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徠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由南方都市報主辦,廣東電台音樂之聲、香港新城娛樂台、香港作曲家作詞家協會、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廣東流行音樂學會協辦,廣州電視台承辦,,強調公開、公正、透明的評選標準,邀請了內地以及港台地區權威人士來擔任評委工作,以“超越流行,回歸音樂本質”為宗旨,第一屆於2001年舉行。
作為國內首家按照格萊美模式設置的音樂獎,歷屆傳媒大獎均有設置搖滾、電子、民謠、嘻哈、爵士等專業細分獎項,而以音樂類型及行業特徵來細分獎項的方式也是傳媒獎有別於其它音樂頒獎的一大特色。作為引導當下華語音樂潮流的一個最前衛的指標,“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多年來也在業界和傳媒獲得了良好的口碑,被譽為“真正公正的獎”(人民網)、 “最有可能負起(公信力)重任的頒獎禮”。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是由《南方都市報》於2000年1月發起創辦,聯合MTV、廣東電台、騰訊、香港商業電台、中廣流行網、《南方日報》、《城市畫報》、《南方周末》、《南都周刊》、《名牌》、《南方人物周刊》、新浪、搜狐、網易、tom、21cn、3G.CN、《周末畫報》、《音樂時空》、《精品生活》、《新京報》、《雲南信息報》、《北京青年報》、《北京娛樂信報》、華娛衛視等全國近百家媒體,廣邀請中國大陸及港澳台知名音樂人、樂評人、媒體人和業界人士參與選出的一個專業性大獎。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以“回歸音樂本質”為核心,“獨立、豁達、開放、人文”為宗旨,“超越流行”為主題。近年來先後有羅大佑、崔健、胡德夫、陳綺貞、達明一派、陳升、雷光夏、陳奕迅、李克勤、謝安琪、何韻詩、張敬軒、農夫、蘇打綠、周雲蓬、左小祖咒、許巍、潘越雲、莫文蔚、張震岳、張靚穎、方大同、王若琳、盧廣仲、張懸、陳珊妮等當年華語音樂圈中具有出色表現力和影響力的音樂人榮獲大獎表彰鼓勵。
作為國內首家按照格萊美模式設置的音樂獎,華語音樂傳媒大獎一方面把美國格萊美以音樂分類為獎項設置的標準作為參考的對象,二來也希望能推薦和表彰華語樂壇里主流K歌領域之外,勇於在搖滾、電子、民謠、爵士(藍調)、說唱嘻哈領域裡作嘗試和堅持的歌手。歷屆大獎均有設置最佳搖滾、最佳電子、最佳民謠、最佳嘻哈、最佳爵士藝人等專業細分獎項,而以音樂類型及行業特徵來細分獎項的方式也是傳媒獎有別於其他音樂頒獎的一大特色。各個音樂細分獎項里都先後有當年該類型中具有出色表現的音樂人榮獲大獎表彰鼓勵,如“最佳搖滾藝人”就先後有許巍、左小祖咒、Carsick cars等獲獎,而陳升、林一峰、胡德夫、周雲蓬等則先後獲過“最佳民謠藝人”殊榮。
作為引導當下華語音樂潮流的一個最前衛的指針,“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多年來也在業界和傳媒獲得了良好的口碑,被譽為“真正公正的獎”(人民網)、“是夢想的獎”(黑豹樂隊)、“獎勵音樂,而不是獎勵明星”(黃耀明)、 “讓音樂獎表彰音樂性的同時,也讓獎項有了文化意義”(林一峰)、“確實很有眼界,能反映出樂壇的現狀和趨勢”(黃舒駿)、“第一次將專業精神,專業素養推向國內評獎標準的前台”(新周刊)、“有專業與音樂性,同時獎勵各個地域的華人音樂作品,或許是最有可能負起(公信力)重任的頒獎禮”(長江商報)。
添加圖片,豐富百科詞條
特色一:與國際接軌
按行業特色細分獎項,與國際接規,在第三屆的基礎上增設“最佳電子藝人”“最佳民謠藝人”“最佳錄音”“最佳封套”“新音樂大獎”等分類獎項,以讓更多的優秀音樂從業者受到嘉獎。
特色二:重量級的評委
涵蓋各地最具行業代表性的樂評人、D.J、音樂人、企劃推廣人、錄音師、音樂編輯組成的評審團,包括李廣平、陳珞、黑楠、李皖、向雪懷、周啟生、黎小田、黃舒駿、李海鷹、張亞東、阿瑟等,為本屆評選增加了重量級的砝碼。
特色三:回歸音樂的頒獎禮
打破華燈艷服、大舞台、大製作的模式,回歸音樂本質,簡潔、隆重、大氣,體現融合、超越的精神,讓音樂成為真正主角
優雅而富創意的電視舞美製作
重量級的頒獎嘉賓
特色四:百家傳媒聯盟參與
除發起主辦方南方都市報外,南方日報、城市畫報、21世紀經濟報導、名牌、新浪、南方人物周刊、名牌、網易、21cn、CCTV3、搜狐、TOM、騰訊、3G、鳳凰衛視等上百家傳媒參與,體現傳媒聯盟的傳播力量
特色五:個性的宣傳
以“超越流行”為主題展開形象宣傳,寓意打破流行樂的框框,音樂百花齊放
標誌性藝人出任形象代言
特色六:系列音樂會
“超越流行,不破不立”,打破傳統頒獎禮的模式,在頒獎禮之外舉辦搖滾、電子、民謠系列音樂會,超越流行音樂疆界,讓更多的音樂形式百花齊放,推動華語音樂的健康發展,增加與受眾的現場互動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從創始之初便將自身定位為--由專業音樂/傳媒人士選出的跨媒體音樂大獎
*一個前所未有的專業性音樂大獎
*一個跨平面、網路、電視、電台媒體的獎
*一個遠見卓識,勇於創新的獎
*一個深度影響大眾,具高商業價值的獎
使命:
推動優秀音樂作品的創作及發展,創建華語流行音樂的專業推廣平台
最佳國語男歌手 最佳粵語男歌手 最佳國語女歌手 最佳粵語女歌手
最佳新人 最佳樂隊 最佳組合
最佳搖滾藝人 最佳民謠藝人 最佳電子藝人 最佳古典藝人 新音樂大獎
最佳作詞人 最佳作曲人 最佳編曲人 最佳製作人
最佳錄音 最佳企劃 最佳封套 最佳演唱會
最佳發燒專輯 最佳網路歌曲
年徠度最佳歌曲 年度最佳專輯 年度藝人
1、流行性:
?入選作品或藝人須具有足夠的流行程度和大眾影響力;
2、豐富性
在流行的前提下入選作品盡量多樣化;
3、藝術性
雖顧及流行,但不被大眾牽著跑,有一定引導性;
4、原創性
音樂風格、演繹方式、概念或主題有一定自創性,非抄襲或模仿;
5、同步性
與音樂發展(方向)同步,(傳達了我們時代的真實生活和精神圖景);
6、創新性
在音樂形式、技巧、內涵、製作及傳播等任一方面有創新的想法或嘗試,為華語流行樂發展提供新的途徑或可能。
1、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盜用他人名義參加投票評選活動,否則取消其參評資格。
