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公辦工程學院

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創建於1927年,時稱浙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是浙江大學最早建立的工科學科之一。1998年新浙江大學成立后,土木工程學系、建築學系、區域與城市規劃系聯合組建成新建築工程學院。2012年為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建院85周年,經過八十餘年的發展和壯大,學院積澱了雄厚的教學、科研力量,鑄就了崇尚科學、探索真理、匯聚大師、追求卓越的辦學精神,形成了兢兢業業教學、踏踏實實研究、把握髮展機遇、瞄準國際水準、服務國家建設的發展理念。

歷史沿革


浙江大學成立於1897年,前身"求是書院",是中國人最早自己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之一。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浙江大學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
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學校簡介


2001年環境與資源學院的海洋科學與工程系與建築工程學院的水工結構與水環境研究所合併組建成水利與海洋工程學系。目前,建築工程學院由土木工程學系、建築學系、區域與城市規劃系和水利與海洋工程學系組成。
學院教學科研設施齊全,在充分共享浙江大學的網路系統、圖書資料以及其它各種教學資源的同時,擁有約23500平方米面積的辦公教學科研用房,各系資料室還擁有各專業藏書30000餘冊。
學院位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安中大樓。
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科研平台


學院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含雙聘)3人,外籍院士2人。學科涵蓋了國家基本建設領域,建築、規劃、土木、水利、交通等交相輝映,土木工程高峰學科和建築規劃特色學科QS國際排名雙雙進入前100,形成了大跨空間結構與高性能材料、軟弱土與環境土工、飲用水安全保障與輸配技術、綠色建築、智慧城市等多個特色優勢研究方向,學科平台支撐條件優越,擁有16個國家和省部級教學科研基地,取得了一系列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成果新進展。
擁有完整的產學研結合體系。規劃、建築、土木、水利等四大學科的共同特點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浙江大學建設監理公司、浙江大學土木工程測試中心等學科性公司及設計院是學科和工程聯繫的橋樑,是教學與科研發展的重要基礎。
學院承擔了國家重大水專項1項,大量省部級重點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上973首席科學家項目1項。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含合作),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共計30餘項。目前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4個,浙江大學科技創新團隊4個。

學術交流

學院注重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先後與荷蘭、日本、美國、德國、法國、英國、香港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許多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每年均派出部分教師出國進修或開展合作科研,並接納大批國內外和港台地區的學者、專家前來訪問、講學。
積極參加或組織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曾主辦過杭州錢塘江大橋通車65周年紀念大會暨兩岸三地及海外華人專家“21世紀橋樑技術發展論壇”、2002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國際研討會暨城市市長和企業家論壇、中日建築結構技術交流會、國際環境振動ISEV’2003高級論壇、海峽兩岸工程力學研討會等國內外學術會議。院長董石麟院士邀請第六屆中日建築結構技術交流會的日本專家交流訪問。

辦學條件


學科建設

2006年4月18日下午,建築工程學院召開了城市規劃專業教育評估工作會議。會議由分管本科教學的副院長華晨教授主持,區域與城市規劃系系主任楊建軍教授首先通報了前一階段評估的場地裝修及有關資料的準備情況,以及還存在的一些問題等。副院長王竹教授也談了有關建築學評估的一些切身體會和經驗,建議城市規劃專業評估應該充分利用學院現有的資源平台,以大學科為背景,注重良好氛圍的塑造和構建。院黨委金衛華副書記針對評估的情況也提出了建議。
最後陳雲敏常務副院長針對評估準備工作情況,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希望大家齊心協力,積極準備迎接評估的各項工作,力爭使城市規劃專業評估能夠順利通過。
會議還就下一步工作的具體內容和工作人員的職責分配作了明確的安排。

合作交流

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地方合作與發展辦公室基於學院的總體發展目標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業界影響力等方面的需要,主動謀划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深入開展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積極推動院企合作培養人才新模式,持續提升學院的社會聲譽和行業影響力。
建設一批院企科技合作研發中心,主動謀划、頂層設計院企科技合作項目,一方面聚焦行業發展熱點、為學院科研及人才培養提供新方向,另一方面促進學院科研與社會重大需求的融合,為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提供平台,推進科技創新與現代高端產業的融合。
力爭全面覆蓋與工程行業相關的交叉領域,推進學院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類課題由零散性向系統性轉變、由單純技術研發或服務向基礎研究-技術研發-重大工程應用或產業化的全鏈條式服務轉變,培育若干個高水平團隊更高效地開展重大工程應用和意義深遠的社會服務。

師資力量

全院教職員工301名,其中教學科研崗教師200名,推廣崗教師34名,團隊教學/科研崗教師16名,實驗技術崗20名,黨政管理崗25名,圖書資料崗1名。學院正高級職稱人員81人,副高級職稱人員124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73”計劃首席科學家、浙江省特級專家、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優秀人才。另聘任名譽教授2人,求職講座教授10人,客座教授、兼職兼任教授53人。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學院始終明確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教學科研為中心、人才工程為基礎、科研服務為支撐”的發展思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整合培養,求是創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始終秉承“基礎研究為先、理論與實踐結合、產學研相互推動”的科教服務理念,立足於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努力培養具有社會擔當、國際視野、專業技術精湛的建設工程領域傑出人才。

社團文化

2019年6月19日14點,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第二屆“匠心計劃”工程師能力提升模塊之研討交流辯論賽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安中大樓A203順利舉行。該活動為建築工程學院就業引導與職業素養提升工程的系列活動之一。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學工辦主任徐潔老師出席了本次辯論賽,參賽辯手為第二屆“匠心計劃”學員。
活動開始,主持人彭一展同學向徐老師和各位選手介紹了本次辯論的主題:就建築領域而言,大學生畢業后是在國內發展好,還是國外發展好。此外,主持人介紹了活動規則與注意事項,同時鼓勵大家臨場沉著冷靜,積極思考發言,賽出水平與風采。接下來是正式比賽環節。首先正反方一辯分別進行立論陳述,兩位同學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條理清晰地陳述了己方的立場。攻辯環節,雙方的二辯、三辯反應機敏,思維清晰,針鋒相對地互相提問並回答。正方三辯吳祿祥同學發揮尤其出色。之後是自由辯論,雙方選手配合默契,有守有攻,並且說理透徹,反駁有力,一句句精彩的論述不時引起場上熱烈的掌聲。之後,徐潔老師為辯論賽做了點評。她首先回顧了建築工程學院辯論隊的歷史,告訴大家我們建工學院歷來重視辯論活動,並且由於水平較高,在學校辯論界一直備受關注。徐老師肯定了各位選手的準備與努力,強調辯論中氣勢的重要性,教授了大家一些辯論中的技巧。接下來引用龔曉南院士的親身經歷,以榜樣的事迹鼓勵我們投身到西部、基層建設,把個人發展融入到祖國發展之中,體現出浙大學子心繫天下的家國情懷。最後徐老師為正方三辯吳祿祥同學頒發“最佳辯手”證書。至此,第二屆“匠心計劃”工程師能力提升模塊之研討交流辯論賽圓滿結束,徐潔老師與同學們合影留念。該活動鍛煉了“匠心”學子資料收集、邏輯思維、語言組織、臨場演說等能力,同時使大家加深行業認知,明確擇業目標,畢業后投身於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院長兼黨委副書記羅堯治
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劉崢嶸
副院長呂朝鋒、朱斌、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