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

風俗習慣

龍子是古代越國地區(特指于越)的風俗習慣。越王是夏后少康的後代,因為崇拜龍圖騰,所以越國人有在自己身上刺上蛟龍紋身的傳統,並宣稱自己是龍子。

文獻記載


《說苑·奉使》:“越使諸發執一枝梅遺梁王,梁王之臣曰“韓子”,顧謂左右曰:“惡有以一枝梅,以遺列國之君者乎?請為二三日慚之。”出謂諸發曰:“大王有命,客冠則以禮見,不冠則否。”諸發曰:“彼越亦天子之封也。不得冀、兗之州,乃處海垂之際,屏外蕃以為居,而蛟龍又與我爭焉。是以剪髮文身,爛然成章以像龍子。”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
《淮南子·泰族訓》:“劑肌膚,饞皮革,被創流血,至難也,然越為之以求榮也。”
高誘注《淮南子》曰:“越人以箴刺皮為龍文,所以為尊榮也。”
《漢書·地理志》:“越地,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云,封於會稽,文身斷髮,以避蛟龍之害。”
漢書》引東漢應劭曰:“常在水中,故斷其發,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