2、避席規例:凡在候選名單內的唱片作品中擔任監製、宣傳、錄音、編曲或創作詞曲的評委,都不可參加投票;除非有關項目中途被篩出候選名單之外,才可投票。
3、投票方法:由組委會把書面投票表格寄給每一個評委,投票者須於投票截止日期之前用選票寄回組委會,並附以身份證明文件,在完成核對工作后,即得出當屆獎項結果。
1、組委會邀請華語地區資深樂評人、音樂人、DJ及媒體娛樂主編擔當評審,評選年度最傑出的華語音樂人及作品。
2、由組委會提供當年華語地區新發行的唱片名單及當屆獎項,由當屆評委選出候選人,再由終審團選出最終獲獎結果。
3、採用一人一票制,不設空缺,多投無效,該獎項得票最高者即為得獎者,若有兩名候選者同時得最高票數,則由評審團主席裁定最終獲獎者。
歷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回顧 | |||
第1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2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3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4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5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6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7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8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9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10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11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12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13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14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15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16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第17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2000年)
獎項名稱 | 獲獎人及作品 |
最佳歌手 | 王菲 |
最佳搖滾藝人 | 王磊 |
最佳新人 | 蕭亞軒 |
最佳填詞 | 《K歌之王》(林夕) |
最佳作曲 | 《K歌之王》(陳輝陽) |
最佳編曲 | 《女孩與四重奏》(丁薇/金武林) |
最佳電影音樂 | 《花樣年華》(王家衛/默林茂/Micharel Galasso) |
(2001年)
獎項名稱 | 獲獎人及作品 |
最佳男歌手 | 周杰倫 |
最佳女歌手 | 王菲 |
最佳搖滾藝人 | 左小祖咒 |
最佳組合 | 羽泉 |
最佳男新人 | 周杰倫 |
最佳女新人 | 范瑋琪 |
最佳新組合 | Twins |
最佳企劃 | 雪村音樂評書 |
最佳封套 | 莫文蔚〈一朵金花〉 |
最佳演唱會 | 田震全國演唱會 |
年度最佳歌曲 | 黃舒駿〈改變1995〉 |
年度最佳專輯 | 王菲《王菲》 |
年度藝人 | 伍佰 |
(2002年)
獎項名稱 | 獲獎人及作品 |
最佳男歌手 | 陶喆 |
最佳女歌手 | 孫燕姿 |
最佳搖滾藝人 | 許巍 |
最佳新人 | 阿杜 |
最佳組合 | Twins |
最佳唱作人 | 陶喆 |
最佳作詞人 | 林夕 |
最佳作曲人 | 周杰倫 |
最佳編曲人 | 人山人海 |
最佳製作人 | 陳珊妮《芸開了》 |
年度藝人 | 周杰倫 |
(2003年)
獎項名稱 | 獲獎人及作品 |
最佳男歌手 | 陳奕迅《黑白灰》 |
最佳女歌手 | 王菲《將愛》 |
最佳新人 | 林一峰《Travoloege 1遊樂》 |
最佳作詞人 | 黃偉文《下落不明》 |
最佳作曲人 | 周杰倫《東風破》 |
最佳編曲人 | 李雨寰《芸且留住》 |
最佳製作人 | 黃耀明/人山人海《我的廿一世紀》 |
最佳企劃 | “左麟右李"演唱會(環球唱片) |
最佳錄音 | 黃耀明《我的廿一世紀》 |
最佳封套 | 合輯《百年百代 重修舊好》(百代唱片) |
年度藝人 | 周杰倫 |
(2004年)
獎項名稱 | 獲獎人及作品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刀郎《2002年的第一場雪/喀什葛爾胡楊》 |
最佳粵語男歌手 | 古巨基《大雄》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陳珊妮《後來我們都哭了》 |
最佳粵語女歌手 | 容祖兒《 9ine To 5ive/Give Love A Break》 |
最佳新人 | F.I.RF.I.R飛兒樂團 |
最佳樂隊 | 拜金小姐 拜金小姐 |
最佳組合 | Twins Girl's Power/Magic |
最佳搖滾藝人 | 許巍《每一刻都是嶄新的》 |
最佳民謠藝人 | 林一峰《 遊樂2一個人在途上》 |
最佳電子藝人 | 王磊《馨》 |
最佳古典藝人 | 陳其鋼《蝶戀花》(Virgin) |
新音樂大獎 | 竇唯《與不一定樂隊》 |
最佳作詞人 | 陳少琪《香港地》 |
最佳作曲人 | F.I.R 《我們的愛》 |
最佳編曲人 | 李端嫻畫出彩虹 |
最佳製作人 | 人山人海(黃耀明/蔡德才/李端嫻/亞里安/GayBird) 明日之歌 |
最佳錄音 | 楊震/蔡亞敏/岑德衛/宋嘉恆 AM PM |
最佳企劃 | 環球唱片 2004品牌推廣 |
最佳演唱會 | 許冠傑繼續微笑演唱會(主辦:恆藝亞洲) |
最佳發燒專輯 | 香巴拉並不遙遠(雨果) |
