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北塬鄉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轄鄉

北塬鄉東南接臨夏市、西接井溝鄉、土橋鎮、北接先鋒鄉,總面積25.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996畝,轄8個行政村,103個合作社,4128戶。止2009年底,北塬鄉總人口19699人,其中農業人口18830人,少數民族人口4461人,佔總人口的22.69%,農民純收入2562.34元;駐鄉企業42家,工業產值2119.7萬元,農業產值4863.14萬元,工農業總產值6982.84萬元。

地理環境


北塬鄉以地處甘肅省臨夏縣北塬首位而得名,總面積25.06平方公里。全鄉總耕地17017.9畝,絕大部分為平原地帶。
資源環境
由於北塬鄉境內土壤肥沃,地勢平坦,農田水利設施完善,是臨夏縣主要的小商品糧基地和制種基地,主要農作物以小麥、地膜玉米為主,同時也帶動了節糧型畜牧業的大力興起和發展,目前,全鄉養殖場總數達到28個,規模養殖戶620戶,畜牧業總產值達970萬元,占人均純收入的35%以上,畜牧業逐步成為該鄉的一大支柱產業。同時,由鄉牽頭出面牽頭與蘭州好為爾、莊園公司等乳品公司達成協議,設立了5個鮮奶收購點,並發展起了以甘肅眾博牧業有限責任公司、世紀養殖場等在臨夏縣頗具勢力的畜牧龍頭重點民營企業。使養殖業走上了規模化、產業化的道路。與臨夏市為鄰的優越地理區位優勢,為北塬鄉招商引資建廠辦企業和發展城郊經濟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優越條件,目前,全鄉共有從事古典建築、加工、養殖、運輸、餐飲、服務行業等為主的民營企業327家,年產值可達5100萬元。

行政區劃


現轄上石、松樹、前石、崔家、錢家、朱潘、堡子、婁高祁8個行政村,103個合作社。

人口民族


有19699人,其中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29.1%。

經濟


2006年,全鄉農業總產值達3034.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99.32元。

招商引資

現有投資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眾博公司、環東公司、金牛公司、莊園公司、候記酒廠、金牛千頭牛養殖園區等6家;引進投資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惠塬磚廠、紅英養殖場、世紀養殖場等11家,投資50萬元100萬元以下的北塬大榨油作坊8家,還有4家小型木器加工廠、8處鮮奶收購站。夏季休閑度假場所有崗溝生態園、惠塬茶園及3家農家樂茶園。

規模養殖

北塬鄉的畜牧業按“種植業提供飼草+企業帶動+科技培訓和推廣+政策扶持和服務+完善的疫病預防體系+完善的銷售網路體系+沼氣處理糞便工程”的鏈條不斷向前發展。目前,奶牛存欄4072頭,雞存欄32萬隻;年實現肉產量900噸以上,牛奶產量5000噸以上,蛋產量1000噸以上。

社會


協調發展

一是新增林地3000畝,其中在上石村荒山植樹2500畝,在崗溝流域建成400畝速生柳基地,在崔家坡建造景觀區100畝,改善了環境面貌;二是新建(改造)住宅房108戶324間,降低了住宅危房率;三是新增的493名低保指標均落實到低收入的弱勢群體,使低保人口達942人,五保124人,保障了低收入群眾生產生活;四是新裝數字電視、有線電視750戶,豐富了群眾的業餘生活;五是計生、維穩、教育等各項常規工作進一步鞏固,並有了新的起色。

基礎設施建設

北塬鄉是臨夏州最大的農業灌區和農業綜合開發的核心區。
近年來,北塬鄉通過大力實施項目興鄉、畜牧富鄉、科技節水、精品勞務、培育城郊型經濟等五大戰略工程,在基礎設施、招商引資、規模養殖、協調發展等四個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北塬鄉所有鄉道、通村路、村社路已基本實現了硬化,近一半以上的巷道實現了硬化;上石電灌、松樹大腳灣電灌、賈家咀電灌、尕寨電灌等4座電灌全面實現了技術改造;所有的斗渠已實現襯砌;所有的農戶都通了自來水;近20%的農戶安裝了有線電視、數字電視,近30%的農戶家中安裝了電話,近50%的(共1851戶)農戶用上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