的主要要素,創作出了二郎神的文學形象。二郎神
①官方儒家體系李二郎
五代蜀政權對灌口二郎封以王爵、被蜀人當作“護國”神祗,兩蜀皇帝王衍和孟昶都打扮過該神的樣子出行,遊玩。入宋後由於王李之亂受到牽連二郎神被禁祭祀,在宋仁宗末年以李冰兒子的身份復祭復封,宋仁宗下旨欽定父子關係,割斷二郎神與地域的聯繫。《宋會要》禮二十:“郎君神祠,永康崇德廟廣佑英惠王次子。仁宗嘉佑八年八月,[詔]永康軍廣濟王廟郎君神特封靈惠侯,差官祭告。神即李冰次子,川人號護國靈應王。”南宋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吳船錄》稱:“崇德廟在(永康)軍(今灌口鎮)城西門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廟食處也。”以及《獨醒雜誌》:有方外士,為言蜀道永康軍城外崇德廟,乃祠李太守父子也。太守名冰,秦時人,嘗守其地。有龍為孽,太守捕之,且鑿崖中斷,分江水一派入永康,鎖孽龍於離堆之下,有功於蜀,人至今德之,祠祭甚盛。每歲用羊至四萬餘,凡買羊以祭,偶產羔者亦不敢留,永康藉羊稅以充郡計。江鄉人今亦祠之,號曰:“灌口二郎,每祭但烹一膻,不設他物,蓋有自也。”大儒朱熹也認定二郎為李冰兒子,《朱子語類》 卷第三鬼神:“蜀中灌口二郎廟,當初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出來。初間封為王,後來徽宗好道,謂他是甚麼真君,遂改封為真君。向張魏公用兵禱於其廟,夜夢神語云:我向來封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用得行。今號為真君,雖尊,凡祭我以素食,無血食之養,故無威福之靈。今須復我封為王,當有威靈。魏公遂乞復其封。不知魏公是有此夢,還復一時用兵,托為此說。今逐年人戶賽祭,殺數萬來頭羊,廟前積骨如山,州府亦得此一項稅錢。利路又有梓潼神,極靈。今二個神似乎割據了兩川。”由於皇帝敕封,方誌見載,李二郎享祀灌口的說法長期流布全國,尤其受到講究引經據典的士大夫文人的支持。歷代文人墨客在廟中殿閣廊廡所題匾額楹聯及壁嵌碑文石刻,都毫無例外地把二郎神當作先秦蜀郡守李冰之子李二郎來讚頌。
②道教體系趙二郎
宋末興起趙二郎的傳說,由於宋徽宗好道,政和八年,宋徽宗將二郎神“昭惠靈顯王”的封號改為“昭惠靈顯真人”,並賜“普德觀”廟額,道教將民間信仰納入了道教譜系,由此二郎神被尊奉為道教神,道教徒吸收《龍城錄》編寫《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清源妙道真君,姓趙名昱,從道士李一珏隱青城山。隋煬帝知其賢,起為嘉州太守.....公詣祠下,求助於神,果克之,奏請於朝,追封尊聖號曰清源妙道真君。”明《萬曆續道藏》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清源妙道真君”條照抄《搜神廣記》,道士稱趙侯為:“正一啟教玄皇會上趙侯聖主”,其元皇神榜記載:“正一啟教玄皇會上趙侯聖主如意寶光尊神統領五方五路陰司猖司兵馬”,之後民間產生了一批趙二郎的雜劇栽曲。
③民間體系楊二郎
