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葉榆

榆科榆屬植物

金葉榆(學名:Ulmuspumila Lcv‘Jinye’)是榆科,榆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5米,樹皮暗灰色,單葉互生,葉片卵狀長橢圓形,金黃色,先端尖,基部稍歪,邊緣有不規則單鋸齒。葉腋排成簇狀花序,翅果近圓形,種子位於翅果中部,3-4月開花,4-6月結果。

2004年河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栽培成功。中國河南遂平、鄢陵、安陽引種較多,河南省各地均可栽培。喜光,耐寒,耐旱,能適應乾涼氣候。喜肥沃、濕潤而排濕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濕,但能耐乾旱瘠薄和鹽鹼土

金葉榆枝條密集,樹冠豐滿,造型豐富。廣泛應用於道路、庭院及公園綠化。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25米,樹冠圓球形。樹皮暗灰色,縱裂,粗糙。小枝金黃色,細長,排成二列狀。葉卵狀長橢圓形,金黃色,長2-6厘米,先端尖,基部稍歪,邊緣有不規則單鋸齒。早春先葉開花,簇生於上一年生枝上。
花自花芽抽出,葉腋排成簇狀花序;花被鐘形,裂片膜質,先端宿存,雄蕊與花被裂片同數而對生,花絲細直,扁平,多少外伸,花藥矩圓形,先端微凹,基部近心臟形,中下部著生,外向,2室,縱裂;子房扁平,無柄或有柄,無毛或被毛,花柱極短,柱頭2,條形,柱頭面被毛,胚珠橫生;花梗被毛,稀無毛,花梗與花被之間有關節;花后數周果即成熟。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部至上部,翅果膜質,柱頭細長,近圓形,種子位於翅果中部。花期3-4月,果期4-6月。。

生長環境


金葉榆
金葉榆
中華金葉榆對寒冷、乾旱氣候具有極強的適應性,適宜生長區域為北緯47°10′至22°11′(黑龍江伊春至廣東中山),東經133°56′至79°55′(黑龍江雞西市至新疆和田),橫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五種氣候帶。
中華金葉榆對寒冷、乾旱氣候具有極強的適應性,抗逆性強,可耐-36℃的低溫,同時有很強的抗鹽鹼性。工程養護管理比較粗放,定植后灌一兩次透水就可以保證成活。
金葉榆的抗逆性
抗高溫指標:中華金葉榆葉片在氣溫持續超過38℃~40℃,會發生葉片輕度受害;其二年生灌從苗的抗炎熱能力高於一年苗;金葉榆的抗炎熱能力高於金葉女貞;白榆的抗炎熱能力好於中華金葉榆。
抗寒指標:中華金葉榆在大田自然條件下,氣溫達-36℃時安全越冬,二年苗木的抗寒性好於一年苗木。
金葉榆種子在種植的第一年葉片會發生輕微的變化,生長一年後會形成金黃色
當年下苗葉片會由綠色漸漸地轉為金黃色。
抗鹽鹼指標:在大田條件下,中華金葉榆在0.4%以下的鹽鹼區域可以生長,嫁接苗的生長量要略高於扦插苗。
在模擬條件下試驗表明,中華金葉榆可耐1%鹽含量土壤環境,在2%鹽含量的土壤環境下,會影響正常,並失去觀賞性。
抗旱性指標:在同等較低的含水量條件下,沙壤土中的苗木長勢要好於粘重土壤;中華金葉榆可在沙壤性土壤含水量低至7%左右的條件下正常生長;同等乾旱條件下白榆的高生長量要大於中華金葉榆;同等正常水肥管理條件下,沙壤土的苗木長勢要好於粘重土壤。

分佈範圍


在中國廣大的東北、西北地區生長良好,同時有很強的抗鹽鹼性,在沿海地區可廣泛應用。其生長區域北至黑龍江、內蒙古,東至長江以北的江淮平原,西至甘肅、青海、新疆,南至江蘇、湖北等省,是中國目前彩葉樹種中應用範圍最廣的一個。

