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雲

中國內地作家、編劇

李龍雲(1948年11月—2012年8月6日),出生於北京市,祖籍河北省河間縣,中國內地作家、編劇,先後畢業於黑龍江大學中文系、南京大學中文系。2012年8月6日6點17分,李龍雲因胰腺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李龍雲
李龍雲
1948年11月,李龍雲出生於北京南城羅圈衚衕的一個工人家庭。1966年,從匯文中學畢業。1967年7月,前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72年,調入軍墾政治部業餘演出隊當創作員,並在雜誌《中國文學》(法文版、英文版)上發表詩歌處女作《風雨樓中的歌》 。
1978年,考入黑龍江大學中文系;同年,創作4幕話劇《有這樣一個小院》 ,該話劇獲得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優秀劇作獎。1979年,陳白塵破格錄取李龍雲入讀南京大學中文系,主攻戲劇創作,並親自擔任他的研究生導師。
1981年,創作5幕話劇《小井衚衕》,該話劇獲得新中國成立四十周年創作獎一等獎,被收入《中國戲劇年鑒》、《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卷》、《中國當代十大正劇集》、《中國當代五十年文學作品精選》及職業高中語文教材中;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2年,從南京大學畢業后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擔任專職劇作家;同年,創作話劇《這裡不遠是圓明園》 。1984年,在期刊《上海文學》上發表短篇小說《空蕩蕩的十字街》 。1985年,創作話劇《荒原與人》 ,該話劇獲得新中國成立四十周年特別榮譽獎、曹禺戲劇文學獎,被收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中華戲劇百年精華》及中央戲劇學院的教材中。
1986年,由其創作的長篇小說《落馬湖王國的覆沒》出版;同年,出版中篇小說《古老的南城帽》 。1987年,出版文學作品《小井衚衕—李龍雲劇作選》 。1988年,李龍雲被美國沃特福爾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同年,李龍雲被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評選為“中國當代十名優秀劇作家” 。
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同年,創作話劇《幽默短劇八題》 ;隨後,出版文學作品《李龍雲劇作選:荒原與人》 。1996年,李龍雲獲得第1屆話劇藝術金獅獎;同年,擔任電視劇《小井衚衕》的編劇,該劇講述了北京南城的一條小衚衕中的幾十個普通市民從解放前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30多年裡命運的變遷。
1999年,創作話劇《正紅旗下》 ,該話劇獲得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創作獎一等獎、曹禺戲劇文學獎、老舍文學創作獎。2000年,出版文學作品《正紅旗下》 。
2002年4月,調入中國國家話劇院工作;同年,創作話劇《叫我一聲哥,我會淚落如雨》 ,該話劇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隨後,創作講述北京金魚池地區危舊房改造的話劇《萬家燈火》 ,該話劇獲得新中國成立五十五周年創作獎一等獎,併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
2003年,受聘於國務院文化部專家組專家;同年,擔任電視劇《瑞雪飄飄》的編劇,該劇主要講述了中國恢復高考開始,一批形形色色的人彙集到北京北方大學,聚集在這個校園中,開始自己經歷的故事。2004年,創作自傳《我所知道的于是之》 ;同年,出版文學作品《萬家燈火》 。
2006年5月起,擔任劇目創作策劃中心主任,主抓全院的劇目創作工作;同年,出版文學作品《天朝上邦三部曲-(共3冊)》。2008年,擔任話劇《天朝1900》的編劇,該劇由陳建斌、倪大紅、韓童生等聯合主演;11月,在劇院退休。
2009年,擔任劇情電影《萬家燈火》的編劇,影片以北京南城人家的生活變遷為主線。2011年,出版回憶錄《落花無言》,該作品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于是之的人生。2012年8月6日6點17分,李龍雲因胰腺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

