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馬勒的結果 展開
- 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
- 德國以汽車與發動機行業為主的公司
- 法國電影導演
馬勒
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
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出生於波希米亞的卡里什特,奧地利作曲家及指揮家。畢業於維也納音樂學院。
1885在萊比錫指揮門德爾松的清唱劇《聖·保羅》獲得成功,代表作品《巨人》《復活》和《大地之歌》等。
1902年與愛爾瑪·辛德勒結婚,育有兩個女兒。
1911年5月18日逝世。
古斯塔夫·馬勒
1880年在巴德哈爾市(Bad Hall夏季劇院獲得第一份指揮工作,以後他陸續擔任多家大型歌劇院指揮(1881年在萊巴赫城市劇院,1882年在奧洛穆茨,1883年在德國卡塞爾皇家宮廷歌劇院,1885年在布拉格的日耳曼歌劇院,1886年在萊比錫城市歌劇院)。
1888年成為匈牙利布達佩斯皇家歌劇院院長。
1891年則在漢堡歌劇院任院長,任職六年。
1897年在維也納歌劇院任院長及首席指揮。於漢堡歌劇院任職期間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和“少年魔法號角”。
1897年創作了第二號至第八號交響曲。
1910年第八交響曲首演,首次真正在音樂上得到肯定,之後的作品皆未在他生前公開演出。
1908年完成《大地之歌》與最後一部完整的作品,第九號交響曲。
1911年二月最後一次前往美國,此時病況嚴重,在他要求之下被送回維也納。
1902年與愛爾瑪·辛德勒結婚,育有兩個女兒。
1907年被診斷出患有心臟病。
1911年5月18日因鏈球菌感染病逝於奧匈帝國內的維也納,留下未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死後葬於維也納格林清墓園。
共寫作十部交響曲、四部樂隊伴奏的聲樂套曲、一部清唱劇及五首歌曲。
康塔塔:《悲哀的歌》(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與樂隊)
古斯塔夫·馬勒相關書籍
歌曲:《少年的魔角》、《呂克特詩歌譜曲五首》
歌劇:《三個平托》
室內樂:
A小調鋼琴五重奏(1876年);
A小調鋼琴四重奏(1876年);
小提琴奏鳴曲(1876年)
交響曲
早期交響曲3首
1.學生交響曲("Student Symphony",1877年):此交響曲為馬勒17歲時所寫的第一首交響曲,曾由奧地利指揮家Joseph Hellmesberger, Sr.進行排練,但後來被撤下,因此從未演出。現已遺失。
2.a小調交響曲(1882年—1883年):此曲可能為學生交響曲的拓展,共有三個樂章,亦從未演出。
3.北歐交響曲:此曲現已不存。馬勒的摯友、德裔美籍指揮家、鋼琴家布魯諾·瓦爾特(Bruno Walter)所作的《古斯塔夫·馬勒》中提及這首“北歐交響曲”手稿被作曲家親手銷毀的過程。
主要交響曲11首
1.D大調第一(泰坦/巨人))交響曲(1884年─1888年)
2.c小調第二(復活)交響曲(1887年─1894年)
3.d小調第三交響曲(1893年─1896年)
4.G大調第四交響曲(1899年─1901年)
5.升c小調第五交響曲(1901年─1902年)
6.a小調第六(悲劇)交響曲(1903年─1905年)
7.e小調第七(夜曲)交響曲(1904年─1906年)
8.降E大調第八(千人)交響曲(1906年─1907年)
9.a小調大地之歌交響曲(1907年—1909年),副標題為“一個男高音與一個女低音(或男中音)聲部與管弦樂的交響曲”。
10.D大調第九交響曲(1909年─1910年)
11.升F大調第十交響曲(1911),未完成,由他人續編成交響曲編製的版本:
庫克(1964年、1972年、1989年)卡本特(1966年)惠勒(1959年)小馬捷提(1989年)
聯篇歌曲集、歌曲集及其它聲樂作品
悲嘆之歌(1878年原為歌劇體制,1896年改為合唱曲)
為男高音與鋼琴所做的三首歌(1880年)
青年時期歌曲作品(1880年─1883年)
青年流浪之歌(1883年─1885年)
歌曲集:少年魔號角(1892年─1896年;另兩首則在1899年與1901年完成)
呂克特之歌(1901年─1903年)
悼亡兒之歌(1901年─1904年)
經典作品
第二交響曲《復活》 | 1894年 |
第四交響曲 | 1899-1901年 |
第八交響曲《千人》 | |
《亡兒之歌》 | 1902年 |
第五交響曲 | |
《少年的魔角》 |
正如指揮家布魯諾·瓦爾特所言:“馬勒作品的最高價值不在於它通過引人注目、大膽、冒險或怪誕等顯示出來的新奇,而在於這種新奇被融入到優美的、充滿靈感的、深刻的音樂之中,在於這種音樂高度的藝術創造性和深厚的人性內涵所具有的永久價值。這一切使之在今日仍充滿生命力,並擁有美好的未來。”