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詞條
登錄/註冊
丫髻
詞語
丫髻,拼音是yā jì,意思是梳在頭兩邊的髮髻;指丫形髮髻;童僕;荔枝品種之一。
目錄
1
出處
出處
宋 洪邁 《夷堅甲志·絳縣老人》:“方山下,一人草衣丫髻,坐道左。”
宋
陸遊
《
老學庵筆記
》卷五:“一丫髻童子操長柄白紙扇從后。”
元
趙孟頫
《採桑曲》:“欲折花枝插丫髻,還愁草露濕裳衣。”
清
姚鼐
《元日散牧晚歸圖》詩:“掀笠偃背丫髻長,其一糾笠風中颺。”
《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就拿姑娘上頭講,便不是照國初舊風,或編辮子,或扎丫髻。”
宋
歐陽修
《
憎蒼蠅賦
》:“使蒼頭丫髻巨扇揮颺。”
清 吳應逵 《嶺南荔枝譜·品類》:“丫髻,形最小,生皆並蒂,故得是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丫髻
外文名
servant girl
拼音
yā jì
創作年代
東亞古代至近代初年
來源
兒童與成年的未婚女子的髮式
性別
女性
用法
常用作賓語
出處
《浣花女》《負薪行》
目錄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