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歡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

江歡成(1938.11.23--)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城北客家人。土木結構專家,著名工程結構專家。高中畢業於梅州市梅州中學。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8年1月至2004年就職於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1992年獲得中國國務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993年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4年當選為中國勘察設計大師,同年12月就職上海江歡成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一職。

長期從事建築工程設計,在大屯煤礦、航天部新民廠總裝車間、上海衛星地面站、尚比亞黨部大樓、電子部1421所、高層住宅結構優化設計以及上海東方明珠塔等重大工程中,創造性地做了大量工作。

人物簡介


個人履歷

1938年11月23日,江歡成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
1957年9月至1963年1月,江歡成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1963年2月至1980年10月,江歡成就職於上海華東建築設計院。
1980年至1982年,江歡成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和香港OVE-ARUP公司工作。
1985年,江歡成就職於上海華東建築設計院擔任總工程師。
1987年,江歡成作為設計總負責人,設計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
1992年,江歡成榮獲中國國務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3年,江歡成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並被列為“上海十大建築科技明星”。
1995年,江歡成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同年,江歡成被英國皇家建築學會和土木工程師學會邀請作為聯合年會的唯一報告人,並被選舉為英國土木及結構工程師學會兩會資深會員。
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江歡成就職於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
2004年,江歡成當選為中國勘察設計大師;同年12月,江歡成成立中國全國第一所以名人命名和控股的公司“上海江歡成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並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總工程師。
2005年,江歡成獲上海市傑出貢獻人物稱號。
2009年6月,江歡成在上海蓮花河畔景苑倒樓事件中擔任調查組專家組長。

主要經歷

江歡成
江歡成
1963年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后,分配到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從事建築結構設計工作。歷任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江歡成設計事務所”所長(該所原為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國際部,隸屬上海市現代建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九、十屆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九屆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
70年代,在大屯煤礦主井設計中,設計了世界土木建築史上罕見的80米超深沉井;首次在軟土地基上成功設計30米直徑的衛星天線基礎,榮獲了上海市優秀設計獎和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獎;首次用魚骨式剪力牆成功地運用於尚比亞總部大樓工程設計,榮獲“建工部援外戰線先進工作者”稱號。1980年獲英國CBI獎學金,作為期2年的訪問學者,赴英國OVE ARUP結構設計顧問公司,參與設計埃及開羅28層米茲銀行大樓和香港交易廣場大樓等項目。
1987年,江歡成擔任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總設計師。他懷著“創上海騰飛標誌,樹世界建築豐碑”的目標,精心設計出造型新穎、結構獨特、雄偉壯觀的具有“大珠小珠落玉盤”意境,足以抵抗12級颱風、8級地震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該塔高468米,時居亞洲第一位,被評為“上海十大城市景觀”之一。“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被英國CE雜誌用5版篇幅專題報導,被《紐約時報》譽為“新上海崛起的象徵”。江歡成被列為“上海十大建築科技明星”榜首。
江歡成還擔任世界第三高的上海金茂大廈的設計總監和設計代表。1995年設計的印尼雅加達電視塔方案,參與美、日、加等6國設計事務所競賽,一舉中標。雅加達電視塔高558米,高度超過世界第一的多倫多電視塔,建築面積超過東方明珠的4倍。

設計歷程


1.大屯煤礦主井井筒設計(80m深沉井、70m凍結施工)主設計人。
2.新中華廠總裝車間(33m預應力砼屋架)工種負責人。
3.華東院高層住宅通用設計(24層、18層)設計總負責人。
4.東方明珠(468m高)設計總負責人。
5.雅加達塔(558m高)設計總負責人。
6.金茂大廈(88層、420m高)設計總監SOM—ECADI、設計總代表。
7.重慶濱江廣場(53層住宅)優化設計設計總負責人。
8.上海陸海空大廈(33層、29層)優化設計、設計總負責人。
9.深圳會展中心鋼結構審查及優化設計、總負責人。
10.主持許多華東院重點工程結構設計,包括紅塔大酒店、上海城市建築展示廳、兩灣一宅工程、世茂廣場等。

