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

唇形科涼粉草屬植物

仙草又名仙人草、涼粉草,屬唇形科涼粉草屬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一年種植可多年受益,高可達100厘米;葉對生,秋末開花。生於水溝邊及干沙地草叢中。

輪傘花序排成頂生、長2~8厘米的總狀花序式;花冠白色或微紅,長3~3.5毫米,上唇闊大,具4齒,中間2齒不明顯,下唇舟狀。具有清暑解毒,解熱利尿的功能。

形態特徵


草本,直立或匍匐。莖高15~100厘米,分枝或少分枝,莖、枝四稜形,有時具槽,被脫落的長疏柔毛或細剛毛。葉狹卵圓形至闊卵圓形或近圓形,長2~5厘米,寬0.8~2.8厘米,在小枝上者較小,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急尖、鈍或有時圓形,邊緣具或淺或深鋸齒,紙質或近膜質,兩面被細剛毛或柔毛,或僅沿下面脈上被毛,或變無毛,側脈6~7對,與中肋在上面平坦或微凹下面微隆起;葉柄長2~15毫米,被平展柔毛。
輪傘花序多數,組成間斷或近連續的頂生總狀花序,此花序長2~10(13)厘米,直立或斜向上,具短梗;苞片圓形或菱狀卵圓形,稀為披針形,稍超過或短於花,具短或長的尾狀突尖,通常具色澤;花梗細,長3~4(5)毫米,被短毛。花萼開花時鐘形,長2~2.5毫米,密被白色疏柔毛,脈不明顯,二唇形,上唇3裂,中裂片特大,先端急尖或鈍,側裂片小,下唇全緣,偶有微缺,果時花萼筒狀或壇狀筒形,長3~5毫米,10脈及多數橫脈極明顯,其間形成小凹穴,近無毛或僅沿脈被毛。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小,長約3毫米,外被微柔毛,內面在上唇片下方冠筒內略被微柔毛,冠筒極短,喉部極擴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寬大,具4齒,2側齒較高,中央2齒不明顯,有時近全緣,下唇全緣,舟狀。雄蕊4,斜外伸,前對較長,后對花絲基部具齒狀附屬器,其上被硬毛,花藥匯合成一室。花柱遠超出雄蕊之上,先端不相等2淺裂。小堅果長圓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分佈範圍


產於台灣,浙江,江西,廣東,廣西。模式標本采自廣東沿海島嶼和福建。

栽培技術


移栽定植

1整地
定植地除凈雜草,二犁二耙,深耕30~40cm,土壤充分風化、細碎、平整,做成畦寬150~200cm,畦高20~30cm;留畦間步道40~50cm;結合平整土地,施足基肥,整地后蓋上黑地膜。
2定植
3月至4月,選擇陰天為宜,株行距為50cm×40cm。用小鐵鏟挖深為8~10cm的苗穴,放入種苗后扶正,覆土至蓋沒根系,再壓實,然後澆足定根水。

灌溉排水

仙草忌澇忌旱,應保持畦面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多雨季節應立即清溝排水,乾旱天氣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

施肥

1施肥原則
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按照《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394-2013)》施用肥料,嚴禁施用城市垃圾肥。
2基肥施用
基肥以有機肥或腐熟農家肥為主,混合過磷酸鈣或複合肥。根據土壤養分豐缺情況確定肥料施用量,腐熟農家肥7500~15000kg·hm,磷肥750~1500kg·hm或複合肥750kg·hm。上述肥料混合后施用。
3追肥施用
以化肥為主。定植后10~15d用尿素37.5kg·hm、碳酸銨75kg·hm,加水15000kg溶解稀釋,結合澆水澆施。以後每個月追施1次,連續追肥2次,每次用硫酸鉀型複合肥(15-15-15)150~300kg·hm。選擇在晴天上午9:00至下午17:00,仙草上無露水時,一邊撒施,一邊用軟枝條或掃把將葉片上的肥料輕輕掃落。施肥后若連續多日無雨,應及時澆水。

病蟲害防治

仙草主要病蟲害有莖褐腐病、根結線蟲病斜紋夜蛾、棉大卷葉螟。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治理原則,將各類病蟲害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
1農業防治
採用水旱輪作、選用健壯無病種苗、均衡施肥、及時清除病株、控水等方法。
2生物防治
採用釋放天敵、性誘劑誘殺、施用生物農藥等方法。
3物理防治
採用人工捕殺、防蟲網、殺蟲燈、色板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