在明朝初年的移民政策背景下,二郎信仰傳播到了西北,以古蜀氐羌文化元素塑造的楊二郎受到氐羌舊地各族的偏愛。仙凡獨生子楊二郎廣泛流行。楊二郎是在李趙兩版存在的基礎上民間塑造出來的,四川是羌氐族舊地,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中國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額為天”的習俗,即用刀在額上刻上痕迹,然後在傷口塗上墨,使長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迹,看上去像一個豎起來的眼睛,即所謂“天眼”—這就是二郎神有三隻眼的來歷。東漢以還,氐人由今隴南擴散到川北、西康,這一帶不僅二郎神的廟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二郎山。唐以後,氐人逐漸融合於漢族和藏族,氐族的三目祖先神也隨之成了道教神系中的成員,成為民間信仰廣泛崇拜的二郎神。甘藏地區的青衣神,也是三隻眼,恐怕很多與氐藏融合有關(《三目神與氐族淵源》,《文史知識》1997年第6期) 。到了清代三隻眼已為楊二郎特徵,據《邛崍縣誌》載清代官員"朝議以為三目瑰像嚴祀已久不可更正後乃塑為美少年,而掩其怪像,於是挾彈張仙,玉皇外甥仙人楊戩愈說愈支離不可為訓矣。”此外學人中亦有“楊二郎”是“羊二郎”諧音之論斷,殺羊祭神是羌人的習俗,再證以《博物志》“川西楊姓為羊化子孫”的傳說、無義可釋的川地羊名(羊蒙山、羊渠縣、羊飛山)以及范石湖《離堆詩序》所敘“民祭賽者率以羊,殺羊四五萬計”的一種祀二郎神習俗,更可推知川中楊姓大都是移人農耕地域的禹裔牧羊民族羌人所改(《大禹與李冰治水的關係》,《說文月刊》第2卷第1期) 。灌口二郎是羌氐族的牧神兼獵神,射獵必須攜帶弓矢與獵犬,故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胄持弓矢的,二郎神駕鷹牽犬的造型,或由此嬗變
楊二郎
民間神魔小說體系
楊二郎形象為儀容清俊的少年郎君,駕鷹牽犬,執弓挾彈,武器三尖刀,隨從為梅山六聖,融合了李冰次子和趙昱的主要要素,跟宋元時期的二郎神形象一脈相承。 《西遊記》第六回《小聖施威降大聖》中二郎神出場贊詩“赤城昭惠英靈聖”,“赤城”是《龍城錄》中唐玄宗給趙昱的封號,而敕封“昭惠靈顯王”,則是沿用宋徽宗給李二郎的封號。二郎神與大聖鬥法,則是從元明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而來。明朝關於二郎封號都是對二郎神專屬封號的拿來主義,直接用宋朝二郎神的封號。無論是西遊還是封神都是二郎神的藝術形象。
在《西遊記》中,二郎神是玉帝“令甥”,究其來歷還有另一條可供追尋的線索,南宋開禧年間的碑刻《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就有二郎神是天帝後代的記載:“夫昭惠靈顯王者爰自蜀川乃象帝之裔先天之神也。”象帝即天帝,二郎神為天帝後裔,宋朝時期玉帝吸收了昊天(天帝)的神格,成為至高神,二郎神是玉帝之甥,敕封昭惠靈顯王,概出自宋朝時期流傳的說法。
《封神演義》第四十回:“楊戩曾煉過九轉元功,七十二變化,無窮妙道,肉身成聖,封清源妙道真君” ,清源妙道真君是二郎神的專屬封號,宋《夢梁錄》載:“二郎神,即清源妙道真君”;李二郎,趙二郎,楊二郎皆有此封號。
《常熟縣誌》載清源妙道真君廟祀秦蜀郡太守李冰之子,嘗除蜀都江之蛟孽,有水功。
元《新編連相搜神廣記》載清源妙道真君姓趙名昱,從道士李一珏隱青城山。
楊二郎更是直接用清源妙道作寶卷名,記載其劈山救母的寶卷全名即為《清源妙道顯聖真君一了真人護國佑民忠孝二郎開山寶卷》。
④其他現代說法
● 外來神祗說
