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景星的結果 展開

張景星

八極門第四代宗師

八徠極門第四代宗師張景星,字拱辰,直隸滄縣東南鄉羅疃村人(現河北孟村縣),職業武師。自幼隨父張克明,習八極功藝,深得八極精奧,其槍法出神入化。八極拳、六合大槍之法也得師兄黃四海的獎掖。

他後繼承父業掌羅疃張家八式房,他與師兄黃四海共同培養了王中泉、李書文、張毓衡、韓化臣馬鳳圖、馬英圖等名徒。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滄縣誌》
《滄縣誌》
1910年,李瑞東李存義、李書文、馬鳳圖創辦天津中華武士會,張景星、王中泉、李書文為教習,“神棍”王中泉、“神槍”李書文攜徒張德忠、霍殿閣等蒞津,可以說技驚津門。他們在海河北岸這方熱土上留下過足跡,傳播過技藝。張景星的事迹載入民國22年《滄縣誌》。

幼年習武

由於受家庭影響,張景星自幼對武術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並隨父習練羅疃八極拳。一招一式練的既勤奮而又規範紮實,且天賦資質極佳,一學就會,一點就透,練習八極拳能悟得其理,練得其法,循序漸進,練一次有一次的增益。且深鑽細研,對練法、打法、截法、進退法、趨避法、以柔克剛,以動打動,剛來用泄,柔去加擠,剛來用柔,柔來剛進,隨式打式,隨機應變,眼見身隨。各種招法使用時,“柔主變化,剛主松放”的精深奧妙悟得極其透徹,各種招法練的極為嫻熟。張景星在父親張克明去世后便子承父業執掌張家把式房,並把師兄黃四海也請到把式房,虛心請教,黃四海見師弟對自己尊重遂傾囊而授,張家把勢房的技藝更加全面。哥倆精研八極技藝及六合大槍,共同對羅疃八極在原有基礎之上進行全面總結與提煉,對六合大槍運用的爐火純青,並以心神鎮寧,招數精熟為世人所稱道。

廣收門徒

徠張景星盡得其父八極真傳,與師兄黃四海精研傳承八極拳,結交天下武林豪傑並廣收門徒。其中嫡子張毓衡、南良李書文、楊石橋馬英圖、馬鳳圖、羅疃韓慧卿為其翹楚。與師兄黃四海融洽無間,成為後輩的楷模。尤其是李書文,他是黃四海先生的弟子,得藝多為張景星所授。由於李書文尊師重道,對二位師父更是恭敬有加,晚年黃四海曾對張景星講:師弟,書文這孩子有良心,你就把壓箱底的東西教給他吧。韓慧卿遷居羅疃后,仰慕張家把式房,得其父煩請一鄉紳說情,引薦至把式房學習。張景星見韓慧卿聰明好學,練功刻苦,懂禮法,遂收為入室弟子,學藝數十載,韓家境貧寒,也多得師父接濟。

人物事件


光緒末年,一八極拳名師與武清李瑞東比武輸手,張景星聽后氣憤至極。張與師兄黃四海商量后,遂攜子張毓衡去武清訪李瑞東,李瑞東未敢輕易較技。張景星對其子張毓衡說:“毓衡練趟八極拳,今天就是練給一個人看的(意指李瑞東)”。張毓衡練畢,李瑞東贊道:“我今天見到了真正的八極拳!”於是和張景星先生訂金蘭交好。之後李瑞東與張景星較大槍,張用大槍把師弟輸手找了回來。李瑞東要求以太極換張景星大槍,張景星亦要求以大槍換李瑞東太極拳,自此倆家往來不絕。八極門吸收的金剛八式、五路佛拳、太極拳、揉手功等,均是李瑞東的技藝也!李瑞東及弟子,吸收八極拳、六合大槍等技藝。兩門技藝保留至今,成為武林佳話。
現代八極
現代八極
張景星掌功尤純,槍技更精絕,與弟子張毓衡、韓會卿晚間在把勢房對槍,不用掌燈,可見槍技進入神化之境界。練八極拳時,帽頭一起一落,頂拔勁的功夫尤深。張景星還精於周易占卜看風水,人情練達,有折衝樽俎之才,在滄州東南影響頗大家,鄉人尊稱“張三爺”。張景星是八極拳門早期闖天下的早期代表人物,“羅疃八極”的拳、槍的升華,他和黃四海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