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逢春

中國紫陶匠人

向逢春(1895~ 1964),建水縣人,出生於光緒二十一年武舉世家。13 歲開始學制紫陶。他集制泥、拉坯、裝飾、刻填、燒制、磨光技藝於一身,至今無人超越,實為罕見的全才。其作品造型古樸雅緻、書畫精湛高古、色澤膩如古董而被稱為“向氏三絕”,享有“向氏紫陶,價同黃金”之譽。當時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皆以求得一件向逢春的作品為榮。

簡介


向逢春 (1895—1964) 雲南建水制陶名家。

經歷


向逢春1895年生於雲南建水,祖輩是習武世家。其曾祖父是同治年間花翎副將,父親向汝生是光緒年間的武舉人。其父棄官回鄉后,為了生計開始學習製作陶器。向逢春從13歲開始,便向建水有名的制陶藝人學習制陶技術。
初期,向逢春從事實用陶器的生產工作。後來和建水擅長書畫的文人合作燒製表面繪有書法和山水畫的陶器。但當時,建水陶器繪畫的文人多有抽大煙的惡習而延誤工作,降低了成品率。向逢春決定自學中國傳統書畫,臨摹、探索,首創在紫陶上的梅、蘭、竹、菊等裝飾。並鑽研陶器殘貼技術,在建水紫陶“陰刻陽填”的基礎上將書畫作品在陶器上進行燒制。
陶器拋光技術也更為細化,向逢春選用三類大小、顆粒細膩程度不同的鵝卵石分三次對紫陶進行打磨,經過由粗到細的打磨后,紫陶光澤和細膩程度遠遠超過其他手工藝人。
因此在民國時期,向逢春的作品便以古樸的造型、精湛的書畫、細膩的色澤被譽為“向氏三絕”。
1933年,在美國舉辦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向逢春的汽鍋作品榮獲了博覽會美術大獎。
二十世紀五, 六十年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贈送的國禮當中,就有向逢春製作的紫陶。1979年,美國副總統蒙代爾及其夫人參觀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該院贈送的禮物即為向逢春製作的紫陶。
1953年12月,向逢春進京參加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所制各型汽鍋、花瓶受到了專家觀眾的讚譽。此後,建水紫陶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陶、四川榮昌陶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陶”。
1957年11月,其被選為建水縣手工業聯合社主任、後任建水縣工交局副局長。
1958年向逢春被打為右派,從此再也沒有做過紫陶,直至1964年去世。從1954年建水陶器社建廠到1958年 "反右運動", 向逢春製作紫陶僅有短短四年時間。
1984年文化部頒發文件,將向逢春的作品定為三級文物,不準出國。

評價


向逢春去世50年後的今天,他的紫陶作品早已成為文物,留存在民間的作品交易價格從幾萬元到更高。
2007年 中央電視台在雲南尋寶的一次訪談節目中,故宮古陶瓷專家楊靜榮先生評價向逢春說:“向逢春這個人,他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他把建水窯提高了一個檔次,把建水陶從一種單純的實用陶器,上升成為‘詩書畫融為一體’的藝術品,使建水陶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陶,最後發展成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他是建水藝術陶的集大成者,堪稱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