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葉欒

金葉欒

金葉欒為落葉喬木,2007年1月31日被國家林業局認定為新品種。金葉欒是由普通欒樹產生芽變而選育出的欒樹新品種,它嫩梢為紅色,葉片為鮮艷的金黃色,由於欒樹分枝點多,樹型也十分漂亮,嫩葉剛出來時紅色慢慢轉為金黃色,紅莖,老葉不返青,8月底滿樹葉子金黃,非常漂亮。樹皮淡黃褐色,它枝繁葉茂;樹形優美,北方地區到霜凍落葉,觀賞期200多天。抗旱,耐鹽鹼。具有欒樹本有的耐寒、耐旱,病蟲害少,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良特性。

正文


簡介
物種名稱:金葉欒
別名:
拉丁學名:.
英文名稱:
科屬分類:無患子科欒樹屬
金葉欒是一個非常珍貴的美化樹種。金葉欒的近親家族是我國傳統的鄉土樹種,耐寒、耐旱、耐瘠薄,適生性強,不需馴化,生長速度較快,具有較強的抗煙塵和二氧化硫能力,在凈化城市空氣,治理環境污染中能起到先鋒作用,金葉欒原本就是理想的綠化觀賞樹種,金葉欒在城鎮園林綠化中大有取代法桐、國槐“霸主”地位的趨勢;變異后的金葉,更使金葉欒身價劇增,不同於其他金葉樹種,如金葉女貞,金葉國槐、金葉榆金葉白蠟等的是:金葉欒獨具紅色的嫩梢,紅色的莖,紅色的脈,由於紅色的存在,使得它在整個生長期顯得金黃金黃。

苗期管理


(1)遮蔭:遮蔭時間、遮蔭度應視當時當地的氣溫和氣候條件而定,以保證其幼苗不受日灼危害為度。進入秋季要逐步延長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直至接受全光,以提高幼苗的木質化程度。
(2)間苗、補苗:幼苗長到5~10cm高時要間苗,以株距10~15cm間苗后結合澆水施追肥,每平方米留苗12株左右。間苗要求間小留大,去劣留優,間密留稀,全苗等距,並在陰雨天進行為好。結合間苗,對缺株進行補苗處理,以保證幼苗分佈均勻。(3)日常管理:要經常鬆土、除草、澆水,保持床面濕潤,秋末落葉后大部分苗木可高達2m,地徑粗在2cm左右。將苗子掘起分級,第二年春移植,移植前將根稍剪短一些,移植結束后從根莖處截去苗干,即從地表處平茬,隨即澆透水。發芽后要經常抹芽,只留最強壯的一芽培養成主幹。生長期經常鬆土、鋤草、澆水、追肥,至秋季就可養成通直的樹榦。
(4)移植:芽苗移栽能促使苗木根系發達,一年生苗高50~70cm。欒樹屬深根性樹種,宜多次移植以形成良好的有效根系。播種苗於當年秋季落葉后即可掘起入溝假植,翌春分栽。
由於欒樹樹榦不易長直,第一次移植時要平茬截干,並加強肥水管理。春季從基部萌櫱出枝條,選留通直、健壯者培養成主幹,則主幹生長快速、通直。第一次截干達不到要求的,第二年春季可再行截干處理。以後每隔3年左右移植一次,移植時要適當剪短主根和粗側根,以促發新根。欒樹幼樹生長緩慢,前兩次移植宜適當密植,利於培養通直的主幹,節省土地。此後應適當稀疏,培養完好的樹冠。
(5)施肥:施肥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措施。幼苗出土長根后,宜結合澆水勤施肥。在年生長旺期,應施以氮為主的速效性肥料,促進植株的營養生長。入秋,要停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的木質化程度,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冬季,宜施農家有機肥料作為基肥,既為苗木生長提供持效性養分,又起到保溫、改良土壤的作用。隨著苗木的生長,要逐步加大施肥量,以滿足苗木生長對養分的需求。第一次追肥量應少,每畝2500g至3000g氮素化肥,以後隔15天施一次肥,肥量可稍大。
大苗培育一般當樹榦高度達到分枝點高度時,留主枝,3年至4年可出圃。一年生苗干不直或達不到定干標準的,翌年平茬后重新培養。一般經兩次移植,培養3年至6年,胸徑就可達到4~8cm。
定植密度:胸徑4~5cm的每畝600棵左右,胸徑6~8cm的每畝200至300棵,選留3至5個主枝,短截至40cm,每個主枝留2至3個側枝,冠高比1∶3。
培育干徑8~12cm的全冠苗,每畝栽植160~170株,即株行距2m×2m;培育干徑12cm以上大苗,每畝栽植130株,即株行距2m×2.5m。結合撫育管理,修剪干高1.5m以下的萌芽枝,以促進主幹通直生長。

