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

徠社區教育是運用本社區教育、文化等資源,面向本社區全體公民,以促進本社區人的發展與社區發展為目標的各類教育活動。社區教育是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革的產物。

在我國,社區教育起步於80年代初期,它是在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后,總結原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社區教育的經驗,從國內不同地域的實際出發,通過試點逐步發展起來的。

國際國內社區教育實踐經驗已清楚地表明,只有實施面向社區成員,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原則的各種各樣的社區教育,才能滿足和解決人們各種各樣的教育需求和社會問題。

詞語定義


在社區中,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以社區全體成員為對象,開展旨在提高成員的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成員的全面發展和社區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活動。(2006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定義)

形成介紹


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
全國社區教育可分三類:
一類是以一所學校為中心,連結所在社區的部分工廠、事業單位與政府部門共同組成的社區教育委員會。
二類是以社區為中心,由街道辦事處或區級政府牽頭,社區教育機構等企業單位共同參與組建的。
三類是以工業區或農業縣為地域界限的社區教育,旨在加強企業、農村未來勞動者素質的培養和社區文化建設。
進入90年代后,社區教育組織自覺認識到社區教育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了制度建設,各級社區教育管理機構所制定的“章程”、“暫行規定”等紛紛出台。如“上海市社區教育工作暫行規定(草案)”、“天津市河西區教育工作條例(試行)”,“西安市曲江新城育社區育+模式社區教育”,為社區教育走上規範化道路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明顯加快,社區教育正在不斷發展並逐步走向成熟。
一方面,社區居民逐漸認識到社區教育的價值,產生了一定的參與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不斷膨脹的城市人口、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湧入城市,形成流動人口浪潮;21世紀,中國大部分城市將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化日益嚴重;不合理的城市布局與窘迫的生存環境;人際關係的隔閡與淡化等等。
對此僅僅依賴以協調管理為特性的社區組織形式以及學校教育來解決上述社會問題是遠遠不夠的。
從徠社區教育內部看,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的發生、發展,尤能說明教育社區化的必然性。社區學校(院)的發展過程,可以說是社區教育逐步成熟、功能逐步外顯的過程。因此,90年代以來中國社區教育概念中的“教育”已不是狹義的教育。

作用意義


終身教育體系

二、社區教育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理想途徑之一
我們可將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原則概括為:
1.教育計劃和方法要適應每一個團體具體的和根本的目標;
2.在各個教育水平上,塑造人類自身,以適應進步、變革的生活;
3.大規模地使用各種各樣的信息和安排訓練,要超越加在教育身上的傳統定義和組織機構的限制;
4.確立各種活動(技術的、政治的、工業的、商業的等)形式與各種教育目標之間密切的聯繫。
社區教育在教育連續性、社會適應性、教育手段多樣性,以及教育與社會各部門的合作方面都較好地適應了這些原則要求,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從幼兒教育到老年教育,文化教育到職業教育,社區教育在其中所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基本學習需要

滿足基本的學習需要。社區教育在滿足市民最基本的學習需要方面將可發揮重要作用。基本學習需要主要包括:“基本的學習內容和基本的學習手段,這些內容和手段是人們為能生存下去,充分發展自己的能力,有尊嚴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地參與發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明智地作出決策等所必需的。”(《全民教育──面向21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
創設新的學習環境。作為當代高新技術核心的信息技術為社區教育的未來拓展了新的發展前景。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技術的出現,使越來越多的人在家裡通過電腦可以方便地進入國際網際網路獲取信息,方便地學習網上課程。ATM(非同步傳輸方式)作為一種寬頻交換技術,可以把計算機、電話和有線電視統一起來,從而可以在更大範圍和程度上共享資源;遠程視頻、互動式電視、視頻點播(VideoonDemand)等無不對社區教育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和應用價值,並使之發展空間不斷擴大,從而體現出技術在創設新的學習環境中的作用。

教育的發展

社區教育的靈活性、適應性,在教育現代化、推進普通教育的進步與普及、發展高等教育並使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發展職業教育、轉崗培訓方面,已經顯示了所具有的優勢,並得到人們的認可,今後仍將在這一方面發揮出巨大的潛力。
滿足外來人口、失業人口的教育需求
社區教育在滿足外來人口教育、失業人口教育需要方面,在老年人教育方面的作用亦應引起重視。外來人口是社區教育對象中龐大的一群,他們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有待提高,對城市生活的知識有待於更多的了解,使之成為合格的公民,社區教育在這一方面可以做許多工作。在企業改革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下崗人員急待轉移工作崗位,再加上新的勞動人口不斷湧入勞動力市場,全社會日趨嚴重的就業壓力面前,社區教育對調整待業者的心理,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增加就業的競爭能力,也可發揮很大的作用。

解決問題


三、社區教育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宏觀管理

從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都或多或少地進行了社區教育的探索。同時也出現了在教育類型、教育層次等方面如何協調的問題。對社區教育的發展進行整體規劃,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社區教育資源,避免資源浪費和機構重複設置,又要合理地調動各類教育機構的積極性。這也正是社區教育宏觀管理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可考慮在不同機構間根據各自優勢建立分工合作關係,形成有機的大系統。

發展動力

面對學習化社會中多樣化的教育需求,以及不斷進步的社區文化,社區教育的發展是毫無疑問的。我們應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社區教育發展的動力何在,怎樣才能保持它的可持續發展。對此我們既需要進一步作理論上的概括,又需要提出具有啟發意義的實踐性建設。從國外社區教育的興起和發展來看,生產力的高速增長、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和人類自我意識的不斷深化,將是推動社區教育發展的三大動力。

