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陽江

廣東省西南部的河流

漠陽江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發源於陽春市雲霧山脈,流經地區廣東省陽江市陽春、陽東、江城,主要支流雲霖河、那烏河、潭水河等。

水系概況


漠陽江源頭
漠陽江源頭
漠陽江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發源於雲浮市雲安縣富林鎮雲霧山脈。貫穿陽江市陽春、陽東、江城等三個縣(市、區)。在陽東區北津港注入南海。地處於東經111°16′—112°22′,北緯21°46′—22°42′之間。流域總面積6091平方公里,河長199公里。
主要支流有:雲霖河、西山河、那烏河、馬塘河、蟠龍河、潭水河(漠陽江最大的支流)、大八河、那龍河等。
多年平均實測河川年徑流量為82.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86.5億立方米。
據陽江市環保、水利、衛生部門對地表水的檢測,漠陽江除陽江市區和陽春市城區部分河段外,其餘河段水質均符合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質標準。

流域環境


漠陽江沿岸風光
漠陽江沿岸風光
漠陽江流域的地勢由北向南傾斜,背山面海。流域上游地形以山地 為主,河谷狹窄,溪流多,比降大,水流急;中游為狹長的河谷盆地和小平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簇擁,湖山相映;下游地形以丘陵和小平原為主。流域地形高差懸殊,流域河床平均比降0.49‰。
流域地質由花崗岩、砂頁岩、砂岩、片岩和石灰岩等組成。流域內山體完整,土層較深,植被良好,無嚴重水土流失現象。山間盆地土層單薄,表土乾旱貧瘠。地質構造以華夏系、新華夏係為主,斷裂構造發育,地震屬7度區。
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受海洋性季風及熱帶、副熱帶高壓氣候影響,氣溫變化小,年平均氣溫23℃,年平均日照達2000小時,全年無霜期約350天,偶有低溫霜凍。
流域內水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2199.5毫米,有雲霧大山和望夫山鵝凰嶂兩個暴雨中心。雨量地區分佈不均,年際變化大,最大年降水量2900毫米,最小年降水量1500毫米,雨量年內分配也不均勻,夏秋多,冬春少,4~9月雨量佔全年70~85%。

水旱災害


漠陽江陽春河段洪水狀況
漠陽江陽春河段洪水狀況
漠陽江流域背山臨海,有眾多的山口,為暴雨形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流域內又是冷暖氣流交接靜止地方,是華南暴雨中心之一,洪澇災害頻繁。流域地處南海之濱,受颱風和咸潮的威脅。由於降雨時空分配極不均勻,流域內也常出現旱患。在澇災、風災和旱災中,以洪澇災害尤為嚴重。
據歷史記載:1458年(明英宗天順二年)至1949年,共發生重大洪澇災害24次。其中,1516年(公元明德正十一年)特大暴雨,縣誌記載:“積雨旬日,壬戊夜潦暴漲,壞公私房屋數千間,城崩殆盡,毀民田無數,時二熟不登,民大居困”。1620年(明萬曆四十八年),縣誌記載:“四月大水,暴雨迎潮,水深八尺,西門外旦場,華濠一帶,民房崩陷者七百餘家,白沙頂、麻布演、津頭朗等村廬舍淹沒殆盡”。“廬舍淹沒殆盡”,就是水位已達房屋檐口以上。
1922年7月14日漠陽江出現的特大洪水,俗稱“大潦王”,春城水位達17.02米,雙捷站水位9.2米,陽江站水位4.18米,漠陽江兩岸一片汪洋,房屋崩塌甚多,農田失收,災后求乞者眾。當時堤圍矮小單薄,只能抵禦一般小洪水,洪水都是漫灘而過,消退較快,洪澇相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漠陽江的最大洪水是發生在1981年10月5~8日,受颱風影響,漠陽江中上游降特大暴雨,圭崗最大24小時雨量425.8毫米,據雙捷水文站水后實測,流量為4390秒立方米,超過50年一遇洪水,漠陽江兩岸除埠場聯圍外,堤圍全部崩缺,缺口979處,長36.81公里,水淹村莊700多處,沖崩房屋3.4萬間,災民20多萬人,死亡47人,淹沒農田3.8萬公頃,損失稻穀2億多斤。

