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洋牽星術

過洋牽星術

用牽星板測量所在地的星辰高度,然後計算出該處的地理緯度,以此測定船隻的具體航向。過洋牽星術原理相當於當今的六分儀,通過牽星板測量星體高度,可以找到船舶在海上的位置。過洋牽星術操作方法:用手拿著大小不同牽星板,觀察者一手持板,手臂向前伸直,另一手持住繩端置於眼前。

主要介紹


過洋牽星術是中國古代航海術中的一種航海技術,它是在古代航海占星術基礎上出現的航海技術。過洋牽星術最早出現在明代。用牽星板測量所在地的星辰高度,然後計算出該處的地理緯度,以此測定船隻的具體航向。
過洋牽星術原理相當於當今的六分儀,通過牽星板測量星體高度,可以找到船舶在海上的位置。具體工具是用專門的觀星器具——由12塊正方形木板組成的牽星板來測量海面上空星體的高度,牽星板共有大小十二塊,以一條繩貫穿在木板的中心。
過洋牽星術操作方法:用手拿著大小不同牽星板,觀察者一手持板,手臂向前伸直,另一手持住繩端置於眼前。此時,眼看方板上下邊緣,將下邊緣與水平線取平,上邊緣與被測的星體重合,然後根據所用之板屬於幾指,便得出星辰高度的指數。明代過洋牽星術常用的星座包括北辰星、織女星、布司星、水平星(船底星座α星)、北斗星、華蓋星、燈籠骨星等。然後,計算出該處的地理緯度,以測定船位和航行。
鄭和船隊七次下西洋,不僅應用了過洋牽星術,還進一步發展、完善了過洋牽星術。鄭和船隊的船員依靠他們所掌握的地文航海術和過洋牽星術,使得寶船和其他海船能在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海域安全航行,使鄭和船隊出沒於煙霞縹緲之間,雲帆高漲,晝夜呈馳。
牽星板共有大小十二塊正方形木板,以一條繩貫穿在木板的中心,觀察者一手持板,手臂向前伸直,另一手持住繩端置於眼前。此時,眼看方板上下邊緣,將下邊緣與水平線取平,上邊緣與被測的星體重合,然後根據所用之板屬於幾指,便得出星辰高度的指數。明代過洋牽星術常用的星座包括北辰星、織女星、布司星、水平星(船底星座α星)、北斗星、華蓋星、燈籠骨星等。
(施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