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9條詞條名為黃平的結果 展開

黃平

書法家

黃平,1968年生,祖籍福建省仙游縣,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個人簡歷


黃平,1968年生,祖籍福建省仙游縣。1995年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名家黃平工作室導師。國藝美術館常務館長。中國書法展覽館副館長。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理事。

個人成就


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展最高獎獲得者。
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展獲獎作品
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展獲獎作品

作品賞析


黃平作品
黃平作品

名家點評


這麼多年黃平在行書上可圈可點。在這方面成績也更多,而且他對行書的把握非常到位,用筆、節字、筆墨、章法都非常有自己的整體把握,從用筆上非常到位,當然他學傳統,從傳統的基礎上吸取一些理論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也是豐富的一種表現。
——張繼(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隸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軍事博物館書畫研究院副院長)
我覺得黃平的字,我也挺喜歡。我跟他交流過,他學過蘇字我也學過蘇字。另外他有那種寬厚的體,用筆也比較肥厚一點,這也是我喜歡的一種筆法。好多字出自於《寒食帖》,出自於蘇字的很多字帖,我以前都臨過的,包括它的一些結體,一些用筆,有時一豎一拉接著下來,筆調寬厚,結體比較聚攏,不大用枯筆。我一看就心生親切感,很不錯。
——范揚(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
全國書法展中寫蘇字的人不少,黃平的作品,他的面貌,我覺得是那些寫蘇字的都比不上。為什麼比不上呢?他們寫的蘇字都有點死。完全是表面上追求蘇字的外形,沒有抓到它的內含,黃平抓到了它的內含。抓住了一些蘇字的氣息氣質,寫的時候書寫性很強,不是那種程序化的用筆,和程式化的筆觸。有一些自由的成份。其實他不僅僅是寫蘇字,這裡面可以隱隱約約看到何紹基,有何紹基的那種輕逸。這種提按輕重關係濃淡關係乾濕變化墨色變化更豐富看上去不是那麼拘謹那麼程式化,不是那麼規範。我一直強調要有自然書寫性,文人書卷氣,我覺得在黃平的作品中都能體現出來。只有自然書寫建立在自然之上的才是文人書寫。如果不是自然書寫只是死板的做,只會按照慣性去寫,就可能容易庸俗成習氣。黃平這個不俗、雅、有文人氣,所以我現在覺得比那些獲獎寫蘇字的書家作品都高一塊。
——劉洪彪(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草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這個黃兄把這個米字和蘇字寫到這個程度!非常了不得!字勢氣息都非常到位,字字珠璣,是我所看到的米字和蘇字最棒的,我很佩服。
——龍開勝(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黃平的字厚樸實在,和他做人一樣,很多人寫字偏死板呆板,他寫蘇軾寫的很活,是我見到的寫蘇軾人中最敢用有畫意的筆觸書寫,在輕重上處理的非常好。
——曾翔(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開始從諸多獲獎作者中知道並關注黃平的名字,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獲了一些獎,而是他的字寫得很好。蘇東坡很難學也很難寫,尤其是國展一窩蜂的互相剋隆風潮中,能夠特立獨行選擇別人不怎麼走的路,尤其是蘇東坡的書風,這很難。而黃平他把蘇字寫的溫和雅緻,能寫到這個份上,獲獎是必然的。
——齊玉新(中國書法家網站首席執行,中國書法家論壇壇主)

