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9條詞條名為黃平的結果 展開

黃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

徠黃平,男,1958年2月22日出生於四川成都。主要學術專長是知識、發展社會學,現從事社會學研究。現任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讀書》執行主編等。

大事件

1986

出生

黃平,男,1958年2月22日出生於四川成都。

1987-08

獲博士學位

1987年8月至1990年6月在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社會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

獲博士學位
1996

任中國社會學方法學會副會長

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助理;中國社會學方法學會副會長。

1997

出版著作

《尋求生存》(合著),1997年,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0

翻譯圖書

《第三條道路》,吉登斯著,與人合譯,北京:三聯書店、北大出版社,2000。

2005-07-01

個人文集

從“中國特色”走向“小康”與“和諧”,黃平,2005-07-01。

個人簡介


最高學位:哲學博士,經濟學類社會學專業(倫敦大學倫敦經濟政治學院[1991]);最後學歷:博士研究生(倫敦經濟政治學院[LSE],知識與發展社會學專業)。
工作經歷:1974-1976四川劍閣縣、金堂縣知青;1976-1978成都無縫鋼管廠檢修車間工人;1982年2月畢業於四川大學哲學系;1982-1985四川大學哲學系社會學教研室助教;1985年9月至1987年8月在南開大學學習;1987年8月至1990年6月在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社會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90年9月至1992年8月在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做博士后研究,政治學院(LSE)社會學系助理研究員;1992年9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員;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助理;中國社會學方法學會副會長。

主要著作


UNFINISHED NARRATION HUANG Ping 2007-09-14
中國模式與北京共識:超越“華盛頓共識”,俞可平、黃平等主編,2006-07-17
西部經驗:對西部農村的調查與思索,黃平等著,2006-07-17
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汝信、陸學藝、李培林主編,2005-12-29
邁向和諧——當代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反思與重構,黃平、莫少群主編,2005-12-29
未完成的敘說,黃平著,2004-11-09
200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主編:汝信、陸學藝、李培林,副主編:黃平、陸建華,2004-01-05
《尋求生存》(合著),1997年,雲南人民出版社。
《在漂泊中尋求歸宿》,1999年,山東入民出版社。
“吉登斯評傳”,蘇國勛主編:《當代西方社會哲學家傳記》,第十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Migration against and for Agriculture",with E.Croll,in China Quarterly,London,MARCH,1995.
"When young farmers leave the land",in Globalization and its Impact,edited by Cecilia Lindqvist etal,FRN,Stockholm,1999.
"Recent Trends in Peasant Out-Migr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Traces,Vol.2,University of Hong Kong.(日文版見:“當代中國農民外出務工之研究”,《思想》,No.928,July15,2001,別冊,Traces,No.2.,東京:岩波書店)

翻譯作品


“國際市民社會”,翻譯Paul Ghils論文,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中文版],UNESCO,1993,10-3,pp.109-123,北京。
“社會學主義與哲學”,翻譯John Hurt論文,國外社會學,1993.2,北京。
“社會學中幾種不同的全球化概念”,翻譯L.A.Sklair論文,中國社會科學季刊,Vol.2,1993。
“全球社會學的基礎”,翻譯L.A.Sklair論文,社會學研究,Vol.2,1994,北京。
“理性的實踐:米歇爾·福科,醫學的歷史與社會學的理論”,翻譯B.S.Turner論文,國外社會學,Vol.2,1994,北京。
《第三條道路》,吉登斯著,與人合譯,北京:三聯書店、北大出版社,2000。
《現代性的後果》,吉登斯著,與人合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Nationalism and Civil Society",Craig Calhoun論文,《國家與市民社會》,北京:中央央譯出版社,1999。

個人文集


中文
重建社區公共性——新農村社區建設的實踐與思考,黃平,2010-08-11
探索新的治理模式,黃平,2010-06-18
農村社區的公共資源與公共性,黃平,2010-05-17
重讀阿里吉的啟示,黃平,2010-04-13
“中國道路”的學術意義,黃平,2009-08-21
·探索新的治理模式,黃平,2009-08-11
全球化時代社會科學遇到的挑戰,黃平,2008-12-19
漫長的20世紀,黃平、姚洋、韓毓海,2008-09-28
“鄉土中國與文化自覺”開場語*,黃平,2008-08-21
性別研究的幾個“陷阱”,黃平,2008-08-04
中國在21世紀上半期的國際環境與戰略選擇,黃平、瑪雅,2008-08-04
什麼樣的未來更符合我們所有人?——鄉土中國與文化自覺,黃平,2006-10-18
“北京共識”還是“中國經驗”?黃平,006-06-19
當今中國農村的勞動者流動,黃平、彭柯,2005-07-11
關於“第三條道路”韓相震、鄭杭生、黃平、蘇國勛,2005-07-01
從“中國特色”走向“小康”與“和諧”,黃平,2005-07-01
減輕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對甘肅基礎教育項目中降低成本策略的評估,馬克、貝磊、丁小浩、黃平,2004-01-29
探尋禮品背後的信息——訪黃平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劉海梅,2004-01-29
區域發展格局問題,黃平,2003-12-25
探討另類發展的可能性,中國-印度鄉村建設交流會摘要,黃平,2003-12-25
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黃平,2003-12-25
關於流動與貧困問題的幾點戰略性思考,黃平,2003-12-25
全球化的另一面,黃平,2003-10-22
全球化挑戰與文化認同危機,黃平,2003-10-22
徠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危機,黃平,2003-10-22
溫鐵軍、熊景明、黃平、於建嶸等:中國大陸的鄉村建設(轉載),2003-10-20
南山紀要:我們為什麼要談環境—生態?黃平、李陀等,2003-09-30
不平衡發展格局下的農村困境,黃平,2003-09-30
開創社會協調發展的新局面--2002-2003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總報告,黃平執筆,2003-09-30
教化的困惑,黃平,2003-09-30
和平,離我們有多遠?黃平,2003-09-29
《與地球重新簽約》編者前言,黃平,2003-09-29
私營企業主的興起:研究中國社會的變遷的一個視角,李國慶、黃平,2003-09-19
黃平:談大學“改革”,黃平,2003-09-18
太廟:世紀末的輝煌?黃平,2003-09-16
全球化時代社會科學遇到的挑戰,黃平,2003-09-16
健康,發展不能突破的底線,黃平,2003-08-29
消費主義文化在中國社會的出現,陳昕、黃平,2003-08-26
解讀現代性,黃平,2003-08-26
從現代性到“第三條道路”,黃平,2003-08-25
生活方式與消費文化,黃平,2003-08-25
英文
INTERNAL MIGRATION IN CHINA:LINKING IT TO DEVELOPMENT Prof.Huang Ping 2005-07-01
Talking About Gender,Globalization and Labor in a Chinese Context HUANG Ping 2005-01-13
Looking for Non-Agricultural Opportunities: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of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HUANG Ping 2005-01-13
Why must we talk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HUANG Ping 2005-01-13
September 11th:A challenge to whom? HUANG Ping 2005-01-13
Beyond Boundaries:Imagining Impossibilities HUANG Ping 2005-01-13
China:Rural Labor under the Uneven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HUANG Ping 2005-01-13
China migration country study Huang Ping 2005-01-13
Sociology and Social Problem Research HUANG Ping 2005-01-13

承擔課題


公共資源與社會穩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機制研究,2004-08-30
東南亞華人社區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認同研究,2004-09-07
亞太地區移民研究網落,2004-09-07
主持課題_已完成\結項課題
當代中國的分化與分層,2004-09-07
當前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活方式與消費觀念,2004-09-07
課題名稱:東亞年輕移民,200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