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家鎮

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轄鎮

威家鎮,是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下轄的一個鎮。座落在長江之濱,鄱陽湖之畔,廬山北麓,素有廬山北大門之謄。

下轄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常住人口9700餘人,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022元,區域面積約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00畝,林地18000餘畝。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級森林公園——馬祖山、千年古寺龍泉寺、吳頭楚尾吳楚雄關、天下四大奇竹——方竹。

歷史沿革


1970年建登廬公社,1984年改威家鄉,1992年建鎮。(贛民字[1992]74號批複)
1997年,面積37.6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威家、株橋、黑石口、星德、積余、九星6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區域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九威大道、環廬山公路及鎮道、村道組成極其便利的陸上交通網路。優質、充沛的水資源,電力、通訊的良好設施,能滿足現代工業、農業、漁業及生活所需。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正加緊進行。基礎教育設施投入效果顯著,衛生服務網路體系已經建立,污水處理、垃圾清運進入社會化管理體系,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
九(江)星(子)公路穿境而過。
獨具特色的飲食業。威家鎮現有各具特色的飲食店40餘家,以“威家老母雞”為龍頭的特色飲食業享譽四方,每年都吸引眾多遊客慕名而來品嘗特色,逐漸形成了“游在廬山,吃在威家”的品牌效益。2005年4月威家鎮成立了全市第一家行業協會—濂溪區威家鎮飲食業行業協會,帶領全鎮飲食業健康有序發展。
全鎮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機遇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深化改革,緊緊圍繞把威家建設成為現代、生態的旅遊服務中心鎮這一定位,著眼長遠,乘勢而上。

行政區劃


威家鎮位於濂溪區東北部,鄱陽湖西岸,廬山北麓。面積37.6平方公里,人口8944人。轄威家社區居委會,威家村、新華村、星德村、積余村、九星村等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威家,距區政府9千米。

政治


現任領導
戴 勇:主持黨委全面工作。
柯 建: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洪 宇:協助書記分管組織、政協、統戰、老幹部、關工委、工會、黨校、群團、婦女兒童、對台、扶貧工作,分管幹部、人事、文明創建工作,分管財政、財務、審計、會計核算中心、鎮本級資產管理等工作。
程世紀:主持人大全面工作,分管土地管理、交通等工作。
陳里貞:分管政法綜治、信訪及社會穩定工作,分管市容和城鄉清潔工作,分管招商引資工作。
蔡 萍:主持紀委、監委全面工作,分管統戰、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分管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情況督查工作。
彭建如:分管扶貧、農業、林業、水利、新農村建設工作。
李 照:主持人武部工作,工業、民營經濟、市場監管、商管、安全生產、森林防火、計劃統計工作,協助分管文明創建工作。
雷 超:分管規劃、城建、環保消防、房產、市政、發改、工作,分管巡防隊及“兩違”管控、物業管理工作。
劉繼葉:協助人大工作,分管黨政辦公室,分管衛生和計劃生育、科技、教育、旅遊、文體廣、衛生創建等工作,兼任科協主席。
董文芳:分管司法工作,分管民政、殘聯、便民服務中心、勞動保障和農醫工作,分管公共資源交易和“三資”管理工作

經濟


2011年是威家鎮發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財政稅收有新增長。全鎮把“財政增收”作為保增長的最終目標。2011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392.8萬元,比2010年1800萬元增加592.8萬元,增長32.9%。加強全鎮財稅管理,積極組織財政入庫工作,加強財務管理、開源節流,進一步加強了對鎮機關、行政事業單位“量入為出、勤儉節約”管理。如:日常辦公費、招待費等方面的支出和精減會議等辦法,較上年相比,各項開支有明顯減少。實現財政收支平衡,實現財政支出靠稅收,改變了土地財政的歷史。財政收入獲全區上台階獎。

旅遊


風景名勝
馬祖山國家森林公園
馬祖山國家森林公園
有馬祖山國家森林公園。山上有馬祖寺、香積寺、猴洞、白蓮池等古迹。
轄區內旅遊休閑資源豐富。境內有著名旅遊景點方竹庵、龍泉寺;中國四大奇竹之一“方竹”在威家形成了一道美麗的自然畫卷;國家級森林公園—馬祖山森林公園,天然溶洞—猴子洞以其獨特的原始風貌讓人流連忘返,並且尚有小(一)型水庫梘窪水庫和小(二)型水庫龍泉水庫等一批尚未開發的旅遊資源。同時該鎮地下水源經過國家地礦部檢驗,鑒定為A類礦泉水源,威家鎮優美的宜居環境與健康的飲食文化交相輝映,深受四方來客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