社會任職


時間單位名稱職務(或身份)
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政協委員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政協委員
/清華大學教授
/浙江大學教授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樑及結構工程學會理事
/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理事
/同濟大學教授、博士導師
/上海市建設和管理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責任貢獻


第一,建築師和工程師本是一家人。第二、結構工程師在可持續發展中,可起到舉輕若重的作用。第三,優秀的建築、必然有良好的結構,合理結構,造就建築的美。第四介紹一下,結構工程師在建築設計上的嘗試。我正在做著我想做的事,我喜歡做的事和不自量力的事,包括我在建築創造方面所做的努力。
第一個內容,建築師和工程師本是一家人。大家知道從古代開始,築巢挖穴,貢獻者是工程師,也是建築師,當今大多數農村建築恐怕更多還是工程師的工作。在專業細分之前,土建本就是一家。華東院老前輩建築師許多來自之江大學聖約翰大學,都是學土木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完全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我本身是一個結構工程師,所以多講一些結構方面的好話,只要某個人他的身材好,大概就是帥哥美女,我想對於建築來說,只要它結構是合理的,梁、板、柱只要是合適的,那它的建築形象以及它的空間大概不會差到哪裡去。我上大學的時候,考的是土木,我填這個志願有點一念之差,我當時不知道什麼是工程師,但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填了土木,註定了我為建築事業干一輩子。但是我沒有後悔過,我覺得搞結構還是非常有樂趣的。特別是我參加工作的時候是63年,並沒有很大規模的建築來做美觀,例如老的虹橋機場的指揮塔就是我做的,樓上一個頂,通常的做法是梁隔梁,後來我想能不能做得簡單一點,後來就把所有的梁都取消,但是沒有人敢碰它,所以我就做了一個模式結構,是由六塊板再加當中一塊板做成,要計算分析空間結構很難算的,我就把它簡單化了。這六塊板就是一個連續板,當中就是一個雙向板,板的問題解決了,但是梁的問題怎麼解決,這個就相當於梁的高度,這個用來做緩梁,我第一次工作就遇到了很好的老師,而且他很開明,鼓勵我去闖。
這也是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做的一個很小的項目“孫家宅鹹魚加工廠”。在六七十年代,由於我結構的作用,我在建築設計當中,起了一個主導的作用。到了九十年代和兩千年,大量的公共建築發展了,這個時候美觀被強調,實用、經濟、美觀,到九十年代到兩千年,這個美觀放在第一位了,我覺得即使是在這個時候,每個專業都是大有可為的。其實建築師也逐漸認識到結構工程師的重要性,常常把表現結構作為一種時尚來追求,例如亞運建築的游泳館,搞結構的人一看就知道它並不需要懸索,但加上去,就有了現代科技的味道。所以結構本身是一個很美的東西。這個建築很大,它畫了一個框架,它覺得結構是美的,所以結構也被建築師認可,是很美的東西。結構的美是一種內在的美,是一種力量的美。所以我為結構感到驕傲,我們為之驕傲,我們不妨用結構知識去影響建築師,建議他們採用那種結構體系更適合於該建築。
因為大家知道,做混凝土電視塔,絕大多數是一個煙囪加糖葫蘆,中國的混凝土塔,最早做的是武漢塔,差不多都是煙囪加個糖葫蘆,但是你要做個塔要成為一個標誌,所以我跟大家講,你要突破的話,只有在結構上進行突破,後來確實是這樣做的。所以建築師和工程師本是一家人,都是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都做出重要的創造勞動,並從中獲得巨大的樂趣。這是我講的第一條,建築師和工程師應該是一家人。
