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ǒu lǐ
羑里,古地名,又稱羑都,在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北4.5公里的羑里城遺址。羑水經城北東流。為商紂囚禁周文王的地方。
羑里
羑里城是一處龍山至
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文化層七米,羑里城也是我國遺存下來的歷史最悠久的國家監獄遺址,是“西伯(即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的地方,周文王名姬昌,是商末周族領袖。他廣施仁政,引起殷紂猜忌,被紂囚於羑里。姬昌被囚七年,將
伏羲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著成《周易》一書,於是羑里便成為《周易》(世稱中華文化之源)的發祥地。後人為紀念這位偉人,在城址上修建了
文王廟,成為人們朝敬先賢周文王的聖地。《史記·殷本紀》:紂囚西伯(即周文王)羑里。”
羑里城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名揚海內外。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後世的史書也稱商時的監獄為“羑里”。
蓍草
蓍草,周易中用以占卜的一種植物,有點像
蒿草,是易學家必備的工具,只生產於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