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6條詞條名為原野的結果 展開
原野
莫西子詩音樂專輯
《原野》是彝族音樂人莫西子詩於2014年9月1日發行的錄音室專輯,由莫西子詩演唱並擔任專輯製作人,該專輯共收錄12首歌曲。
談及創作初衷,莫西子詩坦言如果不離開家鄉,他可能寫不出這些音樂。少年時心浮氣躁,只想到大城市闖蕩,待到了大城市之後,才發現保持平常心才是最可貴的,這張專輯就是莫西子詩為了回溯自己再也回不去的故鄉而創作的。
莫西子詩的的音樂根源自彝族,所以整張唱片都是彝語,咿呀的囈語和純音樂。莫西子詩給專輯的幾個關鍵詞是“自由、原始、狂野”,包括他所說的“原野”本身,莫西子詩把腦海中的畫面賦予在音樂中,通過音樂來呈現,並希望這些聲音能在聽者的想象中形成他們自己的畫面。竇唯在這張專輯中也有所演繹,《原野》的鼓、《失去的森林》與《月亮與海》的吉他,都出自竇唯之手。
《原野》專輯封面以質樸低調為主,藏青色暗花布做封面,水墨畫家熊亮根據音樂畫了幾幅抽象的水墨插畫。莫西子詩的四個童年故事和專輯中12首音樂相結合,最終創作了這張綜合文字、繪畫、音樂的唱片。
曲序 | 曲目 | 作曲 | 作詞 | 時長 |
1 | 《山魈》 | 莫西子詩 | 莫西子詩 | 03:59 |
2 | 《知了只叫三天》 | 莫西子詩 | 莫西子詩 | 05:45 |
3 | 《投胎記》 | 莫西子詩 | 莫西子詩 | 03:05 |
4 | 《趕集》 | 莫西子詩 | 04:19 | |
5 | 《媽媽的歌謠》 | 莫西子詩 | 莫西子詩 | 03:31 |
6 | 《丟雞》 | 莫西子詩 | 莫西子詩 | 04:09 |
7 | 《原野》 | 莫西子詩 | 06:07 | |
8 | 《失去的森林》 | 莫西子詩 | 莫西子詩 | 06:45 |
9 | 《月亮與海》 | 莫西子詩 | 莫西子詩 | 04:20 |
10 | 《星星是夜晚路上的眼睛》 | 莫西子詩 | 01:21 | |
11 | 《思念》 | 莫西子詩 | 莫西子詩 | 07:06 |
12 | 《螺髻山》 | 莫西子詩 | 05:06 |
(以上資料參考:)
專輯《原野》中的作品,基本都是以原生態的音樂意境為主軸,民族色彩重於文藝色調。《原野》代表的不僅僅只是一個景象,而是一種嚮往自由的精神狀態,整張專輯的主旋律就是“自由、原始、狂野”。
《山魈》由口弦開場,帶著鬼魅陰森的氣息,克西竹爾的孤寂之聲、莫西子詩的哼唱,營造出一個布滿黑影的夢,描述的是莫西子詩關於鬼怪的童年故事。
《知了叫了三天》用了很多原生態樂器,像是傳統彝族民謠,當音樂呈現出來的時候讓聽眾想象出一幅原生態的畫面。
《投胎記》是一場城市暴風雨的瘋癲想象。表面看來,意境也很原生態,但其實這是一首用彝語演唱、卻跟城市人相關的歌。
《趕集》裡面用到了莫西子詩做的竹口弦,像貝斯的聲音,又像山間的泉水在叮叮咚咚。
《媽媽的歌謠》與莫西子詩的處女作《阿揭咯》是姊妹篇,描述的是遊子的鄉愁,對時光流逝的惆悵,都帶有遊子的懷念和敏感。
《原野》同樣是關乎自然、關乎故鄉記憶的。每一句彝語所吟唱的,大多是森林、山脈、月亮、稻田、老鷹、河流的意象,這些詞零散又隨意地組合起大涼山的童年片段,既是莫西子詩經歷過的,也是被賦予了想象的。
《失去的森林》前奏是一段空明之極的吉他聲。莫西子詩把心底的情感以歌詩的方式呈現,唱的是那些被丟失的傳統。
《星星是夜晚路上的眼睛》講述的是莫西子詩童年夜晚看電影的回憶。
《螺髻山》是一首帶有家鄉情懷的歌,唱的是莫西子詩家後面的山,山頂上有可以泡天然的野溫泉。
整張專輯里只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以人為表達主題的,《趕集》、《媽媽的歌謠》、《丟雞》、《思念》,其他的作品是以自然萬物為傾訴對象,大至月海山林,小到昆蟲花朵。
獲獎時間 | 獲獎名稱 | 獲獎方 | 參考資料 |
2014年 | 第15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民族/世界/新世紀音樂專輯 | 《原野》/專輯 | |
2015年 | 第四屆阿比鹿音樂獎年度專輯獎 | 《原野》/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