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周玲,女,漢族,湖北鍾祥人。地理學學士、碩士,管理學博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旅遊系教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區域旅遊規劃與管理、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92.09-1996.06湖北大學地理教育理學學士
1996.09-1999.06華中師範大學人文地理理學碩士
2003.09-2008.06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旅遊管理管理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99.07-2002.06: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管理學院,助教。
2002.07-2010.1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
2011.01-現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專業興趣領域:旅遊地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經濟組織。
目前關注的主題:旅遊經濟組織,旅遊空間生產。
在《旅遊學刊》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參著著作1部,參編教材1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央高校專項資金項目各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各項區域旅遊規劃項目11項。
成果
1、周玲.跨行政區旅遊地的市場整合研究——長江三峽案例(未刊).博士學位論文。中山大學.2008.
2、汪華斌,周玲主編.生態旅遊開發.科學出版社,2000.
研究課題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跨行政區旅遊地治理組織演化及其形式選擇研究:組織經濟學視角(2011-2013)(批准號:71003087)。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區域旅遊協調與治理的理論與對策研究——基於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的組織經濟學分析(2009-2012)。
3、主持: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跨行政區旅遊地治理機制研究——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案例(2010-201)。
4、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旅遊發展與鄉村社會經濟空間演化機制研究(2008-2010,主持人:張驍鳴)。
5、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旅遊區域經濟影響評價模型及比較研究(2005-2007主持人:保繼剛)。
實踐項目
1、參與:肇慶市人民政府,肇慶市旅遊發展局,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肇慶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5-2020)(主持人:保繼剛).
2、參與:黃山市旅遊局,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黃山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5-2020).(主持人:保繼剛).
3、參與:贛州市旅遊局,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贛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5-2020)(主持人:保繼剛).
4、參與:山西省汾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地質大學旅遊系.山西省汾陽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主持人:辛建榮).
5、參與:湖北省襄樊市旅遊局.中國地質大學旅遊系.湖北省荊山生態旅遊區旅遊總體規劃(2002-2020)(主持人:辛建榮).
6、參與:湖北省襄樊市旅遊局.中國地質大學旅遊系.湖北省荊山生態旅遊區開發可行性研究報告(主持人:唐嘉耀).
7、參與:湖北省房縣旅遊局.中國地質大學旅遊系.房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主持人:辛建榮).
8、參與:湖南省益陽市政府。中國地質大學旅遊系.湖南省益陽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主持人:辛建榮).
9、參與:湖北省神農架林區.中國地質大學旅遊系.神農架林區酒壺坪景區旅遊規劃(2000-2020)(主持人:桑祖南).
10、參與:湖北省神農架林區.中國地質大學旅遊系.神農架林區送郎山(赤馬灌)景區旅遊規劃(2000-2020).(主持人:桑祖南).
11、參與:湖北省南漳縣旅遊局,中國地質大學旅遊系.南漳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0-2020)(主持人:辛建榮).
論文
1、周玲.旅遊規劃與管理中利益相關者研究進展.旅遊學刊,2004,19(6):53-59.
2、胡麗芳,周玲.行政區旅遊資源爭議現象初探,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1):58-61,87.
3、周玲.關於制定生態旅遊國家標準的思考.中國地質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1):56-59.
4、林清清,周玲.國外葡萄酒旅遊研究進展.旅遊學刊,2009(6):85-92.
5、林清清,周玲.國外葡萄酒旅遊發展對我國發展茶旅遊的啟示.熱帶地理,2009(3):290-294.
6、周玲.跨行政區旅遊地的市場整合研究——長江三峽案例。保繼剛主編,旅遊研究進展(第4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1-29.

教學成就

課程
正在承擔本科生課程:《生態旅遊》、《旅遊學概論》
正在承擔碩士生課程:《文化旅遊開發》(合作)、《可持續旅遊管理》
曾承擔課程:《旅遊英語》、《碩士生旅遊專業英語》、《中國文化旅遊》(合作)
指導
獨立指導:梁邦興,鄭巧,陳文婕.老屋收藏:傳統建築的商業化保護模式研究.201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學生基礎科研訓練計劃.學院二等獎,學校三等獎.
獨立指導:馬曉丹,焦心慧,吳橋.平頂山八礦開展旅遊的可行性分析——兼談煤炭礦區的旅遊轉型模式.201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第二十四屆科技論文報告會.學院三等獎.
獨立指導:“護羌連”團隊(隊長:陳詩禮).羌綉產業化發展與傳承人現狀調查——探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保護與傳承之路.201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學院二等獎,校級一等獎.
獨立指導:“非遺守護者”團隊(隊長:潘悅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校園.2012-2013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激勵行動——培養公益新生代”資助項目(最高立項資金資助).
獨立指導:“非同反想”團隊(隊長:楊辰利).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調研——以江西省婺源縣李坑村為例.201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學院一等獎,學校一等獎.
獨立指導:“土地守望者”團隊(隊長:朱敏).安徽宿州市夏劉寨村土地流轉與農村城鎮化現狀調查——農村土地流轉與農付城鎮化的模式、經驗與問題.201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學院優秀獎.
合作指導(第二指導):“微言威語”團隊(組長:吳秋華).大學生“微信”使用狀況及其影響研究――以中國地質大學為例.201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第八屆“實踐杯”信息調研大賽.學院一等獎,校級二等獎.
合作指導(第一指導):“非遺守護者”團隊(隊長:潘悅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及發展現狀調查——以蜀錦、漆器為例.201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學院一等獎,校級一等獎.
獨立指導:“紅都探索隊”團隊(隊長:鍾桂平).瑞金紅色旅遊與農村經濟發展結合情況調查——以沙洲壩景區為例.2010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學院一等獎,校級二等獎.
獨立指導:韋蘭蘭.酒店實習生人力資源:特徵、問題及其對策.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士學位論文.2009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