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格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格”,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gé,最早見於西周金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格”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木長皃。從木各聲。古百切”。“格”的基本含義為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如格子紙、方格兒布;引申含義為法式,標準,如格局;表現出來的品質,如格調、風格。

格字常用作動詞,表示阻止;擱置,如:格沮。

字源演變


“格”,初見於秦朝小篆,形聲字,木表意,表示樹木的枝條。最終逐漸演變成楷書體和簡化版的“格”。其字源演變圖如下:
格字的字源演變
格字的字源演變
格字的字源演變
格字的字源演變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詞例句
 
 
 
 
 
 
 
 
 
 
 
 
 
 
 
 
 
 
 
 
 
 
 
 
 
 
名詞
 
 
 
 
 
 
 
 
 
樹木的長枝條long branch
 
格,木長貌。——《說文》
引申為格子shelf格目窗格上有火燃處。——《夢溪筆談·活板》
柵欄railings;bars;boom戰格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杜甫《潼關吏》
法式;標準;規格law;standard;specifications格令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禮記·緇衣》
條例;制度regulations;systems
格目
 
品格;格調 character;style
人格
 
箭靶子target格的夫射,儀度不得,則格的不中。——《淮南子·兵略》
 博戲名a kind of game
格五
 
表明某詞在一定上下文中與其它詞之間意義關係的屈折變化形式case
 賓格
 
通“茖”。茖蔥scallion;onion
 
桂荏、鳧葵,格韮菹於。——《後漢書·馬融傳》
 通“落”( luò)。村落 village
 
置伯格長,以牧司奸盜賊。——《史記·酷吏王溫舒傳》
動詞
 
 
 
 
 
 
 
阻止;擱置hinder;shelve格格不入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附《孫臏傳》
糾正,匡正correct格心人不足與適(同“謫”)也,政不足閑(非議)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離婁上》
推究examine格術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禮記·大學》
量度;衡量measure;weigh
格知
 
擊打;格鬥grapple格擊格者不舍。——《荀子·議兵》
擊殺;搏殺kill格敵郢人等告 定國, 定國使謁者以他法劾捕格殺 郢人以滅口。——《史記·荊燕世家》
抗拒;抗禦resist格迕嘗從行,有所衝陷折關及格猛獸。——《史記·李將軍列傳》
古書借“格”為“佫”。來到,到達 arrive
 
光被四表,格於上下。——《書·舜典》
 形容詞
 
 
 
 
 
拘執stubborn
格虜
 
被限制,受局限limited
格限
 
聖的sacred
格人
 
吉祥lucky
格命
 
正確correct
格論
 
通“嘏”。大 [big]
 
