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煎堆

廣東地區的傳統年宵食品

龍江煎堆,是廣東地區傳統年宵食品,始制於明代廣東順德龍江鎮。製作時以糯米粉揉合粘米粉碾作皮,以爆谷花與炸花生加糖漿拌均作餡,捏成球狀,大若拳頭,表成轆滿芝麻。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即成,寄託著民眾“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的美好願望。食味鬆脆甘香,長期風行粵港澳地區。

簡介


龍江煎堆是一個以順德龍江命名的地方小吃,已有幾百年歷史,最初是由龍江鎮民間興起,每到年底家家戶戶都要做一些煎堆作為年宵糕點,敬奉祖先及過年自奉送禮所用“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就是寄託了民眾對生活的願望,龍江煎堆由最初的民間各家各戶自做發展到由工廠規模化生產,把龍江煎堆的品牌推到世界各地。
龍江煎堆
龍江煎堆
龍江煎堆與九江這二個地域相連的地方,卻產出二種不同的同名產品,並且叮噹碼頭,各有“尋芳客”,內里相信還有不少故事待人們發掘。二種煎堆並稱二大流派,際遇也幾乎一樣。“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廣東人喜歡做煎堆食煎堆,除了其香口好食之外,而且其外形圓碌碌,有團圓、“碌得起”的吉祥之意,也是春節送禮佳品。煎堆的品種很多,如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等,其中以龍江煎堆為上品,區別在於龍江煎堆是實心的球狀。龍江煎堆是一種年宵食品,始制於明代。據做煎堆的師傅介紹,簡單地說,煎堆是以糯米粉糅合粘米粉碾作皮,以爆谷花與炸花生加 糖漿拌均作餡,捏成球狀,大若拳頭,表皮轆滿芝麻,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即成,味道鬆脆甘香。

用料


糯米粉、粘米粉、爆谷花、花生、糖漿.芝麻。

製法


煎堆,最重要兩個部分,一是煎堆皮,二是煎堆餡料。煎堆皮精選優質糯米粉用手搓擦,使其均勻,而後捏成拳頭大小的糰子,再用棍搓成一塊片狀。煎堆餡料主要由白砂糖、爆米穀、花生仁等組成,先把白砂糖放入鍋中不停翻炒成漿,直至起絲,下一步把爆米穀與花生仁按比例放入糖漿中攪拌均勻,然後用手搓成一團團圓球形狀。把做好的煎堆皮包在餡料外,封好邊,放在芝麻池中滾動,讓表皮均勻粘滿芝麻,然後放入油鍋。油炸時,邊炸邊不停地翻動,越翻動越容易脹大,俗稱“越碌越大”,這也就是民間所說的“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的由來。炸好的煎堆表皮呈金黃色,食味鬆脆甘香,也是春節送禮佳品。

注意事項


做煎堆精選新鮮糯米,將其入水浸泡5小時左右。然後再用石碾碾為米粉狀,用篩子篩取精細部分,再用水搓成粉團,放進鍋中煮熟,然後滲和餘下的糯米粉用手搓擦,使其均勻,而後捏成拳頭大小的糰子,加進餡料。餡料有糯米粉、粘米粉、白砂糖、爆米穀、花生仁、芝麻仁、食用植物油等。油炸時,邊炸邊不停地翻動,使其厚薄一致,幾分鐘后撈起,涼一會再炸,如此三四次,直到表皮呈金燦燦的顏色,顯得貴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