主要支流


西山河,在合水鎮匯入漠陽江。
潭水河,發源於陽春雙滘七星嶺雞籠頂南側,從北向南流經七星、蒲竹、古重、大陳,折向東偏南經蒲召、大新、黃坡、喬連,與喬連河匯合後轉向東經三甲荊山、潭水、河口,在河口鎮潭梅古良流入漠陽江。全長107公里,集雨面積1421平方公里,是漠陽江的最大支流,水量佔全流域水量的26%,而且處在八甲大山與鵝凰嶂兩個暴雨中心之間,域內缺少大型蓄水工程,對漠陽下游及陽江市區防洪構成最大威脅。因流經潭水圩得名。
黃村河(雲霖河),發源於陽春市石望鄉狗耳棟(山),從北向南流經簡 村入新興縣天堂石步河,再折入陽春經石望大崗坪、春灣黃村,在春灣廖施尾塱村流入漠陽江,為漠陽江一級支流,全長31.9公里,集雨面積288平方公里。位於東源縣東北部,是東江左岸一級支流,河長55.8公里,流域面積415平方公里。
那烏河,發源於陽春市合水鎮平東白鶴頭頂北側,從東向西偏北經新村、木樓、新龍圩,在春灣那星塱角、荔枝園流入漠陽江,為漠陽江一級支流,全長28公里,流域面積123平方公里。

水利開發


1949年前流域內水利設施十分落後,堤圍低矮單薄,沒有蓄水水庫,僅有少量臨時水陂引水,洪、澇、旱災害頻繁,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二十世紀末,興建了攔、蓄、引、排、灌等防風、防洪、防旱工程5000多項。其中大型水庫2座,即大河水庫和東湖水庫;中型水庫11座,大、中型水庫總集水面積為(548)平方公里,小型水庫202座,總庫容為12.372億立方米。主要排澇工程有漠西排澇工程、中心洲排澇工程、埠場排澇工程、馬南垌排澇工程以及一些小排渠和電排站等,興建引水工程3385項,引水流量92秒立米,其中大中型引水工程有雙捷攔河壩、紅江攔河壩、西山陂和響水陂等,還建有電排灌站和涵閘工程一批,這些工程對防風、防洪、防澇、灌溉發揮了巨大作用。
20世紀末,漠陽江流域內有耕地面積14.934萬公頃(224.0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7.28萬公頃(109.2萬畝)。流域內人口199.66萬人,國內生產總值1197345萬元,工業總產值為1219571萬元,農業總產值為583899萬元。2000年總用水量10.4578億立方米,其中工業0.77億立方米,農業8.54億立方米,城鎮生活0.50億立方米,農村生活0.64億立方米。
漠陽江流經春灣,在春灣廖施朗尾村與一級支流雲霖河匯合。河上建小型水庫3座,庫容計675萬立方米,建有100千瓦以上小水電站4座,共裝機970千瓦。流域下行與那烏河匯合。河上建有那且水庫,庫容382萬立方米,還建有木樓陂、沙底陂等小型水陂一批,灌溉著兩岸分散的農田,另建有黃泥夾、馬師田等電站2座,共裝機485千瓦。
漠陽江南下至合水鎮匯合西山河,河長108公里,是漠陽江支流中落差最大的一支,現已興建了林灣電站、張公龍水庫、大河水庫、新朗電站,西山陂引水等工程,合計裝機46700千瓦。
漠陽江東南行流經崗美鎮,左岸有庫崗美水庫,它由蛤山、那馬兩座水庫組成,以灌溉為主、兼負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
漠陽江向東南,進入陽江市江城區境內,於雙捷鎮有雙捷攔河閘壩是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處潭水河入漠陽江入口下游7公里,壩高15.5米,長470米,泄流時有“捷壩驚濤”景觀顯現。雙捷攔河閘壩與近旁石河水庫引蓄聯合調度,灌溉江城8萬多畝農田。工程於1958年動工, 1963年全面發揮效益。雙捷攔河閘壩還用管道向海陵島供水,以解決該島內水源不足。