最佳網路歌曲 | 楊臣剛/香香 老鼠愛大米 |
年度國語歌曲 | F.I.R Lydia |
年度粵語歌曲 | 古巨基 愛與誠 |
年度藝人 | 刀郎 |
(2005年)
獎項名稱 | 獲獎人及作品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胡德夫《匆匆》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陳綺貞《華麗的冒險》 |
最佳粵語男歌手 | 李克勤《演奏廳》 |
最佳粵語女歌手 | 何韻詩《艷光四射》 |
最佳男新人 | 側田《JUSTIN》 |
最佳女新人 | 王菀之《Ivana》/《I Love My Name》 |
最佳新樂隊/組合 | Soler《雙聲道》/《直覺》 |
最佳樂隊 | 達明一派《The Party》 |
最佳組合 | 羽泉《三十》 |
最佳民謠藝人 | 胡德夫《匆匆》 |
最佳搖滾藝人 | 左小祖咒《我不能悲傷的坐在你身旁》 |
最佳電子藝人 | 林強《驚蟄》 |
新音樂大獎 | FM3 |
最佳嘻哈藝人 | 陳冠希/陳奐仁/MC Yan《Hazy:The 144 Hour Project 》 |
最佳新世紀/民族音樂藝人 | 布仁巴雅爾《天邊》 |
最佳HIFI藝人 | 李克勤《演奏廳》 |
最佳作詞人 | 方文山《發如雪》 |
最佳作曲人 | 光良《童話》 |
最佳編曲人 | 秦萬民《吉祥三寶》 |
最佳製作人 | 鍾成虎《華麗的冒險》 |
最佳錄音 | CraigBurbidge/陶喆《太平盛世》 |
最佳企劃 | 超級女聲2005(天娛傳媒) |
最佳封套 | 拜金小姐《拜金小姐2005》(可樂王/mirrwork) |
最佳演唱會 | 郭富城舞台寶典飛越舞林演唱會(耀榮娛樂) |
年度國語歌曲 | 布仁巴雅爾/烏日娜/英格瑪《吉祥三寶》 |
年度粵語歌曲 | 陳奕迅《夕陽無限好》 |
年度國語專輯 | 陳綺貞《華麗的冒險》 |
年度粵語專輯 | 達明一派《The Party》 |
年度藝人 | 超級女聲 |
我最喜愛的男歌手 | 李克勤 |
我最喜愛的女歌手 | 容祖兒 |
我最喜愛的組合 | TWINS |
年度K歌大獎 | 容祖兒 |
傳媒大獎 | 容祖兒 |
殿堂樂隊 | 太極 |
殿堂音樂家 | 崔健 |
(2006年)
獎項 | 獲獎 |
終身成就獎 | 馬兆駿 |
年度藝人 | 陳奕迅 |
殿堂歌手獎 | 陳慧嫻 |
殿堂組合獎 | 草蜢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陳升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雷光夏 |
最佳粵語男歌手獎 | 陳奕迅 |
最佳粵語女歌手獎 | 謝安琪 |
我最喜愛的男歌手獎 | 古巨基 |
我最喜愛的女歌手獎 | 楊千嬅 |
傑出華人歌手 | 何耀珊 |
十年回歸全國最受歡迎歌手 | 韓紅 |
十年回歸全國最受歡迎新人 | 何潔 |
年度國語歌曲 | 周杰倫、費玉清《千里之外》 |
年度粵語歌曲 | 古巨基《愛得太遲》 |
年度粵語專輯 | 李克勤《演奏廳Ⅱ》 |
年度國語專輯 | 陳升《這些人 那些人》 |
最佳國語新人 | 張懸《My Life Will…》 |
最佳粵語新人 | 泳兒《感應》 |
最喜愛的新人 | 衛詩 |
最佳新樂隊/組合藝人 | 劉以達+璐 |
粵語新勢力 | 衛蘭、AT17、鄧麗欣、吳雨霏、東山少爺 |
粵港最受歡迎DJ歌手藝人 | 林頤(粵)、葉文輝(港) |
最佳嘻哈藝人 | 農夫《音樂大亨》 |
最佳樂隊藝人 | Tizzy Bac |
最佳民謠藝人 | 萬曉利 |
最佳新世紀/民族音樂藝人 | 《野火樂集》 |
最佳無線單曲 | 胡楊林《香水有毒》 |
最佳作詞人 | 黃偉文《最佳損友》 |
最佳作曲人 | 方大同《糖不甩》 |
最佳編曲人 | 鍾興民、林邁可《夜的第七章》 |
最佳製作人 | 周博賢《Ksus2》 |
最佳錄音 | 蘇前《七日談》 |
最佳製作人 | 周博賢《Ksus2》 |
最佳企劃 | 周杰倫 |
最佳HIFI藝人 | 李克勤 |
我最喜愛的搖滾歌手 | 黃貫中 |
最佳演唱會獎 | 草蜢 |
樂壇至愛經典金曲 | 陳慧嫻《千千闕歌》 |
最佳搖滾藝人 | 頂樓的馬戲團 |
最佳電子藝人 | Dead J |
新音樂大獎 | 左小祖咒 |
(2007年)
獎項 | 獲獎 |
年度藝人 | 陳奕迅 |
年度國語專輯 | 蘇打綠《無與倫比的美麗》 |
年度國語歌曲 | 陳奕迅《愛情轉移》 |
年度粵語專輯 | 麥浚龍《Chapel Of Dawn》 |
年度粵語歌曲 | 張敬軒《酷愛》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張震岳《OK》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莫文蔚《LIVE IS...KAREN MOK》 |
最佳粵語男歌手 | 張敬軒《酷愛》 |
最佳粵語女歌手 | 容祖兒《Glow》 |
最佳樂隊 | 蘇打綠《無與倫比的美麗》 |
最佳組合 | 農夫《風生水起》 |
最佳國語男新人 | 彭坦《少年故事》 |
最佳國語女新人 | 袁泉《孤獨的花朵》 |
最佳粵語男新人 | 小肥《小肥》 |
最佳粵語女新人 | 李卓庭《09.18》 |
最佳新樂隊/組合 | 朱凌凌《Stage Dive》 |
最佳民謠藝人 | 周雲蓬《中國孩子》 |
最佳爵士藝人 | 鮑比達《I Remember Leslie》 |
最佳嘻哈藝人 | 農夫《風生水起》 |
最佳HIFI藝人 | 葉雲川 《三國》 |
最佳新世紀/民族音樂藝人 | 陳升《麗江的春天》 |
最佳合輯 | 《十二金釵眾生花》 |
最佳搖滾藝人 | Carsick Cars |
最佳電子藝人 | 林強 |
新音樂大獎 | 李劍鴻 |
最佳企劃 | 曹方《比天空還遠》 獨立發行和網路限量發售 |
最佳封套 | 曹方《比天空還遠》 |
最佳演唱會 | 張學友《好久不見演唱會》 |
最佳作曲人 | 顆粒@卡奇社 《日光傾城》 |
最佳編曲人 | 蘇打綠 《白日出沒的月球》 |
最佳作詞人 | 周雲蓬 《中國孩子》 |
最佳製作人 | 林暐哲《無與倫比的美麗》 |
最佳錄音 | David Sum & Lam Wing Cheung 《點指泰迪羅賓》 |
(2008年)
獎項 | 獲獎 |
公開獎 | |
年度藝人 | 方大同 |
年度國語專輯 | 《美麗的邂逅》 陳升 |
