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徠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是蘭州大學二級教學單位,其源頭可追溯至1946年蘭州大學成立的植物學系和動物學系,1951年合併為生物學系, 1999年由蘭州大學生物系、教育部直屬蘭州大學細胞生物學研究室和植物生理學研究室、乾旱農業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併成立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根據學院2016年6月官網顯示,學院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甘肅省重點學科,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本科專業;在職教職工193人,在校學生1427人,其中本科生670人、碩士生486人、博士生259人,在站博士后15人。

歷史沿革


1946年,蘭州大學成立植物學系和動物學系。
蘭州大學生物系87屆碩士研究生
蘭州大學生物系87屆碩士研究生
1951年,植物學系和動物學系合併為生物學系。
1959年,江隆基校長直接領導籌建放射生物學教研組。
1960年秋季,生物物理學專業正式招生。
1982年,生物學教研組批准成為生物物理碩士點。
1999年,由蘭州大學生物系、教育部直屬蘭州大學細胞生物學研究室和植物生理學研究室、乾旱農業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併成立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000年,生物物理教研組改建為生物物理研究所。
2003年,學院增設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方向。
2006年,學院批准成立生物物理博士點。
徠2007年,學院植物學國家重點學科順利通過評估,在全國排名第四。
2008年,學校全球招聘引進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終身教授黎家博士全職擔任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2011年,學院獲批建設教育部“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重點實驗室。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012年,學院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2年組織開展的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生物學位列全國第十六名;生態學科在全國78所參評高校中排名第二;在國際ESI環境與生態學學科中排名前1%。

辦學條件


專業設置

根據學院2016年6月官網顯示,學院設有3個本科專業。
本科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

師資力量

根據學院2016年6月官網顯示,學院在職教職工193人,其中專任教師140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47人,講師47人,專、兼職博士生導師50人、碩士生導師103人,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中科院百人計劃資助5人,萃英特聘教授10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97%,留學回國人員占教師總人數的96%以上。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安黎哲、劉建全、王銳、李鳳民
中科院百人計劃資助:安黎哲、李鳳民、王銳、龍瑞軍、劉建全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馮虎元、武一、吉尚戎、劉恆、侯歲穩、郭旭生、趙長明、黃德軍、熊友才、楊金波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邱強、武一、方向文、鄧建明
萃英特聘教授:黎家、苟小平、龍瑞軍、桑毅、張勝祥、李祥鍇、楊金波、李鳳民、邱全勝、安黎哲
甘肅省領軍人才:馮虎元、黎家、龍瑞軍、武一、吉尚戎、馮虎元、王銳、李鳳民、安黎哲、劉建全

教學建設

根據學院2016年6月官網顯示,學院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生態學與陸地生態系統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生命科學與技術

學科建設

根據學院2016年6月官網顯示,學院設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8個博士授權專業,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甘肅省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植物學、生態學
甘肅省重點學科:生物學、生態學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生物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生物學、生態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林學、生物學、生態學

交流合作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根據學院2016年6月官網顯示,學院與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等2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30多個國際知名的生命科學教學與研究機構建立了密切的聯繫。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中國國內著名科研機構和高校長期保持科研合作。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學院2016年6月官網顯示,學院有校級研究所12個,其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農業部開放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甘肅省重點實驗室1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草地農業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開放實驗室:基礎吸納農業部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學開放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乾旱與草地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旱區農業與生態修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甘肅省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環境生物監測與修復重點實驗室
校級研究所:生態學研究所、理論生態學研究所、分子生態學研究所、農業生態學研究所、植物及植物生理學研究所、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腫瘤生物學與新葯研究所、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微生物學研究所、動物學研究所、生物物理學研究所

科研成果

教學科研
教學科研
根據學院2016年6月官網顯示,學院累計科研經費達1.5億元。主持國家973項目子課題10餘項,863項目子課題6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4項,國家級重點重大項目10項和國家基金面上項目110餘項,橫向重大項目3項,國際合作重大項目2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中國青年科技獎1項。申報專利40項,獲得授權3項。共發表SCI學術論文680餘篇。
2015年,生命科學學院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19項,獲批經費1375萬元,項目數及總經費數均列蘭州大學第二。

