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閆威的結果 展開

閆威

“樂覺文化”創始人

閆威,1979年出生於北京。傳統文化的創新學者,樂覺文化品牌的創始人與踐行者,“樂覺禪”首席教師,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中華文化研究與應用課題組專家,非限性關係管理項目負責人。

個人簡介


閆威[“樂覺文化”創始人]
閆威[“樂覺文化”創始人]
學術著作:《文以載道》等

個人履歷


閆威老師有世界500強企業工作經驗,擔任過行業研究員,也曾創辦過企業,之後為求索大道,入於深山古剎中,參禪悟心,從此浸染儒釋道諸家經典,調研中西文明傳承,遠遊印度恆河,深感滄海之巨變,文化精神被活埋於文字墳堆之中,於是立志煥發文化之精神,融合浩浩蕩蕩之洪流。

樂覺禪


禪是文明(不僅限於人類文明)最偉大的創造,多少滄桑巨變都只在它一呼一吸間。如今禪的世家中有了一個年輕的生命——樂覺禪,它有一雙稚嫩的翅膀,卻無半點恐懼地直入蒼穹。它不僅是拈花一笑的瞬間,更是邁向真理的每一步。樂覺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簡單,一次關於覺悟的旅行,幸福和快樂是覺悟者腳下的路。它讓禪者走出深山古剎和世外桃源。
禪在這裡是大江急轉時的驚濤拍岸,是花開花落的似水流年。禪是搖滾的瘋狂,禪是犯錯的慌張。禪在戀人的唇上,也在舞者的鞋尖。禪是嬰兒墜地時母親的喜悅,也是生命逝去時深深的感傷。如果曾經你認為禪是神秘與遙遠,那麼樂覺禪將是生命對禪一種全新的體驗。
樂覺禪並沒有局限在學佛修禪人的世界里,而是吸引了許多尋求“快樂”“覺醒”的人。2012年,閆威開講樂覺禪,將禪宗思想和當今社會結合,在頓悟超越的基礎上,當下活出自在遊戲的生命真性,而不是在問題層面上尋求解脫。

樂覺文化


樂覺文化是閆威及其團隊在十年時間裡不斷對真理的追求與探索過程中漸漸形成的核心價值觀。
當今全球化的社會在很多領域和層面生產力已極具發達,乃至於失衡發展。在此背景下資源的巨大浪費、整體生態和諧被打破等問題凸顯。當人類意識到此真正的矛盾時,最主要的任務便是改善、完善和建立一種新的生產關係、生活關係,來滿足自身幸福的需要,精神和諧的需要,健康親和社會心境的需要。
樂覺事業就是通過最真實的接觸將樂覺文化的理念與人們的生活相結合。目前樂覺團隊所做的工作包括:
1、倡導新文明背景下全新的生活方式
2、提供全新的事業平台和人生成就模式
3、探討和傳播和諧美好的生命關係模式
樂覺文化包含“樂覺禪”、“樂覺職場”、“樂覺詩社”“樂覺伴侶”等,閆威希望通過傳播樂覺文化而最終讓人們獲得在人生不同層面的“快樂覺醒”。

個人學術成果與社會應用


《非限性關係管理與民營企業價值觀》
(一)對企業而言,“非限性關係管理”就是營造一種新型的微觀生產關係,來釋放激活潛在生產力。
眾所周知,20世紀末中國宏觀經濟的騰飛起於生產關係的改變——“改革開放順應了全球化經濟浪潮,以市場化、私有化為推動力,極大釋放了潛在生產力”。
作為21世紀的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屢見不鮮,而在微觀企業實踐層面上的管理思想創新、管理模式(即微觀生產關係)的創新卻如鳳毛麟角。而這個點位的突破關鍵在於,“以一種更具創造性的生產關係模式,來順應21世紀全球人文管理革命的思想浪潮,以人性化、創新化為推動力,釋放企業的潛在生產力”。
(二)對家庭(家族)而言,“非限性關係管理”就是營造一種新型的家庭(家族)人際溝通關係(包括夫妻、親子等)模式,來增進微觀家庭(家族)和諧度。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近代一直受到西方文明的強勢衝擊,在工業化、城市化的趨勢下,以“大家族文化”為傳承紐帶的傳統倫理觀念正逐步解體,與此伴隨著離婚率上升、空巢家庭、未婚同居等大量社會現象。
而隨著女性在經濟和精神上的更加獨立,兩性關係(也包括親子關係)的衝突更加突出,民族傳統價值觀與西方現代價值觀的衝突也非常明顯,因此,探索一種“擺脫民粹本位與西方本位局限的家庭倫理價值觀,更加平等、包容、開放的關係倫理與溝通模式”,是建設和諧社會最基本單元的鑰匙。
(三)對個人(民營企業家)而言,“非限性關係管理”就是營造一種完全開放和諧的意識狀態,來增進個人的主觀幸福感與生命和諧度。
工業化、城市化、科技化這幾大趨勢導致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大,主觀幸福感降低,人際疏離感增強。身心健康面臨嚴峻挑戰,常常不自覺地陷入冷漠、焦慮、疲憊等生命亞健康狀態而不能自拔。
而民粹本位與西方本位兩種文明價值觀衝突的最直接後果,是個人人生價值的普遍迷失。
因此,要通過“非限性關係管理”這個價值實踐工具,增強內在智慧,幫助更多人找到人生使命與價值,完美平衡“人生價值、身心健康、工作事業、情感家庭”的關係。
------------------------------------------------------------------------------
閆威說
1. 當煩惱之風吹著你的時候,你順著它,讓它過去,不要拿著一塊大帆布在那兒擋著它,這樣你承受的壓力就很大了。
2. 我們因為看不清真相,看不清生活和自己的真相,所以我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們製造了很多問題。然後自導自演去解決了很多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樂此不疲,我們很有成就感,把它當做了一個旅程。實際上,那依然是我們的大腦和自己的一個遊戲而已。
3. 當我們找到永恆不變的那顆心,那個永恆生命真性的時候,所有這些煩惱都無法困擾我們。你不用再去學什麼方法去對治它。
4. 我們的思想造就了我們的語言,造就了我們的身體,所以我們要真正得到一個果實,首先要從思想下手,我們真正要改變自己,也是要從思想下手,那會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5. 無論我們是哪一種人,都需要來保持一顆清明和幸福的心。
6. 這攀緣心是什麼呀?就是我們這個有生有滅有取捨的心。我們追求的是什麼?是希望自己身體很舒服,一下子所謂很通透的感覺,很喜悅,追求的是一種寧靜,追求的更有能量的感覺,追求自己的情緒更平靜,我們就是追求的這些東西嗎?這些就是我們的分別攀援心啊,
7. 這個身體,和外面的山河虛空,整個地球,這個大氣層,整個太陽系銀河系,都是我們妙明真心中所顯現出來的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