《十國春秋》載“(王衍)帝被金甲,冠珠帽,持弓矢而行。百姓望之,謂如灌口襖神”。《蜀檮杌》:“(乾德)二年,八月,(王)衍北巡,以宰相王鍇判六軍諸衛事。旌旗戈甲,百里不絕。衍戎裝,被金甲,珠帽、錦袖,執弓、挾矢。百姓望之,謂如‘灌口神’。”清《十國春秋》與宋《蜀檮杌》略同卻多一“祅”字,故”灌口神“疑為祆神。有學人據此認為二郎最早是波斯的拜火教神祗,推測其原型應為傳進中國的波斯神靈,其後才逐漸本土化。黎國韜認為二郎神原型為祆教風神維施帕卡。然而二郎神並不是襖教的,灌口神亦稱灌口神君,省稱灌口,比如宋志怪集《夷堅志》 夷堅丙志卷一 九聖奇鬼:“或稱南北斗真武岳帝.灌口神君、成湯、高宗...”,《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九百五十:“蜀三王行廟,在朝京門之內...灌口,封聖烈文昭宣靈忠仁王。”而當灌口神君和灌口加襖字就會變成灌口襖神君,灌口襖,明顯不倫不類。二郎神並不是舶來品。
二郎神壁畫
張政烺則認為是從印度進口的:印度神祗毗沙門天王的第二子名獨健,唐朝天寶元年,唐玄宗派高僧不空請毗沙門天王發神兵救援,帶兵出征者即獨健,由此獨健廣泛傳播,外國神傳入中國,常要經過改造,以二郎為趙昱或楊戩,便是土洋結合式的改造結果。但是關於獨健的說法是不可能的,獨健最早也不可能超過天寶年間,但是在唐永徽年間就有二郎廟,《安義縣誌》載“聖水廟,在縣東四十里依仁鄉東岡楊基側,祀二郎神,唐永徽間孫州牧楊楷始遷時建,其子孫相繼重修,廟中有井祁雨輒應故名新增。"而且開元初唐朝的崔令欽《教坊記》就有二郎神的文獻記載,這其中可是整整相差了幾十年,時間上就不成立,獨健的說法有點像“八十年代的東西穿越到三十年代”。更何況獨健是作為戰神傳入中國,而二郎神最早是個治水神。
二郎神跟獨健之間毫無關聯,獨健不是二郎神的原型,二郎神是中國的本土神。
● 石二郎說
楊繼忠指出據崔令欽《教坊記》,唐初宮廷音樂家曾根據民間詠唱二郎神的曲調製成《二郎神》詞牌,因知二郎神之名在初唐以前就存在,至於之後有名有姓的“二郎”都是後人的附會。初唐以前就被民間尊奉為神的這位無名無姓的二郎到底是誰,1974年3月,灌口都江堰河底出土李冰神石人。1975年1月,距李冰神石人出土處僅37米的同一河底,又出土了一個圓雕石人,高約2.2米,比李冰神石人矮小,被斷定是三神石人之一。至於無名神石人的身份,被認為是李冰的侍從之一,另一個尚待出土。人們對李冰神石人可以明確稱呼,但對這兩個無名神石人只好用他們的身份——“郎”來稱呼了。因“郎”有兩個,故簡稱“二郎”,又因它們都是石人,所以又叫“石二郎”。隨著李冰治水的流傳,二郎的故事也多起來了,且合而為一,成了一尊新造出來的神。這個造神過程大約歷時四百年左右,在初唐以前完成。唐初詞牌《二郎神》,又名《十二郎》,“十二郎”其實是“石二郎”一音之轉,正可為還原“二郎神”原來是兩個石人之歷史真相提供一點佐證。按:北宋趙抃《古今集記》有“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鎮湔江”等語,可知東漢陳壹造三石人鎮水的史實,在後世傳說中已經被訛傳為“李二郎”奉父親之命造三石人鎮水了,這條記載,似可為三石人與二郎神的不解之緣再提供一例旁證。
● 蠶從說
三星堆祭坑出土的三星堆縱目人頭像,臉型五官與二郎神極似。二郎神之信仰從東漢末年開始醞釀,到了唐代,《二郎神》詞牌名已唱遍大江南北。五代前蜀王王衍出巡,百姓見之,謂為二郎神(灌口神)下凡。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古蜀王的玉兵器——玉璋,二郎神的兵器與之極似。二郎神根源在於出土的距都江堰僅數十里的三星堆古蜀國遺址的大型祭祀坑中,那位法力無邊的集神、巫、王於一身的宗教領袖——青銅縱目人。