 
以格於主人。——《儀禮·少牢饋食禮》
代詞
 
這;那this; that
格號
 
語助詞。的of格來
 gē象聲詞形容某些碰擊、斷裂聲 
格登
 
參照資料

古籍釋義


康熙詞典

【唐韻】古柏切【集韻】【韻會】【正韻】各額切,音隔。【說文】木長貌。【徐曰】樹高長枝為格。
又至也。【書·堯典】格於上下。
又來也。【書·舜典】帝曰:格汝舜。
又感通。【書·說命】格於皇天。
又變革也。【書·益稷謨】格則承之庸之。
又格,窮究也。窮之而得亦曰格。【大學】致知在格物。
又物格而後知至。
又法式。【禮·緇衣】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又正也。【書·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
又登也。【書·呂】皆聽朕言,庶有格命。【疏】格命,謂登壽考者。
又抵牾曰格。【周語】谷洛斗。韋昭云:二水格。
又頑梗不服也。【荀子·議兵篇】服者不禽,格者不赦。
又也。【詩·魯頌】在泮獻馘。【鄭箋】馘謂所格者之左耳。
又舉持物也。【爾雅·釋訓】格格,舉也。
又格也。凡書架、肉架皆曰格。【周禮·牛人注】掛肉格。
又敵也。【史記·張儀傳】驅羣羊攻猛虎,不格明矣。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
又【爾雅·釋詁】格,升也。【方言】齊、魯曰,梁、益曰格。
又標準也。【後漢·博奕傳】朝廷重其方格。
又格例。【唐書·裴光庭傳】吏部求人不以資考為限,所獎拔惟其才,光庭懲之,乃為循資格。
又【廣韻】度也,量也。
又姓。【統譜】漢格班。
又【唐韻】古落切【集韻】【韻會】【正韻】葛鶴切,音各。樹枝也。
又廢格,阻格也。【前漢·梁孝王傳】袁盎有所關說,大后議格。
又格五,角戲也。【前漢·吾丘壽王傳】以善格五召待詔。
又杙也。亦以杙格獸也。【莊子·胠篋篇】削格羅落罘之知多,則獸亂於澤。【左思·吳都賦】峭格周施。
又扞格,不相入也。【禮·學記】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注】格,胡客反。
又【集韻】【韻會】歷各切,音洛。籬落也。【前漢·鼌錯傳】謂之虎落。【揚雄·羽獵賦】謂之虎路。通作格。
又【類篇】曷各切,音鶴。格澤,妖星也。
【唐韻】古柏切【集韻】【韻會】【正韻】各額切,音隔。【說文】木長貌。【徐曰】樹高長枝為格。
又至也。【書·堯典】格於上下。
又來也。【書·舜典】帝曰:格汝舜。
又感通。【書·說命】格於皇天。
又變革也。【書·益稷謨】格則承之庸之。
又格,窮究也。窮之而得亦曰格。【大學】致知在格物。
又物格而後知至。
又法式。【禮·緇衣】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又正也。【書·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
又登也。【書·呂】皆聽朕言,庶有格命。【疏】格命,謂登壽考者。
又抵牾曰格。【周語】谷洛斗。韋昭云:二水格。
又頑梗不服也。【荀子·議兵篇】服者不禽,格者不赦。
又也。【詩·魯頌】在泮獻馘。【鄭箋】馘謂所格者之左耳。
又舉持物也。【爾雅·釋訓】格格,舉也。
又格也。凡書架、肉架皆曰格。【周禮·牛人注】掛肉格。
又敵也。【史記·張儀傳】驅羣羊攻猛虎,不格明矣。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
又【爾雅·釋詁】格,升也。【方言】齊、魯曰,梁、益曰格。
又標準也。【後漢·博奕傳】朝廷重其方格。
又格例。【唐書·裴光庭傳】吏部求人不以資考為限,所獎拔惟其才,光庭懲之,乃為循資格。
又【廣韻】度也,量也。
又姓。【統譜】漢格班。
又【唐韻】古落切【集韻】【韻會】【正韻】葛鶴切,音各。樹枝也。
又廢格,阻格也。【前漢·梁孝王傳】袁盎有所關說,大后議格。
又格五,角戲也。【前漢·吾丘壽王傳】以善格五召待詔。
又杙也。亦以杙格獸也。【莊子·胠篋篇】削格羅落罘之知多,則獸亂於澤。【左思·吳都賦】峭格周施。
又扞格,不相入也。【禮·學記】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注】格,胡客反。
又【集韻】【韻會】歷各切,音洛。籬落也。【前漢·鼌錯傳】謂之虎落。【揚雄·羽獵賦】謂之虎路。通作格。
又【類篇】曷各切,音鶴。格澤,妖星也。

說文解字

木長皃。從木各聲。古百切。
說文解字注
木長皃。以木長別於上文長木者。長木言木之美。木長言長之美也。木長皃者、格之本義。引伸之長必有所至。故釋詁曰。格、至也。抑詩傳亦曰。格、至也。凡尚書格於上下、格於藝祖、格於皇天、格於上帝是也。此接於彼曰至。彼接於此則曰來。鄭注大學曰。格、來也。凡尚書格爾眾庶、格汝眾是也。至則有摩杚之義焉。如雲格君心之非是也。或借假為之。如雲漢傳曰假至也、尚書格字今文尚書皆作假是也。有借格為庋閣字者。亦有借格為扞垎字者。從木。各聲。古百切。古音在五部。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
韓國
韓國
日本
日本
參照資料

書法演示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參照資料

書法欣賞

孫威-草書-品翰堂杯精選作品集之二
孫威-草書-品翰堂杯精選作品集之二
張阿五-楷書-品翰堂杯第三屆作品選之五
張阿五-楷書-品翰堂杯第三屆作品選之五
孫威-草書-品翰堂杯精選作品集之二
孫威-草書-品翰堂杯精選作品集之二
參照資料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韻書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釋義索引
廣韻 全清古落切/古伯切kɑk 506.26
 全清古伯切/古落切kɐk 512.09
集韻 次濁歷各切lɑk 725.4.1
 全濁曷各切ɣɑk 728.11.7
 全清剛鶴切kɑk 729.8.1
 全濁轄格切ɣɪak 734.1.4
 全清各頟切kɪak 734.5.7
韻略      各額切  11.1
      胡客切  27.1
增韻      曷各切  13.7
      葛鶴切  16.3
      各頟切  11.1
      下革切  8.4
中原 入上皆來   全清 kiai 4.4
中州 入作上聲皆來     葉皆上聲  8.1
洪武   全清葛鶴切kak 30.3
   全濁曷各切ɣak 43.6
   全清各頟切kək 11.1
   全濁胡得切ɣək 68.5
參照資料

中古音集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調聲母韻母備註
隋唐擬音/王力系統  kɑk 
隋唐擬音/董同龢系統  kɑk 
隋唐擬音/周法高系統  kɑk 
隋唐擬音/李方桂系統  kâk 
隋唐擬音/陳新雄系統  kɑk 
參照資料

方言彙集

客家話[東莞腔]gak7[沙頭角腔]gak7[梅縣腔]gak7get7[台灣四縣腔]gak7giet7[客英字典]get7gak7giet7[陸豐腔]gak7[客語拼音字彙]gag5ged5giad5[寶安腔]gak7[海陸腔]gak7giet7粵語gaak3潮州話gê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