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原專業名稱: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以人口、資源、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應用、管理為內容的基礎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專業。它涉及地理科學、人文科學、城鄉建設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其目的是為了適應城市建設、房地產業、旅遊業等方面飛速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門人才。在我國,如何解決人口、資源、環境的問題,已經被作為基本國策提出,三者成為各級政府施政綱領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研究的內容就是通過城鄉規劃和管理,合理利用資源和環境,促進城鄉人口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該專業的社會需求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旺盛勢頭

主幹課程


城鄉規劃原理、區域規劃、城市設計、居住區規劃、小城鎮規劃、村莊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設計CAD、城市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地圖學、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建築製圖、自然地理學等。
核心知識領域:地理學類、數學與信息類、規劃類、管理類、環境類。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自然地理學概論(48學時)、人文地理學(32學時)、經濟地理學(48學時)、城市地 理學(32學時)、區域分析與區域地理(48學時)、計量地理學(32學時)、遙感基礎與圖像解譯原 理(48學時)、地理信息系統概論(48學時)、城市經濟學(32學時)、城市規劃原理(48學時)。
示例二:人文地理學(54學時)、城市地理學(54學時)、經濟地理學(54學時)、工業地理學(54學時)、交通地理學(54學時)、區域分析與規劃(72學時)、城市規劃原理(72學時)、城市總 體規劃(72學時)、修建性詳細規劃(54學時)、控制性詳細規劃(54學時)、社會調查研究方法(54學時)。
示例三:自然地理學(120學時),人文地理學(68學時),環境科學概論(54學時),區域分 析與區域規劃(68學時),城鄉規劃原理(54學時),數字測圖(54學時),GIS原理與應用(54 學時),遙感概論(45學時)、遙感圖像處理與實驗(68學時)、土地評價與土地管理(54學時),土地利用規劃(54學時),城鄉規劃與設計(72學時)、專題地圖(68學時)。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精 神和實踐能力,接受嚴格科學思維的訓練和良好的專業技能訓練,立足於宏觀、中觀區域規劃和 土地管理,從事城鄉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研究、教學、開發或應用的高素質複合型專業 人才。

專業動態


根據教育部於2012年9月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被拆分為兩個專業,分別是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代碼:070502)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代碼:070503),兩專業皆可授理學或管理學學士學位。

設置背景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以素質教育為宗旨,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根本,為學生公共素質拓展與專業素質拓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培養掌握地理學、經濟學、管理學、城鄉規劃等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城鄉規劃設計、土地資源利用和規劃、旅遊資源規劃等專業基本技能,熟悉資源與環境、城鄉規劃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領域發展動態,能夠從事城鄉規劃設計、城建管理、土地規劃和管理、旅遊規劃和開發及相關領域工作中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相關學科


地理科學、城市規劃、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等

發展前景


各級政府規劃管理部門、國土管理部門、環境保護部門、建設部門,從事規劃設計、國土資源評價及資源信息化管理、環境評價及管理等方面的公司及研究機構。也可進一步深造,報考地理學、城鄉規劃和區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等學科點碩士學位授予權。

開設院校


鹽城師範學院合肥學院湖北大學、安徽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河北師範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齊齊哈爾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藏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福州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東北石油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蘇州科技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財經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聊城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黑龍江科技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吉首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湖南科技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西南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華師範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南林業大學、雲南大學、雲南財經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寧夏大學、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海南師範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濟南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華僑大學、閩江學院、內蒙古財經大學、貴州財經大學、河北工程大學、南通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城市學院、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城建大學、山西大學、山西師範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太原師範學院、忻州師範學院、遼寧師範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遼東學院、西北大學、廣州大學、東莞理工大學城市學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集美大學、綿陽師範學院、衡陽師範學院、桂林旅遊學院、集寧師範學院、邢台學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