二郎神的相貌,和三星堆祭祀坑的青銅人像、青銅人面具,極其相同。二郎神的原型得到映證:他正是古蜀國國王蠶叢或蠶叢之後。道書《灌江備考》說:“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蜀王本紀》說:“蜀之先王名蠶叢,其目縱。”具有狂熱而悠久的祖宗崇拜傳統的蜀人,終於將對祖宗蠶叢的崇拜,凝聚轉移到了對二郎的狂熱崇拜之上。秦滅蜀國之後,這種信仰與崇拜並未被泯滅,而是代代相傳,不斷強化升級。二郎神,正是古蜀王、神、巫三位一體的化身和影子。
三星堆縱目
書籍記載有關二郎神的歷代尊號
朝代 | 神號尊稱 | 出處 |
---|---|---|
宋 | 灌口神君,靈惠二郎,靈顯真人,灌口神,清元真君 | 《夷堅志》 |
灌口神王,清源真君,崇德廟灌口神 | 《輿地紀勝》 | |
靈惠應感公 | 《德隅齋畫品》 | |
靈惠侯,廣濟王子,郎君神 | 《事物紀原》 | |
清源真君 | 《夢粱錄》《滄洲塵缶編》 | |
清源真人,清源真君(御書清源崇應之觀清源之殿) | 《咸淳臨安志》 | |
靈惠侯,靈惠應感公,靈惠應感真君 | 《續資治通鑒長編》 | |
昭惠靈顯真人 | 《舊聞證誤》 | |
清源君 | 《景定建康志》《江湖小集》 | |
普德廟神,昭惠靈顯王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 |
神勇大將軍 | 《方輿勝覽》 | |
神勇大將軍,赤城王,顯應侯 | 《龍城錄》 | |
靈惠應感公,昭惠靈顯王,靈惠侯,昭惠顯靈真人 | 《宋大詔令集》 | |
靈應侯,護國靈應王,應感公,昭惠靈顯王,靈應公,昭惠靈顯真人,郎君神,英烈昭惠靈顯威濟王 | 《宋會要》 | |
神勇大將軍,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 | 周虎《清源妙道真君廟碑記》 | |
清源真人 | 《泛舟游山錄》 | |
金 | 神勇將軍 | 《重修保定府西瓮城三聖神祠記》 |
昭惠靈顯真人 | 呂仲孚《昭惠靈顯真人廟記》 | |
元 | 昭惠靈顯真君 | 孟泌《重修二郎廟記》 |
蜀郎君神,靈惠公,感應公,昭惠靈顯王 | 李稷《白雲宮創建二神靈感祠之碑》 | |
昭惠靈顯真君廟 | 岳泰《重修三殿昭惠靈顯真君廟記》 | |
郎君 | 《大元一統志》 | |
昭惠靈顯真人,郎君神,清源妙道真君 | 曹元用《昭惠靈顯真人祠記》 | |
清源君 | 《洞神宮記》《至大金陵新志》 | |
靈顯仁佑王 | 《重修元豐靈顯仁佑王廟碑》 | |
清源妙道真君 | 《清源妙道真君香椿記》 | |
清源 | 《稼村類稿》 | |
明 | 聖烈文昭宣靈忠仁王,清源真君 | 《永樂大典》 |
清源真君,灌口神王 | 《嘉靖四川總志》 | |
清源妙道真君 | 《清源妙道真君廟碑記》《汴京遺跡志》《棗林雜俎》 | |
清源妙道真君,昭惠靈顯王 | 《內丘縣誌》 | |
清源真君 | 《崇禎清江縣誌》 | |
昭惠靈顯真君 | 《嘉靖沛縣誌》 | |
清源真君,昭惠靈顯王 | 《隆慶臨江府志》 | |
仁佑王 | 《大安王廟碑記》 | |
灌口神,二郎川主 | 《蜀中廣記》 | |
清源公 | 《射陽先生存稿》 | |
靈惠威正博濟真君 | 《八閩通志》 | |
清源真君 | 《萬曆蘭溪縣誌》《嘉靖湖廣圖經志書》《成化杭州府志》 | |
清源真君,灌口神 | 《全蜀藝文志》 | |
灌口神 | 《艷異編》 | |
清源君 | 《萬曆上元縣誌》《萬曆常熟縣私志》 | |
清源師,清源祖師 | 《玉茗堂全集》 | |
