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大體

詞語

識大體,讀音是shí dà tǐ,漢語詞語,意思是懂得事情的要領或有關大局的道理。

出處與詳解


懂得事情的要領或有關大局的道理。
1、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理既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
2、清 昭連 《嘯亭續錄·善撲營》:“其後 文遠皋寧 任金吾時,以其賤卒不宜近上前,因奏罷之,人稱其識大體雲。”
3、鄭觀應 《盛世危言·遊歷》:“莫如選擇王公大臣子弟,通古今,識大體,年少而未當國者,派往各國考求利弊,探訪情形。”
4、聞一多 《演講錄·八年的回憶與感想》:“這年頭愈是年輕的,愈能識大體,博學多能的中年人反而只會挑剔小節。”
5、晉·袁宏後漢記》卷一○:“臣愚淺,不識大體。”
6、《宋史.卷二八二.李沆傳》:沆性直諒,內行修謹,言無枝葉,識大體。
7、《清史稿·高宗本紀》:上斥為不識大體,仍諭內監在外生事者聽人責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