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川鎮
甘肅省定西市下轄鎮
會川鎮,隸屬於甘肅省渭源縣。地處渭源縣西南部,東接五竹鎮,南以分水嶺與漳縣接壤,西南連峽城鄉,西依田家河鄉,北靠上灣鄉,東北接祁家廟鄉,行政區域面積126.14平方千米。處於祁連山余脈、黃土高原、秦嶺余脈的交匯處。212國道和316國道在此相交,是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全鎮人口39868人(2021),經濟較發達。
截至2018年末,會川鎮有戶籍人口44654人;截至2020年6月,會川鎮下轄1個社區和22個行政村 ;鎮政府駐西關村三角路。
2011年,會川鎮財政總收入725萬元,比上年增長17%,年末有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家銀行和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人均儲蓄2900元;各項貸款餘額870萬元,比上年增長12% ;2018年,會川鎮有工業企業15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7月,設置會川縣。
1958年9月渭源、會川2縣合併后,設會川公社;同年12月撤銷渭源縣時劃歸臨洮縣。
1962年1月恢復渭源縣后,仍設會川公社。
1983年7月,改會川鎮。
2004年9月,楊庄鄉並人會川鎮。
會川鎮
會川鎮地處渭源縣西南部,東接五竹鎮,南以分水嶺與漳縣接壤,西南連峽城鄉,西依田家河鄉,北靠上灣鄉,距縣城35千米 ,東北接祁家廟鄉,行政區域面積126.14平方千米。
會川鎮境內地處渭源南部高寒陰濕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太白山,海拔3300米;最低點位於南川河谷,海拔2160米。
會川鎮境內屬溫帶季風氣候南溫帶半濕潤區,其特點是乾旱少雨,氣溫低,多年平均氣溫5.3℃,1月平均氣溫10℃,7月平均氣溫15℃,平均氣溫年較差9℃,生長期年平均150天,無霜期年平均14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06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50.2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9月最多。
會川鎮境內河道屬洮河流域,流域面積226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漫壩河,流經羅家磨、新城、東關、西關、梁家坡、李家崖6個村,長72千米,流域面積189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大、小南川等。
會川鎮土壤肥沃,土層深厚,適宜洋芋、花卉和各種中藥材的生長。其中洋芋拳頭產品主要有渭薯1號、渭薯8號、隴薯3號及紅皮等,因品種純、品質好、抗逆性強,現已遠銷白銀、臨夏、蘭州、張掖、武威和四川等10多個城市;中藥材主要以當歸、黨參、紅芪、黃芪為主,種植規模大,產品質量好,深受廣州、深圳、香港客商的青睞;經濟作物以油菜為主,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亮點。
境內的太白山,海拔3300m,山勢高峻,風景奇麗,有“小華山”之稱,是渭水源國家級森林公園景區之一,還有雙石門等旅遊景點。
會川鎮土壤肥沃,土層深厚,適宜洋芋、花卉和各種中藥材的生長。其中洋芋拳頭產品主要有渭薯1號、渭薯8號、隴薯3號、青引5號、高原4號和大西洋及紅皮等,因品種純、品質好、抗逆性強,現已遠銷白銀、臨夏、蘭州、張掖、武威和四川等10多個城市;中藥材主要有當歸、黨參、紅芪、黃芪為主,種植規模大,產品質量好,深受廣州、深圳、香港客商的青睞;特別是食用菌,油菜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亮點;境內的太白山,海拔3300m,山勢高峻,風景奇麗,有“小華山”之稱,是渭水源國家級森林公園景區之一,還有雙石門等旅遊景點。
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通過小城鎮改建,改變鎮容鎮貌,吸引外地客商,搞活市場流通,為二、三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鎮上對西關街和青年路進行了拓寬改造,並對洋芋、畜牧、蔬菜、木材四大專業市場得到了更新改建。
為了更多的吸引外商,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外商來會川鎮開發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目前,引進多種花卉和食用百合品種,暢銷省內外各大城市,臨洮新興花卉公司先後租賃土地400畝,建成投入1000萬元的花卉種球繁育基地,並安裝高效節能噴灌設施,有百合60多個品種,唐菖蒲14個品種。由於產業結構調整和外地客商投資的號召作用,全鎮種植食用百合已達800畝。為響應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培植新的財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建立了會川工業發展區,已引進中藥材加工項目三個,並建立了甘肅微笑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近年來,經過全鎮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奮鬥,全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發提高,全鎮人民為早日實現小康目標而努力。
全鎮下轄羅家磨村、沈家灘村、本廟村、新城村、上集村、南溝村、西關村、東關村、醋那村、河裡庄村、常家灣村、王家咀村、李家崖村、大庄村、梁家坡村、楊庄村、哈地窩村、半陰坡村、棉柳坪村、元寺灘村、干乍村、和平村,共22個村,2個居委會,208個村民小組,有9725戶農戶,總人口39868人。耕地面積81678畝。
截至2020年6月,會川鎮下轄1個社區和22個行政村:會川鎮社區,羅家磨村、沈家灘村、本廟村、新城村、上集村、南溝村、西關村、東關村、醋那村、河裡庄村、常家灣村、王家咀村、李家崖村、大庄村、梁家坡村、楊庄村、哈地窩村、半陰坡村、棉柳坪村、元寺灘村、干乍村、和平村。
全鎮共轄有22個村,一個居委會,208個村民小組,有9725戶農戶,總人口39868人。耕地面積81678畝。截至2011年末,會川鎮轄區總人口4353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023人,城鎮化率20.7%,另有流動人口37人,總人口中,男性22897人,佔52.6%;女性20639人,佔47.4%;14歲以下6490人,佔14.9%;15—64歲3338人,佔76.7%;65歲以上3665人、佔8.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353人,佔99.6%;有回、藏、東鄉滿、蒙古5個少數民族,共183人,佔0.4%,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8.4%,人口自然增長率1.0%。截至2018年末,會川鎮有戶籍人口44654人。