勇大將軍 | 《味水軒日記》 | |
清源妙道真君、清源 | 明按察使柯暹《五靈廟記略》 | |
護國靈顯清源,護國聖烈昭惠靈顯仁佑王 | 《海虞別乘[崇禎]》 | |
應感公 | 《說郛》 | |
二郞聖賢 | 《重修洪山鎮壽寺碑記》 | |
二郎太子 | 《重建黑龍溝白雲禪洞創立碑記》 | |
清 | 西川二郎 | 《蹴踘譜》 |
清源妙道孚佑太乙真君惠民仁聖大帝 | 《康熙高安縣誌》 | |
清源妙道二郎真君,崇應惠明大帝蜀灌神,川主二郎真君 | 《平越直隸州志》 | |
二郎妙道真君 | 《定興縣誌[乾隆] 》《光緒定興縣誌》 | |
川主,顯英王 | 《井研縣誌》 | |
川主二郎 | 《丹棱縣誌[光緒]》 | |
川主二郎君,川主承績廣惠顯英王 | 《彙集實錄》 | |
二郎真君 | 《乾隆柳州府志》《石樓縣誌[雍正]》 | |
二郎君 | 《灌江備考》 | |
二王爺,顯英王 | 《灌江定考》 | |
昭惠靈顯王,清源真君 | 《新淦縣誌[同治]》 | |
顯英王,承績廣惠顯英王 | 《清朝文獻通考》 | |
鎮江王爺,川主二郎神,廣惠顯英王 | 《興文縣誌[光緒]》 | |
神勇將軍,赤城王 | 《江西通志》 | |
川主 | 《通俗編》 | |
青城王 | 《三原縣誌[乾隆]》 | |
神勇大將軍,青城王,清源妙道真君 | 《雍正陝西通志》 | |
靈思侯,顯真君,清源妙道賢聖真君 | 《乾隆玉屏縣誌》 | |
昭惠真君 | 《濟南府志[道光] 》 | |
川主二郎神,川主清源妙道真君 | 《乾隆灌縣誌》《甘棠小志》 | |
清源真君,西川灌口清源妙道真君 | 《乾隆石城縣誌》 | |
清元真君 | 《道光重修儀征縣誌》《嘉慶重修揚州府志》 | |
蜀清源神 | 《道光上江兩縣誌》 | |
押射神 | 《同治重修上高縣誌》 | |
靈惠應感公,昭惠靈顯王 | 《西夏書》 | |
應感公,昭惠靈顯威濟王,清源真人,灌口清源神 | 《廬陵縣誌[康熙]》 | |
川主二郎,鎮江王 | 《嘉慶恩施縣誌》 | |
顯英王,鎮江王,承績廣惠顯英王 | 《道光補輯石柱廳新志》 | |
鎮江王,英列昭惠靈顯仁佑王 | 《恩施縣誌[同治] 》 | |
承績廣惠顯英王 | 《世宗憲皇帝實錄》 | |
仁佑王,神勇大將軍,赤城王,顯應侯,清源妙道真君 | 《釋神》 | |
二郎君,川主清源妙道真君 | 彭維銘《創建新川主廟記》 | |
清源君 | 《康熙荊州府志》 | |
二郎清源真君 | 《光緒泗水縣誌》 | |
川主 | 《蜀故》 | |
川主二郎神,清源妙道真君,英烈昭惠顯靈仁佑王 | 《灌縣誌》 | |
川主清源妙道真君,嘉州川主 | 《嘉慶漢州志》 | |
鎮江王,英烈昭惠靈顯仁佑王 | 《同治恩施縣誌》 | |
清源妙道真君 | 《同治安義縣誌》《光緒江西通志》 | |
清源真君,灌口清源妙道真君 | 《光緒江西通志》 | |
昭惠靈顯清源妙道真君 | 《陽曲縣誌[康熙] 》 | |
清源妙道真君,聖烈昭惠靈顯神佑王 | 《道光濟寧直隸州志》 | |
昭惠靈顯王,清源真君 | 《光緒江西通志》 | |
川主二郎君 | 《江安縣誌[嘉慶] 》 | |
顯應王 | 《乾隆青神縣誌》 | |
川主二郎神,川主清源妙道真君 | 《南溪縣誌[同治] 》 | |
護國聖烈昭惠靈顯神佑王 | 《道光鄰水縣誌》 | |
昭惠王,勇力大將軍 | 《灤州志[光緒]》 | |
承績廣惠顯英王,川主清源妙道真君 | 《四川通志》 | |
川主顯英王,川主清源妙道真君 | 紀大奎《顯英宮創建大殿樂樓碑記》 | |
昭惠靈顯清源妙道真君,勇將軍 | 《光緒壽陽縣誌》 | |