第二個結構工程師在可持續發展中,可起到舉輕若重的作用。有資料表明,建築活動對自然資源和環境影響是最大的,這個活動佔用了人類所使用的自然資源的40%,能源40%,產生的垃圾也是40%,其中大部分從結構工程師手裡出去的,因此結構工程師有必要做一個回顧,設計是不是合理,材料有無浪費,是否有利於可持續發展,構築人與自然的和諧,有句很有哲理的話:“人類正以”煮蛙“的方式破壞著支持人類生存的能力”,我們作為結構工程師,應努力優化設計,以延緩危機的發生,因而,優化設計是結構工程師的責任。
優化設計其中有個重要的目標,就是減少材料的初始投入和增加建築的空間效益。建築節能,目前呼聲非常高,但我發現常常用了使用期間少消費能量,不惜加大初始投入,我認為這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各種新才是需要算一算,初始投入的增加,需要多年的節約才能回收,是否合算,是否承擔得起,是否符合國情。優化設計是結構工程師所能做的貢獻,在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減少材料的師始終投入這是很大的節能,同時增加空間效益。我長期致力於設計的優化,沒有什麼優化理論,只曉得“把設計做得比前人好些再好些”這句話是江歡成公司的宗旨。
我介紹幾個例子。上海仙霞高層住宅,我1984年當華東院副總工。85年當總工,沒有做多少“把關”工作,就向院長提出,總工的更大注意力應該放在帶領闖關上。所以我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力量把當時大量套用的仙霞型,所有牆都是剪力牆,我把這個牆變成這樣的了,所以重量減輕了30%.還有重慶濱江廣場,是204米高,在第9層高位轉換,轉換板2.5米厚。我們提出高位轉換的前提條件是轉換層盡量做輕,上下剛度比接近,振型和順。我們把轉換厚板改為梁板,把上下層剛度比從2.6減小到1.1,採用鋼管合柱,剩下了2.2萬混凝土,所以這個項目獲得2005年優秀建築結構設計一等獎。其實我的措施也很簡單,主要是把2.5米厚的板改成梁板,還有混凝土裡面埋了一些鋼管。
再有就是上海陸海空大廈,它是29層、21層的兩棟建築,我們把塔樓22根柱子拔掉8根,補樁從333跟改為126跟,柱子從1.5m方改為1.2m方的組合柱。再下面是深圳保利劇院,也是委託我們做優化,拿到這個圖之後,我們發現有不少問題,它是一個殼體,但它是開口的,我們把兩邊支撐改為四邊支撐。下面我再講一下我的觀點,就是優秀的建築必然有良好的結構,合理的結構造就建築的美,這是我的觀點。我對建築美的看法,支持我觀點成功的例子很多,例如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金門大橋等,我尤其推崇埃菲爾鐵塔,它的結構合理並由此造就的建築美,真是無與倫比。日本塔的造型和它極其接近,可缺少它的力度,美中不足。
下面列舉的優秀建築是由ARUP公司設計的,因為我在該公司待過2年。我尤其尊敬OVE ARUP本身,他是丹麥結構工程師,由於他對建築的貢獻,他獲得了英國皇家建築學會金質獎章,我把他作為我的學習榜樣。在我國建築發展的大潮中,有許多好的作品,諸如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但也有支流,某些建築,以怪為美,卻不斷受到許多吹捧,有人痛心的和我說,“中國人正在干著蠢事,結構設計師不惜代價把不合理變成現實,實驗室努力證明不合理的結構也能夠成立”,但是它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所謂新潮就是兩大特點,就是把建築當做雕塑來做,殊不知建築有巨大的體量和實實在在的功能要求。用不合理的結構,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試圖挑戰重力,挑戰自然。其結構必然造成材料大量的浪費,並且內部使用的功能也不好,236米高的大樓用了11-12萬噸鋼結構,約合400多kg每平方米。事實上大家看到,不管是外面有很多結構,裡面也有很多,建築是有功能的,所以我認為這種建築起碼不值得歌頌,這種趨勢不宜提倡,我們國家的建築方面是在實用經濟的可能條件下注意美觀,有的說法想改為“堅固實用經濟美觀”無論6字方針還是8字方針,美觀均在後面。
