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侃大上海
周立波主持的喜劇脫口秀節目
名為“笑侃大上海”,除了許文強式的開場,周立波昨天的演出在進入正題前,進行了一個關於自己要不要上春晚的民意調查,結果反對他去的觀眾佔據大多數。周立波當即做握緊雙拳狀,說了一句“英雄所見略同”。然後開始剖析自己對上春晚的“心路歷程”。期間,周立波“不點名”地調侃一番“小瀋陽”的蘇格蘭裙和郭德綱的長衫,把春晚和郎昆也戲謔了一番,“個趟回去我要乃伊冷了旁邊,一直到伊困著,各就叫郎昆”等等讓觀眾大笑不止。
在接下來近兩個小時的“笑侃大上海”中,周立波從“上海開埠”談起,“十里洋場”、“火紅年代”、“改革開放”成為其中線索。在講到上海作為移民城市時,周立波用各種段子和表演闡釋了蘇州人、寧波人、蘇北人等各種上海人群體的構成,把他們的特點描摹得惟妙惟肖。
關於“火紅年代”的段落尤為精彩,周立波把那個時代各種極致誇張的人和行為進行了藝術的反諷,紅衛兵的形象,自己兒時的經歷,包括模仿恩師滑稽泰斗周柏春在“文革”時期以苦作樂的種種辛酸往事,都勾起了很多人對那個時代的記憶和反思,充滿著人文關懷的力量。
演出中,周立波保留了《笑侃大上海》的姐妹篇——《笑侃三十年》中20%左右的橋段,其他80%則是新創而成。在之前“打樁模子”段子的基礎上,此次又派生出“撬邊模子”、“連襠模子”等眾多上海市井生活中的“模子系列”,讓人回想起改革開放初期上海的特有現象。而“伐是我港儂小氣哦,接下來一定是港伊小氣”這樣上海文化里的特有語言現象,也被周立波加以了總結。
周立波
周立波作為一名喜劇表演藝術家,將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以平民化的藝術視角,機智幽默的語言表現力,以及一幅幅經典生動的老照片,為觀眾“笑侃三十年”經濟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新月異。
周立波1981年進入上海滑稽劇團學館,成名於80年代末。周立波以“噱”而出名,有別於傳統噱頭的笑料。他的噱頭別具一格,簡單而瀟灑,表演亦莊亦諧,台詞充滿豐富的想象力。幽默風趣的語言,誇張新奇的表演形式贏得觀眾的掌聲。其表演風格獨樹一幟,融各派冷麵滑稽之集。同時又融入了濃郁的海派風格,勾勒出上海大都市的活力以及新上海人的生活風貌。
1990年,23歲的周立波曾因誤傷當時激烈反對他戀愛的女友父親而被判刑,被迫離開舞台,引起滑稽界一片惋惜。刑滿之後,周立波下過海、經過商、出過國,但始終牽掛著滑稽藝術。
周立波是一個有天賦和才華的演員,他具有非常的洞悉力和表現力,把我們這座城市即將消逝的文化重新
周立波
但是不能因為這種歸屬感,就完全放棄對這種文化的反省。上海的海派文化組成里,有著海納百川的氣魄,但也有著市民文化的狹隘。而那些狹隘的方向正在逐漸消逝,這是一種進步。如果我們要重新去審視這部分文化,那麼我們應該是很嘲,很自嘲。這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胸懷。然而,在《笑侃大上海》某些台上台下一心的“搞笑”段落中,看到的卻是對這一文化狹隘部分的集體自我認同。
周立波關於咖啡和大蒜、陽春麵和拉麵的段子,很含蓄,很幽默,但觀眾卻笑得很恣意,大家為心照不宣的潛台詞共鳴。周立波說,海派文化的特徵,就是用來被別人欣賞和嫉妒的。周立波為上海文化被指摘的東西做了有力的辯解,也為上海人的地域優越感尋找著一切具體的細節註腳,這是他成功的地方。只是,海派文化中高雅和西化的部分,不能成為本地人低視其他地域文化的理由。緬懷逝去中的上海市民文化,是不是也應該有點審視“火紅年代”一樣的反諷和超越?
周立波想為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尋找精神自信,尋找集體自豪感,他的創作立意無可厚非。他是演員,不是學者,他是上海文化的組成部分,允許有某些局限,也有允許表達的自由。不妥的不是他的表達,而是這種表達所引起的集體共鳴。在為了咖啡和大蒜、為了陽春麵和拉麵的區別狂笑不止的時候,觀眾們是不是也應該仔細想想,我究竟在笑誰?想明白了,我們這座城市,就真的又進了一步。
笑侃三十年
改革開放向來是不容易說好的話題,“正說”往往成了刻板的思想教育,“戲說”又很容易落入輕浮的陷阱。可是,在周立波的包袱中,大玩特玩各種各樣的“歧義”,打出了變化多端的“擦邊球”:一拍抽出去,折射得老遠。譬如“用一百個億解決三十公里的交通難問題”。所謂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既然如此,話說一半又留一半,點到即止,笑話里的含義就讓你們自己去領悟吧,俗中有雅,笑中有理,樂中有道,這也算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功力。周立波所引導的火爆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滑稽界的很多同仁並不認同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能與上海滑稽劃清界限。當然,能或不能其實並不重要,因為,觀念永遠應該放在概念的前面。也有人會說,周立波的成功是一種純粹的商業炒作,這也無可厚非,在這個回歸到“票房說話”的時代,太需要這樣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人物了!至少,周立波試驗的清口,對於滑稽界而言,很可能是一個引發觸動的拐點。
笑侃大上海
《笑侃三十年》DVD以來,周立波就是各大盜版碟攤上當仁不讓的“主打產品”,網友們又迅速把視頻瘋狂上傳,周立波於是風靡一時,轉帖560餘次,瀏覽量更是超過百萬。 “乃伊做忒”等周氏名句也成了年輕一代的MSN簽名。
雖然“盜版”盛行,周立波的票房卻勢頭日勁。觀眾中甚至加入了很多年輕人,很多觀眾表示,“周立波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那種石庫門熏陶出來的東西,現在已經完全體會不到了,周立波讓我們重新一起去緬懷和回想,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