主要領導
職務 | 姓名 |
鎮黨委書記 | 張軍平 |
鎮長 | 李尚智 |
2011年,會川鎮財政總收入725萬元,比上年增長17%,年末有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家銀行和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人均儲蓄2900元;各項貸款餘額870萬元,比上年增長12%。
2011年末,會川鎮有商業網點1個,職工20人;連鎖超市、購物廣場等新型商業業態發展迅速,齊樂超市、中藥材交易市場等已相繼落戶境內,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8%。
會川鎮
馬鈴薯良種繁育
會川鎮
鎮上按照區域、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差異,建成了以半陰坡、棉柳坪、和平為主的良種油菜種植基地,以新城、楊庄、哈地窩為主的良種洋芋基地,以大庄、沈家灘南溝為主的中藥材種植等三大基地,並建成了佔地2000畝的會川鎮馬鈴薯科技示範園區,其搭建網棚150座,原種日光溫室2棟。全鎮種植良種洋芋達4.6萬畝,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馬鈴薯良種之鄉。位於會川鎮境內的黃香溝植被良好,鎮上大力發展南山放養蟲草雞,放養量發展到50萬隻,為群眾架起了一道致富奔小康的“金橋”。全鎮產業化經營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742元。
綜合開發示範鎮
會川鎮
擴大區域優勢
會川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項目是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為了進一步加快渭源縣會川鎮經濟建設步伐,促進和培育主導產業,擴大區域優勢,建設設施一流,功能齊全、品種多元、規模較大、經營靈活的現代馬鈴薯專業批發市場和貯藏、營銷基地而安排的項目。該項目總投資498.47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200萬元,地方配套及自籌298.47萬元。通過該項目的建設,有效拓寬了渭源縣馬鈴薯優質種薯的銷售渠道好銷售網路,極大的提高了渭源縣馬鈴薯良種的商品化率。通過現場交易、電話交易、網上交易等多種銷售形式以及與馬鈴薯良種種植合作社、種植協會合作等方式,擴大了渭源縣縣馬鈴薯優質種薯種植面積和馬鈴薯種植的良種化率,增加了會川鎮農民的收入,達到了項目建設預期目標。
歷史由來
會川鎮
會川鎮有316、212國道過境,境內總長44.3千米,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3.2千米。
會川鎮
基礎設施建設
會川鎮
2011年末,會川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429人,教師18人;小學19所,在校生4148人,專任教師21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180人,專任教師14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760人,專任教師220人,主要中學有渭源二中和會川中學,教育經費360萬元。
2011年末,會川鎮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23個,藏書4.6萬冊,文化行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9人。
2011年末,會川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4個,其中縣級醫院1個,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22個,病床60張,專業衛生人員208人,其中執業醫師58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2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6人、執業醫師0.3人、註冊護土0.2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4.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1萬人,參合率90.7%。
2011年,會川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7戶,人數520人,支出110.5萬元,比上年增長9.4%;城市醫療救助1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1人次,共支出9.4萬元,比上年增長21.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33戶,人數9480人,支出005.2萬元,比上年增長55.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人,支出3.7萬元,比上年增長6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02人,支出64萬元,比上年增長79.3%;農村醫療救助31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08人次,共支出93.9萬元,比上年增長60.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8.9萬元,比上年增長16.7%,社會福利費2.3萬元,比上年增長4.8%;社會福利單床位12張,社區服務設施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
會川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海拔三千三,離天三尺三,要問路多遠,八十一轉彎”。位於鎮南20公里的太白山一峰獨聳,高峻雄險,素有“雲端仙境”之美譽。鎮南15公里的雙石門因有大小兩道天然石門而得名,藏風濃郁,塵埃不染,被譽為“隴上香格里拉”。
鎮上把旅遊資源的開發作為富民強鎮主要戰略來抓,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申報項目,不斷加大景區開發力度,使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昔日無人涉足的天然勝景如今已名揚隴上。鎮上積極配合縣上成功舉辦了“太白山—雙石門文化藝術節”,吸引了省內外3萬多名遊客紛至沓來,沉浸於濃郁的渭河風情之中,徜徉於碧山秀水之間,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