宣貺真君 | 《康熙鼎修霍州志》《道光直隸霍州志》 | |
英烈昭惠靈顯仁佑王 | 《敘州府志[光緒] 》《嘉定縣誌[光緒]》 | |
昭惠顯靈真君 | 《康熙黃縣誌》 | |
靈顯真君 | 《康熙重修平遙縣誌》 | |
清元真君 | 《嘉慶揚州府志》 | |
妙道真君 | 康熙《黎城縣誌》 | |
勇將軍,昭惠靈顯王 | 《山西通志》 | |
英烈昭惠靈顯神佑王,靈顯真君 | 《光緒亳州志》 | |
清源真君,清源君,廣濟王子,郎君神,靈惠侯 | 《順治江陵志餘》 | |
崇寧真君 | 《同治宿遷縣誌》 | |
清源真君 | 《欽定日下舊聞考》《乾隆清江縣誌》 | |
英顯王 | 《欽定大清會典》《光緒黔江縣誌》 | |
清源真人 | 《江城名跡》 | |
承績廣惠顯英普濟昭福王 | 《增修灌縣誌[光緒] 》 | |
二郎尊神 | 梁永春《重修葫蘆廟記》、韓登原《重修碑序》 | |
二郎大帝 | 《重修龍神溝山門樓神碑》 | |
二郎神君 | 牛忠朋《新建妥侑諸神殿碑記》 | |
川主,二郎神勇大將軍,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 | 《太上元始天尊說川主感應妙經 》 | |
灌口小二郎 | 《康熙朝邑縣后志》《朝邑縣誌[乾隆] 》 | |
靈顯真君,二郎真君,川主二郎神,清源君,清源真君,神勇將軍,赤神王,應感公,昭惠靈顯威濟王,押射神,靈思侯,宣貺真君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 |
民國 | 承續廣惠顯英王,川主二郞君 | 《民國江安縣誌》 |
灌州二郎 | 《民國增修華亭縣誌》 | |
護國大將軍 | 《民國房山縣誌》 | |
小郎 | 《民國續纂泰州志》 | |
清源真君 | 《民國廬陵縣誌》 | |
惠民川主尊神,川主,全川福神 | 周作孚《重修惠民宮碑》 | |
承績廣惠顯英普濟昭福王 | 《民國三十四年開水節祭李二郎文》 |
二郎神生日誕辰有兩個,農曆6月24或6月26日,多處記載為6月24,少數為6月26。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有祭祀二郎神的傳統,流傳悠久。關於六月二十四日祭祀二郎神一俗早在宋朝就有記載,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二郎神誕辰日祭祀之盛大:
六月二十四日神保觀神生日,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為繁盛.廟在萬勝門外一里許.勑賜神保觀.二十三日御前獻送后苑作與書藝局等處製造戲玩.如球杖.彈弓.弋射之具.鞍轡.銜勒.樊籠之類.悉皆精巧.作樂迎引至廟.於殿前露台上設樂棚.教坊鈞容直作樂.更互雜劇舞旋.太官局供食.連夜二十四盞.各有節次.至二十四日.夜五更爭燒頭爐香.有在廟止宿.夜半起以爭先者.天曉.諸司及諸行百姓獻送甚多.其社火呈於露台之上.所獻之物.動以萬數.自早呈拽百戲.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撲.皷板.小唱.斗鶏.說諢話.雜扮.商謎.合笙.喬筋骨.喬相撲.浪子.雜劇.叫果子.學像生.倬刀.裝鬼.砑皷.牌棒.道術之類.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盡.殿前兩幡竿.高數十丈.左則京城所.右則修內司.搭材分佔上竿呈藝解.或竿尖立橫不列於其上.裝神鬼.吐煙火.