經濟文化


漠陽江發源於雲浮市富林鎮雲霧山脈之富林鎮東星水庫處,流經馬塘河后,向南流入陽春市河朗鎮。源頭地區為岩溶地貌,溶洞較多。其中,玉溪三洞是由漠陽江上游的甘婪河穿過3座石山形成的天然溶洞,地下河長3公里,河水清澈,溶岩千姿百態。蕩舟游洞,可深味“石出疑無路,雲開別有天”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凌霄岩在玉溪三洞下游6公里,是喀斯特地貌中典型的棕櫚片造型,2003年獲“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2005年7月又成為“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它以雄偉壯觀著稱,岩洞高120米,寬20~60米,被譽為“南國第一洞”。
漠陽江下行,溶岩地區在江水長久的滋養下,形成了獨特的春灣景區。綿綿青山雲蒸霞蔚,彎彎流水綠樹垂岸,阡陌交錯,雞犬相聞,一幅田園山水畫卷。龍宮岩位於春灣鎮東郊,洞長約1000米,游此洞如身臨海底龍宮。春灣石林位於春灣鎮東北2公里的蓮花垌內,裡面一塊平坦的草地,四周矗立著無數如刀似劍的石峰,詩人韋丘寫道:“萬把青銅劍,鋒芒指夜天”。通天蠟燭位於春灣中山公園湖畔,是石群拔地而起的圓柱形奇峰,峰頂有一石突起,似燭蕊待燃,高達100米,底寬30米,聳立於湖畔,倒映在湖中,融為一幅水墨圖。
漠陽江南下至陂面鎮,西岸有獨石仔山,山東有一個裂隙溶蝕形成的高15米、寬28 米、深40米的山洞,是約14900年前古人居住的洞穴遺址,己挖掘出古人牙齒、動物化石和生活用石器等600多件,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獨石仔洞穴遺址隔河相距5公里處,是白寨古人類居住遺址,遺址面積約400平方米,經考證,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戰國時期。
流域上游多山,河谷狹窄,耕地少而貧瘠,溪流多,比降大,水流急。
合水鎮漠陽江高留河畔,有一年又一次的高留墟,每年農曆五月初四,各式木器、竹器、藤編織品雲集河灘。商品做工精湛,久用不蛀。四面八方的人們紛紛來此選購。
漠陽江下行,接納蟠龍河的匯流后,左岸便是具悠久年代的歷史名城陽春市市政府駐地春城。陽春市轄15個鎮和一個街道辦事處,資源得天獨厚,文化古迹眾多,風光綺麗,綠水青山,素有“廣東小桂林”之稱。有國家地質公園,是中國馬水桔之鄉、中國孔雀石之鄉、中國春砂仁之鄉、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根雕雅石)之鄉。全市森林覆蓋率59.2%,有野生植物650多種、野生動物100多種,其中有茶木鵑、豬血木等多種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礦產資源及種類多,儲藏量豐富。出產多種可觀賞的奇石,其中孔雀石久負盛名。陽春城西3公里有崆峒岩洞,洞里建有寺宇,明萬曆年間始建,岩中有寺,寺外有峰,以古雅清幽為特色。漠陽江流出春城,南下經馬水鎮。鎮盛產栽培歷史久遠的馬水桔,種植面積達17萬畝,年產量達50多萬噸。此桔果形扁圓,皮色金黃,皮薄核少,清甜爽口,味道香濃,是無公害質量認證的嶺南佳果之一。陽春孔雀石也多產於馬水鎮,已有兩千多年的采冶歷史,它除了可煉銅、雕制工藝品、作醫藥、作永不褪色的顏料、作礦物標本外,是最珍貴的觀賞石。
漠陽江下行在河口鎮潭梅古良潭水河來匯,該河是漠陽江最大的支流,對陽江市城區有較大的洪水威脅。漠陽江中遊河床平緩,兩岸逐漸開闊,丘陵、台地、平原交錯,土地肥沃,是陽春市主要糧產區。
漠陽江出雙捷攔河閘壩,至新洲村分為東、西兩支,東支長25公里,西支長29公里。新洲村以下是河網地區,水道縱橫交錯,河床寬闊,比降平緩,受潮汐影響。兩岸寬廣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是主要的農業區。但由於地勢低洼,常發生洪澇災害。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漠陽江建設了大批防洪堤壩,兩岸是廣闊的圍區,人民生產生活安定,社會經濟發展平穩。
漠陽江下游內呈扇狀,分佈眾多的大小支流,其中較大的支流有大八河、那龍河等。大八河,發源於珠環山脈的爛頭嶺。上游是崇山峻岭區,中下游為丘陵平原台地,流域面積278平方公里,全長41公里,上游已建江河水庫,有灌溉、防洪等功能。那龍河,發源於恩平縣橫陂鴨仔嶺頂,全長67公里,流域面積945平方公里,上游已建紅河攔河閘壩、東湖水庫等大型水利工程。
漠陽江龍舟比賽
漠陽江龍舟比賽
漠陽江東幹流東岸,有陽江市城區中心,市區人口約50萬人,是廣東省四大傳統手工業基地之一,經濟發達,小刀、漆器、豆豉被稱為“陽江三寶”。陽江素有“魚米之鄉”之稱。陽江風箏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南有陽江,北有濰坊”,國家體委已命名陽江為“中國風箏之鄉”。陽江風箏種類繁多,製作工藝考究,其中“靈芝”風箏、“百足”風箏最具特色。每年端午節前後,陽江都舉行龍舟競賽,群眾在漠陽江東幹流逆水賽龍舟,賽后,龍舟會被埋在河(湖)邊,次年四月出土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