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黃花落葉松的結果 展開
- 黃花落葉松
- 松柏綱松柏目的植物
黃花落葉松
黃花落葉松
黃花落葉松(學名:Larix olgensis Henry)是松科,落葉松屬大喬木,高可達30米,胸徑達1米;樹皮灰色、暗灰色、灰褐色,易剝落,剝落後呈醬紫紅,樹冠塔形;枝平展或斜展,冬芽淡紫褐色,頂芽卵圓形或微成圓錐狀,芽鱗膜質,邊緣具睫毛,球果成熟前淡紅紫色或紫紅色,熟時淡褐色,長卵圓形,種鱗微張開,種鱗背面及上部邊緣有或密或疏的細小瘤狀突起,中部種鱗廣卵形常成四方狀,或近方圓形,先端圓或圓截形微凹,種子近倒卵圓形,淡黃白色或白色,具不規則的紫色斑紋,5月開花,球果9-10月成熟。
以生於土層深厚、肥潤、排水良好、pH值為5左右的砂質壤土上為最好。
該種可供建築、船艦、電桿、帆柱、枕木、車輛、礦柱(坑木)、傢具及木纖維木業原料等材用。樹榦可提樹脂,樹皮可提栲膠。
分佈於中國東北長白山區、老爺嶺山區及其毗鄰的朝鮮北部和蘇聯遠東地區的落葉松分類問題,中外植物分類學工作者有下述的意見:
最初V. L. Komarov將這類落葉松鑒定為新疆落葉松L. sibiricaLedeb.,后被W. Patschke(1913)、郝景盛(1945,1951)所沿用。
1901年V. L. Komarov將朝鮮北部的落葉松鑒定為興安落葉松L. dahuricaTrautv.。
1915年A. Henry根據采自蘇聯遠東的標本鑒定為新種——Larix olgensisHenry,后被北川政夫(M. Kitagawa)(1939)、竹內亮(M. Takenouchi)(1942,1958)、劉慎諤(1955)、陳嶸(1957)、S. G. Harrison(1966)、E. Boborov(1972)所沿用。1920年,E. H. Wilson根據采自朝鮮北部修道院中栽培的綠色幼果落葉松鑒定為新變型——L. dahuricavar. principis-rupprechtii f. viridis Wils.。
1929年,中井猛之進(T. Nakai)根據采自朝鮮北部的標本鑒定為新變種L. dahuricavar. koreana Nakai,1938年改學名為L. koreanaNakai 和 Larix olgensis var. koreana Nakai,並根據朝鮮北部具有綠色幼果的落葉松標本鑒定迷新變種—— Larix olgensis var. viridis Nakai。
1931年,V. N. Sukachev根據采自烏蘇里斯克(雙城子)附近的落葉松標本鑒定為新種——Larix lubarskiiSuk.。
1934年孔憲武將吉林小白山的落葉松鑒定 L. gmelinivar. principis-rupprechtiiPilger ex Rehder。
1942年,竹內亮(M. Takenouchi)將這類落葉松具有中等大小球果的標本鑒定為新變型—— Larix olgensis f. intermedea Takenouchi。
1955年,劉慎諤、王戰將采自吉林安圖長白山區種鱗較多的落葉松標本鑒定為“多鱗興安落葉松” L. dahuricaf. multilepisLiou et Wang。
黃花落葉松
中外植物分類學工作者對這類落葉松的分類意見比較分歧,名稱亦較混亂,僅在這樣一個較小的範圍內,就先後發表過4個新種、2個新變種和4個新變型。為了弄清這類落葉松的種系關係,較為客觀地反映自然實際,《中國植物志》編委們從各有關單位借閱了上述新等級的各類模式標本。認為由於這類落葉松生於各種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其球果大小,種鱗多少、形狀,鱗背的細小瘤狀突起的疏密和毛的有無,葉的寬窄,一年生長枝的顏色,毛的有無及其疏密、長短和著生的部位等形態性狀均有變異,變化幅度相互重疊,而無穩定、相關的區別特徵。因此,分佈於中國長白山區、老爺嶺山區及毗鄰的朝鮮北部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落葉松應屬同種。上列各類等級的學名,除 L. dahuricaf. macrocarpa Liou et Wang(即 L. gmelini f. macrocarpa (Liou et Wang) Yang et Y. L. Chou,但不包括 L. lubalskii Suk.)應屬L. gmelini (Rupr.) Rupr. 外,其他學名均系Larix olgensis Henry 的同物異名。惟幼果呈綠色的類型應分為變型,因 E. H. Wilson 的“f. viridis”發表在先,其正確的學名應為Larix olgensis Henry f. viridis (Wils.)Nakai。
