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晴嵐

天馬晴嵐

天馬晴嵐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珠坑村北的天馬山

簡介


天馬晴嵐
天馬晴嵐
天馬,即天馬山,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荔城區北高和黃石三鎮的交界處,為南北走向,如一匹昂首挺胸的天馬,屹立在興化平原之東,故稱天馬山。“馬頭”那邊,有一條形如繩狀的水溝,圍繞著山麓的周圍,中間有一座石橋,取名“鐵鎖橋”,說是用來遏制天馬的;“馬尾”那邊,有兩塊田螺狀的巨石,據說為陰陽兩性,乃田螺精的化身,常去糟踏作物,被土地公上奏玉帝,玉帝旋令雷公擊碎一塊,此後,另一塊田螺石再也不敢去糟踏作物了。這裡,每逢天晴景清,山嵐蒸騰,水氣氤氳,山腰處處纏雲繞霧,遠觀山似天馬,若隱若現,猶如奮蹄騰空之勢,因而有“天馬晴嵐”之雅稱,為莆田廿四景之一。
山上建有古寨,其基寬闊,門樞孔有小缽子大,方圓有數里。這裡地勢險要,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可通,為藏龍卧虎之處。相傳宋時陳同濟於此落草,后被楊文廣所破。又說黃石有個叫李毓,在此築起山寨,壘起城牆,稱王稱霸,顯赫一時。山寨有一參天大樹,人稱“晴嵐樹”,又稱“通天松”。山寨被雲霧湮沒,若隱若現,變幻莫側。有一年秋天,朝廷令一武元吳浩率兵攻打天馬山寨,用火燒毀周圍的草木,霧氣化解,山寨便顯出真相。雙方短兵相接,殊死搏鬥,吳浩敵不過李毓而退卻。幾年後,朝廷又派遣一大將攻打山寨,李毓寡不敵眾,逃離了天馬寨。
山上有明御史朱浙所建的“天馬山房”讀書處和他書寫的“忘歸”石刻及他的墓道。據說,山的半腰有座古寺,周圍樹木蒼蘢,環境幽靜,是讀書的好處所。明嘉靖年間,塘下有個朱浙的書生,自幼聰穎好學,每天很早就來到寺旁擇處讀書,一日三餐托寺僧代炊,並同寺僧成了至交,有時讀書忘了時刻,便在寺中過夜。一天,塘下和附近幾個村莊聯合出遊,幾十里方圓,幾十台戲同時演出,大燈、大旗、大鑼、大鼓、十音、八樂、旱船、馬隊、妝架……隊伍長達幾里。朋友們到處找他,找了半天都不見他的影子。原來他坐在寺旁的一塊巨石下靜心讀書。由於他刻苦攻讀,終於登上進士榜,當上左都御史。他出任御書後,趁一次巡視閩粵的機會,回鄉省親,並特地來到天馬寺重遊少年讀書的地方,興緻百倍,揮筆在寺旁大石上寫了“忘歸”二字。從此,這石就被人們稱為“忘歸石”。

主要景點


天馬寨

天馬晴嵐
天馬晴嵐
天馬寨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珠坑村北的天馬山。
天馬山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與荔城區黃石、北高交界處,遠遠望去,可以看到象馬頭、馬鞍、馬尾的形狀,宛如一匹昂首馳騁的駿馬。天氣晴朗時,山腰水汽氤氳,煙雲瀰漫,人在遠處眺望,但見山似天馬行空,若隱若現,景色多姿,引人入勝。這就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天馬晴嵐”的奇麗景觀。
相傳古時山上有一座山寨,名叫“天馬寨”。寨中有一株“晴嵐樹”,高大參天,樹繁葉茂,人稱“通天松”。山寨王是黃石人,武藝高強,勇猛無比。他四處招兵買馬,稱王稱霸;在山中挖地洞,壘城牆,獨踞一方,與朝廷抗禮。官兵屢屢上山圍剿,氣勢洶洶,攻打不止;義軍憑藉變幻莫測的山嵐霧氣作掩蔽,神出鬼沒,頑強抵抗,戰鬥打得十分激烈,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來犯之敵,聲勢越來越大,官軍無可奈何。在反抗朝廷的鬥爭中,山寨健兒們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戰歌,留下了壯麗動人的篇章,至今還在民間廣泛流傳。
晴嵐中有一座古剎,名叫“天馬寺”。寺里有一塊象枕頭一樣的石頭,據說能治療各種病痛,前往治病的人絡繹不絕。其神奇的醫用功能,頗有研究價值。
明朝御史朱淛,家住黃石塘下,自小聰穎好學,少年時代曾在山上建立“天馬山房”,發奮讀書,立志成才。他在山房中靜心苦讀,又同和尚結成好朋友,一日三餐均托寺僧代炊;夜間常常忘了回家。讀到疲倦時,便以鑽子刺痛股腿,提起精神,繼續用功。那一年塘下及周圍村莊舉行“出遊”活動,熱鬧非凡。朱淛的幾個好友到處找他,要一起去欣賞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但找來找去不見他的蹤影。原來他是窩在天馬山房附近的一塊巨石下專心研讀。由於他的刻苦用功,學識淵博,終於在明嘉靖二年(1523年),與城裡柯維騏等15位莆陽士子,同榜登上了進士第,后官至左都御史,名揚天下,給“天馬晴嵐”的景觀增添了無限光彩!
朱淛年老回歸故里,重遊舊址,親筆題書“忘歸”二字,鐫刻在當時讀書的那塊巨石之上,人稱“忘歸石”;因他去世后墓葬在此,故後人尊稱這塊石刻為“御史石”。
在形似“馬頭”的山麓下,有一條象“馬繩”一樣的水溝;溪上有一座象是“拴馬”用的“鐵鎖橋”,在五更天會隱隱作響,聲音酷似“馬鈴”,甚為奇怪。“馬尾”處有兩塊田螺狀的巨石,相傳古時是一對“田螺精”,常常率領螺子螺孫,成群結隊地爬到田間覓食,大片農作物遭到毀壞,損失嚴重;后被雷公擊碎一塊,那另一塊就再也不敢去糟蹋莊稼了。
天馬山與壺公山遙遙相對,互為媲美。登上山巔遠望,湄洲灣、平海灣、興化灣盡收眼底。天馬山南邊不遠處,有一潭面積不小的湖泊,名叫“土海”,是古代人們挖成的大水塘,波平如鏡,微泛漣漪,同“天馬晴嵐”構成了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水畫,吸引著無數觀光攬勝的遊人們。