《獪園》:“又傳六月廿四日是神誕生之辰。
《蜀中廣記》:六月二十四日競渡二郎川主誕辰.
《堅瓠集》:“六月二十四日為清源妙道真君誕辰
《清嘉錄》:“六月二十四日,是日為二郎神生日。
《雍正沁源縣誌》:二郎神六月二十四日祭。
《南溪縣誌[同治] 》 :六月二十四日為川主會祀蜀太守李氷及其子二郎。
《道光鄰水縣誌》:神灌州人,六月二十四日為神生辰傾城勇女奔赴以祈靈貺
《乾隆玉屏縣誌》:二郎神祠.....六月二十四日相傳神誕日有盛會
《康熙重修平遙縣誌》:二郎廟,在南門內梁萬戸侯家祠也,每歲六月二十四日賽祭。
《定興縣誌[乾隆] 》:二郎廟在譚城村廟最古會期六月二十四日。
《井研縣誌》(清嘉慶):六月二十四日,川主會。川主者....俗稱曰“二郎”。
《同治郫縣誌》:六月二十四日,隔江有二郎廟會。
《光緒定興縣誌》:二郎廟在談城村,廟最古,會期六月二十四日,祀蜀太守李冰二子
《沁源縣誌[雍正] 》:二郎神六月二十四日祭.
《內丘縣誌[康熙]》:六月二十四日燃香於二郎廟,廟在靳郎村。
(清)《新搜神記》:元無名氏 《清源真君六月二十四日生辰疏》
《茶香室叢鈔》:六月二十四日為清源妙道真君誕辰,吳人祀之者必用白雄雞
光緒《平越直隸州志》:六月二十四日為川主二郎真君降世之辰。
《月日紀古》:道書六月二十六日二郎神誕。
《道光重修儀征縣誌》:宋真宗封淸源妙道真君,六月二十六日生。
《虞鄉志略》:六月二十六日灌口李二郎神誕辰,北門二郎廟有進香者擬增.
《增補萬全玉匣記》:六月二十六日:二郎真君聖誕”。
《諸神聖誕日玉匣記等集目錄》:六月二十六日二郎聖誕。
《萬曆續道藏》搜神記:灌口二郎神六月二十六日生
• 楊戩成為歷代最有名的二郎神,在古典小說和現代影視劇中都出現了。
• 現代影視劇中的二郎神影視形象
影視中的二郎神
時間 | 影視作品 | 扮演者 |
1986年 | 86版西遊記 | 林志謙 |
1996年 | 齊天大聖 | 馬德鍾 |
1998年 | 東遊記 | 王艷賓 |
2005年 | 電視劇《寶蓮燈》 | 焦恩俊 |
2006年 | 封神榜之鳳鳴岐山 | 韓棟 |
2007年 | 二郎神之異度空間 | 李周 |
2009年 | 電視劇《寶蓮燈前傳》 | 焦恩俊 |
2009年 |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 | 韓棟 |
2010年 | 浙版《西遊記》 | 印小天 |
2011年 | 新版《西遊記》 | 馮紹峰 |
2014年 | 電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 | 何潤東 |
2015年 | 電影《封神傳奇》 | 黃曉明 |
2015年 | 電視劇《石敢當之雄峙天東》 | 錢雁秋 |
2015年 | 電視劇《封神》 | 羅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