第四點,我本身正在做著結構工程師在建築設計上的嘗試。下面介紹的都是我自己在建築上的嘗試。處於對建築設計的愛好和對“建築結構是一家”的認識,我不自量地在建築設計方面也做了許多努力和常識,其結果,大多數碰得頭破血流。項院長鼓勵我向建築學報投稿,使我受寵若驚。並促使我不知反悔的繼續探索,只要能對建築設計有點好的影響,我也很知足。成立江歡成公司,主要是按部的精神進行小事務所的探索。江歡成事務所的前身是東方明珠設計組,雅加達塔設計部,華東院第五所。
我們做的東方明珠,大家都知道了。東方明珠的概念,是副設總完成的,我起的作用是組織和提出結構的構想,提供結構想法,深化中選方案,並使之成為現實。較多地力於尋求電視塔在結構上的突破,使之具有鮮明特色,與眾不同,過目不忘。這就是當時做的方案。當然在做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深入的細部設計,比如說原來的大球是63米,現在是68米。東方明珠的結構有它很獨特的地方,主要的創新點是下球是一個碗來支撐的,上球是一把傘支撐的,然後斜撐100米,現在我們還在做努力,進一步把它完善。
下面是雅加達塔,是558米高,在當時是世界第一,這是當時做的方案。是由我總負責的,但是雛形是郭暢完成的,當時投標也是由我帶隊去投標的。講到建築文化,我當時是怎麼樣做這個的,例如東方明珠,為什麼用明珠代表上海,因為明珠和上海的作用非常相稱的,也有幾個方案,用白玉蘭做造型,但現在看來,明珠代表上海是受到市民的認可。雅加達塔我們給它命名為亞洲巨人,塑造印尼的一個文化,印尼有一個木偶,就是王子和公主,很漂亮,所以我們給它取名改亞洲巨人。我們不管是在造型上把建築和文化結合起來,而且還是東方明珠的優化。還有我們做了若干高聳結構的探索,是白俄羅斯的明斯克塔。還有北京煙囪美化方案。業主提出,不要讓人們一進入北京就看到240米高的大煙囪,所以要把它美化一下。我去看了,現場沒有條件做,後來我們給他做了一個方案,煙囪已經做好了,並且在用,我們不能讓它增加分量,所以我們給它做了拉索。
還有一個北京標誌塔,準備做在奧林匹克公園裡面,但很遺憾,現在還沒有做。這個是廣州電視塔的方案,我對我的方案充滿了信心,我們這個方案拿到廣交會上,市民投票是第一名,在網上投票,也是第一名。這是大廳,有140米的跨度。這個是無錫大佛,已經做好了,但是還沒有開放,在下面做了一個鐘樓。我們還有很多創意,都是以結構作為特色做的創意,但是這些創意都沒有成功,一個是夢幻錢湖,東錢湖是很漂亮的,要做休閑中心,它是70米直徑的大球,而且結構還有一個創意,大家知道球殼最漂亮的是頂部,所以我們把最好看的轉過來,但是很抱歉,初步設計做好了,但是業主破產了。
還有是輝煌塔,這是給武漢做的標誌,由四個三角錐來做的,通過這個洞可以看到武漢電視塔,但是到現在,這塊地還在曬太陽。這是上海世博入口的建築和標準展館方案。這是步行道,但是要被領導看中不容易,這些東西都可以搬家的。還有世博的中國館,我們做了一個華樹和太極組成中國館。最近我們還在做廈門的怡山大廈,我們想做非常清爽的,下面是架空的,然後這個地方有一個洞,裝了風力發電,這是我們所做的努力。還有上海展覽中心的抬升方案,建議把上海展覽中心抬高8米,這曾經引起一陣轟動,展覽中心是上海的標誌,但是感覺陷在地面,所以建議抬高8米,下面再墊一個有一個4萬平方米的高台,可以作為展廳,所以我們認為這種改造是對優秀歷史建築的一種保護,並使它煥發青春。因為它是五十年代建造的,需要加固,所以我們想趁這個機會把它抬起來。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這個方案沒有成為現實。
還有千米高的太陽能熱氣的發電塔。這裡是一個蔬菜大棚,熱氣朝高處跑,就把熱氣引到這個地方。所以作為熱氣流發電,所以我們做了一個一千米高的汽囪,這個方案應該做出來了,但是現在還沒有得到領導的賞識,希望能夠早一點實現。
還有萬眾大廈,是為上海最高的中心來投標的,但是我知道這個招標太晚了,所以沒有被接受,但是我這個方案已經做好了。但是很高興被一個華僑看中了,他說你給我找地方,我來投資,把它蓋起來,現在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它有三大特點,第一是把漢字引入建築,它結構非常好,而且很有含義。單個人是一盤散沙,兩個人就競爭,只有三個人成一個“眾”,眾志成城,無堅不摧。這個建築無論從哪一面看,都是一個“眾”字。而且我第二個創意,把地層架空,第四個所有的樓板都是吊的,而且也是不斷發展,無止境發展。