黃花落葉松
葉倒披針狀條形,長1.5-2.5厘米,寬約1毫米,先端鈍或微尖,上面中脈平,稀每邊有1-2條氣孔線,下面中脈隆起,兩邊各有2-5條氣孔線。球果成熟前淡紅紫色或紫紅色,熟時淡褐色,或稍帶紫色,長卵圓形,種鱗微張開,通常長1.5-2.6厘米,稀達3.2-4.6厘米,徑1-2厘米,種鱗16-40枚,背面及上部邊緣有或密或疏的細小瘤狀突起,間或在近中部雜有短毛,稀近於光滑;中部種鱗廣卵形常成四方狀,或近方圓形,長0.9-1.2厘米,寬約1厘米,基部稍寬,先端圓或圓截形微凹,干後邊緣常反曲;苞鱗暗紫褐色,矩圓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不露出,長4-7毫米,寬2.5-4毫米,中部稍收縮,先端圓截形或微凹,中肋延長成尾狀尖頭;
種子近倒卵圓形,淡黃白色或白色,具不規則的紫色斑紋,長3-4毫米,徑約2毫米,種翅先端鈍尖,中部或中下部較寬,種子連翅長約9毫米;子葉5-7枚,針形,長約9毫米;初生葉條形,長1-2厘米,上面中脈平,下面中脈隆起,先端鈍。花期5月,球果9-10月成熟。
綠果黃花落葉松(變型)(新擬)綠果黃花松(植物分類學報),綠果(中國東北裸子植物研究資料),綠果變型(植物分類學報)
該變型的主要特徵為幼果綠色。分佈於中國吉林長白山海拔1300-1700米地帶,散生於黃花落葉松林內。朝鮮北部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朝鮮。
黃花落葉松
黃花落葉松性喜寒冷濕潤,土壤水、肥條件好,能速生豐產。排水不良的沼澤地和低洼易澇的粘土地則生緩慢。
黃花落葉松
採種。採種期一般在9月初開始,到9月中旬結束。過早過晚都不適宜。
圃地選擇與整地作床
選擇交通方便,地勢平坦,排灌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育苗。秋季整地,每畝施有機肥750千克,深翻30厘米,播種前均勻噴灑1:10倍的硫酸亞鐵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厘米,寬l米,床間距25厘米。
種子處理與播種
播種前將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4小時,用清水洗凈后再倒人45℃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撈出稍稍晾乾后與三倍於種子體積的河沙混合,然後置於發芽坑內催芽。發芽坑應挖在背風向陽處。坑深50厘米,寬50厘米,長視種子多少而定。坑上覆蓋塑料薄膜,晚上加蓋草簾,每天將種子均勻翻動一次,待有30%的種子裂嘴后即可播種。在東北雪藏,可在播種前取出雪藏的種子,按上述方法處理后播種。播種期在4-5月,當地表溫度在10℃以上時即可播種。播種量為4-6千克/畝,播種前苗床要灌足底水。採用條播,溝距10-15厘米,溝深1厘米,播后覆蓋1厘米厚的細沙壤土,並立即噴水,以後每天少量多次噴水,經常保持床面濕潤。
黃花落葉松
具有適應強的特性。這是它被譽為鄉土樹種的原因之一。主要需防治的是早期落針病。防治方法可採取營造針闊混交林的方式,對過密的林分,應清除被壓木、病弱木,並適當修剪枝條以減少病源,對發病較重的林分,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採用400-600倍的代森胺噴灑樹冠1-2次。
邊材淡黃色,心材紅褐色,紋理直,結構粗,木材略重,硬度中等,比重0.54,有樹脂,耐久用。可供建築、船艦、電桿、帆柱、枕木、車輛、礦柱(坑木)、傢具及木纖維木業原料等材用。樹榦可提樹脂,樹皮可提栲膠。可作長白山區、老爺嶺山區濕潤山地的造林樹種,也可栽培作庭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