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立

馮道立

馮道立,字務堂,號西園,江蘇省東台市時堰鎮人。生於清乾隆四十七年,歿於咸豐十年(1782-1860),享年七十九歲。淮揚徠一帶系沖積平原,每逢淮水泛濫,河湖四溢,一片汪洋。水鄉人民飽受水患之苦的慘烈情景,給少年時代的馮道立留下極深的烙印。他從小聰慧好學,博覽群書,胸懷大志,要做李冰郭守敬那樣的水利家,服務桑梓,為國效力。他閱讀了很多有關水利方面的著作,研究了前賢在水利事業上的成敗得失。如明代治黃(河)水利家潘季訓的專著《河防一覽》等,作過認真研究分析,並指出其中的精見與不足。

個人成就


馮道立不僅具有豐富的水利理論知識,而且十分注重調查研究。他決心對蘇北廣大地區進行全面細緻的勘查,找出問題的癥結,繪製水利詳圖,提出自己的治水主張。他多次雇上一隻木船,北至雲台山、沭河、沂河、廢黃河、淮河、灌河、響水口子、雲梯關等;南至沿江各港口;西至洪澤、白馬、高寶諸湖,漕堤、涇河、車邏、昭關各閘壩;東至開山島、射陽、新洋、斗龍、王家港、苦水洋、唐家洋、黃沙洋,以及范公堤、嵇公堤、楊公堤等地進行調查。訪問當地的耆宿、漁民、樵夫、農人,查閱了大量的水利、水文、方誌等史料,進行翔實的記載,測繪了數以百計的圖表,付出極大的辛勞。據他的後裔介紹,馮道立有一次出外勘察,三年未歸,一天,向洪澤湖的臨淮口進發時,不意陡降暴雨,狂風把纜繩掙斷,船被驚濤打沉,幸遇船夫奮力救起。他參加過淮、揚兩府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往返奔波籌劃,常是過家門而不入,鄉親們讚揚他治水有大禹之風。

個人著作


馮道立的水利思想,都體現在他繪製解說的《淮揚水利圖說》和《淮揚治水論》等著作中。《圖說》的八幅圖是:1、《淮揚水利全圖》;2、《淮黃交匯入海圖》;3、《御壩常閉水不歸黃沿江分泄圖》;4、《漕堤放壩下河築堤束水歸海圖》;5、《漕堤放壩水不歸海汪洋一片圖》;6、《東台水利來源圖》;7、《東台水利去路圖》;8、《東台楊堤加高圖》。每一幅“圖說”,都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規劃。一套套治水方案,針對性和首創性極強,具有重大貢獻。
在《淮揚治水論》中,他概括“治水之道,不出‘疏’、‘暢’、‘浚’、‘束’四法”。解放後人民政府動員幾十萬民工,開挖的“蘇北灌溉總渠”,即參照此四法,一舉實現了他長堤束水入海、永免洪澇的理想。

人物事迹


鹽城市東台馮道立故居周邊土菜美食高清組圖
鹽城市東台馮道立故居周邊土菜美食高清組圖
馮道立善治水名聲遠播。道光十五年(1835),泰州鹽運判朱沆請他指揮疏浚從台城海道口到嵇家樓、經進堰至青浦角的鹽河,在他指揮下,動用民工5000人,六天就疏浚河道3600丈,進度神速,收事半功倍之效。此外,道光十七年(1837)揚州府的疏通海口工程、道光二十年(1840)東台縣的疏通王港海口工程、道光二十八年(1848)洪澤湖水暴漲的啟壩泄洪工程等,官方都曾聘請馮道立擔任“高參”,出謀劃策,大見成效。
馮道立墓高清大圖
馮道立墓高清大圖
《時村志·序》記載,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派遣兩淮泰州分轉杜筱舫親臨馮府訪求《淮揚水利圖說》,認為:“迄今談水利者猶奉為圭臬,則公之著述固名貴可珍也。”馮道立一生好學不倦,勇於實踐,不僅精於水利,而且自經史諸子、天文曆象、輿地河渠、九章讖緯直至醫藥兵器都有研究,著作甚豐。已刻著作六種,未刻著作三十六種。在水利方面的專著除《淮揚水利圖說》外,尚有《測海蠡言》、《勘海日記》、《束水芻言》、《七府水利全圖》、《東洋入海圖》、《東洋海口圖》、《攻海沙八法》等。這些水利建設理論,是當時優秀水利家長期治水經驗的結晶,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與水患作鬥爭的豐富經驗的總結。

愛國愛民


東台時堰馮道立 高清組圖
東台時堰馮道立 高清組圖
當英國人開始向中國大量輸入鴉片時,馮道立敏感地意識到它會使我國國貧民弱、貽禍無窮,寫了《禁鴉片煙說》,宣傳禁煙的重大意義。咸豐三年(1853),他預見到英法帝國主義得寸進尺,可能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為了保家衛國,他著作《炮說》,介紹了百餘種火炮的型號、性能及防守之法。他還寫過《捕蝗各法》,破除蝗蟲不能捕殺的迷信思想。他還在自家的大院內,造有天文台,用購自西洋的長筒望遠鏡、羅盤儀等器械夜夜觀察天象,記錄氣象資料,預測天氣變化。他與著名思想家、改革派人物魏源交往甚密。這些,都說明馮道立不僅在東台,而且在全國,都堪稱是一位愛國愛民、追求科學文明的重要歷史人物。

馮道立故居


馮徠道立故居,位於江蘇東台市時埝鎮北堂巷2號。這是一幢清乾隆年間建造的民居。磚木結構,大門朝南,正廳為三開間,格扇門窗,古樸典雅,佔地面積624平方米,建築面積19.9平方米,為馮氏出生地和長期生活之處。1993年、1995年東台市人民政府兩次撥專款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