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捷鎮

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下轄鎮

雙捷鎮位於漠陽江中下游,陽江市江城區西北部,地處陽東、陽西、陽春市、江城結合部,西北面與陽春市河口和崗美兩鎮、西南面與陽西縣程村鎮、東南面與白沙街道、東北面以漠陽江為界,與陽東區紅豐鎮接壤,距陽江市政府約20公里。全鎮總面積68.85平方公里(紅十月農場位於轄區內,面積15平方公里),轄10個村委會和1個居民社區。

地理環境


雙捷鎮位於漠陽江中下游,江城區西北部,地處陽東、陽西、陽春、江城四縣區結合部。全鎮總面積82平方公里(紅十月農場位於轄區內,面積15平方公里),轄10個村委會和1個居民社區。全鎮約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非農業人口2000人,鎮區總面積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0人。
現鎮機關幹部職工82人,其中公務員27人,非公務員幹部36人(含大學生村官10人),國家職工19人。領導班子成員14人(含掛職副書記1人),副主任科員1人。全鎮有村“兩委”幹部63人,有21個黨支部(1個非公黨支部),有黨員952人,其中農村黨員643人。
雙捷鎮
雙捷鎮
雙捷鎮屬半丘陵地區,全鎮有農用地7.5萬畝,耕地面積約5萬畝(其中水田1.5萬畝,旱地3.5萬畝),林地0.9萬畝。雙捷鎮毗鄰漠陽江,東面水源充足,適宜發展蔬菜、糧食生產、淡水養殖和禽畜飼養,西南部、西部山區山坡地多,適宜發展林果業。

交通


雙捷鎮的交通較為便利,325國道、站港公路、陽陽鐵路、茂陽和雲陽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雲陽高速公路在我鎮設有出入口與鎮內有縣道雙樂公路交接,形成較好的交通網路。鎮區分別距陽江市區和陽春市區20公里和30公里。

經濟


2013年初雙捷定為市級中心鎮以來,圍繞打造休閑觀光風情小鎮的中心鎮建設定位,科學調整了全鎮的產業布局。主要發展方向是:依託銀嶺發展工業和服務配套的第三產業,努力打造銀嶺的“後勤服務”基地,利用鎮內豐富的水系資源和優美自然風光打造陽江市“後花園”,整合資源,加快舊區改造,打造為休閑、風情小鎮。2014年第一季度,全鎮完成生產總值2.5億元,工業總產值1.4億元,農業總產值1.1億元。
雙捷鎮是個傳統的農業鎮,全鎮的農業生產主要以水稻、水果、甘蔗、淡水養殖和畜牧業為主。近年來,科學調整了“東菜西果”的產業布局,成效果顯著。東片規劃種植優質稻和無公害蔬菜、淡水養殖等,廣三保畜牧有限公司年出欄6萬頭生豬,淡水養殖以單性羅非魚、奧泥魚為主,面積達6000畝。在康州村引進發展了1500畝蔬菜基地,西片盤活豐富土地資源,規劃發展特色觀光農業和家庭農場,現已鞏固發展了萬畝甘蔗、粉葛石斛、玄麻、矮化香蕉、火龍果及城市綠化風景樹種植基地。
雙捷鎮工業發展處在起步階段,工業經濟基礎薄弱,以恆佳、北山膠化廠兩家年產值過億的企業為支柱產業。2013年,結合中心鎮建設方向,對接銀嶺,在元湖一帶規劃發展新鎮區和商貿服務業、特色餐飲業等,打造為園區後勤“服務基地”。把工業納入銀嶺科統一規劃發展,把引進的好的工業企業全部推薦給銀嶺工業園區,銀嶺科統一統一考慮招商。

社會


2015年,全鎮共有初級中、小學各1所,小學分教點9所,教師共185人(小教部130人,雙中55人),學生1421多人(小教部953人,雙中468人)。有衛生院1家,有村衛生站16家,雙捷新衛生院於2013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
鎮區主要街道3條,共長1590米。有公路橋1座,人行橋2座。建於1958年的雙捷攔河大壩(現正在重建)氣象壯觀,被列入陽江市八景之一。鎮內金融、商業、保險等設施齊全。現有供電所1間,其中鎮區設有總容量420千伏變壓器2台,有郵電支局、初級中學、中心小學各1所,耗資40多萬元的文化中心1個(內設1000個座位的影劇院),敬老院1個,農貿市場1個。鎮區林木覆蓋面積78.13畝,綠化率21.9%提前實現綠化達標。雙捷盛產糧、油、糖以及母牛、母豬和母鵝。

人口民族


2021年5月,江城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雙捷鎮人口數為1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