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寺

黑寺

黑寺在北京海淀區東升鄉馬甸村西。原為前後兩寺,中以一街相隔。兩寺與附近的黃寺同為喇嘛廟,因覆以黑瓦,故俗稱黑寺。前黑寺原名慈度寺,建於清朝初年。坐北朝南,有殿5重,民國年間燒毀。后黑寺原名察罕喇嘛廟,為東蒙察罕呼圖克圖活佛於清順治二年(1645)募化創建。寺坐北朝南,原有殿3重,寺門額曰“大清古剎”。寺內依次為天王殿、正殿、後殿、活佛倉和後院。

現狀


前黑寺原名慈度寺,位於德勝門外馬甸,如同黃寺按方向分為東、西寺一樣,黑寺則按方位亦分為前、后寺。兩寺因覆以黑瓦,故俗稱黑寺。歷史上黑寺以打鬼(跳布扎)、歷科武會試、雕塑精品這“三絕”聞名遐邇,遺憾的是,黑寺毀於民國年間,“三絕”也自然蕩然無存。
據《日下舊聞考》記載:前黑寺本名慈度寺,黑寺是其俗稱,以其覆以青瓦故有是稱。建於清朝初年,建殿五層,山門、天王殿恭懸聖玄燁皇帝御賜慈度寺額。第四層大殿前恭懸聖祖額曰:法雲廣潤。寺內鐵鐘、鐵磬皆明萬曆年造,當是它處移至者。這座寺廟毀於民國十四(1925年)年,由於未能重建,遂逐漸荒廢,竟連遺址亦未留下。
后黑寺為蒙古察罕呼圖克圖活佛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募化創建。寺坐北朝南,原有殿三重,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另有活佛院和後院。大雄寶殿正中供奉三世佛、左供觀音大士、右供關羽像,故老百姓又稱關公殿,東西配殿各5間,建築甚堅。後殿供無量壽佛,後院共有房20餘間,另有菜園數畝。廊下古鐘遍刻梵文,銘曰:“靜以居,應以虛警大千歸真”云云。后黑寺亦毀於民國年間,當時僅留存下來古輦及樂器數件,后亦遺失。今僅存有東西兩座配殿等建築。

布局特色


寺內布局
寺內布局
黑寺寺寺內還曾有明正德十年最勝寺大鐘一口,證明了古剎之說。黑寺的地址在今天北京海淀區東升鄉馬甸村西,順治皇帝欽定此廟為察罕喇嘛廟,並從昌平、順義、延慶等縣撥給土地75頃又266畝和300餉糧以保證寺內僧人生活。該寺坐北朝南,原有殿宇三重,依次為天王殿、正殿、後殿、活佛倉和後院。
正殿供奉的是三世佛,並供有關羽像,故又稱為關公殿,這是因為在藏傳佛教界,特別是在蒙古族僧俗信眾中,關公被認為是紅臉神-------大紅司命主的化身,故在蒙古族藏傳佛教寺廟多供有關公殿。後殿供奉的是大清康熙皇帝御賜的無量壽佛,這也是黑寺的鎮寺之寶。活佛倉在後殿的西北,為東西兩座四合院建築,有房屋20餘間。後院有坐北朝南的大殿3間及耳房數間。此外,寺內還有明正德十年(1515年)最勝寺的大鐘一口,此鍾現保存在雍和宮。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日,黑寺都舉行驅鬼法會,也叫“跳查瑪”。黑寺毀於民國年間軍閥混戰,被軍閥李景林部隊搶掠後放火焚燒,據2006年底才圓寂的老僧人講,當年黑寺的大火整整燃燒了半年。

歷史淵源


關羽
關羽
北京黑寺與內蒙古的淵源緣於察罕活佛。察罕活佛,又稱為“白活佛、查幹活佛”。該活佛第一世至第四世轉世於西藏,第五世至第九世轉世於內蒙古赤峰市,是阿魯科爾沁旗罕廟的寺主活佛,是大清朝欽定的駐京八大呼圖克圖之一,位列章嘉活佛之後,這也是唯一的駐京任職的蒙古族大喇嘛,曾累世被順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道光皇帝、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宣統皇帝等任命為多倫諾爾掌印扎薩克喇嘛和總理京城及內蒙古各盟旗喇嘛事務的京城喇嘛印務處副掌印扎薩克喇嘛等職務。特別是道光皇帝曾把自己穿的龍袍和黃袍賞賜給察罕活佛,這在大清歷史和藏傳佛教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此外,歷世察罕活佛出行可乘坐皇帝賞賜的黃轎,這種待遇也是不同尋常的。由於察罕活佛在藏傳佛教界和大清王朝功德卓著、地位顯尊,黑寺在京城也就成了與黃寺齊名的藏傳佛教名剎。現在住世的察罕活佛為第九世察罕達爾汗呼圖克圖那日松活佛(曾用名那木吉勒),於1944年農曆10月18日生於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罕廟蘇木牧民貢布家。現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內蒙古佛協副會長。
第九世察罕那日松活佛的尋訪認定是由第五世楊松吉木彥活佛(又稱雲僧活佛或永生活佛,與察罕活佛、西活佛同為罕廟的三大活佛,其本廟為阿魯科爾沁旗的根培廟)親自主持尋訪,於兩歲時由十世班禪大師和章嘉活佛正式認定,並賜法名羅布桑格力格利戈如達日齋。為了恢復和重建北京黑寺,察罕那日松活佛多次向有關部門打報告,提建議。他說:恢復和重建黑寺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夙願之一。