栽培技術


金葉榆
金葉榆
澆水
春季栽植的裸根苗需要大量的水,才能促進枝條萌芽。金葉榆的根系很發達,需要經常澆水。要定期對土壤的墒情進行監測,用鐵杴挖開土壤,如果深度30厘米左右的土層幹了,即需要澆水。一般春秋季7-8天澆1次水,夏季乾旱時3-4天澆1次水,金葉榆的環境適應能力非常強,夏季可以根據植株生長環境和土壤濕度具體情況決定澆灌的次數,最好能夠做到見干見濕。
除草
除草鬆土是苗木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雜草會與金葉榆爭奪養分,影響苗木的生長。主要採取人工鋤草的方式,這樣既可以把雜草除掉又可以鬆土。除草沒有固定的次數和時間,只要有雜草就用鋤頭或者鏟子除去。但是要注意深度,不要傷到金葉榆的根部。
施肥
金葉榆在種植前可以在地表施用農家肥,然後把農家肥和土壤翻拌混合均勻,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活性,種植后還可以平衡整株植物的營養,提升萌芽動力。
等苗木處於穩定的生長狀態后施用尿素。可以在下雨後將尿素均勻撒在苗木的根部,由於土壤的濕度較大,尿素會自動溶解。也可在晴天進行施肥,但是施肥后要及時澆水,促使尿素快速溶解,否則殘留肥粒會出現燒苗的現象。
金葉榆可以每2年施用1次化學肥料,同時摻拌有機肥,這樣可以增壯苗木的根系,同時也可以增強金葉榆的葉色,提升觀賞效果。
修剪
早春栽植修剪:金葉榆栽植后要進行整形修剪,去除冗繁枝、干縮枝、垂下枝、病蟲枝,不僅可以培養冠形提升觀賞效果,還可以強壯植株的萌發力,促進其生長態勢,避免在多風、寒冷的春季出現枝條抽干現象。保留的主枝與側枝應以短截為佳,對一些過密的輔養枝以疏剪為主。
夏季生長修剪:夏季修剪金葉榆主要是去除枝幹上的綠葉枝,對生長較弱的枝條進行二次修剪,對有緩芽趨勢的枝條給予適度修剪。修剪可以促進葉片萌芽,提升觀賞效果。高接金葉榆可以修剪為饅頭形,低接金葉榆常作為綠籬或者各種造型的可以結合周邊環境的效果來修剪,能更好地體現金葉榆的美感。分車帶內栽植的金葉榆在修剪時應該把冠幅控制在分車帶路緣石寬度之內,避免影響車輛通行。
枝接
高接:以培育喬木狀金葉榆為目的。嫁接時間在3月上中旬,以砧木苗尚未發芽前樹液將開始流動時最為適宜。選取胸徑3厘米以上的主幹通直白榆苗做砧木,入冬后或剛開春后選用中華金葉榆當年生健壯枝條做接穗,剪取枝條中段長6~8厘米,放進90~95℃的溶蠟中速蘸,使表皮蘸上一層薄蠟,並裝進薄膜袋中冷藏或沙藏。嫁接方法如下。
劈接。在砧木2米左右處鋸斷,削平茬口,在斷面中心用嫁接刀由上至下垂直劈一刀,深度2.5厘米左右,在接穗下端一個芽的兩側各削一刀長2.5厘米左右的楔形斜面,使有芽的一邊稍厚,另一邊稍薄,削麵要平。用嫁接刀把砧木劈口撬開,將接穗厚邊向外慢慢插入劈口內,使砧木劈口外側形成層與接穗外側形成層準確對接,並讓砧木緊緊夾住接穗,一般可同時插兩根接穗,較粗的砧木可劈“+”形插4根接穗,然後用15~20厘米長的薄膜條從下至上綁緊。