年度國語歌曲 | 《北京歡迎你》 群星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方大同《橙月》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陳珊妮《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
最佳國語男新人 | 盧廣仲《100種生活》 |
最佳國語女新人 | 王若琳《Start from Here》 |
最佳新樂隊/組合 | 五彩呼倫貝爾合唱團《五彩傳說》 |
最佳樂隊 | 美好藥店《腳步聲陣陣》 |
最佳組合 | at17《Over the Rainbow》I&II |
最佳搖滾藝人 | 左小祖咒《你知道東方在哪一邊》 |
最佳電子藝人 | 超級市場《音樂會》 |
最佳民謠藝人 | 巴奈《停在那片藍》 |
最佳爵士/藍調藝人 | 王若琳《Start from Here》 |
最佳嘻哈藝人 | MC Hot Dog《差不多先生》 |
最佳民族音樂藝人 | 雲力思《Ga Ga》 |
最佳封套 | 《甜蜜的負荷:吳晟 詩·歌》蕭青陽 |
最佳合輯 | 《甜蜜的負荷:吳晟 詩·歌》台灣群星 |
粵語獎 | |
年度粵語專輯 | 《King of the Road》 黃耀明 |
年度粵語歌曲 | 《喜帖街》 謝安琪 |
最佳粵語男歌手 | 黃耀明《King of the Road》 |
最佳粵語女歌手 | 謝安琪《Binary》 |
最佳粵語男新人 | 陳偉霆《Will Power》 |
最佳粵語女新人 | 鄧紫棋G.E.M. 《G.E.M.》 |
技術獎 | |
最佳作詞人 | 黃偉文《喜帖街》 |
最佳作曲人 | 小柯《北京歡迎你》 |
最佳編曲人 | 梁基爵@人山人海《親愛的瑪嘉烈》 |
最佳製作人 | Edward Chan /Charles Lee/方大同 《橙月》 |
最佳錄音 | Edward Chan/Charles Lee/King Kong 《橙月》 |
最佳HIFI藝人 | 小娟《紅布綠花朵》 |
評審團獎 | |
評審團特別推薦獎 | 李嘉強 |
評審團專業致敬年度大獎 | 何韻詩、黃立行 |
百家傳媒獎項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專輯 | 《愛如少年》許巍 |
南方傳媒聯頒大獎 | 古巨基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女歌手 | 張靚穎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男歌手 | 古巨基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藝人 | 曹格 |
百家傳媒年度展望大獎 | 泳兒 |
百家傳媒年度展望大獎 | 許飛 |
百家傳媒年度新勢力 | 胡杏兒 |
(2009年)
獎項 | 獲獎 |
年度國語專輯 | 《信仰在空中飄揚》汪峰 |
年度國語歌曲 | 《說謊》林宥嘉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左小祖咒《大事》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范曉萱《赤子》 |
最佳國語男新人 | 劉東明《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
最佳國語女新人 | 徐佳瑩《徐佳瑩La La首張創作專輯》 |
最佳新樂隊/組合 | 五條人《縣城記》 |
最佳樂隊 | 蘇打綠《春日光》《夏狂熱》 |
最佳組合 | Swing《武當》 |
最佳搖滾藝人 | 汪峰《信仰在空中飄揚》 |
最佳電子藝人 | 寵物同謀《寵物同謀》 |
最佳民謠藝人 | 五條人《縣城記》 |
最佳爵士藝人/藍調藝人 | 陳奐仁《Raw Jazz》 |
最佳嘻哈藝人 | 黑撒《我的黃金時代》 |
最佳民族音樂藝人 | 代青塔娜《寂靜的天空》 |
最佳封套 | 《故事島:李欣芸的台灣旅行音樂》 蕭青陽工作室 |
年度合輯 | 《My Dream My Way My Indie Music》潘迪華&群星 |
最佳作詞人 | 左小祖咒《北京畫報》 |
最佳作曲人 | 徐佳瑩《身騎白馬》 |
最佳編曲人 | 於逸堯/李端嫻《安樂》 |
最佳製作人 | 張亞東《潛流》 |
最佳音效 | 《感官/世界》馬丁/柯宗佑/動靜小威/楊大緯/Craig Burbidge |
最佳HIFI藝人 | 陳潔麗&鮑比達《儂情》 |
年度粵語專輯 | 《武當》Swing |
年度粵語歌曲 | 《弱水三千》麥浚龍 |
最佳粵語男歌手 | 陳奕迅《H3M》 |
最佳粵語女歌手 | 鄭秀文《Faith信》 |
最佳粵語男新人 | 李治廷《今天開始》 |
最佳粵語女新人 | 余翠芝《Make A Love Song》 |
年度藝人 | 蘇打綠 |
評審團專業致敬 | |
年度大獎 | 陳綺貞《太陽》 |
百家傳媒獎項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專輯 | 《On Wings Of Time》王菀之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男歌手 | 張敬軒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女歌手 | 謝安琪 |
世紀十年獎項 | |
世紀十年卓越男歌手 | 陳奕迅 |
世紀十年卓越女歌手 | 陳珊妮 |
世紀十年卓越歌曲(粵) | 《K歌之王》陳奕迅 |
世紀十年卓越歌曲(國) | 《My Way》張敬軒 |
世紀十年卓越專輯(粵) | 《我的二十一世紀》黃耀明 |
世紀十年卓越專輯(國) | 《美麗島》羅大佑 |
(2010年)
獎項 | 獲獎 |
時間 | 2011年7月10日 |
地點 | 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 |
公開獎 | |
年度國語專輯 | 陳升《P.S.是的 我在台北》 |
年度國語歌曲 | 李宗盛《給自己的歌》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馬條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譚維維 |
