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曙光學校
保山曙光學校
保山曙光學校是阮佼莉女士獨立投資的一所十二年制全寄宿制私立學校,2013年經省教育廳批准為雲南省普通高中首批特色化發展實驗學校。
學校佔地面積200餘畝,總投資1.1多億元。學校分為兩個學部,即:曙光中學(位於板橋鎮郎義村)和曙光小學(位於市中心八一路32號),學校的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布局合理。校園內茂林修竹、鳥語花香、環境優美。所有教室都配有多媒體,圖書館、禮堂、標準運動場、風雨球場、舞蹈練功房、專業音樂室、畫室、各課類實驗室等功能教室齊備,教學儀器設備達雲南省一級完中標準。
曙光學校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不僅有本省的教學精英、特級教師,還有來自全國教育發達省份的優秀教師和骨幹教師。現有專職教師240人,初中、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高中達96%,高、中級教師100人,研究生30人,中青年教師佔80%以上。是一支不僅有紮實的知識功底,還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尤其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無限的愛心,年富力強的教師隊伍。
學校現有8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500多名,生源遍布全省各州市乃至部分外國學生(2008年經雲南省教育廳、省外辦、省公安廳及保山市教育局、市外辦、市公安局批准同意保山曙光學校可招收外國學生)。學校創辦15年來,以“嚴”和“愛”為校魂,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辦學特色,從2013年3月開始,學校正式啟動了“書香校園,美麗曙光”工程。“崇文尚禮,卓越創新”的辦學理念,“架起夢想與現實的橋樑,做基礎教育的領頭雁”為學校願景,以“培養品正、學優、能強、體健的學生”是學校的使命,“讓所有曙光的學生成人成才”是全體教師的價值追求。
學校師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有500多人次分別獲全市、全省、全國一、二、三等獎。校刊《曙光初照》多次被評為全國中學文學社刊一等獎。有300多名學生的作品在省級以上的報刊上公開發表。截至2014年止,學校共為全國各高等院校輸送了近6100多名合格的新生,其中考取香港中文大學1人,清華大學7人,北京大學5人,浙江大學1人,復旦大學5人,中國人民大學11人;考取“985工程”名牌大學305人,“211”工程名牌大學900餘人。2011以來高考一本上線率保持在30%以上,本科上線率在80%以上,創造了全省民辦教育的奇迹。2003至2013年連續11年獲得隆陽區高考一等獎;並先後兩次被省教科院授予“優秀育才獎”和“素質教育優秀成果獎”的光榮稱號,2009年被評為“全國素質教育先進單位”。由於學校管理規範,成績突出,2003年6月—2013年3月先後7次評為保山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2010年6月被省教育廳評為“全省民辦教育先進單位”,同年12月被雲南省民辦教育協會評為全省“優秀學校”。2014年12月經雲南省教育廳專家組考評,確定我校為面向雲南全省招生的學校。
曙光學校2000年9月1日創建時學生只有111人,經過九年的努力,學生人數已達1670人,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曙光學校的創建促進了保山市教育體制的改革,激活了保山民辦教育的發展,帶動了保山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曙光學校正以其規範的管理,過硬的質量,贏得了學生及學生家長的信賴,已經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曙光學校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四:
(一)創辦人阮佼莉女士辦學目的明確
作為民辦學校,投資人的辦學理念直接左右著學校的發展。曙光學校創辦人阮佼莉女士的辦學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社會效益高於經濟效益,就是要在保山建立一所高質量的學校以回報保山的父老鄉親。到目前為止,學校總投資已達3000餘萬元,學生人數儘管已達1350餘人,但董事長還沒有收回一分投資,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學校的投資還在繼續增加。由於董事長知人善任,學校不以盈利為目的,廣納天下賢才,在她的麾下已經聚集了一批教育精英。凡在曙光學校就讀過的學生都認為曙光學校的老師不僅知識功底厚,教學方法好,而且還師德高尚。因此曙光學校正在以其先進的辦學理念,優質的教育服務,過硬的教育教學質量,贏得了社會的讚譽。
(二)全新的體制是學校發展的動力
在曙光學校,我們奉行的是“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理念,在管理上“職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待遇能高能低”,這樣就徹底打破了平均主義的分配原則,真正做到了多勞多得,優勞優酬。
在工作過程中,我們時刻幫助全體教職員工牢固樹立三個意識。第一是質量意識。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沒有質量就沒有生存的空間,那就更談不上發展。因此我們要求全體教職員工為全體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以優質的教育服務,帶出優良的教學質量,以優良的教學質量回報家長。第二是競爭意識。現代社會處處充滿競爭,只有競爭,才有活力、才有生機。我們要求每位教職員工要不斷加強業務修養,不斷提高工作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競爭的環境。第三是團隊意識。儘管我們的教師來自五湖四海,但我們都是曙光學校的一員,曙光的興衰與我們息息相關。為了增強大家的團隊意識,我們通過工會活動、各種競賽、婚喪慰問等形式讓全體教職員工感到集體的溫暖,感到在曙光工作的幸福,讓他們為曙光的發展做貢獻,使他們為曙光的興旺而自豪。
(三)政府的政策保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是曙光學校健康發展的關鍵
曙光學校從籌建的那天起,就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鼎力支持。首先是學校選址確定后,政府力排干擾,按政策土地優惠劃撥給學校,為學校的如期開辦奠定了基礎。其次是在學校經費遇到困難的時候,政府主動出面與銀行協商,先後為學校解決了三期貸款,2004年市政府給學校10萬元的貸款貼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經濟壓力。第三是教育主管部門在教育信息上和業務上給予曙光學校與公辦學校同等待遇,納入教育局的統一管理,教育局領導還多次來到學校,實地考察,在管理上提出了許多切合實際的寶貴意見。教育局各職能部門更是知道曙光學校創業的艱辛,在工作中有求必應,想方設法為學校排憂解難,使我們真正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
(四)規範務實的管理是學校發展的基礎
管理是一門科學。任何一個單位管理的優劣直接關係到他的興衰成敗。管理的第一要素是人,管理者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學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曙光學校在確定領導班子的時候,就徹底革除了那種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把政治素質、管理水平和專業知識三者結合起來,任人唯賢。實踐證明,曙光學校的全體行管人員不僅團結務實,而且都能勝任各自的管理工作。在管理實踐中,除了必要的規章制度外,我們還不斷修正管理思路,提倡一種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事業,只有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只有讓他們感覺到在曙光學校工作舒心、順心,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會毫無保留地將知識交給學生,才會耐心細緻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才會提高。四年來我們堅持用真誠換真心,在管理上做到公正、公平,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既留住老師的人,又留住老師的心。對學生的管理,我們堅持“嚴”和“愛”相統一的原則,把學生的養成教育放在首位,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學生智力的開發,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品格的人,要爭取學習的主動性,使每一個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不做學習的奴隸。凡到曙光學校學習的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會得到矯正,學業成績會大幅度提高。所以有的學生動情地說:“曙光是我們學習的天堂,是我們成才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