插皮接。在砧木2米左右處鋸斷,削平茬口,選樹皮平滑的一側,先用嫁接刀在斷面斜削一刀,成一小斜面,再在斜面中央的部位切一深達木質部的豎口,切口長度稍短於接穗的大削麵,在接穗下部削一長約2~3厘米的斜面,削麵要求薄而平,在其背面的兩側,淺削去表皮,然後將接穗大斜面向木質部,順砧木切口插入,深度以大斜面在砧木切口上微露時為適。綁縛方法同劈接。
底部接:以培育灌木形金葉榆為目的,適用於以1~2年生白榆苗做砧木的嫁接,方法同上,一般一株砧木只插一根接穗,嫁接后綁好。
按嫁接時間分為夏季芽接和秋季芽接,按嫁接部位分為高接和底部接。夏季芽接以培育成品苗和接穗圃為目的,秋季芽接以培育半成品苗為目的。
夏季芽接:用白榆2年生苗木或1年生成熟苗木為砧木。6月初時,從中華金葉榆的充實枝條上選取飽滿的小側枝部位,從側枝的上方1厘米處用嫁接刀(要求嫁接刀十分鋒利,每用1~2小時磨刀1次)削下2~2.5厘米的皮部,不帶木質,然後在砧木距地面5厘米左右處,選一光滑部位,自上而下削去與芽片大小相同的組織,將芽片與砧木對接重合,用塑料布條自上而下將芽片綁縛嚴實。操作關鍵是選擇接穗的側枝大小,側枝太粗,削皮時側枝削不動,而且側枝容易從皮部脫出,使取芽失敗;側枝太細時,接穗也太細,不易操作,即使削下,芽皮也太窄,很難成活。削下的芽片如果薄厚均勻,即使起皺,拉平后照樣能用,不會降低成活率。夏季芽接一般一直可進行到7月初。此段時間,榆皮組織黏液豐富,接穗和砧木易黏合,最高成活率可達85%以上。
秋季芽接:時間為8月中下旬,採用夏季芽接的嫁接方法。此時接穗已不離皮,芽接時間不能過早或過晚,過早易萌芽,不能過冬;過晚則接穗不易癒合,降低成活率。
扦插繁殖
硬枝扦插:扦插時間在3月中旬。插穗可在上年入冬前剪取,選取0.5厘米以上的壯條,截成15~20厘米,綁縛成捆,進行沙藏。扦插前取出插穗,用清水洗凈沙土,用ABT6號100毫克/升浸泡下部2小時。一般可直接進行大田扦插,行距50厘米,株距15厘米,,隨開溝隨扦插,插穗微露出地面,將土踩實,覆蓋地膜,澆透水。4月上旬開始出芽,此時應及時從芽眼處摳破地膜,利於長出地面。直至4月底新根才能長出。
嫩枝扦插:扦插時間在7月上旬。以全光霧插較易管理:剪取當年生的近木質化的枝條,截成15~20厘米,剪去中下部葉片,保留上部4~5片葉,綁縛成捆,用ABT6號100毫克/升浸泡下部2小時后扦插至沙土中,密度以葉子完全覆蓋沙面即可。扦插后立即噴霧,每天3~4次,氣溫過高時,中午加噴1次。沙盤上部和南、西半圈要用遮陰網封閉。20天左右可長出新根。
苗圃管理
苗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背風向陽、有圍攔設施的地方。地下水位最高不超過1.5米、土層厚不少於50厘米。平原除鹽鹼化的土壤、山區除栗鈣土外均適宜建苗圃,即微酸性至微鹼性的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均可,若不符合該條件要逐步平整並進行土壤改良。水源應方便,苗圃附近最好有自備井,如果引水灌溉,輸水距離應小於1公里,水的pH值在6.0至8.0之間。
工程養護
中華金葉榆抗逆性強,工程養護管理比較粗放,定植后灌一兩次透水就可以保證成活。為保證植株景觀效果,每年需進行一兩次修剪(一般為球形,特殊造型除外)。另外,應注意防治病蟲危害,以免影響景觀效果。