病蟲害預防防治處理


欒樹蚜蟲 欒樹蚜蟲為同翅目、蚜科,主要危害欒樹的嫩梢、嫩芽、嫩葉,嚴重時嫩枝布滿蟲體,影響枝條生長,造成樹勢衰弱,甚至死亡。1a年數代,以卵在芽縫、樹皮裂縫處過冬。次年4月上旬欒樹剛發芽時,過冬卵孵化為若蚜,此時多棲息在芽縫處,與樹芽顏色相似。4月中旬無翅雌蚜形成,開始胎生小蚜蟲;4月下旬出現大量有翅蚜,進行遷飛擴散,蟲口大增;4月下旬至5月份危害最嚴重,枝條嫩梢,嫩葉布滿蟲體,吸食樹木養分,受害枝梢彎曲,葉片捲縮,樹枝、樹榦、地面都灑下許多蟲尿,既影響樹木生長,又影響環境衛生;6月中旬后,蟲量逐漸減少;至10月中下旬有翅蚜遷回欒樹,並大量胎生小蚜蟲,危害一段時間后,產生有翅胎生雄蚜和無翅胎生雌蚜,交尾后產卵過冬。該病蟲害欒樹防治措施: (1)過冬蟲卵多的樹木,於早春樹木發芽前,噴30倍的20號石油乳劑。4月初於若蚜初孵期開始噴灑蚜虱凈2000倍液、或10%吡蟲啉2000倍液。幼樹可於4月下旬,在根部埋施15%的涕滅威顆粒劑,樹木干徑每厘米用藥1~2g,覆土后澆水;或澆樂果乳油,干徑每厘米澆藥水1.5kg左右。 (2)於初發期及時剪掉樹榦上蟲害嚴重的萌生枝,消滅初發生尚未擴散的蚜蟲。注意保護和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欒樹六星黑點豹蠹蛾病蟲害:一年一代,以幼蟲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蟲開始活動危害,5月中旬陸續化蛹,6月上旬成蟲羽化交尾產卵,6月下旬幼蟲孵化。幼蟲可由葉柄基部、葉片主脈後部或直接蛀入枝條內,被蛀枝條先端枯萎。幼蟲可轉移為害,也可在蟲道內掉頭,10月份幼蟲蛀入二年生枝條越冬。該蟲鑽蛀危害時排出大量顆粒狀木屑。受害植株八九月份出現大量枯枝,嚴重破壞景觀。防治方法 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人工剪除帶蟲枝、枯枝。也可在幼蟲孵化蛀入期噴灑觸殺藥劑,如見蟲殺1000倍液,或用吡蟲啉2000倍液等內吸藥劑防治。
嫁接 欒樹常常用到的嫁接要領是芽接,一樣通常芽接的時間多選擇秋季舉行,那麼芽接的重要技能要點有哪些呢?筆者在這給各人簡樸的概述一下。接芽的選擇 上端和下真箇新苗都不行取,芽片過大在插入砧木時容易折傷,芽片過小的話,則很難成活,因此多選擇中段飽滿的芽做為芽接的選擇。芽接的時間 固然說全冠欒樹秋季相宜芽接,但也要注意時間的掌握,要是時間過早,新苗發育尚不完全,嫁接后成活率較低,時間太晚則會出現芽接凍去世的徵象,以是,一樣通常時間在8月末至9月初最好,憑據地域的差別時間也要得當的調解。嫁接要領 秋季全冠欒樹芽接時多接納丁字形和環形兩種嫁接要領,這兩種要領對連結水分,進步成活率有著很高的資助。芽接后管理 芽接后的全冠欒樹一樣通常得比及來年的春天才可以解開捆綁物,在夏日修剪砧木長出的枝條,促使芽接枝長出枝條,在生長的歷程中要分外注意花木的肥水管理,要保障泥土有充足的肥力供全冠欒樹茁壯生長。移栽注意問題 移植欒樹除修剪地上枝葉,使地下根系外貌與地上枝葉外表相稱或枝葉外外貌略小於根系外,還需親昵存眷移植季候。在落葉期舉行移植,由於枝葉量小,地上部與地下部均衡干係容易均衡,苗木處生理休眠,蒸騰量小,移植成活率高。即秋季落葉后至春季以芽前期移植最好,特別是春季抽芽前移植成活率最高,落葉樹種若在生恆久移植要對地上部門實驗強修剪,少留枝葉,奪取帶大土球 移植,或多帶根系少帶土,移植后常常給地上部噴霧,生恆久也能移植成活。移植常綠樹種,通常較少修剪地上部門,地上部枝葉外外貌遠遠凌駕地下部門根系面積,移植后水分和營養物質供應與斲喪不均衡。移植時為了到達均衡,盡大概多帶和保存原根系,起的土球盡大概大些,移植后要連結樹冠對水分的要求,要常常往樹冠上噴水,維持一段時間后,地上與地下部都漸漸 規復生長,常綠樹種就能成活。常綠樹種移植的季候以休眠期最佳,由於這時樹木的氣孔、皮孔處於封閉狀態,葉細胞角質層增厚,生命運動削弱,斲喪水分與營養物質少,移植成活率高。在常綠樹種在生長季欒樹移植后,接納在南面西面偏向搭遮陽網的要領來淘汰陽光照射,從而淘汰樹冠水分蒸騰量 並安置移動噴頭噴水,待規復到正常生長(約一個月左右),漸漸去失遮陽網,淘汰噴水次數,使移植樂成。中、小常綠苗成片移植可全部搭上遮陽網,澆足水,過渡一段時間後去失,也可在陽光強的中午蓋上,早晚打開。同時,移苗還需聯合苗木生物學特性,如耐鹽鹼、蔭濕性、耐寒性、耐熱性等,憑據特性接納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