最佳國語男新人 | 嚴爵 |
最佳國語女新人 | 曾檐 |
最佳新樂隊/組合 | 自由發揮 |
最佳樂隊 | 萬能青年旅店 |
最佳組合 | 農夫 |
最佳搖滾藝人 | 馬條 |
最佳電子藝人 | 強音樂社 |
最佳民謠藝人 | 周雲蓬 |
最佳爵士/藍調藝人 | 張學友 |
最佳嘻哈/說唱藝人 | 農夫 |
最佳民族音樂藝人 | 杭蓋 |
最佳R&B/Soul藝人 | 常石磊 |
最佳舞曲藝人 | MIC男團 |
最佳現場藝人 | 崔健 |
最佳封套 | 海遜@沼澤《滄浪星》 |
最佳企劃創意 | 田馥甄《To Hebe》 |
年度合輯 | 群星《新能量音樂計劃NO.1-張亞東自選輯》 |
年度藝人 | 萬芳 |
粵語獎 | |
年度粵語專輯 | 《Connected》RubberBand |
年度粵語歌曲 | 《陀飛輪》陳奕迅 |
最佳粵語男歌手 | 陳奕迅 |
最佳粵語女歌手 | 容祖兒 |
最佳粵語男新人 | 肥寶 |
最佳粵語女新人 | 李悅君 |
技術獎 | |
最佳作詞 | 黃偉文《陀飛輪》 |
最佳作曲 | 徐佳瑩《懼高症》 |
最佳編曲 | 耳光《夜深沉》 |
最佳製作人 | 荒井壯一郎《喚回·排灣》 |
最佳錄音 | 林聰智/吳育彰/丁漫江/趙浩成/姚海毅/陳慶/李潔慧《喚回·排灣》 |
最佳HIFI藝人: | 葉雲川/孟慶華/關棟天/於魁智等中西跨界藝術家 |
評審團獎 | |
評審團專業致敬獎 | 龔琳娜、魏如萱 |
百家傳媒獎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音樂人 | 汪峰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藝人 | 陳奕迅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組合 | Twins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歌曲 | 《詩與胡說》何韻詩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專輯 | 《Time Flies》陳奕迅 |
(2011年)
獎項 | 獲獎 | ||
公開獎 | |||
年度國語專輯 | 汪峰《生無所求》 | ||
年度國語歌曲 | 陳奕迅/王菲《因為愛情》 |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汪峰《生無所求》 |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魏如萱《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在哪裡》 | ||
最佳國語男新人 | 張智《尼勒克小鎮》 | ||
最佳國語女新人 | 以莉·高露《輕快的生活》 | ||
最佳新樂隊/組合 | 19樂團《19》 | ||
最佳樂隊 | 低苦艾《蘭州 蘭州》 | ||
最佳組合 | 南王姐妹花《巴力瓦格斯》 | ||
最佳搖滾藝人 | 黃貫中《A小調協奏曲》 | ||
最佳電子藝人 | 梁基爵《Digital Hug》 | ||
最佳民謠藝人 | 陳明章《青春》 | ||
最佳爵士藝人/藍調藝人 | 胡德夫《大武山藍調》 | ||
最佳嘻哈/說唱藝人 | 蛋堡×Shin-Ski《踩。腳.踏。車》 | ||
最佳民族音樂藝人 | 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攬花去》 | ||
最佳R&B/Soul藝人 | 方大同《15》 | ||
最佳舞曲藝人 | 蕭亞軒《我愛我》 | ||
最佳封套 | 蔣明《再見北方》(史茅茅設計) | ||
最佳企劃創意 | 王嘯坤《唱片》 | ||
年度合輯 |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電影·音樂·劇 原聲帶》 | ||
年度藝人 | 左小祖咒 | ||
技術獎 | |||
最佳作詞人 | 陳升《滾滾遼河》 | ||
最佳作曲人 | 陳小霞《晚安》 | ||
最佳編曲人 | 譚伊哲《夜之繆斯》 | ||
最佳製作人 | 尚雯婕/譚伊哲/尚·馬龍/Daniel Merlot/Zuge《In》 | ||
最佳錄音 | 全勝/張博/Eric《遷徙》 | ||
最佳HIFI藝人 | 陳潔儀《重譯》 | ||
粵語獎 | |||
最佳粵語男歌手 | 黃貫中《A小調協奏曲》 | ||
最佳粵語女歌手 | 謝安琪《你們的幸福》 | ||
最佳粵語男新人 | 許廷鏗《出走三部曲》 | ||
最佳粵語女新人 | 林欣彤《Vocalist》 | ||
年度粵語歌曲 | C Allstar《天梯》 | ||
年度粵語專輯 | 林一峰/黃馨《花訣》 | ||
評審團獎 | |||
評審團推薦獎 | 黃耀明《拂了一身還滿》 | ||
林宥嘉《美妙生活》 | |||
陳升《家在北極村》 | |||
百家傳媒獎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音樂人 | 陳珊妮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女歌手 | 譚維維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男歌手 | 黃耀明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專輯 | 《Awakening》何韻詩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歌曲 | 《那些年》胡夏 | ||
百家傳媒年度突破獎 | 泳兒 | ||
百家傳媒年度舞台演繹獎 | 鄭伊健 |
(2012年)
獎項 | 獲獎 |
公開獎 | |
年度國語專輯 | 林憶蓮《蓋亞》 |
年度國語歌曲 | 曲婉婷《我的歌聲里》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空缺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林憶蓮《蓋亞》 |
最受歡迎男歌手 | 楊宗緯 |
最受歡迎女歌手 | 張靚穎 |
最佳國語男新人 | 曹秦《繁星未泯》 |
最佳國語女新人 | 曲婉婷《我的歌聲里》 |
最佳新樂隊/組合 | 戲班《就是這個調調》 |