區與國際合作

在地球成為我們共同的生存家園的時代,社區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將更有助於開闊我們的視野。在資源共享、教學試驗課程開發等方面,我們都可以開展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標。

社區建設


建設條件

是社區的機關、團體、家庭、學校、工礦企事業、娛樂場所、大眾傳播媒介、社會輿論、社會風氣、人們的各種經濟交往、政治交往、禮儀交往、感情交往以及原有的文化特質相互交融,匯成一股合力。通過一系列的社會關係,其中主要是血緣關係──指以與血統有關的親屬為基礎而形成的人群關係;地緣關係──指以地域為界限而結成的人群關係;社交關係──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關係,影響社區建設。而社區教育具有創建社區良好的文化氛圍、培養社區成員文明素質、促進社區建設的功能,社區教育與社區建設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係。

建設方法

是適應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建立獨立自主的,管理、協調、服務一體化的合作體制。這樣,社區教育應該是社區範圍內的整體教育。它包含兩個部分,一是社會成員教育體系,這是大教育的概念,圍繞對社區所有成員進行終身教育,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建立社區精神、社區文化、社區生活圈所需要的教育。二是職業教育體系,即包括職前、職后教育以及不斷適應企業結構變化需要的就業和再就業教育。社區成人教育機構可以對本社區的資源、產業結構、職業結構、勞動力的文化,技術構成以及人才流向趨勢作出具體的規劃和預測。根據社會對教育的需求為社區決策和其它有關部門提供諮詢及必要的幫助。社區教育必須從地方教育那種“升學教育”模式的惡性循環圈中跳出來,發揮其對整個教育乃至整個社會的先導作用。以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為工具,以培養自主、職業、創造意識和能力為主線,努力提高企業勞動者的整體文化素質,培養技藝高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社區優秀人才。

主要功能


社區教育所形成的寓教育於管理、服務、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大教育格局,是對單一學校教育的突破、拓展和延伸。它的主要功能大致有以下六個方面:
1.向社區居民開放辦學,教育的設施、場地為社區居民共享;
2.社區成人教育機構是社區的文化活動中心,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提高社區居民文化水準;
3.傳播知識和科學技術,提高社區居民素質,擔負社區通用性培訓工作;
4.幫助社區提高精神文化建設的水平,改善社區環境;
5.推動各類教育發展,實現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一體化;
6.參與企業教育,共同建設和發展企業社區環境。
概言之,社區教育在社區發展中具有形成社區居民積極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和道德規範,提高社區居民的素質和文化水平,建設良好的社區文化、培養社區角色等主要功能。社區教育也一定能衝破原有教育管理體制的弊端,形成一個各種教育因素的集合體,實現教育與社會一體化,最終達到學習化社會的目標。

認識理解


北歐民眾教育即社區教育,北歐地區(包括冰島、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五國)既是世界上經濟高度發達地區之一,也是最早開展社區教育的地區,強調通過教育的力量,使社區民眾自覺地、自主地參與改善社區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過程。丹麥民眾教育家柯隆威於1844年在丹麥名叫羅亭(Rodding)的鄉村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民眾中學,他提出用教育的力量來激發民族精神,促進民族自強,進而達到改善人民生活之目的,用人文主義的精神生活來彌補人民受教育太少的缺陷,強調把民眾中學辦成“面向生活的學校”,他的辦學思想和傳統,深刻影響了北歐教育和北歐的發展進程。
嚴格的“社區教育”一詞是20世紀初美國人德威(Deway)提出的,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有著世界上最完善的社區學院系統,凝結著其社區教育的基本特色,為其建立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才機制。社區學院有著與傳統的正規大學不同的教育職能,它是一種非正規社會教育服務,其最根本的責任在於根據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對勞動力市場和技能開發的需要做出反映,是工作場所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提供者。
日本社會教育與“社區教育”的概念相似,它是將其作為終身教育的主要方式來認識界定的。1949年頒布的《社會教育法》把社會教育定義為:除《學校教育法》所規定的學校教育活動之外,面對社會上全體成員所實施的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實際上它是以終身教育為宗旨,按成人前期、成人期、高齡期劃分,在不同時期,通過社會教育產生多種教育機能的滲透影響作用;以推進國民的社會教育活動為目的而設置教育機構,依託各種專門設施開展一切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習活動及廣播電視教育活動。

主要形式


國外社區教育的主要組織形式有北歐的民眾學校和學習小組,美國的社區學院,日本的“公民館’。民眾學校分為民眾中學和民眾大學,民眾中學是一種實施成人普通文化教育的機構,包括成人中等普通教育、成人中等職業教育,以及少量的中學后成人教育,無需入學資格證明,不設入學和結業考試,學生最終可獲得繼續升高等學校深造的資格。民眾大學是以實施成人高等教育為主,兼施成人普通教育的社區成人教育機構。學習小組是一個自主學習單位,擁有自己的教師和領導,採取自學和研討的學習方式,自定科目、內容和教材,無統一模式,並可申請政府補貼。
美國社區學院面對的是社區各界立體式的教育需求,普遍具備職業技術教育、補償教育、非學歷教育,大學轉學教育和普通教育五大職能。職業技術教育比重最大,主修職業技術學科的學生約佔全體社區學院學生的一半以上;補償教育在提高成人基礎文化程度、掃除功能性文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大學轉學教育是為有志進大學深造成才者開闢通道;社區非學歷教育是指那些不計學分、不發文憑、不授學位的教育服務,內容包羅萬象;普通教育的目標主要是使學生獲得行使公民權利與義務的能力,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