主要成就


突出貢獻

江歡成
江歡成
第一次成功地將30米天線衛星地面站設計在軟土地基上,獲全國科學大會獎;是世界第三高大樓金茂大廈(420米高,88層)業主的設計顧問組和SOM的設計代表組的負責人。由他總負責設計的東方明珠塔(463米),在造型、結構及功能等方面,得到國內外普遍好評;總負責設計的558米高世界最高塔雅加達塔,在和世界第一流建築師的競爭中一舉中標,為我國建築設計開拓國際市場作出了貢獻。
作品榮獲獎項
1.上海衛星地面站工程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獎工種負責人。
2.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建設部優秀設計獎、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土木工程詹天佑獎、設計總負責人。

科研成就

20世紀70年代,在大屯煤礦主井設計中,江歡成作為主設計人,設計了世界土木建築史上罕見的80米超深沉井;作為結構設計負責人,第一次成功地將30米天線衛星地面站設計在軟土地基上,獲得了上海市優秀設計獎和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獎;首用魚骨式剪力牆成功地運用於尚比亞總部大樓工程設計。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OVE ARUP結構設計顧問公司期間,參與設計埃及開羅28層米茲銀行大樓和香港交易廣場大樓等項目。
1987年,作為設計總負責人,設計的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高468米,成為上海市標誌,該項目獲建設部優秀設計獎,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在世界第三高的上海金茂大廈工程中,他是設計總監和設計現場代表,總負責人。作為設計總負責人,主持設計印尼雅加達電視塔(高558米),總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中國在國際競爭中中標的特大型項目。他還主持負責設計了上海科學會堂新樓、北京電力調度大樓、中遠兩灣城、重慶朝天門濱江廣場優化設計、上海陸海空大廈優化設計,以及深圳會展中心優化設計方案、上海展覽中心改擴建方案等。

技術成果

技術名稱所獲獎項
《歷史建築維修加固和利用》2010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2009年建國60周年百項經典工程
《上海音樂廳整體平移與設計技術》2005年上海科技技術獎二等獎
《東方明珠設計》1997年上海市優秀設計獎一等獎
《東方明珠鋼結構防腐蝕研究》1994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東方明珠工程試驗研究》1994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上海衛星地面站設計》1978年中國全國科學大會獎

期刊論文

論文名稱刊登年份
《我國和香港的高層建築設計》1983年
《上海建築結構發展探討和預測》1990年
《上海電視塔幕牆風壓的確定——試論幕牆風振係數》1993年
《上海電視塔結構設計》1994年
《上海電視塔幕牆風壓的確定》1994年
《金茂大廈結構分析》1994年
《珍惜機遇施展才能》1996年
《玻璃幕牆鋁合金壁厚問題討倫──金茂大廈幕牆問題》1998年
《高層建築風致動態響應中的背景響應》1999年
《高層建築氣動模型的模態形狀修正》1999年
《可持續發展與結構優化》2005年
《合理的結構造就建築的美——我國大型建築工程設計的發展方向》2005年
《優化設計的探索和實踐》2006年
《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2006年
優化設計的巨大空間2008年
結構工程師在建築設計中的責任和貢獻2009年

