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官

監官

中國古代官職之一,是代表君主監察各級官吏的官吏(耳目)。

基本簡介


監官最早設於戰國,當時由君主的秘書——御史兼任。
秦與西漢設立御史府,首長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為輔佐。在內廷保管檔案並督促百官的,稱侍御史;出外監察郡縣的稱監御史。遇有特別緊急情況的,皇帝臨時派遣有誅殺之權的御史,稱為繡衣御史,或稱繡衣直指。西漢末年,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御史府改為御史台,御史中丞為長官,轉屬少府,成為專門的監察機關,別稱憲台。從此之後,御史為監察官的專稱。
魏晉以後,御史台從少府獨立出來,成為全國性的監察機構。
隋代御史台由御史大夫一人,治書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八人,殿內侍御史、監察御史各十二人,錄事二人等組成。
唐代御史台分為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
元代在御史台以外,尚有江南諸道行御史台及陝西諸道行御史台,以監察諸省。
明代改御史台為都察院。各省設提刑按察使司,以按察使為長官,掌司法與監察,有監司之稱。
清代都察院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為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