風雲變幻


黑寺香火
黑寺香火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在劫掠圓明園的前一夜,就是在黑寺駐紮的。當時的馬甸一帶是一片草灘。10月5日,聯軍先頭部隊向城北安定門、德勝門附近逼進。6日,近千人抄至德勝門土城外。此時清軍已成驚弓之鳥,史載,“馬隊則望影而逃,步隊亦聞風而竄,以致逆夷如入無人之境”。聯軍由黃寺、黑寺直趨西北,進攻圓明園。
黑寺、黃寺和雍和宮同為當年北京最重要的喇嘛寺。每年春節期間喇嘛廟的打鬼是一項在民間有重要影響的活動,雍和宮打鬼在正月十五,黑寺打鬼在正月二十三。山東楊藹堂先生的未刊稿,回憶1922年到黑寺參觀喇嘛打鬼的情況。文中說:寺在德勝門外西北約二里,分前後寺,寺之主持即蒙古活佛與喇嘛,滿清時勢力極大,亦即懷柔政策之一。每逢正月二十三,即大演打鬼會。或雲所打之鬼即楊七郎。因胡人最怕楊七郎,亦即畏七郎之鬼。又雲打者乃冤鬼,因怕冤鬼擾亂人間也。二說未知孰是姑並存之。也不外乎一種迷信。抵寺時,見山門外擺一輦。旋見群僧蜂擁而出,扮鬼者衣白衣面戴假面具,手握白粉,隨跑隨撒。打鬼者皆綵衣,扮演牛頭馬面,或青臉紅髮,或巨齒獠牙,皆手執皮鞭見人就打。名為打鬼,實則打人。群鬼之前為儀仗,為鑼鼓。群鬼之後為音樂,為活佛。最後為黃輦,輦中之木偶,或即釋迦牟尼也。由此可見,到1922年,黑寺舉行的宗教活動還是熱鬧而且正規的。
黑寺的敗落應與火災有關。光緒十六年(1890年)農曆九月初四,為了舉行武試(選拔軍事人才),朝廷兵部在黑寺前搭建帳篷,帳篷外搭席棚,帳篷里設考試棚、伙食棚,結果廚房棚半夜著火了。當時的消防檔案中說:霎時烈焰騰空,火星飛爆,雖經該部員役人等趕為撲救,無如席棚易於引火,而火勢愈燒愈烈。這事鬧得挺大,以致武試因而延期。不過從材料上看,這次失火還沒有對黑寺內部造成太大的損失,所以楊藹堂先生1922年還在那裡觀看了熱熱鬧鬧的打鬼儀式。此後有“民國年間大殿焚毀,寺遂敗落”的記載,但現在還沒查到具體的火災時間和記錄。到1948年,黑寺已經只剩了兩間荒蕪的大殿,有人利用這個簡陋的地方辦起了私立的燕山中學,到建國初,這所學校只有幾十個學生。再後來,這裡就成了馬甸回民小學的校址,後來改稱海淀區民族小學。

祭祀活動


每年正月二十三日寺中舉行打鬼活動。打鬼之日,黑寺殿上廣陳供奉,燃燈數百盞。殿的四角,各豎一面大旗,上繪四大天王像。儀式開始,由喇嘛“戮由巴”鳴金,招集僧眾上殿。眾喇嘛皆列座。首先由一喇嘛名“茶勃勒氣”往眾喇嘛手上灑凈水少許,謂之“打凈”,然後以醍醐拌面,做成施與眾鬼吃的“胡朗八令”。接著是由“班第”扮二鬼,跳躍舞蹈。象徵邪祟初露,夜叉神奉大白傘蓋佛巡遊,見之欲以擒拿,但僅向其一呼,二鬼即逃匿無蹤了。此時柄鼓、大鈸,以及一丈多長的大銅號——“鋼凍”起奏音樂,聲震殿宇。一些小喇嘛們為了擴大場地,便揚起白土子,說誰被沾上便一年晦氣,所以觀眾們自動後撤。隨著音樂節奏,“哈素爾”12人,戴著面具,裝扮天神天將,雙雙舞蹈,出殿庭而下。又有“哈愣”10人,扮成十地菩薩,穿著五彩斑斕的錦衣,大舞特舞,象徵要以佛法收伏邪魔。隨後,溫則忒宣開經偈,眾喇嘛高聲唪誦經咒。這時“喇木占巴”扔了“八令”面,表示向眾鬼施食。再由二喇嘛扮成的牛頭護法和鹿頭護法,邊舞邊持刀砍地,作殺鬼姿勢,表示將邪魔正法。最後,一喇嘛盔甲戎裝,持方天戟,從殿上吐著火焰跳躍而出,表示打鬼告捷。這時,觀眾們都不約而同地向其頂禮膜拜,還有的藏蒙香客、遊人把事先準備好的哈達獻上去。
跳罷“布扎”,就要送鬼——把一個象徵鬼的面人送到山門外火化,送鬼的行列浩浩蕩蕩。送鬼之後,遊人們紛紛扛著大糖葫蘆、搖著五彩風車,小孩們或脖子上掛著大串山裡紅,或提著空竹等玩具散去。此時“紫陌飛塵,輕車駟馬,魚貫入城,而日已近山矣。一年一度的黑寺打鬼就宣告結束了。
黑寺的神像雕塑堪稱京華精品,可惜的是文獻記載較少,且留下的圖片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