最佳樂隊 | MATZKA《089》 五條人《一些風景》 |
最佳組合 | 棉花糖《不被了解的怪人》 |
最佳搖滾藝人 | 恭碩良《Playback Is A Bitch》 |
最佳電子藝人 | 尚雯婕《最後的讚歌》《The Doom Remix》 |
最佳民謠藝人 | 五條人《一些風景》 |
最佳爵士/藍調藝人 | 絲竹空爵士樂團《旋轉》 |
最佳嘻哈/說唱藝人 | MC HotDog《貧民百萬歌星》 |
最佳民族音樂藝人 | 戲班《就是這個調調》 |
最佳R&B/Soul藝人 | 方大同《回到未來》 |
最佳舞曲藝人 | MIC男團《色.COLOR》 |
最佳器樂專輯 | 竇唯&不一樣《笛音夏扇》 |
最佳影視原聲專輯 | 陳建年《山有多高-電影概念音樂篇》 |
最佳合輯 | 群星《摩登天空7》 |
最佳專輯設計 | 拷秋勤《發生了什麼事?》(設計:蕭青陽工作室、耀霆、烏正、李宗翰) |
最佳企劃創意 | 達明一派兜兜轉轉演演唱唱會 |
年度藝人 | 林憶蓮 |
粵語獎 | |
年度粵語專輯 | RubberBand《Easy》 |
年度粵語歌曲 | RubberBand《睜開眼》 |
最佳粵語男歌手 | 陳奕迅《...3mm》 |
最佳粵語女歌手 | 林二汶《林二汶 Eman Lam》 |
最佳粵語男新人 | 馮允謙《今天開始》 |
最佳粵語女新人 | 陳僖儀《Crazy Love》《Let Me Find Love》 |
技術獎 | |
最佳作詞人 | 黃偉文(劉浩龍《髒話阿七》) |
最佳作曲人 | 曲婉婷(曲婉婷《我的歌聲里》) |
最佳編曲人 | 常石磊(林憶蓮《無言歌》) |
最佳製作人 | 林憶蓮/常石磊(林憶蓮《蓋亞》) |
最佳錄音 | Tomas Lo/於逸堯/Simon Li/Sheta Chow(林二汶《林二汶 Eman Lam》) |
最佳HIFI專輯 | 林二汶《林二汶 Eman Lam》 |
評審團獎 | |
評審團推薦獎 | 張懸《神的遊戲》 |
百家傳媒獎 | |
年度最受矚目專輯 | 曹格《荷里活的動物園》 |
年度最受矚目歌曲 | 王菀之《留白》 |
年度最受矚目藝人 | 汪峰 |
年度最受矚目男歌手 | 方大同 |
年度最受矚目女歌手 | 張靚穎 |
年度最受矚目音樂人 | 汪峰 |
年度最受矚目舞台演繹 | 達明一派 |
年度超越大獎 | C AllStar |
年度展望 | 盧凱彤 |
年度新勢力 | 艾怡良 |
其他 | |
年度貢獻獎 | 中國好聲音 |
殿堂作詞人 | 黃偉文 |
殿堂作曲人 | 倫永亮 |
(2013年)
獎項 | 獲獎 |
公開獎 | |
年度國語專輯 | 周華健《江湖》 |
年度國語歌曲 | 李宗盛《山丘》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吉傑《自深深處》《彝斯科YISCO》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朱哲琴《月出》 |
最佳國語男新人 | 宋冬野《安和橋北》 |
最佳國語女新人 | 劉思涵《擁抱你》 |
最佳新樂隊/組合 | The Verse《52赫茲》 |
最佳樂隊 | 二手玫瑰《一枝獨秀》 |
最佳組合 | C AllStar《Cantopopsibility》 |
最佳搖滾藝人 | 竇唯《殃金咒》 |
最佳電子藝人 | 梁基爵《CouCou on MARS》 |
最佳民謠藝人 | 生祥樂隊《我庄》 |
最佳嘻哈/說唱藝人 | 小老虎《逍遙客》 |
最佳爵士/藍調藝人 | 莫文蔚《Somewhere I Belong》 |
最佳R&B/Soul藝人 | 吉傑《自深深處》 |
最佳舞曲藝人 | 張薔《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 |
最佳民族/世界/新世紀音樂專輯 | 朱哲琴與民族歌樂師《月出》 |
最佳器樂專輯 | 沼澤《遠》 |
最佳影視原聲專輯 | 默林茂《一代宗師 電影原聲》 |
最佳合輯 | 群星《五城記:2013音樂種子合輯》 |
最佳專輯設計 | 蕭青陽@蕭青陽工作室/黃安毅/劉立成/周良敦(周華健《江湖》) |
最佳企劃創意 | 周華健+張大春《江湖》跨界 |
年度藝人 | 周華健 |
年度致敬 | 李泰祥 |
粵語獎 | |
年度粵語專輯 | 藍奕邦《優與美》 |
最佳粵語男歌手 | 藍奕邦《優與美》 |
最佳粵語女歌手 | 盧凱彤《Riding On Faith》 |
最佳粵語男新人 | 空缺 |
最佳粵語女新人 | AGA《AGA》 |
年度粵語歌曲 | C AllStar《音樂殖民地》 |
技術獎 | |
最佳作詞人 | 李宗盛(李宗盛《山丘》) |
最佳作曲人 | 李宗盛(李宗盛《山丘》) |
最佳編曲人 | 何山/蔡德才@人山人海/盧凱彤@人山人海(盧凱彤《囂張》) Tim Hutton(吉傑《花兒》 |
最佳製作人 | 吉傑/Caralinda Booth(吉傑《自深深處》) |
最佳錄音 | Che Ming Lin/Bi Chong Ning/Pete Hutchings(莫文蔚《Somewhere I Belong》) |
評審團獎 | |
評審團推薦獎 | 陳奕迅《The Key》 |
百家傳媒獎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男歌手 | 張敬軒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女歌手 | 朱哲琴 |
百家傳媒年度超越大獎 | 蔣明 |
(2014年)
2014年12月30日,第14、15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頒獎典禮在廣州百萬葵園花之戀酒店舉行。
獎項類別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公開獎 | 年度國語專輯 | 徐佳瑩《尋人啟事》 |
年度國語歌曲 | 莫西子詩《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裡》 |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李泉《再見憂傷》 |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徐佳瑩《尋人啟事》 | |
最佳國語男新人 | 馬飛《當初就不應該學吉他》 | |