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
根據學院2016年6月官網顯示,學院成功舉辦了“鄭國錩院士執教六十周年暨九十華誕學術研討會”、生命科學學院建院六十周年慶典暨生命科學前沿領域學術研討會、“西部寒旱環境生命過程”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中國植物學會第十四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75周年學術年會、 “組學”與生物技術暨“百年蘭大”生命科學高峰論壇和第五屆現代生態學講座暨第一屆國際青年生態學者論壇、第二屆國際整合植物生物學學術研討會、全國動物學骨幹教師培訓、第十六次全國環境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等學術會議。

文化傳統


院訓

秉德維新,務本求真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
釋義:“秉德”,出自屈原《九章·惜往日》:“秉德無私,參天地兮。”“秉德”,秉持美好的品德,指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重視師生思想道德的培養。
“維新”,出自《詩經·大雅》:“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意寓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師生能夠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建設中國國內外知名的研究型和諧學院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務本”,出自《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務本”,專心致力於根本的、基礎的事物,寓意生命科學學院努力踐行教書育人、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使命。
“求真”,出自《閩中理學淵源考》:“求真於未始有偽之先,而性之真可見矣。”。求真,即“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務本求真是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優良傳統,反映了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全體師生為研究生命規律、探索生命奧秘而孜孜不倦地學習和探索的科學精神和不懈追求。

院徽

釋義:1、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徽整體圖案採用綠、黃兩色。綠色象徵生命,黃色象徵大地,寓意生命科學學院紮根西部,務本求真,銳意進取,努力走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最前沿,取得了在中國國內生命科學界的領先地位。
2、院徽中主圖形由三枚旋轉狀排列的葉片構成,其中下面的兩枚為”Life”與“Lanzhou”的首字母變體。圖案中旋轉狀排列的三枚葉片象徵著生命科學學院科學研究、教書育人與服務社會三大職能並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碩果累累;同時三枚葉片又有螺旋狀排列之狀,形似DNA“雙螺旋結構”,形象地揭示了生命科學的內涵,給人以強烈的動感視覺效果;圖案下方一對葉片,形似雌雄一對鴿子,反映了自然界最基本的自然和諧的生命現象,繁衍發育、生生不息;振翅欲飛的鴿子象徵著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各項事業正在向著更高的目標騰飛;圖形整體又似一朵綻放的花朵,寓意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以開放的姿態廣交朋友,共同發展,象徵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欣欣向榮,朝氣蓬勃。圖案下方“1946”字樣,說明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發端於1946年的蘭州大學植物學系和動物學系。圖案外圈為“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英文名稱”,字體古樸大方、美觀。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徽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徽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黎家
書記景金生
副院長侯歲穩,馮虎元,徐文鵬
副書記李星波,劉芳

歷任領導

姓名行政職稱任職時間
常麟定動物學系主任1946-1951
石漢生植物學系主任1946-1951
常麟定生物學系主任1951-1953
鄭國錩生物學系主任1953-1981
張鵬雲生物學系主任1981-1983
鄭榮梁生物學系主任1983-1991
王勛陵生物學系主任1991-1997
王 銳生物學系主任1997-1999
王 銳生命科學學院院長1999-2006
安黎哲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06-2009

傑出校友


舒紅兵,男,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副理事長。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裴真明,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首都師範大學生物系特聘教授,1986年7月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
薛勇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楊維才,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種康,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張立新,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鄭國錩,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知彬,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局長。
劉向兵,管理學博士、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李紅玉,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廼發,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博士點負責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安黎哲,蘭州大學副校長,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劉光琇,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科研管理處處長,研究員。
賈敬芬,陝西省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
侯連海,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朱建軍,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校聘教授。
張春義,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李繼瓚,西北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
王子仁,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蘇建平,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蘆榮勝,副教授,九三學社社員,山西省動物學會理事,山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
楊海蓮,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