會議論文

論文名稱會議名稱
《優化設計的探索和實踐》2006年6月中國首屆全國建築結構技術交流會

研究專著

著作名稱出版年份ISBN
《中國土木工程師手冊》2000年7532358461

發明專利

發明名稱公開時間
空腔后填式樁土承載力調節裝置2011年5月18日

人才培養

2017年11月29日,江歡成院士作為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的特聘教授,給現場300餘名師生作了題為《築夢-我的優化創新追求》的專題報告,他從“彙報我這五十四年”“美妙的建築夢”“我的建築夢從1957年開始”“不經意間做了若干地標建築”“優化創新踐行可持續發展偉大戰略”“老年人做中青年夢”六個方面與大家分享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獲。

榮譽表彰


1992年,江歡成獲中國國務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3年,江歡成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並被列為“上海十大建築科技明星”。
1995年,江歡成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4年,江歡成當選為第四批中國勘察設計大師。
2005年,江歡成獲上海市傑出貢獻人物稱號。

人物軼事


義大利館的牆面嵌有特殊發光材料;印尼館的竹木結構頗具特色;文化中心的觀景台讓浦江兩岸美景盡收眼底。昨天,我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勘察設計大師、上海地標性建築東方明珠的設計者江歡成走進“相約名人堂———與院士一起看世博”講堂,為觀眾講述世博會里各具特色的建築。
樓倒倒事件
在2009年7月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事故調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總工程師江歡成說,事發樓房附近有過兩次堆土施工:第一次堆土施工發生在半年前,堆土距離樓房約20米,離防汛牆10米,高3到4米。第二次堆土施工發生在6月下旬。6月20日,施工方在事發樓盤前方開挖基坑,土方緊貼建築物堆積在樓房北側,堆土在6天內即高達10米。
專家組成員、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技術總監顧國榮說,第二次堆土是造成樓房倒覆的主要原因。土方在短時間內快速堆積,產生了3000噸左右的側向力,加之樓房前方由於開挖基坑出現凌空面,導致樓房產生10厘米左右的位移,對PHC樁(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產生很大的偏心彎矩,最終破壞樁基,引起樓房整體倒覆。
印象最深的建築是印尼館
世博會開園以來,江歡成已經來過6次。但出乎記者意料的是,他看過的館卻不多,其中多數還都是非熱門場館。“除了有一次‘沾光’電視台採訪,進了中國館外,其他場館我也和普通觀眾一樣,排隊參觀。”採訪中,“普通”兩個字是江歡成院士反覆提及的,“我只是從一個結構工程師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談談世博,分享感受。”曾領銜設計印尼雅加達電視塔,目前依然在印尼有工程的江歡成對印尼館格外關注。“印尼館的設計本土化、屬地化味道很濃。”江院士介紹道,面積達4000平方米的印尼館,不僅館內裝飾處處可見竹子,更是別出心裁地將竹子應用到了房屋構造之中;屋頂以層疊的竹排裝飾,地板也是竹簡搭建而成,“將自然元素與建築融合在一起,突顯了印尼建築的特色。”此外,澳大利亞館的影片、中國館的清明上河圖都給江歡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世博軸加步道”設計出色
作為從事建築領域研究的學者,江歡成眼中的世博又是怎樣一個模樣呢?答案就是:集萬國建築特色為一體的博覽盛會。江歡成深有感觸:“所有場館都非常具有自己的特色。沒有看到館名,就能通過外形聯想到是什麼館了。”中國館似“東方之冠”、德國館就像一輛戰車、尼泊爾館的“佛塔”、巴基斯坦館的“古堡”、法國館的玲瓏剔透彰顯著法式浪漫、沙特館的“月亮船”、芬蘭館像個冰壺,這些各具風情的建築在江歡成眼中就是一張張國家名片,代表著各國建築特色和傳統文化。此外,江院士還特地提到了本次世博會的一大特色建築——世博軸。“世博軸加上高架步道,構成的十字形將200多個場館連接起來,這個‘大動脈’的設計非常出色。穿插其間的陽光谷就像高腳杯,白天夜晚散發出不同的魅力。”
水幕牆能降溫但也耗能
“低碳環保”是此次上海世博會的核心理念。在城市最佳實踐區中,也有許多低碳、節能城市的實物案例展示。“盧森堡館像一個城堡一樣,但它的外牆是沒有任何裝飾的鋼板,叫做耐候鋼。使用這個建材,可使得鋼結構的壽命延長很多,但是造價比普通的鋼貴15%-20%,不過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它是值得的。”江歡成這麼認為。另外,馬德里案例館的“空氣樹”也讓江院士讚不絕口。在馬德里,城市當中很擁擠,在市民廣場里造上一個“空氣樹”,上面安裝風力發電設備,人們就可以在“樹”下乘涼、休閑。他表示,這樣一個集舞台、表演、交際於一身的建築非常獨特,在“大樹”下溫度明顯比外界低不少,可謂是“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個理念非常值得上海學習。
談到目前國內建築業的環保理念,江歡成則表示,通風、採光、太陽能、垂直綠化等技術一直在努力探索之中,特別是在垂直綠化方面頗有心得。“在建築牆體上要布置垂直綠化,可以種植一種爬牆虎。隨著它的生長將慢慢覆蓋建築牆面,這樣既自然環保,不用耗費額外的能源,還能調節室內溫度,吸收二氧化碳,一舉多得。像有些案例館里展示的水幕牆,雖然降溫效果也很不錯,但是卻需要額外的能源讓水源源不斷地流動,不夠環保。”

