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華

秦腔藝人

王富華(1914——1986),乳名求求娃,千陽西關安溝村人。西路秦腔藝人,工青衣。幼年亡父,家境貧寒,13歲始學藝謀生,先後拜王德隆、雷改成、王皂有、鄧金鐘等人為師,學習西府秦腔演唱技術。1932年在隴縣“順義班”,1933年在鳳翔移風社”、千陽“紅順班”搭班演出。1944年自己單獨成立大戲班社——“復興社”,自任領班。

主要作品


1926年起,王富華始從王德隆學唱小曲,月余就學會了《綉菏包》、《十盞燈》、《十杯酒》、《四季花》、《小放牛》等曲子,被邀參加李水娃為母慶壽和西關祁雨會演唱,得到聽眾好評。1940年,王富華與師弟李祥、鳳翔藝人李來來合股,以530塊銀元購得鳳翔唐村大戲衣箱一副,合辦班社三義社,收益分成。1944年分箱,自己招聘演員,添置衣箱,單獨成立班子,起名“獨立社”后稱“復興社”。本人除主演外,還能司鼓、拉板胡。他演出中,聲音洪亮,颱風正,作戲認真,故而名氣較大。
在漫長的舞台生涯中,王富華在西府一帶頗有聲望,他身材豐滿,嗓音宏亮寬厚,吐字清晰,唱、念、做工紮實,在千、隴、鳳、寶頗有聲譽。他主演《五典坡》、《賣苗郎》、《八件衣》、玉鳳簪》、《白蛇傳》、《闖宮抱斗》、《蜜蜂計》、《石佛寺》、《白玉樓》、《清風亭》、《庚娘傳》等劇目時,其技藝精湛,觀眾常為其喝彩,讚不絕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演皮影戲。1956年至1958年曾任千陽縣文工團、千陽縣人民劇團副團長。1957年參加寶雞專區組織的西府秦腔老藝人赴省展覽演出團在西安演出20多天,受到好評。“四清”中被戴上富農分子帽子。十一屆三中全會摘帽,重操皮影戲舊業,至1986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