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陣

宋江陣

宋江陣,泉州宋江陣亦稱“套宋江”,是在春節、元宵、中秋等民間傳統節日里表演的一種群眾性武術操,流傳於泉州各縣、市、區。

歷史由來


宋江陣
宋江陣
明末清初,泉州不少義士支持鄭成功反清復明,受到清政府打壓。這些義士遂轉入以迎神賽會化妝表演形式,保持練武習俗和武術套路,於是,在節慶中便出現了一種以裝扮水滸英雄好漢108將參與踩街表演的隊伍,即“宋江陣”或“套宋江”。
由於“宋江陣”人物眾多,性格鮮明,氣氛熱烈,不斷豐富發展。一路便走上舞台,成為“宋江戲”,即“戈甲戲”、“高甲戲”的主要源頭;另一路歷代沿襲,仍延武術方面發展,並經100多年前的泉州少林五祖拳師蔡玉明最終成型為如今模樣。

操演特徵


宋江陣
宋江陣
“宋江陣”以武術表演為主,人數可多可少,一般有36人、72人、108人三種。主要扮演 宋江、盧俊義、公孫勝、李逵、孫二娘武松阮小二等。
宋江陣以鑼鼓點場,以正副龍虎纛旗為前導,首先按36天罡、72地煞的座位順序亮相行進 表演。手中器械,即刀、槍、劍、鐮、鉤、盾牌等 18般兵器,開場的是“宋江舞大旗”,鑼鼓響處,大旗卷地而起,渾天揮舞,大有“橫掃千軍如卷席”之勢。旗展處,是“李逵使雙斧”,接著“徐寧”使開鉤鐮槍,“劉唐”掄著撲刀,“解珍”、“解寶”飛舞托天叉……梁山泊眾好漢紛紛上陣,18般兵器各顯神通,場面威武壯觀!
行進到寬闊場地,成集體表演;有時還用布條拉起一座“城門”,以示攻城略地。鑼鼓聲中,先操練各種陣法,如“黃蜂陣”、“美蝶陣”、“八卦陣”等。“連環八卦陣”是宋江陣的高潮,由32人演練。表演者四人一甲,一個挾刀持盾,三個手握棍棒,刀盾對棍棒,先三打一對練,然後刀盾對棍和棍對棍,再跳過門進行隊列變換,最後集體循環對練。動作迅猛多變而齊齊整整,一招一式,無不踏著鼓點。
陣法后的武術表演先單人,后多人,最後集體大繞陣。最後收場的一般是“關勝舞大刀”,青龍偃月刀大開大合,豪放瀟灑,劃破青天,由於農村經費限制,無法添置太多角色服裝和器械,現已難見到水滸英雄形象,而代之以身著運動服,器械也部分代之以農家勞動工具,如鋤頭、扁擔、鐵耙、木棍、竹竿等。

民間傳記


宋江陣
宋江陣
歷來關於宋江陣的源流,眾說紛紜。
根據《宋史·侯蒙列傳》中所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約‘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軍官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金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身贖’。”
歷史上的確是有宋江這號人物。又是其被塑造成為梁山泊中的龍頭老大,帶領梁山一零八條好漢的種種事迹情節,卻是經過不少作家的附會傳鈔而形成的。由於宋末到明朝、清初之際,官府對人民的壓榨欺迫,使得水滸人物所標榜的“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口號,深為百姓所認同。人們引領期望這些英雄豪傑能夠主持公義,懲奸除惡。於是將其眾神化為“天兵神將”,或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化身,或是“一零八蛇神”的轉生等。賦予其宗教地位,具有驅魔除邪、保衛人們的法力,“宋江陣”也就因此成為鄉里武館訓練仿效的地方武陣。

興盛景象


宋江陣
宋江陣
台灣廟宇香火鼎盛,宋江陣大都流傳於嘉南平原以南的農村,並以台南、高雄兩縣市最多,早期屬於農閑時期農村子弟學習武藝的活動,日據時代,因高壓統治,取而代之成為宗教活動酬神娛人的武術表演性陣頭。宋江陣通常附著於寺廟,成為神佛駕前的藝陣,最具有盛名的首推高雄內門鄉宋江陣,內門鄉內有“內門紫竹寺”及“南海紫竹寺”,推動民俗江陣古老文化的傳承不遺餘力,有一百四十餘年歷史,以農業為主的高雄縣內門鄉,儘管地處偏遠,卻以宋江陣名聞國內外,列為交通部觀光局12項重要節慶活動之一,扮演傳承特有地方文化及傳統藝陣重鎮的角色。
宋江陣的由來說法不一,根據學者考證,多數認為台灣的宋江陣始於明鄭時代,鄭成功的部屬陳永華為了方便治理台灣,提出了“寓政於教”的政策,結合民間信仰與地方武力而成的陣頭,不過,也有多數流傳認為,是取自水滸傳中英雄好漢攻城所用的陣式。宋江陣原為一百零八人,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組成一百零八人陣,也有七十二人組或三十六人組。因現今工商業發展,社會繁忙,很難再組成龐大陣容,所以大致都以三十六人組為最多。
宋江陣傳入內門鄉後,原是保鄉衛民團練,後來結合廟會活動,隨著時代變遷成為地方特有的文化活動,並將敬仰梁山好漢那種大無畏、忠義情操,及以團結之心對抗惡勢力精神,活龍活現地展現在傳統藝陣之中,使得傳說中的真英雄,留存在人民心中。

文化活動


1.拜旗;
2.發彩;3.拋箍;
4.采旗作號;
5.插角跳內外;
6.龍捲水;
7.穿中心;
8.個人兵器;
9.倒離圈;
10.蜈蚣陣;
11.蜘蛛結網;
12.扛對;
13.白鶴陣;
14.空手連環;
15.八卦陣。

當地習俗


據說因不滿梁山好漢被招安的結局。表演設在廣場,搭一布城或彩樓為城門。開始時,金鼓齊鳴,一對旗手執丈二大旗領陣,分兩路出城門,叫“黃蜂出巢”。
經“交陣”變“內外環”、“麵線拗”(迭圈)“穿針”、“環螺圈”、“長蛇”等隊形戰陣之後,開始表演“單打”、 “雙打”、“群打”等武術套路,主要有盾套錘、傘套刀、槍套劍、刀對鐵耙、扁擔對錨頭、空手對打等,有時還兼演弄獅,最後表演打八仙,以凱旋入城收場。服裝有的仿水滸人物,假戲裝打扮,有的一律對襟漢裝、腰帶、草鞋。
清及民國期間,宋江陣廣泛流行,有的村落擁有數隊,20世紀60年代后,大部分宋江隊改穿運動服。1953年以來,政府曾組織過宋江隊觀摩會演及節日踩街活動,深受群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