媒體報道


“金領書法家”黃平:至精至誠財藝雙融
——新華社記者葛素表
書法藝術,行雲流水;精研財經,嚴謹周密。
北京長安街凱晨大廈一間辦公室里,被稱為金領書法家的黃平悠遊於“書法”和“數字”之間,在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追求、享受著至精至誠的境界。熟悉黃平的人說“他是書法家中最善算賬的,是財經界中最懂書法的。”
2011年11月,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最高獎被青年書法家黃平摘得。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是中國書法界的“國展”,相當於書法界的奧林匹克。組委會在來自海內外的5萬多件書法篆刻作品中,經過初選、複評、終評等五關,黃平的行書作品躋身最優秀的57件作品行列,另有一幅隸書作品進入787件入展作品中。而在所有的參賽者中,唯有黃平的一雙作品,一幅入展,一幅獲獎。
近期,黃平憑藉深厚的功力,又奪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展最高獎。
現在,黃平每天的工作是在書法家和資深財經人士之間“穿越”:作為金領的資深財經高管,在財經領域,他是中聯控股集團合伙人、證券特許資格註冊會計師、中國一拖股份公司獨立董事、洛玻股份公司獨立董事財經高管;作為青年文化學人,在書法領域,他兼任中國金融書法家理事。是知名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筆鋒苦穿,透從早立。大學畢業后,就是憑著對“書法”藝術的執著和熱愛,黃平孜孜敬學,工作之餘,多方求教,謙請名家、大家指點,縱吃閉門羹也百折不撓,一股韌勁下他書藝猛進,1995年26歲時就加入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為全國當年最年輕的書法家會員。
作為書法家和財經人士跨界“穿越”的成功人士。在黃平看來,至精至誠的道德標準、守正立德的做人原則、“法”與“德”的價值取向,是財經人士和書法家之間的“共通之處”。
他認為,書法包括書和法,其實‘法’的作用大於書,從傳統國學的內涵來看,書法家如僅是個“書寫家”,則離書法追崇的高尚人文境界,還有相當的距離。書“法”是華夏文明唯美的情趣,且是特殊的人文信仰,飽含詞賦、曲折、韻陳、筆法、結構、章布、謀篇、墨法、情懷等高妙的內涵和字外之功。書法家除書寫外,當前最應該做“正法”的傳承者和傳統審美情趣的守護者。一些人謬將不守法的東西認為是美的創新的,這完全是標準的缺失。‘法度森嚴’本就是一種對千年文化傳承的敬畏,直接拿起筆來就寫,是不能稱其為藝術的。
堅持“守法”與“修德”的統一,20多年在書法和財經領域至精至誠的追求,使44歲的黃平看上去更加持重儒雅。
黃平說,守法是人格的必需,不僅學“書法”要守法,從事財經工作更要“守法做人”。在財經和金融專業服務領域,遵守證券法、會計法等財經法規,才有能力為企業服務;建立在專業水準守法基礎上的財經服務才更具公信力。
作為財經高管,黃平常說堅持守正立德的做人原則非常關鍵,德是良心和修養,德是品質的計量。守法的基礎必須修德,只有德才是至精至誠的底線。沒有德的基礎所謂的精誠僅僅的虛偽外殼,若在利益面前失去道德底線,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問題卻視而不見,就會辜負股民的信任。
在黃平看來,書法也是跨界的,而從嚴謹要求來看,財經服務更似書法的結章布局之道,至精至誠必不可少。不僅要以誠為道,順應自然;還要以精為業,尊重自然。財經業務,細到制定工作計劃,微至具體環節,實際實施過程中還要廣達溝通交流和反饋,很多方面都涉及管理和服務的藝術。書法和財會金融最強的結合點就在“法”和職業道德上,歸根結底,都是做人的人品和修養的積累。
以至精至誠之理遊走於本職和愛好, 勤學善悟中師法自然,心智才能欲求平衡,通過提高“書法”藝術,還意外地讓黃平能平靜順應各種誘惑,在書法家和財經人士之間不停地“穿越”、“超越”和“跨越”。1995年,他曾用四個月的時間深夜苦讀,備戰註冊會計師考試,而且是五門一次全部考過,1998年他又通過了中國會計界難度最大的考試,成為證券特許資格註冊會計師。
書法作品為什麼讓人感動,黃平欣言:是因為“其中有精神的力量。”“書法、繪畫有生命感。晚上臨帖的時候就像在和古人聊天,深進去才能感受到書法的魅力,感受古人‘道’與‘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