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佩魯茨

馬克斯·佩魯茨

馬克斯·佩魯茨 是英國生物學家和結晶學家,1914年5月19日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二戰時去英國求學,在劍橋獲博士學位並加入英國籍。蛋白質晶體學家。因發現血紅蛋白分子結構與肯德魯共獲1962年諾貝爾化學獎。他也是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創建人與第一任主任。同時,他還是一位關注科學人性力量的科普工作者他的主要貢獻是與肯德魯一起測定了蛋白質的精細結構而分享了196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人物簡介


馬克斯·費迪南·佩魯茨(Perutz,Max Ferdinand,1914~2002)是一位奧地利裔英籍分子生物學家。他與英國分子生物學家約翰·考德雷·肯德魯(John Cowdery Kendrew)一起共同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利用X光技術繪製出了血紅蛋白(hemoglobin)和肌紅蛋白(myoglobin)的結構。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是兩種存在於血液中和肌肉中的蛋白質。佩魯茨把他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投在血紅蛋白的研究上,詳細闡述了血紅蛋白是怎樣構成的。佩魯茨的研究幫助生物學家了解了分子在運輸血流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時所起的作用。

早期研究


1914年5月19日,佩魯茨出生於奧地利(Austria)的維也納(Vienna)。他的父親名叫雨果·佩魯茨(Hugo Perutz),母親叫阿黛爾(金施密特)佩魯茨【Adele (Gold-schmidt) Perutz】。佩魯茨是家中三個孩子當中的一個。佩魯茨的父母家中均是通過做紡織品生產生意而致富的。他的父母都希望他能夠學習法律,然後進入家族生意中,但是他卻在維也納泰莉莎(Vienna Theresianum)讀初中時對化學產生了興趣。這個學校在瑪麗亞·特雷莎女王(Empress Maria Theresa)時期是一個軍官學院。1932年佩魯茨進入了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學習無機化學,但是他發現這個學科很枯燥,便很快地轉去學習有機化學了。
1936年畢業之後,佩魯茨為了躲避納粹擴張造成的困境而前往英格蘭。他在劍橋大學跟著物理學家約翰·德斯蒙德·伯納爾(John Desmond Bernal)一起在卡文迪什實驗室(Cavendish Laboratory)工作。

研究領域


通過在有機化學方面的工作,佩魯茨了解到在劍橋大學正在進行的X射線結晶學研究。這種技術也叫做X射線衍射,是由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狄奧多爾·費利克斯·馮·勞厄(Max Theodor Felix von Laue)發明的。X射線可能被諸如岩鹽等晶體衍射(diffracted,即被彎曲)。這就使人們有可能測量出X光的波長,並且研究晶體中原子的相對位置。馬克斯·馮·勞厄讓一束X射線穿過一個晶體投射到一個照相底片上,在那上面會產生斑點圖樣。這種衍射圖樣(diffraction pattern)因各種晶體類型的不同而不同。人們運用數學方式對斑點的位置和黑暗程度進行分析,進而看出晶體的原子結構。

強大的團隊


佩魯茨的研究團隊中人才濟濟、巨匠雲集,有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創造了科學史上難以打破的神奇記錄。
馬克斯·佩魯茨與同事約翰·肯德魯共同獲1962年諾貝爾化學獎
馬克斯·佩魯茨與同事約翰·肯德魯共同獲1962年諾貝爾化學獎
約翰·肯德魯爵士(Sir John Kendrew,1917年3月24日 - 1997年8月23日)1946年加入,與佩魯茨同時獲得1962年諾貝爾化學獎。
馬克斯·佩魯茨實驗室成員,1962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獲得者克里克和沃森
馬克斯·佩魯茨實驗室成員,1962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獲得者克里克和沃森
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頓·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和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1928年4月6日- )分別於1948年和1951年加入,二位因闡述了DNA的雙螺旋結構而共同獲得1962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
馬克斯·佩魯茨的合作夥伴,1958年和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桑格
馬克斯·佩魯茨的合作夥伴,1958年和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桑格
諾貝爾化學獎二次獲得者弗雷德里克·桑格( 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也與他們聯手,桑格於1958年因對蛋白質結構組成的研究,特別是對胰島素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又於1980年因發明DNA鹼基測序技術再次獲諾貝爾化學獎,是唯一兩次獲該獎的科學家。

對華交流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佩魯茨院士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朱丹博士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佩魯茨院士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朱丹博士
1993年在英國伯明翰召開第17屆國際遺傳學大會,談家楨和時任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長李振聲院士帶領中國遺傳學會約30名代表參加了大會,馬克斯·佩魯茨院士作為國際遺傳學會聯合會重要成員積極支持中國北京承辦1998年下屆國際遺傳學大會(ICG),助力中國遺傳學工作得到國際承認。
會後,佩魯茨邀請中國遺傳學會年輕代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博士朱丹等,以及來自中國台灣和美國、加拿大的幾位年青學者參觀訪問了他所領導的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針對各自的研究領域進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