主要價值


金葉榆樹榦通直,樹形高大,葉色亮黃,是喬、灌皆宜的城鄉綠化重要彩葉樹種,可用做行道樹、庭陰樹等,早春先看到果實,比較醒目,發芽比較早,呈現黃色。木材可供傢具、農具、車輛、建築等用。幼葉、嫩果可食。
1、觀賞性極佳。初春時期,中華金葉榆便綻放出嬌黃的葉芽,似無數朵蠟梅花綻放枝頭,嬌嫩可愛,早早給人們帶來春天的信息;至夏初,葉片變得金黃艷麗,格外醒目,將街道、公園等景點打扮得富麗堂皇;盛夏后至落葉前,樹冠中下部的葉片漸變為淺綠色,枝條中上部的葉片仍為金黃色,黃綠相襯,在炎熱中給人帶來清新的感覺。
2、全身是寶,開發價值很高。中華金葉榆的枝葉植物蛋白質含量很高,適口度好,適用於動物青飼料和飼料加工;榆皮中植物膠含量高、品質好,可用於加工提取植物膠,枝皮纖維可代麻制繩、麻袋或作人造棉和造紙原料;中華金葉榆的嫩芽、榆錢口感好,營養豐富,可加工優質綠色食品;中華金葉榆材質堅硬,可作木地板、傢具;果實、樹皮和葉入葯能安神,治神經衰弱、失眠。

防治方法


金葉榆對炭疽病、白粉病、枯葉病等病害有極強的抗性,但是在日常養護過程中會受到六星黑點豹蠹蛾、桃紅頸天牛、流膠病、榆樹黑斑病等病蟲害的危害,夏季還會發現金葉榆長開的葉片被太陽灼傷。

蟲害

六星黑點豹蠹蛾:1年1代,以幼蟲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為害,5月中旬陸續化蛹,6月上旬成蟲羽化交尾產卵,6月下旬幼蟲孵化。幼蟲可由葉柄基部、葉片主脈後部或直接蛀入枝條內,被蛀枝條先端枯萎。幼蟲可轉移為害,也可在蟲道內掉頭,10月份幼蟲蛀入2年生枝條越冬。該蟲鑽蛀危害時排出大量顆粒狀木屑。受害植株8-9月份出現大量枯枝,嚴重破壞景觀。
防治方法:人工剪除帶蟲枝、枯枝。也可在幼蟲孵化蛀入期噴灑觸殺藥劑,如見蟲殺1000倍液,或用吡蟲啉2000倍液等內吸藥劑防治。
桃紅頸天牛:主要危害金葉榆的木質部。卵多產於樹勢衰弱枝幹樹皮縫隙中,幼蟲孵出後向下蛀食韌皮部。次年春天幼蟲恢復活動后,繼續向下由皮層逐漸蛀食至木質部表層,初期形成短淺的橢圓形蛀道,中部凹陷。6月份以後由蛀道中部蛀入木質部,蛀道不規則。隨後幼蟲由上向下蛀食,在樹榦中蛀成彎曲無規則的孔道,有的孔道長達50厘米。仔細觀察,在樹榦蛀孔外和地面上常有排出的大量紅褐色糞屑。
防治方法:可以用2.5%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噴樹榦殺滅初孵幼蟲,5月底至8月每隔15天噴1次吡蟲啉2000倍液等內吸藥劑防治。

病害

流膠病:此病主要發生於樹榦和主枝,枝條上也可發生。發病初期,病部稍腫脹,呈暗褐色,表面濕潤,后病部凹陷裂開,溢出淡黃色半透明的柔軟膠塊,最後變成琥珀狀硬質膠塊,表面光滑發亮。樹木生長衰弱,發生嚴重時可引起部分枝條幹枯。
該病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大致可分為生理性流膠,如凍害、日灼及機械損傷或蟲害造成的傷口等;還有侵染性流膠,細菌、真菌都可引起流膠,致病病菌尚不清楚。
防治方法:①刮疤塗藥。用刀片刮除枝幹上的膠狀物,然後用梳理劑和藥劑塗抹傷口。②加強管理,冬季注意防寒、防凍,可塗白或塗梳理劑。夏季注意防日灼,及時防治枝幹病蟲害,盡量避免機械損傷。③在早春萌動前噴石硫合劑,每10天噴1次,連噴2次,以殺死越冬病菌。發病期噴百菌清或多菌靈800-1000倍液。
榆樹黑斑病:病害主要發生在葉上,病發引起過早落葉,甚至導致小枝枯死,影響樹木正常生長。
防治方法:①病發枝葉收集燒毀。發病初期,及時剪掉病變枝條,減少病菌的傳染。②在榆樹放葉后,子囊孢子飛散前,可噴灑1%波爾多液或65%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每周1次,連續噴2-3次。此外,也可施用65%可濕性福美鐵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