天馬山

天馬山位於福建省仙游縣城東面15公里的榜頭鎮境內,是仙游四大景之一(仙游四大景是:九鯉湖、麥斜岩、菜溪岩、天馬山。)
天馬山海拔655米。因山勢巍峨雄峻、壁立千仞、直插霄漢,似天馬行空,故名。有天馬、鰲柱、雙兔、海天
梯等五峰,峰峰蒼翠欲滴,宛如翠屏,風光綺麗,綿延十餘里。山下有一潭名叫鼎湖,象一顆藍幽幽的寶石嵌在山間。湖的一側,有石寶、龍首、雙兔、峭壁四峰;湖的另一側,有一條登山小徑,穿崖繞壁,蜿蜒而上,通往百米高的“天梯”。湖上方有七漈瀑布:鼎湖、丹寶、龍首、葯槽、雲門、天津、松關,各具特色。創建於明萬曆十二年的天馬寺,就坐落在青山環抱之中。
天馬山巍峨雄峻,氣勢磅礴,直插雲霄,似行空的天馬,因此得名。天馬山上有天馬、鰲柱、雙兔、海日、天梯等五峰,峰峰蒼翠欲滴,宛如翠屏。此山迴旋十里,風光崎麗,引人入勝。遊人從下而上,起初見到的是一道飛流從天降,下承一個碧澄澄的深譚,這便是鼎湖。陽光下,鼎湖晶瑩明亮,宛如一顆綠色的寶石,在群山懷抱之中。鼎湖上,一條崎嶇的小徑,穿懸崖,繞絕壁、過深澗,蜿蜒向上伸展。路旁不時有參天的古樹巍然屹立。
隨著小徑的石階一級一級在人們的面前移動,景色一層比一層深。從鼎湖的左邊上行,山徑傍崖臨澗、絕壁摩空,令人頭暈目眩。人們拾級攀援,如同上青天,這便是有名的“天梯”。天梯的石階過去不及一尺寬,為了使遊人安全來往,今已拓寬至五尺多。
登上天梯,繼續前行,眼前峰迴路轉,徑曲幽深。長滿青苔的聚仙橋,凌空飛架在深澗上。橋下,飛泉響澗,濺玉噴珠;橋頭,花紅竹翠,奇石嵯峨,若有鬼斧神工之力。其中一塊高高聳立的大石上,刻有“葯槽”二字,格外醒目。葯槽下,巨石象雄獅騎在長龍身上,栩栩如生,特別吸引人。
過了聚仙橋,只見前面林壑幽美,嵐光欲滴。在青山簇擁之中,在杜鵑翠竹的懷抱之間,天馬寺象一座古色的城堡,鎮北朝南。寺門口懸栓著清朝時留下的一副對聯:“入天出天遊行自在,是馬非馬色相皆空。”寺的西邊,壁立千仞,苔痕綠翠,茂林修竹、奇花異草,與澗水相徘徊,這便是水雲鄉。
天馬山有七漈瀑布,曰鼎湖、丹室、龍首、葯槽、雲門、天津、松關。它們雖然沒有九鯉湖瀑布那種磅礴雄偉的氣勢,但也別具一格。可能是由於地殼升降的緣故,山澗形成了層層台階。溪水從山上流下來,多次跌宕,出現了種種奇景。時而呼嘯湍急、水花飛濺,宛如霧靄;時而水勢平緩、汩汩流動,象低吟淺唱的音樂撥動心弦。大的瀑布如雪練拖空,銀雲逶地,小的瀑布如絹絲飄拂,如細雨蒙蒙。不過,更為好看的要算天津漈。天津漈在水雲鄉上,飛泉鳴瀑如倒懸的銀河,凌空而下。涓涓的流水捲起千堆銀雪,夾在綠樹青竹之中。微風吹拂,宛如白絹搖曳,顯得格外秀麗。真是“瀑布飛泉峰下注,狀如縷縷素帛飄。”
天津漈上有一峰突立,險峻陡峭逼人,領袖著天馬山群峰,這便是海日峰。人行其上,那如煙似浪的煙霧,飄飄悠悠,時升時降,時隱時現,時而朝人迎面撲來,時而在腳下飛騰纏繞,使人如騰雲駕霧一般,彷彿進入了一個神話境界。站在山頂,天風浩蕩,一派江南水鄉特有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如帶的仙水溪和木蘭溪兩岸,村舍含煙,甘蔗青翠,稻浪涌金,公路在棋盤似的田野中穿行,汽車象螞蟻一樣來回蠕動。鯉城的新房大廈,鱗閃櫛比;工廠的煙囪,吐著乳白的輕煙。入夜,站在這裡遠眺,但見燈光點點,如同星星撒落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