最佳國語女新人 | 陳惠婷《21克》 | |
最佳新樂隊/組合 | 推樂隊《發獃》 | |
最佳樂隊 | 戲班《太平有象》《五石散》 | |
最佳組合 | 鍾氏兄弟《極》 | |
最佳搖滾藝人 | 戲班《太平有象》《五石散》 | |
最佳電子藝人 | 棋盤上的空格《innerSpace》 | |
最佳民謠藝人 | 馬飛《當初就不應該學吉他》 | |
最佳嘻哈/說唱藝人 | 大支《不聽》 | |
最佳爵士/藍調藝人 | 張盈《Sondia》 | |
最佳R&B/Soul藝人 | 方大同《危險世界》 | |
最佳舞曲藝人 | 張惠妹《偏執面》 | |
最佳民族/世界/新世紀音樂專輯 | 莫西子詩《原野》 | |
最佳器樂專輯 | 惘聞《八匹馬》 | |
最佳影視原聲專輯 | Nate Connelly《殭屍 電影原聲大碟》 | |
最佳合輯 | 蝦米音樂人《蝦米音樂人合輯一號 尋光集》 | |
最佳專輯設計 | 區區500元先生/林768(周雲蓬《四月舊州》) | |
最佳企劃創意 | 汪峰鳥巢演唱會+樂視live | |
年度藝人 | 鄧紫棋 | |
粵語獎 | 年度粵語專輯 | 謝安琪《Kontinue》 |
年度粵語歌曲 | Supper Moment《世界變了樣》 | |
最佳粵語男歌手 | 麥浚龍《柔弱的角》 | |
最佳粵語女歌手 | 謝安琪《Kontinue》 | |
最佳粵語新人 | 李拾壹《大膽小鬼》 | |
技術獎 | 最佳作詞人 | 陳升(新寶島康樂隊《純情天婦羅》) |
最佳作曲人 | 莫西子詩(莫西子詩《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裡》) | |
最佳編曲人 | 李劍青/Archie Pelago(白安《接下來是什麼》) | |
最佳製作人 | 陳建騏(徐佳瑩《尋人啟事》) | |
最佳錄音 | 張篤/丁海明(戲班《太平有象》) | |
評審團獎 | 評審團推薦獎 | 朱婧《以夢為馬》 |
百家傳媒獎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男歌手 | 華晨宇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女歌手 | 朱婧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音樂人 | 李泉 |
(2015年)
2015年12月17日,第16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在佛山市順德大良演藝中心大劇院揭曉。
獎項類別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公開獎 | 年度國語專輯 | 莫文蔚《不散,不見》 |
年度國語歌曲 | 李榮浩《喜劇之王》 |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李健《李健》 |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莫文蔚《不散,不見》 | |
最佳國語男新人 | 馬頔《孤島》 | |
最佳國語女新人 | 岑寧兒《Here》 | |
最佳新樂隊/組合 | 馬幫《馬幫》 | |
最佳樂隊 | 聲音玩具《愛是昂貴的》 | |
最佳組合 | 范曉萱+A《當下》《謝謝》 | |
最佳搖滾藝人 | 聲音玩具《愛是昂貴的》 | |
最佳民謠藝人 | 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多一個》 | |
最佳嘻哈/說唱藝人 | Lu1《男孩/a portrait in time》 | |
最佳爵士/藍調藝人 | 彭飛《第三個月》 | |
最佳電子藝人 | 超級市場《有限無限》 | |
最佳舞曲藝人 | 蔡依林《呸》 | |
最佳世界音樂專輯 | HAYA樂團《瘋馬》 | |
最佳器樂專輯 | 顧忠山三重奏《Pictures》 | |
最佳影視原聲專輯 | 白水《烈日灼心電影原聲選集》 | |
最佳合輯 | 群星《美麗心民謠-遠行》 | |
最佳專輯設計 | Easy Shen《如果身體全部開放了》(設計:顏伯駿) | |
最佳企劃創意 | 麥浚龍《Addendum》 | |
粵語獎 | 年度粵語專輯 | 麥浚龍《Addendum》 |
年度粵語歌曲 | 麥浚龍/莫文蔚《瑕疵》 | |
最佳粵語男歌手 | 許志安《新天地》 | |
最佳粵語女歌手 | 吳雨霏《艷羨》 | |
最佳粵語新人 | 黎曉陽《上上下下左右左右 BA Start》 | |
技術獎 | 最佳作詞人 | 黃偉文《喜劇之王》(演唱:李榮浩) |
最佳作曲人 | 常石磊《不散,不見》(演唱:莫文蔚) | |
最佳編曲人 | HAYA樂團《輪迴》(演唱:HAYA樂團) | |
最佳製作人 | 許哲佩/王希文《搖擺電力公司》(演唱:許哲佩) | |
最佳錄音 | Eric Lattanzio《瘋馬》(演唱:HAYA樂團) | |
評審團獎 | 評審團推薦獎 | 費翔《人》 |
百家傳媒獎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專輯 | 吳莫愁《90》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歌曲 | 蘇運瑩《野子》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男歌手 | 朴樹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女歌手 | 蔡健雅 | |
百家傳媒年度最受矚目音樂人 | 莫文蔚 | |
百家傳媒年度超越大獎 | 吳莫愁 | |
殿堂歌手 | 張明敏 | |
粵劇獎 | 粵劇藝術年度矚目獎 | 歐凱明 |
粵劇藝術終身成就獎 | 羅家寶 |
(2017年)
獎項名稱 | 獲獎名單 |
公開獎 | |
年度國語專輯 | 崔健《光凍》 |
年度國語歌曲 | 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感覺身體被掏空》 |
最佳國語男歌手 | 崔健《光凍》 |
最佳國語女歌手 | 黃綺珊《小霞》 |
最佳國語男新人 | 楊炅翰《新生兒》 |
最佳國語女新人 | 蘇運瑩《冥明》 |
最佳新樂隊/組合 | 草東沒有派對《醜奴兒》 |
最佳樂隊 | 生祥樂隊《圍庄》 |
