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星聚
司星聚
目錄
司星聚(1846年―1901年),字奎五,號蘆坡居士,清末新鄭人,當時鄭州地區著名詩人。
司星聚幼年家貧,九歲讀私塾,就自我激勵,廢寢忘食,讀書過目不忘。回到家中,必定問侯父母兄長。十四歲時,就能夠精通《五經》、《四書》,並且熟悉《離騷》、《文選》等。二十歲入郡學,擅長詩賦,頗有文彩。不久,參加考試獲得第一名。學官以其成績優異,多次舉薦,都以名士對待他。司星聚卻不以為意,曾經熟讀《二曲集》,深有感悟,就厭倦科舉,潛心學習元明以來的先儒學問,深入研究,經常反省,身體力行。父親兄長患病,數十天衣不解帶,毫不倦怠,親理湯藥,不離半步。父母去世,痛心疾首,喪葬必盡禮數。敬愛兄長,友愛弟弟,協商家規,講明道理,親密無間,家風和睦。
司星聚一生不入官府之門,獨立進行私人講學,門徒達數百人。
司星聚飽學多才,擅長詩賦,精通古文,著述頗豐,卻“多焚其稿”、“唯詩歌之關人心風化者,少有存焉。”他的詩歌目前存世的不足二十首。民國四年(1915年)《鄭縣誌·藝文志》存十二首,民國初年汲縣(今衛輝市)人李敏修所編《蔭香齋詩草》僅存七首。司星聚的詩歌以描寫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迹為主,遣詞造句,清麗婉約,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也有的詩歌,表現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如《贈別筵忱兄》寫道:“同心宜得群居樂,轉瞬如何兩地孤。為問他時風雨夜,可能魂夢到吾廬。”濃厚情誼躍然紙上,感人至深。《年飢》則是一幅災年饑民圖:“蒼昊本人愛,胡競不垂憐。自昔久不雨,而今已三年。秦晉遭饑饉,白骨蔽山川。大河望南北,餓殍也萬千。沒者長已矣,存者豈易全。大半鬻兒女,誰復望團圓。道中人相食,忘卻腥與膻。顧此傷心目,晝夜徒憂煎。”既是自然災害的真實寫照,又表現出作者對饑民的深切同情。具有非常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因而也具有極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白骨蔽野”、“賣兒賣女”、“人類相食”等景象,滿目凄慘,觸目驚心,令人震撼,發人深思。
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三月八日,司星聚在家中病逝。民國四年(1915年)他的學生馬從雲、朱培仁等六十三人在大司村東為他立了墓碑,並建有碑樓,1958年碑樓損毀。原碑現存今新鄭市龍湖鎮大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