主要作品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9年《萬家燈火》電影
2008年《天朝1900》話劇
2006年《國事》、《家事》、《天下事》話劇
2003年《瑞雪飄飄》電視劇
2002年《萬家燈火》話劇
2002年《叫我一聲哥,我會淚落如雨》話劇
1999年《正紅旗下》話劇
1996年《小井衚衕》電視劇
1993年《幽默短劇八題》話劇
1985年《荒原與人》話劇
1982年《這裡不遠是圓明園》話劇
1980年《小井衚衕》話劇
1978年《有這樣一個小院》話劇

文學作品

時間名稱出版社
2011年《落花無言》北京出版社
2006年《天朝上邦三部曲-(共3冊)》御書房出版社
2004年《我所知道的于是之》(自傳)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4年《萬家燈火》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0年《正紅旗下》民族出版社
1993年《李龍雲劇作選:荒原與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7年《小井衚衕—李龍雲劇作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987年《小井風波錄》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古老的南城帽》(中篇小說)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落馬湖王國的覆沒》(長篇小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未知《記憶中的小河》(短篇小說)/
1984年《空蕩蕩的十字街》(短篇小說)期刊《上海文學》
1972年《風雨樓中的歌》(詩歌)雜誌《中國文學》
未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大嘴兒》、《小偷與壯士》、《先禮後兵》、《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報刊雜誌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2002 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 《叫我一聲哥,我會淚落如雨》 (獲獎)
▪2002 新中國成立五十五周年創作獎一等獎 《萬家燈火》 (獲獎)
▪2002 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 《萬家燈火》 (獲獎)
▪1999 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創作獎一等獎 《正紅旗下》 (獲獎)
▪1999 曹禺戲劇文學獎 《正紅旗下》 (獲獎)
▪1999 老舍文學創作獎 《正紅旗下》 (獲獎)
▪1996 第1屆 話劇藝術金獅獎(獲獎)
▪1988 曹禺戲劇文學獎 《荒原與人》 (獲獎)
▪1988 新中國成立四十周年特別榮譽獎 《荒原與人》 (獲獎)
▪1988 美國沃特福爾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獲獎)
▪1988 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評選為“中國當代十名優秀劇作家” (獲獎)
▪1981 新中國成立四十周年創作獎一等獎 《小井衚衕》 (獲獎)
▪1978 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優秀劇作獎 《有這樣一個小院》 (獲獎)

人物評價


李龍雲的身上有著一層抹不去的憂鬱。出生於平民家庭的他,身上沒有北京大爺的“彪”勁,倒是多了一些低調和沉穩,敏感、認真而又自尊。也許真正讓他欽佩的人不多,因此他樂於獨享自己的寂寞(北京日報評)。
李龍雲是一個對戲劇結構形式有自覺意識的劇作家,他的戲劇主要有兩種結構形式,散文式戲劇結構形式和人像展覽式戲劇結構形式。他的的戲劇不存在嚴謹的結構,他的戲劇作品不是按照傳統的一人一事貫穿始終、注重以情節來架構作品等的戲劇敘事結構形式來架構劇作的,他並不局限於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刻意塑造一個貫穿始終的人物形象。戲劇的高潮主要是源自劇作中人物的情感起伏,突顯出作家深邃的思想和敏銳的生活感受。情節多是敘述者感受到的一些日常生活中零散的片斷組合,看似零散的片斷卻又在李龍雲的巧妙加工下形成場景的連綴。戲劇的人物較多但關係並不十分密切,卻因人物間錯綜複雜多種多樣的關係和矛盾,形成了戲劇的這種立體的“散文式”的戲劇結構。他在劇作中對人物的塑造採用的多是情理結合、多元流變的創作方法,他既寫出了人物的複雜性還寫出了人物命運在一段特定的時間長河內多個方面的轉變。他將所要展示的人與事陳列、展覽,劇作或依照主題立意,或依照類聚的方式進行排列並形成一個敘述系列,形成自己獨特的人像展覽式的戲劇結構(牡丹江師範學院王晶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