最佳組合 | 張三李四《張三李四》 |
最佳搖滾藝人 | 崔健《光凍》 |
最佳民謠藝人 | 李德筠《價值觀 Vol.01》 |
最佳嘻哈/說唱藝人 | Lu1 X Cee《午夜列車上的告別》 |
最佳爵士/藍調藝人 | 鍾玉鳳/陳思銘《藍·掉》 |
最佳電子藝人 | 白天不亮《遊園驚夢》 |
最佳舞曲藝人 | 吉克雋逸《Intrepid大無畏》 |
最佳世界音樂專輯 | 央吉瑪《蓮花秘境》 |
最佳器樂專輯 | 沼澤《琴晚》 |
最佳影視原聲專輯 | 林強《刺客聶隱娘電影原聲專輯》 |
最佳合輯 | 群星《音樂肖像2015 時間的蜜》 |
最佳專輯設計 | 生祥樂隊《圍庄》(設計:羅文岑) |
最佳企劃創意 | 《音樂肖像2015 時間的蜜》 |
粵語獎 | |
年度粵語專輯 | C AllStar《生於斯》 |
年度粵語歌曲 | 黃淑蔓& 英仁合唱團《差一點我們會飛》 |
最佳粵語男歌手 | 盧冠廷《Beyond Imagination TOO》 |
最佳粵語女歌手 | 方皓玟《404 Not Found》 |
最佳粵語新人 | 吳業坤《Kwan Gor》 |
技術獎 | |
最佳作詞人 | 武雄《拆》(演唱:張三李四) |
最佳作曲人 | 林俊傑《不為誰而作的歌》(演唱:林俊傑) |
最佳編曲人 | 蘇打綠/林暐哲《痛快的哀艷》(演唱:蘇打綠) |
最佳製作人 | 林暐哲《冬 未了》(演唱:蘇打綠) |
最佳錄音 | 李游/竇如意/張博/顏仲坤/Howie/Joe Hirst《光凍》(演唱:崔健) |
評審團獎 | |
評審團推薦獎 | 蔣明《空山》 黃韻玲《初熟之物》 |
最受矚目單元 | |
年度最受矚目專輯 | 林宥嘉《今日營業中》 |
年度最受矚目男歌手 | 林宥嘉《今日營業中》 |
年度最受矚目女歌手 | 艾怡良《說 艾怡良》 |
年度最受矚目音樂人 | 戴佩妮《賊》 |
華語傳媒大獎是一份夢想的事業。作為一家主流媒體,創辦傳媒大獎體現了南方都市報對社會的責任。傳媒大獎是一個專業、創新、開放、前瞻的獎項,南方都市報希望和所有傳媒同行精誠合作把華語傳媒大獎打造成一個百年文化品牌。
——南方都市報執行總編輯庄慎之
感謝《南方都市報》舉辦這次頒獎典禮,希望能將更多的好音樂推介給所有聽眾。
——新城娛樂及采訊台營運總監朱明銳
電影業已經受到了CEPA的推動,而香港音樂得到這一政策幫助的還很少,希望能將更多香港的音樂人推向內地。《南方都市報》是內地的重要媒體,希望香港音樂人能珍惜這次華語音樂傳媒獎的機會,獎項今年拿不到明年還可以再來,但一個人的事業今年等不到就會被淘汰。所以希望今天樂壇的年輕人能珍惜,一起超越流行。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評審團主席向雪懷
排名和設獎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後者操作很複雜,難度高很多。你們搞這些獎,首先從意義上講,是積極的,是一件有益於社會的好事。我最近關注的一些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媒體是目前我國經濟的一大新的增長點,媒體靠廣告,汲取到了資金。你們能夠把部分資金拿出,用於推動某一項事業的發展,很好。其次對於你們來講,敢於操作這麼複雜的大動作,表現出相當的勇氣與膽識,令人欽佩。
——吳文虎(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傳播學學者)
非常高興得到這些獎,這些獎項對於我的音樂來說非常重要。我希望以後每年都有機會得到這些獎項,因為這個頒獎禮是由行內最專業的委員評審出來的,也是對我的音樂的肯定,我十分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
——歌手 周杰倫
獲得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的肯定,一方面我覺得很高興,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自己對搖滾的看法:從我真正拿起吉他唱歌寫歌、走上這條路以來,當然是基於對搖滾的熱愛。現在這條路事實上更“開”了、更闊了。
——歌手 許巍
謝謝主辦單位!記者們會問起前段時間香港的“黑幕”啊、“風波”啊,說什麼“獎都是買的”,但這次是真正經過票選拿了這些獎,我覺得很開心。
——歌手 孫燕姿
傳媒大獎的結果是很有趣的,傳統和有點另類的都出現在同一個獎項裡面,這就體現了不同的視角。所以我覺得廣東本身的包容性很強,這一點比其它地方更突出一些。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看這個評獎,真能反映廣東的一個傳統的特點。廣東堅持既定政策和方針,堅持社會主義文藝的方向,並考慮到包容,我覺得這是很有價值的。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黃天驥
我認為你們的作用在於通過自身優勢,倡導、引領一種文化潮流,專心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這是一個“議程設置”的過程。要做到這點確實很難,但既然開了頭,也希望你們能做好。許多成功的獎項都有歷史性,你們今後如何,還要看如何積累。
——曾健雄,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學博士
媒體報導
? 評審的專業性、公平性,項設置的分類性、廣泛性
《新女報》
本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細膩、與國際流行樂大獎接軌的獎項設置也得到了很多音樂人的充分肯定,他們紛紛表示,這一點已經走在了港台樂壇的前面。
《北京電視周刊》
本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堅持新銳、獨立、勇敢、公正的原則,在獲獎名單中,不少打“非主流”牌的藝人和組合都得到了肯定,被不少業內人士稱作“非主流的勝利”。
《新周刊》
這是一個新興的評獎系統,它一方面是強勢傳媒充分調動媒體資源,從而對自身優勢的主動鞏固和強化,一方面也是第一次將“專業精神,專業素養”推向國內評獎標準的前台。它還特別有意識地突出“大眾傳媒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