其他院士


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馬克儉馬國馨馬洪琪文伏波方秦漢王小東王光遠王浩王家耀王景全
王夢恕王瑞珠馮叔瑜盧耀如葉可明寧津生龍馭球關肇鄴劉先林劉經南
劉建航劉濟舟呂志濤孫偉朱伯芳江億江歡成許其鳳何鏡堂吳中如
吳良鏞張在明張傑張祖勛張超然張錦秋張蔚榛李圭白李玶李道增
李猷嘉楊秀敏沈世釗沈祖炎沙慶林鄒德慈陳吉余陳志愷陳厚群陳新
陳肇元周干峙周豐峻周君亮周福霖周鏡孟兆禎林元培林俊德歐進萍
羅紹基范立礎茆智鄭守仁鄭皆連鄭哲敏鄭穎人施仲衡趙國藩鍾訓正
項海帆容柏生徐乾清錢七虎錢正英傅熹年曾慶元程泰寧葛修潤董石麟
謝禮立謝世楞謝鑒衡韓其為崔俊芝曹楚生梁文灝梁應辰黃衛黃熙齡
雷志棟廖振鵬譚靖夷潘家錚戴復東魏敦山何華武秦順全任南琪楊永斌
張建雲鍾登華
土木、水利與建築領域工程院院士
陳厚群
陳肇元
程泰寧
崔俊芝
董石麟
范立礎
葛修潤
關肇鄴
韓其為
黃衛[教授]
黃熙齡
江歡成
江億
李道增
沙慶林
沈世釗
沈祖炎
施仲衡
孫偉
王家耀
王景全
王夢恕
王瑞珠
王小東
李圭白
李玶
李猷嘉
梁文灝
林俊德
吳中如
項海帆
謝禮立
許其鳳
楊秀敏
楊永斌[中國工程院院士]
葉可明
張超然
張建雲
林元培
劉建航
呂志濤
羅紹基
馬國馨
張錦秋
張祖勛
鄭皆連
鄭守仁
鄭穎人
鍾訓正
周豐峻
周福霖
周干峙
鄒德慈
馬洪琪
孟兆禎
錢七虎
秦順全
容柏生

人物評價


江歡成成功地主持設計了許多重大工程,由他負責總設計的東方明珠塔,以其完美的造型和獨特的結構成為上海的標誌;總負責設計的印尼雅加達塔,在國際競賽中中標,為中國建築設計開拓國際市場做出了貢獻。他注重創新,更關注知識產權保護,他更多地將知識產權保護的理念用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的方式去感染同事和學生們;他始終凝望著未來,用創新營造建築藝術作品;他徜徉於夢想的王國,不斷設計出令人心馳神往的佳作。(《中國知識產權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