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拉特爾的結果 展開

拉特爾

樂團指揮

1970年,年方15歲的拉特爾首次登台指揮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以“蓬頭指揮神童”綽號聞名於英國樂壇。音樂學院畢業那年(1975年)他曾指揮著名的新愛樂樂團演出,名噪一時,之後,他回到家鄉出任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副指揮,同時還兼BBC蘇格蘭交響樂團助理指揮。或許是一種巧合的機會,1979年,24歲的拉特爾告別故鄉,來到伯明翰,出任伯明翰市交響樂團首席指揮,1990年更被委任為音樂總監。

基本介紹


西蒙·拉特爾(SimonRattle),柏林愛樂樂團的第六任常任指揮,同時也是樂團的藝術總監.
1955年1月19日生於利物浦,7歲就看懂肖斯塔科維奇和拉赫瑪尼諾夫的管弦樂總譜。8歲加入青年樂隊當敲擊樂手。11歲那年,他隨父去聽馬勒的《第二交響曲》,指揮的魅力和馬勒的音樂使他感奮不已,起初想成個爵士樂鼓手的他,現在他立志要成個指揮家。1970年,年方15歲的拉特爾首次登台指揮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以“蓬頭指揮神童”綽號聞名於英國樂壇。
次年,拉特爾進入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指揮,曾在母校指揮過馬勒的第二、第六交響曲。他作為指揮系的學生參加了1974年在伯恩茅茨舉行的約翰·普列爾(JohnPlayer)國際指揮比賽,脫穎而出,成為該項賽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立即被聘任為普利茅斯交響樂團助理指揮。音樂學院畢業那年(1975年)他曾指揮著名的新愛樂樂團演出,名噪一時,之後,他回到家鄉出任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副指揮,同時還兼BBC蘇格蘭交響樂團助理指揮。在這5年的指揮實踐中他吸取了不少現場演出經驗,這對他日後的指揮工作有極大的幫助。
或許是一種巧合的機會,1979年,24歲的拉特爾告別故鄉,來到伯明翰,出任伯明翰市交響樂團首席指揮,1990年更被委任為音樂總監。
80年代,拉特爾曾多次率領CBSO出外演出,1982年在歐洲、1987年在日本、1988年在美國、1989年在歐洲等,極為成功,蜚聲國際樂壇。
除CBSO之外,拉特爾指揮過不少國際著名樂團,如鹿特丹愛樂樂團、倫敦小交響樂團、倫敦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三藩市交響樂團、克利夫蘭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多倫多交響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樂團和柏林愛樂樂團等。在歌劇方面,他曾指揮格蘭特堡歌劇團演出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格什溫《波吉與貝絲》;指揮英國皇家歌劇院演出揚納切克《狡猾的小狐狸》、莫扎特《女人心》;指揮英國國家歌劇院演出亞納切克《揚奴花》;指揮洛杉磯歌劇團演出貝爾格《沃采克》等。
徠經過柏林愛樂樂團全體成員的秘密投票結果,2002年阿巴多任期滿后,拉特爾接任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坐上世界樂壇的頭把交椅。
1987年,榮獲二等高級英帝國勛爵士;
1994年,被封為爵士;
1997年,獲得BBC音樂雜誌的傑出成就獎,同年被皇家藝術協會授予阿爾伯特獎章;
1999年,被南岸演藝頒獎委員會授予傑出成就獎;
2001年,榮獲奧地利科學與藝術十字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