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仁興
原八路軍冀中軍區騎兵二團團長
馬仁興(1904—1947年3月),男,河北省平鄉縣人,原八路軍冀中軍區騎兵二團團長。
1926年畢業於開封軍官學校,同年投奔馮玉祥部,后升任上校參謀處長、少將參謀長、十四旅騎兵團長等職。1938年10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4月14日在山西省陵川縣率部起義,受到朱德、彭德懷等黨政軍領導人的高度讚譽。後任八路軍冀中軍區騎兵二團團長、八路軍第六支隊二十七團團長、晉綏一分區司令員、東北保安第一旅旅長、四平衛戍司令部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西滿縱隊獨立一師師長。
1912年入當地小學讀書。
1919年因家境困難輟學謀生。
1921年到陝軍第三混成旅當兵。
1924年底投奔馮玉祥部第三軍任文書,參加北伐戰爭。
1926年11月考入開封第三軍軍事政治軍官學校,開始接觸《嚮導》《新青年》等進步書刊。
1928年在軍校集體加入中國國民黨。次年,到馮玉祥的西北軍騎兵第二師任團政訓處處長。
1930年改任騎兵第三師團參謀長。後來,又升任第三師師參謀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產生不滿。
1932年騎兵第三師因砸了國民黨豐寧縣黨部被縮編為騎兵第十四旅,他也被降為第二十八團團長。
1937年“七七”事變后,對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深為讚賞。
1938年隨騎兵十四旅活動在河南周家口地區,與八路軍豫東支隊有了秘密接觸。10月馬仁興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與黨的地下活動。
馬仁興石像
1940年春為營救兩名地下黨員引起敵人懷疑,擬將其逮捕。4月13日帶領全團1600餘人在林縣起義,受到朱德、彭德懷、左權、徐向前、聶榮臻等領導人的熱烈歡迎。所部改編為八路軍騎兵第二團,任團長。在冀中、晉察冀、冀南、晉綏等地轉戰殲敵。
1941年冬帶領騎兵突擊隊襲擊安平縣城,救出千餘名民工。
1942年秋調任八路軍第六支隊第二十七團團長。
1943年率部擔任保衛延安的任務,重創敵軍。
1945年春升任晉綏一分區司令員,指揮部隊在綏遠地區涼城戰鬥中殲敵一個團。抗日戰爭勝利后,隨呂正操帶領的八路軍部隊挺進東北。10月任瀋陽保安第一旅旅長。
1946年3月任首戰四平戰役副指揮,率部全殲守敵3000餘人,活捉國民政府遼北省主席劉翰東和偽保安司令張東凱,解放了四平城。不久,擔任四平衛戍司令部司令,提出“以鐵鍬勝大炮,以工事勝敵人”的口號,對四平市內的城防工作做了周密部署。4月17日以後,指揮所部參加歷時月余的四平保衛戰,殲敵1.6萬,為我軍奪取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大城市贏得了時間。5月奉命率部撤出四平,轉戰遼寧、吉林等地,清剿土匪,發動群眾,組織地方武裝,建立革命政權,連續收復白城、榆樹台、開魯等城鎮,並配合兄弟部隊攻克通遼、保康,支援“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1947年4月保一旅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西滿縱隊獨立一師,升任師長。同年6月,率部參加四平攻堅戰,擔負路西方向突破任務。戰鬥打響后,帶領師指揮所深入前沿,很快攻克陸軍醫院、大白樓、大紅樓等敵人重要據點,進入市內。6月22日又率部從路西北側向路東敵人發起進攻,遭到守敵的頑強阻擊。6月23日傍晚在四馬路街北端鐵道下的涵洞邊,與師參謀長分析戰況時,從路東方向飛來的一顆流彈擊中他的胸部,當即犧牲。
1947年8月22日中共遼吉省委追認他為“遼吉功臣”,同時,在白城市修建了“馬仁興將軍紀念碑”。
1948年4月19日東北行政委員會和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又決定,將四平市四道街命名為“仁興大街”。
中共遼吉省委追認他為“遼吉功臣”。四平解放后,中共四平市委將四道街命名為“仁興路”。
在四平烈士陵園,馬仁興將軍紀念碑的東西兩壁上,分別鐫刻著陶鑄和鄧華的題詞:陶鑄的題詞是“四平名將,遼吉功臣,建場紀念,無上光榮。”鄧華的題詞是“馬仁興同志,你的血流在了遼吉土地上,灌溉了人民幸福之花,遼吉人民永遠懷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